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营造的本土实践:空间重塑、活动搭建到自组织培育的过程演进

2024-05-13 11:45李军峰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9期
关键词:社会组织

李军峰

摘要:以山西省太原市T社区的社区营造过程为案例,对体育社会组织进入社区到实现社区营造目标的整个动态过程做出一个全景式复原,分析体育社会组织如何在不依附于政府的情况下有效的参与社区营造。结合T社区的营造实践经验认为,形成社区公益责任链是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营造的重要前提,社区公共性的培育是社会组织持续性参与社区营造的核心要素,从外在条件塑造到内生力量搭建是社会组织持续性参与社区体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社会组织,社区体育治理,社区公共性,社区认同

Local practice of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participating i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the process evolution from spatial remodeling, activity construction to self-organization cultivation- A case study based on an old urban community

Li Junfeng

Shanxi Management Vocational College, Linfen, Shanxi 041051

Abstract: Taking the community building process of T community in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kes a panoramic restoration of the whole dynamic process of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entering the communit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ommunity building, and analyzes how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can effectively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building without being dependent on the government. Based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 community construction,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community public responsibility chain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the cultivation of community publicity is the core ele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continuous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nd the effective path from external condition shaping to endogenous strength building is for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continuously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sports.

Key words:social organization, community sports governance, community publicity, community identity

随着我国社区治理由传统政府主导向协同治理转变,“社区”已经逐渐成为解读中国基层社会的一个基本范式[1]。在现代社会中,社区是具有公共性特征的居民生活空间,是在多种公共服务与治理行为基础上所行政的集文化、心理、社会等多要素的居民共同体。传统社区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治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居民多元化、多层次的利益需求,在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导向下,自下而上的自主治理成為了治理的新思路。社区营造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创新路径,其核心理念强调居民能够集体自主的解决社区问题,是社区治理向纵深发展的直观表现,体现出一种自下而上的治理逻辑[2]。体育社会组织作为当前我国社区体育治理的重要主体方,是否能够在社区营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推动社区体育共同体的构建,就成为学者必须关注的议题。本研究以一个太原市老旧社区4年(2019-2023)的改造过程为案例,从社区体育空间拓展、社区体育活动搭建以及社区体育自组织培育三家阶段来分析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营造的本土实践。

1空间重塑、活动搭建与自组织培育: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营造的过程叙事

1.1准备阶段:社区公益责任链的形成

目前太原市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营造还尚未形成相应的规模,尤其是单个组织还不具备独立进行社区营造的能力。在社区营造的过程中,T社区并不是有意引入体育社会组织来进行营造工作,三家体育社会组织都是通过特定途径才介入到T社区的营造工作之中。R妇女体育协会原本是J企业的妇女体育小组,随着企业员工数量的不断增加,妇女体育小组也逐渐扩建为妇女体育协会,协会负责的工作也开始由企业内部逐渐拓展到企业外部。2015年,J企业的妇女体育协会在吸收了若干成员之后在太原市民政局进行了注册,成为了正式的体育社会组织,组织也更名为R体育协会。在组织成立之后,相继承接了一系列的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包括社区广场舞比赛、禁毒宣传活动、健康讲座进社区等。2018年,随着R体育协会运作规模的扩大以及专职管理人员的配置,协会希望能够拥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办公场所来更好的处理组织事物,这时J企业某领导作为中间人帮其在T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租用了一间闲置的会议室作为办公场所,租金一年只有1万元,但是其需要负责T社区的体育活动组织工作。

