对外贸易的区域创新促进作用研究

2024-05-14 09:16李鑫岩余金艳陈权亮张家超白雪
中国商论 2024年9期
关键词:区域创新门槛效应对外贸易

李鑫岩 余金艳 陈权亮 张家超 白雪

摘 要: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创新路径理应有所不同。在“拿来主义”难以为继、“原始创新”相对薄弱的现实情况下,分析对外贸易如何有效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基于双重固定面板回归模型,并运用门槛回归的分析方法,从地市级层面分析验证了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对外贸易对区域创新的差异化促进作用,同时,本文还从政府支出增加和企业利润增长的视角进一步验证了其作用机制。

关键词:对外贸易;城市创新;门槛效应;区域创新;创新政策

本文索引:李鑫岩,余金艳,陈权亮,等.<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09):-022.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5(a)--05

1 引言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更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第一动力(孙志超等,2023)。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通过国际科技援助、合作和技术转让等“拿来主义”措施不断获取新技术和新方法来提高创新能力,进而推动经济繁荣。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发展,外部国家对我国影响力的担忧与焦虑不断上升,过去获取创新能力的途径难以为继。此时,通过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的“逆向破解”与“二次创新”成为我国除“原始创新”外吸收他国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皮建才、杨雳,2015)。因此,梳理和分析对外贸易如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及其中的作用机制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与战略意义。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对外贸易可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Grossman和Helpman(1991)是研究创新的先驱,发现了中间品贸易可以促进创新;Li等(2022)研究认为,自由贸易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创新能力。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从省级尺度、企业尺度和城市尺度展开。在省级尺度上,郑展鹏(2014)研究认为,对外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强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向书坚、徐应超(2021)研究发现,对外贸易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推动企业创新;李柠(2017)研究发现,对外贸易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具有对外贸易水平的门槛效应。在企业尺度上,乔美华(2019)研究发现,区域对外贸易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区域经济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赵莹(2019)研究发现,对外贸易水平的提升会促使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从而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王立勇、范薇(2018)研究發现,双向贸易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优于单向贸易。在城市尺度上,戴翔、华笑烨(2023)研究发现,自贸区的设立可以促进产业聚集,进而提高城市创新能力。

也有学者认为,对外贸易无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甚至具有抑制作用。Liu和RoseLL (2013)研究发现,进口竞争导致研究方向的不确定性增加,进而抑制了创新;Liu和Qiu (2016)研究发现,关税的减少带来高技术中间品的增加,由此产生的替代效应抑制了企业创新;Butyter、Wachowska(2015)分析认为,乌克兰外贸对创新作用不大;邢孝兵、王诣杉(2010)认为,中国大多数企业并不具有垄断地位,难以获取垄断利润来支持企业创新,具有较强的“产业链低端锁定”效应;邢孝兵等(2018)对贸易的创新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低端产品贸易具有创新促进作用,而高端产品贸易抑制了区域创新能力;陶爱萍等(2020)从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验证了中间品进口不利于企业的创新行为。

综合现有研究情况发现,对外贸易可以显著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而在城市经济尚不发达时期,由于“进口替代”作用和“产业链低端锁定”作用,对外贸易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尚不明显,甚至可能存在抑制性作用。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通过对外贸易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关系逐渐显著,即该过程存在经济水平的门槛作用。此外,目前的研究尺度主要集中在国家尺度、产品尺度和省级尺度,从地市级尺度分析对外贸易提高城市创新能力机理及过程的研究较少。

基于已有研究,本文采用2007—2019年地级市相关数据,研究了城市对外贸易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作用。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1)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视角出发,研究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上,地级市对外贸易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异质性。(2)从增加财政支出和增加企业利润两方面,探究了地级市对外贸易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3)从城市地域和城市贸易政策两个角度检验了城市对外贸易对创新促进作用的异质性特征。

2 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机理分析

对外贸易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作用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有所不同,即具有经济水平的门槛效应(乔美华,2019)。首先,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通常拥有质量更好的人才资源,有更好的吸收学习能力,能够更好地支持创新活动。其次,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区产业结构不同,经济发达地区更集中于高科技产业,而经济落后地区主要从事传统产业,对外贸易可能通过技术转移和市场拓展对高科技产业的创新起到更直接的促进作用。最后,不同经济水平地区的政府可能在创新方面有不同的政策支持力度,经济发达地区通过财政支出、产业政策等手段更积极地推动创新(胡丽娜,2020)。

