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核心素养的英语绘本教学探究

2024-05-12 11:32陈卉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4年3期
关键词:英语绘本教学实践核心素养

陈卉

[摘 要]传统的英语绘本教学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没有充分发挥绘本应有的教学价值。英语绘本作为课外阅读的补充材料,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读前—读中—读后”的教学流程,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封面,猜测内容;设置悬念,强化理解;重构文本,输出语言。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提取有用的信息以及阅读策略,确保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英语绘本;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09-0060-03

英语绘本作为课外阅读的补充材料,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何谓绘本?即以文字和图画为媒介,以儿童为主要受益对象,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优质故事读物。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绘本作为一种富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提高语言技能,培养文化意识和审美观念,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同和应用。通过英语绘本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鲜活的语言运用实例,体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那么,教师应如何借助英语绘本设计课堂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绘本阅读策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使语言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呢?基于“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读后(Post-reading)”(简称“三读”)的教学流程,笔者以一堂市级课外绘本Tiger Is Coming的阅读公开课为例,具体分析如何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一、读前

读前准备是绘本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教师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语言水平的绘本,确保绘本的主题与内容富有教育意义和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其次,通过展示封面、阅读标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即将阅读的绘本故事情节进行预测,并教学背景知识和必要的词汇,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绘本。最后,通过简单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理解绘本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为接下来的阅读活动做好铺垫。

1.活动热身,创设情境,轻松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热身”环节对绘本教学来说极为重要。首先,教师运用学生学过的与课程有关的方位介词,如“on,in,by,under”等,与学生共做手部操,由慢到快,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其次,通过“I find something in my desk. Look what is it?”的问题,自然引出绘本主角Rat。最后,创设老鼠跑进房子的情境,询问学生“Where is the Rat now? ”。通过这些准备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与本课有关的旧知,引发学习期待,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准备。

2.阅读封面,自由猜想,激活思维

有效的绘本教学的第一步从阅读封面开始。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封面,让学生了解和猜测绘本的主要内容,主动进入故事,与故事角色产生互动,引发思考,激活阅读思维。首先,教师提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on the cover?”学生依据封面信息,说出所示动物。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What other animals may be there?”学生发挥想象,猜测故事中可能出现的动物。这两个问题由实到虚,逐步推进,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其次,教师通过师生互动逐一呈现绘本动物,并提出问题“The animals are missing? Listen!Who is coming?”,引发学生猜测,揭示绘本书名Tiger Is Coming。最后,教师通过三个相互关联且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自身视角切换到绘本中的动物视角,进行绘本学习。第一个问题:“How may the animals feel when tiger is coming?”学生用happy face和scared face这两个学具表达感受。教师追问“Why”,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回答:“I am happy because I am a dinosaur, I can eat the tiger.”第二个问题:“What may the animals do when tiger is coming?”学生用“hide,run,fly,climb”等词汇回答。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辅以多样的肢体动作和语言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表达。第三个问题:“What do the animals do?”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后回答问题。学生结合绘本的插图和文字,展开一系列语言输出。

阅读始于预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基于英语绘本特定的情境,合理推测或有创意地猜测故事内容和后续情节。这些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的猜测,能为接下来的阅读环节做好充分准备。

二、读中

阅读环节是绘本教学的核心。教师可以采用“听—说—读—写”四步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理解绘本,培养他们的阅读技巧和批判性思维。首先,朗读绘本,通过适当的语音、语调、表情和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绘本的情感与语言韵律,欣赏绘本的文字和图片。其次,引导学生运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式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绘本,通过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最后,开展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对绘本内容、人物、主题等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并让学生通过绘画、剧本创作、续写故事等方式对绘本内容进行延伸与拓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1.泛读文本,设置悬念,深入探究

绘本教学与常态课教学是有一定区别的,如果教师选择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绘本,那么绘本教学的趣味性与新奇性就会被大大削减,学生也会失去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改变教学策略,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What do the animals do?”的问题。在学生回答出“They hide”后,再引导学生将“hide”的动作演示出来,让静态的绘本“动”起来,使学生初步感知和理解繪本信息。最后,让学生观察绘本的相关图片,回答“Where do the animals hide?”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绘本,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理解与梳理绘本内容。