由于T社区是太原市规模较大的老旧社区,上级政府为了积极响应太原市近年来所推动的老旧社区改造工程,也帮助T社区主动联系了一些社会组织,希望其能够介入到社区营造之中。2019年,飞扬社区公益基金会与T社区建立了合作关系,社区为了让飞扬基金会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主动与R体育协会联系,促成了双方联合办公的意愿。飞扬基金会成立时间较早,2012年就完成了正式注册,组织的发起人是本地一些具有慈善公益情怀的企业家,组织成立的初衷就是要扎根于社区公益事业,尤其是通过基金扶持的方法让更多的社会组织有能力、有条件的参与到社区营造之中。通过这种“枢纽型”合作模式,飞扬基金会也希望能够打造自己的公益品牌。但是,上述两家机构在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运作方面的经验是较为欠缺的,也缺乏足够的专业志愿者团队来具体运作服务项目,因此其开始采用公开招募的方式希望能够联合一些有社区体育专业背景的团队一同加入到T社区的体育治理之中。在发布招募信息之后,太原市“青年之家”组织加入到了治理主体行列,“青年之家”主要运营青少年体育以及文化艺术创意行动的社会机构,其优势在于能够运作一些带有创意的社会体育公益活动,通过3年的组织运营,“青年之家”在太原市青年群体中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R体育协会和飞扬基金会也正是看中了“青年之家”的活动组织能力,将其招募到了T社区的营造工作之中,希望通过各种创意性的活动来丰富社区体育生活,能够通过活动来实现原本不同群体之间居民的沟通联系,打造理想的社区氛围。

1.2营造阶段一:社区体育空间重塑

在实施治理行为之前,T社区的体育物理空间实际上只有老年活动中心,由于设施老化以及缺乏管理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针对此,三家体育社会组织希望通过打造社区体育物理空间来为居民的体育参与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后续的社会体育空间营造奠定基础。

社区健身中心的成立首先解决了社区居民体育参与的场所问题。由于社区健身中心有一定数额的前期投入,需要通过有偿的形式来回收经营成本,因此健身中心采取了青少年300元/年,成年人500元/年,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的价格策略,远远低于社区外的商业性健身机构。此外,飞扬基金同太原市的Z大学也签订了本科生实习基地的建设协议,每年都会引进3-5名体育专业的本科实习生在社区健身中心进行健身指导服务,这就让居民健身的成本进一步降低。

在改造社区健身中心的同时,R体育协会进行了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完善。R体育协在改善体育先改善场地的理念下,通过飞扬基金会的资金扶持,翻修了社区的篮球场、门球场和健身路径,让原本丧失功能的社区体育场地设施重新焕发了活力。篮球场的修缮让青年人群有了理想的篮球活动场所,门球场的整备也让门球爱好者重新回到了运动场上,此外,R体育协会在社区物业的帮助下重新规划了小区的公共车位,空出了一大片活动空地,让太极拳、广场舞的爱好者也有了自己的场地。不同体育项目的参与者有了各自专属的活动场所,有效杜绝了场地使用所产生的纠纷,拉近了居民群体之间的距离。

“青年之家”为了遵循三家社会组织协商一致的总体规划,将社区篮球场旁边的一块空地开发为青少年体育活动专属场地,通过飞扬基金会的经费扶持以及社区的经费划拨,“青年之家”通过自身的商业关系低价购买了一批青少年使用的体育运动器械,器械日常由“青年之家”管理和维护,每周六和周日的上午10点到下午7点会免费提供给社区内的青少年使用,这就让社区青少年有了自己专门的体育活动空间和体育活动器材。

1.3实施阶段二:社区体育活动的搭建

如果说场地设施的完善是针对物质空间的重塑,那么社会空间的重塑就需要居民进行更多的空间生产实践,通过实践来生成新的人际关系和信任结构[3]。基于此,三家社会组织开始着手策划和组织相关的社区体育活动,希望以活动作为媒介平台来促进居民的体育空间生产,借助空间资源削弱群体区隔,强化社区归属感。