对外贸易的发展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来增加财政支出,而财政支出的上涨会促进城市创新(李永刚,2023)。首先,财政支出可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科技园区、实验室等,良好的基础设施有助于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其次,城市可以利用增加的财政支出投资研发领域,推动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的发展。另外,增加财政支出可用于提升教育和培训水平,有着高素质人才的城市更有可能在创新方面取得成功(卢李慧,2020)。最后,政府可以利用财政支出来制定和支持创新政策,提供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创新活动。

对外贸易可以增加企业销售与利润,企业会使用增加的利润进行创新活动(唐曼萍等,2021)。首先,企业可以增加对研发的投资,推出新产品或新服务。其次,企业可以加快现有技术的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或产品质量,推动企业创新。另外,利润的增加使企业更好地拓展市场,这种扩张可以带来新的商机和机会。最后,企业可以提高员工素质,高素质的团队有助于推动创新活动(孔晓婷,2017)(见图1)。

2.2 研究假设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1:城市对外贸易可以促进创新,且该促进作用具有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

假设2:城市对外贸易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提高企业利润进而提升城市创新水平。

3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3.1 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7—2021年中国24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筛除了数据缺失严重和行政级别变化的地级市。本文地级市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EPS数据库等。为防止异常值的影响,本文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1%分位两端缩尾处理。

3.2 变量选取

3.2.1 被解释变量

本文使用专利申请量作为评判地区创新的指标,具体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申请量。城市专利申请量用Pat表示,相关数据来源于《专利统计公报》,本文对因变量进行对数处理。

3.2.2 核心解释变量

本文使用地市级进出口贸易总额代表城市对外贸易水平。城市进出口总额用Put表示,本文对核心自变量进行对数处理。

3.2.3 控制变量

参考黄凌云、张宽(2020)的研究,本文选取控制变量如下:(1)城市消费水平(con),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表示;(2)产业结构(pser),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所占比例表示;(3)城镇化水平(urbr),用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所占比例表示;(4)金融发展水平(dep),用存贷款余额表示;(5)通信水平(cal),用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表示。为减轻异方差等其他问题,本文对部分控制变量取对数处理。

3.2.4 门槛变量

本文将人均生产总值作为门槛变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用pgdp表示。

3.2.5 中介变量

本文选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作为企业利润的代理指标,用pro表示;选择政府财政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代理指标,用fis表示。本文对中介变量进行对数处理。

3.3 统计性描述分析

对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4 实证模型设定

本文分析我国249个中大型城市对外贸易对创新的拉动作用,同时检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因此,构建以下回归面板模型和門槛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LnPatit=a+β1Lputit+βiXit+μi+γt+εi,t(1)

其中,i为城市;t为年份;LnPati,t为被解释变量;Lputi,t为核心解释变量;Xi,t表示控制变量;μi表示地区效应;γt表示时间效应;εi,t表示误差。

检验城市进出口贸易对城市创新拉动作用的门槛效应,在回归面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门槛模型:

LnPatit=a+β1Lputit*I(pgdpit<σ)+β2Lputit*I(pgdpit>σ)+βiXit+μi+γt+εi,t(2)

其中,pgdpit为门槛变量,以t年i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表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σ表示门槛值。I为示性函数,当符合括号内的条件时,函数值取1;否则取0。

5 实证检验过程

5.1 基准回归分析

在以式(1)为模型的基准回归中,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核心解释变量—城市创新水平的系数显著为正,即验证了假设1中的一部分,城市对外贸易的发展可以促进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

5.2 门槛效应检验

在对式(2)中的门槛效应检验之前,本文使用自抽样法(Bootstrap)进行300次样本抽样判别门槛个数,具体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单一门槛和双重门槛均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的检验,而三重门槛未通过10%门槛效应检验。鉴于此,本文使用双重门槛效应对式(2)进行检验分析。

双重门槛效应的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可知城市对外贸易对创新的经济水平门槛效应存在双重门槛值,门槛值为16899.0000和26480.0000。

对式(2)进行双重门槛效应的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当pgdp<16899时,Lput系数不显著,说明城市在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下,对外贸易无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当16899

至此,假设1得证,即城市对外贸易可以促进创新,且该促进效应具有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

5.3 机制检验

本文对城市对外贸易对城市创新的促进效应进行机制检验,使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机制检验,如式(3)和式(4)所示。Mediatorit表示中介变量,本文使用规模上工业企业利润和政府财政支出作为中介变量进行机制检验,具体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Mediatorit=a+β1Lputit+Xitβi+μi+γt+εi,t(3)

