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信息化服务创新探究

2024-05-13 16:43陈洁
信息系统工程 2024年4期
关键词:适老化老年教育信息化

陈洁

摘要:常德社区大学近年在老年人智能手机应用教学形式与内容上进行了相关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信息化服务推广上还存在发展不均衡、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师生信息化素养参差不齐、网络资源匮乏等问题,提出整合一体化智能平台、探索多元运转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解决对策,并对老年教育智能化精细服务、产品设施适老化改造和学习模式个性化方面提出展望。

关键词:老年教育;信息化;一体化智能平台;适老化

一、前言

隨着现代经济水平的提升,新一代银发群体既有空闲时间,又有经济保障,老年人的心态更加积极主动,追求精神文明。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工具、新应用层出不穷,各类知识更迭加速,老年群体的教育学习需求增长明显。互联网以及随之产生的各类智能设备逐渐覆盖城市运行的各个场景,便捷了人们的生活。然而,在智能化浪潮的背后,数量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正在为网发愁、为码所困。

在这一背景下,常德社区大学智能手机课堂应运而生。2017年,常德社区大学在校本部社区课堂开设智能手机课程,同年启动“百堂好课进社区”项目,将“老年人智能手机运用”作为重点送教课程,惠及市城区十多个社区。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消解老年人的“数字鸿沟”,让老年人共享“数字”红利[1]。学校积极响应,依托全市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将送课范围延伸到市城区各养老机构。本文立足于分析老年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常德社区大学智能手机课程为例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发展性建议,为老年教育信息化提速提供参考。

二、常德社区大学老年教育信息化现状和需求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常德社区大学往届智能手机课程学员为对象,共收集问卷144份,旨在掌握老年学员智能手机使用情况及学习需求,对老年教育信息化现状提供数据参考。

(一)老年教育内涵认识不到位

老年教育的社会价值在于更好地提升老年群体的整体素质,提高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质量,促进老年人群体与社会深度融合,改善社区人际交流环境,促进文化传承和社区乃至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品位提升,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步伐[2]。目前的老年教育更倾向于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娱乐服务等方面的“休闲教育”,旨在让老年人掌握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技能学习,而忽略了老年教育在深化社会文化及学习型社会的内涵。

(二)常德市老年教育发展不均衡

常德市建立了市本级、区县(市)、街道和乡镇、社区四级老年教育机构,基本形成了“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社区学习中心”四级教学网络,在此背景下,不同地域和人群的老年教育发展仍不均衡,具体表现为市区老年教育发展好,乡镇老年教育发展弱,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积极,农村老年人冷淡。

(三)老年教育信息化需求分析

据调查统计,填写问卷的老年人中经常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数达到100%,66.67%老年人仅会使用微信等常用App,11.11%老年人只能使用智能手机的少部分基础功能,40%以上的老年人有智能手机基础功能、社交聊天、网上购物、交通出行、支付理财、外卖订餐、影音娱乐方面的学习需求。

三、常德社区大学智能手机课程特色

(一)辐射范围广

常德广播电视大学于2011年3月经编委批复加挂常德社区大学牌子,9个区县市电大成立社区教育学院,根据常发【2010】10号文件《中共常德市委、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提出,各个社区学校、学习中心也在政策的引领下遍地开花,以武陵区为例,社区学校的挂牌率高达100%,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内已挂牌的社区学校49个,社区学习中心107个。

(二)教学形式丰富

常德社区大学智能手机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的教育模式。线上教学依托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常德终身教育学习网”,平台重点发布社区教育活动信息、新闻、政策文件等,推送文字、图片、微课等课程资源,定期开展线上专题研修班,实现资源共享。线下依托全市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开展校本部社区课堂教学和“智能技术应用千课进社区”活动,以日常基本应用为主要内容,指导老年人掌握浏览新闻、微信聊天、拍照录像、就医挂号、在线学习等基本技能。同时,常德社区大学编撰配套教材《老年人玩转智能手机》,免费发放给老年学员使用。教材内容涵盖微信社交、日常出行、消费购物、生活应用等模块,用文字和图解分步骤讲解,满足老年人日常学习需求,适应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反应速度慢等学习特点。校本部社区课堂建立微信群,在群里发布学习通知和学习资源,便于老师课后答疑和学员课后交流。

(三)教学方法科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生理上存在记忆力减退、听力弱、理解能力差等特点,在心理上,由于老年人在社会和家庭方面的失落感和缺失感,对老年人的教学方式不同于普通教育,既要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又要融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同时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常德社区大学智能手机课堂课程内容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性因材施教。教学手段注重操作性和实效性,采用分步教学法,以手把手的互动辅导模式进行教学。课堂配备一名授课教师和一名助教,授课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投屏演示和讲解,同时对安卓系统和IOS系统分别演示,助教根据每个老年学员的不同机型进行辅导,切实解决学习困难和机型差异等问题。