1.3.1康服务活动

T社区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中老年群体,这也是传统老旧社区居民构成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三家社会组织决定首先开展中老年群体的社区体育活动。三家组织认为中老年社区体育活动的参与目的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健康水平,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健康现状才能够针对性的选择锻炼项目和锻炼形式。针对此,三家社会组织运作的第一个活动就是健康上门评估活动, R体育协会先是针对社区内65岁以上的老年群体的人数进行了统计,然后结合人数安排专业的上门评估人员。在确定好人數之后,飞扬基金会拿出了部分经费作为专业上门评估人员的雇佣费用,R体育协会的工作人员则负责其他相关辅助性事物。在为期1个月的健康上门评估中,R体育协会共计评估244人,对每个被评估对象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病患情况都进行了详细记录,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被评估人,同时在评估后会以文字形式将适合参与的体育运动形式及时反馈给被评估者。

许多老年人都不清楚自己的身体情况应该采取何种锻炼形式,这是困扰老年群体社区体育参与的重要问题。体育社会组织通过上门评估了解到目前高血压、心血管病和糖尿病是目前社区老年群体主要的慢性疾病,为了让大家都能够快速了解科学的锻炼形式,飞扬基金会在疫情结束之后邀请了三名专家来社区进行了免费的公益讲座。专家D先生是太原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的主任医师,主要负责心血管疾病的体育锻炼干预讲座;专家L女士是S大学体育学院运动保健专业的教授,主要讲解中老年群体体育保健方式;专家K先生则太原市国家一级健身指导员,主要讲解老年广场舞和健身操的练习方法。三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为广大中老年群体进行了健康和健身类的知识普及,让中老年群体社区体育参与有了相对专业化的依据。

1.3.2技能培训活动

在三家社会组织中,“青年之家”的服务业务特长就是青少年体育创意活动的组织和运作,在前期的调研中“青年之家”了解到目前大多数青年居民群体对于子女社区体育参与的需求较为迫切,因此“青年之家”认为开展社区内的青少年体育培训活动无论对于社会还是组织本身而言,都是一个有效的发展契机。一方面,“青年之家”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具有体育专业背景的大学毕业生,都拥有青少年体育培训或者教学的经验,这就意味着本身不用再专门雇佣培训教师,节省了组织治理运作的开支;另一方面,以低于市场水平的价格来象征性的收取一定的培训费,在节省场地费用的同时也够实现组织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基于此,“青年之家”从2022年暑假率先开办了体能和篮球两个项目的社区青少年培训,由于场地和培训教师数量的限制,培训接受对象的年龄限制在8-12岁。

1.3.3社区体育展演及赛事活动

为了丰富T社区居民的体育文化生活,也为了给广大社区体育爱好者提供一个理想的展示平台,三家社会组织一致认为需要将赛事或者展演引入到社社区体育活动之中。在设计展演及比赛活动之前,三家社会组织首先明确的活动开展的目的,即要通过这种活动让居民认识到社区体育参与的价值,同时也需要通过相互之间的比赛实现不同居民群体之间的交流,增进社区居民的融合。截止到目前已经相继举办了“舞动夕阳”中老年广场舞展演、社区篮球嘉年华、“唐久杯”社区亲子运动会、“冰露杯”社区老年人门球赛等活动。从上述几个展演或者赛事活动来看,都秉持了如下几项原则:第一,赛事活动不针对个人,以楼宇或者片区为单位,以集体活动为主。这一原则的目的在于能够让居民通过比赛或者展演相互交流,加强居民之间、楼宇之间、片区之间的融合,共同构建理想的社区认同和群体归属感,这是社区营造的核心要素[15];第二,赛事展演和活动要符合大多数人的爱好需求,同时在难度设置上要尽可能的降低,目的在于让更多的居民都参与到展演之中;第三,无论是赛事还是展演,均要设置物质奖励,奖品基本上以生活用品为主,通过奖励设置调动居民的参与积极性。