LnPatit=a+β0Mediatorit+β1Lputit+Xitβi+μi+γt+εi,t(4)

在表6列(1)的回归中,Lput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城市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企业利润的提高;列(2)中Lput和Lpro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且通过1%水平上的Sobel|Z|检验,可知,城市对外贸易的发展可以促进城市内企业利润的提高,而城市内企业利润的提高可以提升城市的创新水平。

在表6列(3)的回归中,Lfis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城市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政府支出的提高;列(4)中的Lfis和Lput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且通过1%水平上的Sobel|Z|检验,可知城市对外贸易的发展可以促进政府财政支出的提高,而政府财政支出的提高可以提升城市的创新水平。

至此,假设2得证,即城市对外贸易可以通过拉动外商投资、提高企业利润进而提升城市创新水平。

6 结语

6.1 优化贸易结构,改善对外贸易环境

(1)优化贸易结构。第一,推动出口产品向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第二,积极改善进口结构,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与国内技术发展需求。(2)改善对外贸易环境。第一,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推动提高国际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程度。第二,推动多边、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拓宽贸易网络,为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助力。

6.2 因地制宜制定贸易政策与创新政策

(1)因地制宜制定贸易政策。第一,充分考虑地区产业结构,发挥优势产业竞争力,保护弱势产业。第二,充分利用本地区资源禀赋,对相关资源进出口进行有效干预。(2)因地制宜制定创新政策。第一,加大本地区企业创新激励,实施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第二,加强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参考文献

孙志超,王涛,郭慧文,等.技术创新、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J].经济问题,2023(7):77-86.

皮建才,杨雳.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逆向并购还是自主研发?[J].经济评论,2015(1):66-76.

Grossman G.M. and Helpman E. 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J].Cambridge,MA:MIT Press, 1991a:212-230.

Grossman G.M. and Helpman E. Trade,Knowledge Spillovers,and Growth[J]. EuropeanEconomic Review,1991, 35(3): 517-526.

Juncheng L ,Xiuting Q ,Jian T, et al.Foreign trade and innovation sustainability: 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22,81.

鄭展鹏.国际技术溢出渠道对我国技术创新影响的比较研究: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J].科研管理,2014,35(4):18-25.

乔美华.对外贸易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异质门槛效应[J].中国科技论坛,2019(11):93-102.

赵莹.对外贸易、市场结构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9(24):12-15+19.

王立勇,范薇. 双向贸易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吗?[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8(12): 87-98.

戴翔,华笑烨. 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有助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吗[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9): 85-98.

LIU R,ROSELL C.Import Competition,Multi-product Firms,and Basic Innovatio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3,9:220-234.

LIU Q,QIU L D.Intermediate Input Imports and Innovations:Evidence from Chinese FirmsPatentFiling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6,103:166-183.

Butyter D ,Wachowska M .Foreign trade and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Ukrain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2015,8(1):173-182.

邢孝兵, 王诣杉. 对外贸易与自主创新: 基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7):70-74.

邢孝兵,徐洁香,王阳.进口贸易的技术创新效应:抑制还是促进[J].国际贸易问题,2018(6):11-26.

陶爱萍,吴文韬,蒯鹏.进出口贸易抑制了企业创新吗: 基于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J].国际贸易问题,2020(3):116-130.

向书坚,徐应超.对外贸易开放、人力资本积累与企业技术创新[J].产经评论,2021,12(1):68-84.

胡丽娜.财政分权、财政科技支出与区域创新能力: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20(5):149-155.

李永刚.财政科技支出、人力资本投入对科技创新影响研究: 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中国经济问题,2023(2):38-51.

卢李慧.进口贸易促进我国技术创新了吗[D].郑州: 河南大学,2020.

唐曼萍,郭悦瞻,徐千睿,等.创新模式选择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对比研究: 自主创新抑或合作创新[J].会计之友,2021(17):43-50.

孔晓婷.高学历员工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 基于Heckman两阶段模型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3):169-178.

黄凌云,张宽.贸易开放提升了中国城市创新能力吗: 来自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解释[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0,32(1):64-75.

猜你喜欢
区域创新门槛效应对外贸易
金融发展水平对投资的门槛效应研究
出口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研究
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
郑州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经济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郑州市各县(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中国制造业人力资本水平与技术引进有效性
基于GeoDa—GIS的区域创新水平空间结构演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