四、信息化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目前,校本部社区课堂管理平台存在功能不完善、管理效率不高等现象。依靠“常德社区教育”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公众号仅能提供社区教育资讯和课程报名通知,学员报名只能通过通知中的二维码在特定时间“抢课”,入学名单也只能通过公众号发布的公告知晓,对未关注公众号的老年学员和信息化能力不够的老年人产生了诸多限制。当前公众号不能提供线上报名、课程内容学习、学习证书下载等功能,难以维持老年教育教学的线上活动开展,更难在具体教育环境中应用。

(二)师生信息化素养参差不齐

社区课堂的师资来源于校本部的专业信息技术教师和各级各类志愿服务教师队伍。受年龄、性格、学历、专业能力等方面影响,不同的教师对于智能手机课程的教学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来说,理工科教师对于技能型知识的学习和传授比文科教师强,对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的学习能力强,其信息化教学水平高于其他专业教师。受老年学员特殊生理及心理因素影响,学员更喜欢有耐心、教学细致的教师。老年学员的学习目的和信息素养也对学习效果产生一定影响,部分老年人希望在学习新事物、练习新行为的同时能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由于线上教学缺乏系统培训,加上认知水平受限和网络条件限制,老年学员的线上学习动力不足。受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经费投入等因素影响,不同场所的学习效果也不相同。部分社区学校和学习中心只能通过PPT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极大影响了老年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三)网络课程资源相对缺乏

线上教育资源大部分依赖社区大学进行外部采购,资源价格随着市场逐年增加,每年的线上资源需要一大笔经费投入。受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成本限制,只能采购有限的资源,无法满足老年学员的多样化学习需求。自建资源受经济发展水平、管理者重视程度等因素影响,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市直、武陵区、鼎城区等资金渠道畅通,组织校本部和下属学院结合自身特色自建视频资源,内容涵盖生活技艺、家庭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上传到“终身教育学习网”,以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形式传授知识,但线上资源无法根据老年人需求及时更新,影响学习效果。

五、老年教育信息化服务发展对策

(一)整合一体化智能平台

建立一体化智能平台是推动老年教育智能化的关键举措之一。这一平台的建设应该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和长期运营维护机制。该平台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集中管理、信息的互通共享,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学习服务。社区大学作为一体化智能平台的牵头建设者和管理者,应该组建专门的团队负责平台的整体实施和运营维护。团队应该包括社区教育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平台开发维护人员以及平台后台管理员,他们各司其职,共同推动平台的健康发展。平台的基础设施应该是智能化的,采用微信公众号作为主要的运行载体,便于老年人使用和管理。功能模块应该涵盖线上微课资源学习、线下课堂报名、结业证书查询、学员请假、教学评估、问卷调查等,从而满足老年人全方位的学习需求。通过平台,老年人可以方便地获取全市范围内的线下课堂招生信息,并进行报名操作,同时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教师则可以通过平台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和评价,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平台也可以利用大數据分析技术对教学反馈和质量进行评价,为教育管理人员提供决策参考,推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公平共享。

(二)丰富优质教学资源

为了满足老年教育需求,各地可以采取加大经费投入和引入社会力量等多项措施。在经费方面,政府可以定期更新外部采购视频资源,同时投资于自建视频资源,确保老年人能够接触到最新、最丰富的学习内容。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与当地高校、企业和社区合作,共同发掘和利用各方资源,如专业教师、教育设施等,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元化、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在社会力量的引入方面,可以与高校合作开设老年教育课程,利用大学资源和专业知识为老年人提供系统化的学习机会。与企业合作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老年人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生活质量。此外,还可以与社区合作,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义工服务,促进老年人的社交互动和身心健康。为了实现老年教育资源的多渠道供给,各部门需要建立起协同合作的机制,形成部门主管、社会参与、全民行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模式。通过充分调动各方资源,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让老年人能够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真正实现老年教育的普惠性和可持续发展。

(三)智能个性化学习系统

为了在老年教育中实现更高效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可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基础,开发设计智能个性化学习系统。在该系统中,可运用先进的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深度分析老年用户的学习行为、偏好和能力水平,从而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通过构建详尽的用户画像,能够为每位老年学习者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同时,该系统采用适应性学习算法,可根据学习者的反馈和进度,对课程教学内容、难度进行动态化调节,确保教学与学习者的实际能力相匹配。此外,考虑到老年人对新技术的接受度,系统界面设计将采取用户友好的方式,如简化的操作流程、大字体、高对比度等,以降低技术门槛。系统还将整合文本、视频、音频等多种教学模式,并提供即时反馈和正面激励,提高老年学习者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化和个性化学习服务,不仅能够提升老年人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激发学习兴趣。