1.4实施阶段三:自组织培育

相对于社区环境、社区医疗、社区卫生等其他类型的公共服务,社区体育不仅仅需要专业化的人才,同时也需要大量的活动组织者和服务人员,吸纳社区体育“能人”和“志愿者”就显得十分必要[4]。从T社区原有的体育开展情况来看,一些具有强烈体育爱好、乐于助人的社区“能人”也承担过一些社区体育的志愿服务,但是这种服务相对较为松散,也缺乏明确的制度和规范约束,对于社区体育治理的贡献力度十分有限,且这些“能人”大多数60岁以上退休的中老年群体,精力十分有限,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区体育治理效率的提升。针对于此,三家社会组织开始在社区体育志愿者服务团体的建设方面进行了摸索和实践。首先是针对一些社区体育方面的“能人”和“积极分子”进行了整合,将原有松散自发的人员群体团队化和结构化。这些能人和积极分子不仅具有长期从事社区体育活动组织的经验和能力,同时在社区居民中也有一定的威望,尤其是一些原J企业的老领导,能够凭借自己在社区的影响力实施治理工作。另一方面也借助疫情期间大多数高校未开学的契机将社区内一些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动员,从专业化的角度推动了志愿者团队的建设。社区体育“能人”和“积极分子”年龄相对较大,其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名为“夕阳红健康志愿服务队”,而由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群体命名为“七彩社区体育服务队”。R体育协会的负责人通过私人关系邀请了S大学、Z大学、T大学的一些社会工作领域和体育健身领域的专家免费对两支志愿者团队进行辅导工作,提升了志愿者团队的工作专业化能力,同时也针对两支不同的志愿者服务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两支志愿者服务队主要负责社区体育的健身指导、赛事组织、健康知识讲解等活动,极大的提升了T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开展的质量。为了进一步提升志愿者团队的工作积极性, T社区也制定了社区体育志愿者服务项目积分卡,通过评分、计分的方式来对志愿者服务进行评价,相应的积分可以换取一定的生活奖励,例如运动服装、米面油等,虽然价值不高,但是對于积极性的提升作用却十分明显。

2基于T社区经验的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营造的实践策略

2.1形成社区公益责任链是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营造的重要前提

在社会关系网络中,责任就是网络节点,网络中的各个主体通过责任实现了联结,T社区的三家体育社会组织通过责任明确相互之间形成了公益团队。公益团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组织,其内部并没有自上而下的等级结构,相互之间形成一条横向的关系链条,每个组织都是链条上的一环,链条的运作需要每个环节协同发力。公益责任链就是在公益活动中的组织和个人在明确自身责任的基础上,通过作用发挥所形成的功能整体。在形成社区公益责任链之后,团队内的各个成员都需要结合社区营造的整体目标来进行明确的分工,这种分工同时也要结合不同成员的能力和意愿,在完成自身工作之余也要积极配合其他成员的工作。

在T社区的营造实践中,三家社会组织也做到了各司其职,在整个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优势,实现了治理效果的最大化。飞扬基金会作为社区资源型组织有效的实现了治理资源动员,为整个治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扶持和保障;R体育协会作为一种枢纽型的社会组织,有效的承担了三者之间的“协调者”角色,保证了资源汇集和利用的效率;“青年之家”则是充分发挥出了自身的专业化优势,承担了社区体育活动的实际运作,组织内具有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也提升了整个治理的专业化水平

2.2社区公共性的培育是社会组织持续性参与社区营造的核心要素

在现代化的社区中,居民之间失去了传统村落或者单位制社区所依托的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彼此之间几乎是毫无关联的“陌生人”,因此人际信任关系的构建就需要把“陌生人”转化为“自己人”[5]。在T社区的体育治理中,社区体育空间的营造被放在了治理的首位,原本并不认识居民在共同社区体育空间之中以体育为媒介能够同其他居民有者频繁的互动交流,双方在共同的利益需求下开始接触、交流并熟识,甚至一些居民自发形成了特殊的体育参与群体,让彼此之间有了同样的身份标识,人际信任关系得以构建并强化[6]

在人际关系信任得以构建的基础上,就需要逐渐实现制度信任关系。在信任关系中,制度就是指个体在规则范围内所扮演的角色及相匹配的行为。在社区体育空间中,公益讲座、体育技能培训、社区体育比赛等活动在体育社会组织的运作下逐渐有了相对固定的举办时间和规范的组织流程,社区体育活动已经由原本零散性的举办方式转变为一种程序化的活动机制,社区居民在活动参与中接受了这种活动运作方式,且表现出了极高的认可度,认为这些活动的举办能够满足自己的体育需求,且社区也能够持续性的开展活动,意味着居民的信任关也系已经由对于其他个体的人际信任过渡到了对于社区营造工作的制度信任。