2.围绕线索,结合插画,揭晓悬念

新西兰儿童学家研究学者多罗西·怀特说过:“绘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书中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由此可见,绘本阅读在孩子的人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对绘本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看懂、理解绘本中的生词、句式、语法的层面上。如果这样浅尝辄止,教师在教学中就很有可能忽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思维品质。“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是绘本的基本特点,文字简短、浅近的英文绘本也是一种图画故事书,它是用英语这门语言来描述的图画故事书。”从这个角度来看,绘本是通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的交织互动来描绘故事的一门语言艺术。因此,读图也同样重要。

在绘本Tiger Is Coming的教学中,通过自读和小组共读,学生从绘本中提取出“Where do the animals hide?”的答案。教师先提问个别学生,完成板书;再让学生朗读文本句子,核对板书是否正确。通过这个环节,学生逐步熟悉本课学习的重点句式,内化语言。如教学“Tiger comes in and roars”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tiger进门时的表情,并比对tiger后来的表情,猜测“What happened?”,发现原来是动物朋友们要给老虎过生日。再提问学生:“How do the animals feel when tiger is coming?”学生仍然通过happy face和scared face这两个学具表达感受。由于学生已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他们都能一致举起happy face的学具。教师呈现每一个动物的happy face,询问“Is he/she happy?”,以强化此情景下每一个动物的感受。最后,教师通过追问“Are they friends or enemies?”,引导学生体会“Friendship can bring us happiness”。由此,师生合作共读,生成一个深度学习、思维绽放的教学形态。

3.重温故事,深情朗读,强化理解

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Mehrabian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和动作。”由此可见,由肢体语言传递的信息效果更佳。课堂上,教师要注重从多角度,通过多途径,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首先,让全体学生认真听,注重对句子语音、语调的模仿,并跟读句子。其次,对学生在跟读过程中掌握不好的句子,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最后,教师要借助板书所呈现的重点词句和丰富的肢体动作,与学生一起复述故事内容,重温故事情节。

声情并茂的绘本阅读,使学生获得了完整又丰富的阅读体验,真正做到“悦读”,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阅读。同时,大声朗读对学生阅读的精确度、流畅度和节奏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英语绘本阅读教学。

三、读后

阅读后的总结和反思是增强绘本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如开展故事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化对故事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技能;引导学生写绘本读后感,表达他们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1.重构文本,语言输出,强化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依旧强调英语课程的工具性,而有意义的读后活动能够体现英语课程的工具性这一特点。在完整地感知绘本内容后,学生对文本已形成一定的理解,但英语绘本教学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教师要摒弃传统的“重理解,轻输出”的教学行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在绘本Tiger Is Coming教学中,教师问学生:“Who hide the best?”学生各抒己见,出现“Panda and Fox can be seen easily”等回答。教师据此开展语言综合实践活动,提示学生“I can find a better place for the animals”,并展示一段视频。视频中所用的词句紧扣本课语言支架,如“Giraffe hides beside the door”等,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提供示范。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在上台展示环节,借用教具和课件,运用内化的语言知识给动物们寻找新的藏身之处。在趣味盎然的拓展性活动中,学生尽情体验语言实践带来的乐趣,同时对绘本内容进行了一次重新建构,强化了语言输出能力。

2.交流探讨,情感渗透,提升素养

“在保证英语课程的工具性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英语课程的人文性。”英语绘本的内容普遍带有教育意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精致美观的插图和妙趣横生的情节,把深奥的道理转变成学生可以理解的文化知识。

如绘本Tiger Is Coming讲述了一群小动物为好朋友老虎制造生日惊喜的过程。教师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对故事的感受,学生说出“happy,funny”等单词。再让学生观察动物们的表情,体会动物们为老虎制造生日惊喜的喜悦之情,由此迁移到自身与朋友相处的美好体验,并呈现“The more we get together,the happier we will be”等句子,升华本节课的情感教育,渗透人文情怀。最后,播放同名歌曲,与学生大声共唱,并鼓励学生拥抱自己的好朋友。在愉快的活动中,教师将极富人生哲理的主题思想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入学生内心深处,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英语作为一门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学科,教学时更应该注重其生活性,这涉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教学,还应注重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传统的英语绘本阅读课相比,这堂公开课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重点,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确保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认知与理解,从而实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多维度发展。

当然,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不能局限于“三读”模式,而要从绘本的内容与特点出发,创造性地展开绘本教学的课型、策略、途径的研究,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蔷,敖娜仁图雅.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意义、内涵与途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2] 程曉堂.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英语绘本教学实践核心素养
浅析提升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
运用英文绘本,提升英语阅读效益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