(四)移动学习和云服务

为了提升老年教育的信息化服务,可开发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移动学习应用程序,并充分利用云服务技术。各类应用程序可以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运行,使老年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接入丰富的学习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移动式学习方式,可访问性和灵活性比较高,使得学习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各类移动学习应用可以利用云计算提供的强大后端支持,实现数据的稳定存储和快速访问。利用云服务,不仅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如视频教程、电子书籍、测试题库等,而且还可以存储在云端服务器上,确保学习材料的实时更新和备份。应用程序可以通过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与云服务进行通信,以保证数据的同步和整合,不同设备之间均可存储学习信息。在各类应用开发设计中,可采用响应式设计,以适应不同大小和分辨率的屏幕,保证用户界面在各种设备上的一致性和易用性。同时,应考虑到老年用户的视力和操作习惯,设计简洁明了、易于导航的用户界面,并提供适老化的功能,如文字放大、语音指令和触摸简化操作等。在安全性方面,移动学习应用需要实现严格的数据保护和隐私安全措施。利用最新的加密技术和安全协议来保护用户数据,防止未授权访问和数据泄露。此外,应用应提供用户友好的隐私设置,使老年学习者能够控制自己的个人信息和学习记录。

(五)交互式多媒体内容

通过整合交互式多媒体技术来开发老年教育的教学内容,可以提升教育的可接受度和教学效果。通过融合视频教程、动态动画、模拟互动演示等多媒体元素,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直观,使得复杂的概念或操作变得易于理解,尤其适合那些对传统学习方法反应不佳的老年学习者。例如,在学习平台上加入模拟的社交媒体操作演示或虚拟的银行交易流程,可以有效降低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效率。此外,交互式元素,如在线测验、即时反馈机制以及模拟实际操作的虚拟环境,不仅可加深学习者的参与感和互动性,而且还可增强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使得老年人主动探索和练习新知识,同时也使得学习过程富有趣味性。利用这种交互式多媒体内容,还可增强老年学习者的记忆力和认知能力,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为老年人提供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老年人可以更好地的吸收新知识。

(六)探索多元运转模式

为了解决涉老教育机构学位短缺的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鼓励老年人积极学习,并将教育资源送到老年人的家门口。首先,可以继续建设基层社区教育机构,与街道签订协议,在街道社区设立社区学习点。社区学习点由社区大学提供师资,街道负责管理,通过送师资、送课程、送资源、送活动、送志愿者等方式,帮助社区教育工作开展,将教育资源送到老年人家门口,方便老年人接受教育,促进社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其次,可以推行“养教结合”新模式,实现“医、养、文、体、教”等场所与老年人学习场所的共建共享。例如,社区大学可以与养老院建立合作联盟,开展老年教育服务活动。通过开设线下课程,共享优质网络资源,为养老院的老人提供教育服务。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能够促进养老院的文化建设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3]。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完善人才激励政策,促进工资合理增长。老年教育者需要更高的专业性和更耐心的服务,加强队伍建设,首先在于“留得住”人才,其次强化老年教育人才的获得感、归属感、薪资待遇、生活保障,最后构建人才判定标准、考评体系,留住有用之才,重用关键人才。二是拓寬人才培养途径,吸纳优质人才。如常德市社区大学以“能者为师”实践创新项目申报工作为契机吸纳民间能人,充实师资队伍,积极发动、广泛征集,吸纳了家庭教育、生活技艺、地方非遗、政策法治、农业种植等行业专家和民间能人,充实到社区教育师资库。三是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注重能力与素质培养。教师在教授内容时不仅需要考虑学习主体的需求,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和科技的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等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其功能也在不断演进和变化。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熟练掌握智能手机等新技术的操作技巧,以便教授相关内容。教师的专业培训应该注重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培养。除了授课内容的更新和实时性,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个性化,以满足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此外,教师的培训还应该注重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以更好地理解老年学员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社区大学需要了解老年人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促进老年学员的学习效果和成长[4]。

六、结语

老年人虽然非常积极地想要与社会建立连接,但是由于缺少了解的途径以及遇到困难时的“救助者”“引导者”和“服务者”,让大多数老年人选择放弃[5]。常德社区大学将持续开展智能手机课程教学与推广工作,积极推动老年教育信息化[6],使老年人搭上智能时代的快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让老年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参考文献

[1]夏海平,梁波.农村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模式的应用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21,35(06):7-12.

[2]沈庆林.丰富社区老年教育内涵,促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J].知识文库,2019(15):241+245.

[3]丁晓华.养教联动 探索老年教育新途径——江苏老年教育与养老结合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19(05):122-125.

[4]陈德权,杜天翔.数字适老化的实践逻辑、概念阐释与实现路径[J].电子政务,2022(12):101-110.

[5]江加贝,孙童心,郑址洪.面向居家养老人群的精细化智能服务设计研究[J].装饰,2022(05):40-45.

[6]戚志明.信息化背景下老年教育的发展对策及实践——以广东老年大学为例[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21,30(06):7-11.

基金项目:2023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系统论视角下社区教育信息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与使用策略研究”(项目编号:ZJGB2023417)

责任编辑:王颖振、周航

猜你喜欢
适老化老年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适老化居住空间设计
城市建设莫忘关注老年人需求
养老社区建筑中适老化设计研究
引导社会参与丰富老年教育形式研究
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与发展研究
浅谈对老年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思考
葫芦岛市城市人口老年教育问题调查研究及发展规划
基于使用者行为心理需求的适老化公共座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