2.3从外在条件塑造到内生力量搭建是社会组织持续性参与社区体育的有效路径

社区营造是社区治理的创新阶段,将“人”看作是社区治理核心要素,“社区人治理社区事”是社区治理的根本目标[7]。随着基层社区治理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社区体育治理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依旧存在社会组织发展力量不足、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等治理问题。从以往社区营造的经验来看,虽然社会组织能够采取一系列的治理行动提升社区公共事务的解决效率,但是社会组织基本上都是以承接政府公共服务项目的形式进入到社区,一旦项目运作完成之后就会撤出社区,进而造成治理连续性的中断。随着传统单位制社区向商业化社区转变,同一个社区的居民不再具有统一的组织身份,居民的内在向心力和社区认同感也有所下降,“事不关己”的观念让居民个人在面对社区事务时表现出一种“漠然”。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营造的方式是一种外部的“介入”,但是本质上还是在于通过外部的介入将处于原子化的居民进行组织化的联结,培育出一种能够实现“居民自己管理社区”的内生力量,从外部介入逐渐演变为内部治理[8]。在T社区的营造实践中,三家社会组织就是采用这样一种治理思路,通过空间塑造和活动搭建让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有了理想的环节和媒介,居民在长期的参与中逐渐熟悉并信任,在实现自身需求的同时也开始积极的关注社区体育事物的发展,并逐渐参与其中,让社区营造顺利的实现了外部介入到内生发展的转变。

3结语

在社区营造过程中,体育社会组织的介入虽然是一种外部力量的介入,但是其实现了社区资源的整合与再利用,因此应该看作是一种实现社区营造新格局的参与者,而非仅仅是一种手段。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营造的过程应该保持一种独立性与持久性,在不依赖于政府的情况下也不能将营造行动仅仅局限于项目本身。总而言之,体育社会组织本身虽然是社区营造的重要主体,但是其根本的作用在于实现社区营造从无到有,从暂时到持久的过程,需要在明确主体和核心目标的基础上,不断将营造行为深入化,实现从外部介入到内部培育的动态过程。由此,可以把体育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营造的总体特点归纳为是一种摆脱“项目”的束缚情况下的持久性过程。

参考文献

[1]刘祖云,王太文. “社区营造”:理论渊源及其理论转译 [J]. 理论探讨, 2023, (05): 62-69.

[2]于哲. 从文化扶贫到社区营造:陕西佳县泥河沟村的实践路径 [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03): 194-202.

[3]刘祖云,王太文. 乡村社区营造的基本方略:符号化与空间化——基于安徽省香泉-温泉小镇社区营造的观察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2 (02): 32-42.

[4]高红. 社区营造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基于38个城市社区营造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J]. 社会科学, 2021, (09): 79-90.

[5]黄晓春,嵇欣.非协同治理与策略性应对——社会组织自主性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J].社会学研究,2014,29(06):98-123+244.

[6]郑亚淼,曹莉,王梅等.多主体协同参与的城市社区体育治理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3,39(02):63-74.

[7]李曉栋,李晓楠.体育社会组织嵌入社区体育治理信任关系建构的三重路径——来自Q社区的个案[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3,47(10):59-69.

[8]李晓栋,颜秀真,刘紫薇.嵌入式治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体育治理的模式研究——基于S省T市两个社会组织的实证分析[J].体育学研究,2021,35(02):83-91.

猜你喜欢
社会组织
关于四川省妇联参与政府购买的思考
发挥哈尔滨市社会组织公益普法作用之对策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研究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困境探究
论社会组织在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破除我国社会组织法律地位的实然与应然悖论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基于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浅谈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