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视角下首都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研究

2024-05-12 11:34冯若谷齐子萱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13期
关键词:城市治理社区治理资源整合

冯若谷 齐子萱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转型深入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社区经济逐渐成为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关键因素,为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要、改善邻里关系、提供就业机会、提升精神素养和优化社区环境奠定了物质基础与保障。目前,城市社区经济发展存在供需不平衡、产业体系不健全、消费动力不足、商业环境氛围弱等问题。文章基于资源整合视角,对北京市二十余个社区进行实地调研、个案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探寻北京市社区经济发展现状与新业态趋势,总结其创新路径,并提出促进资源整合、丰富消费供给、打造文化品牌、发展商圈经济、建设智慧社区等发展对策建议。

关键词:资源整合;社区经济;社区治理;城市治理

一、引言

社区是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单元,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基础部分,是居民参与公共生活的重要平台,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21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强化为民、便民、安民功能,是推进城市社区经济发展和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转型深入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中国城市治理模式发生转变,逐渐形成了多元治理主体的整合治理模式,现代城市社区居民异质性较强、人际关系疏离、相互联系松散、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参与感较弱、社区矛盾多样等问题与日俱增。个体利益与社区集体利益的协调统一、解决“共同体困境”、促进社区交往、提高居民参与程度等成为现代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议题。

北京市的社区经济发展探索和社区治理实践为回应现代城市社区治理问题提供了良好示范和有效路径。建设国际一流的宜居之都,发挥首都功能核心区作用,重点在基层,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发展社区经济要在巩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制度创新,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做好资源整合,发展商圈新业态,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氛围,打造新型社区商业服务体系,为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创造有利条件。

二、研究回顾与概念界定

(一)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源于企业战略管理思想,是指对不同来源、层次、结构、内容的资源进行识别、配置、激活和有机融合,从而创造出新资源的动态过程,强调整体视角下的多样跨域治理资源整合利用与关联再造。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来临,新技术不断涌出,我国城市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区经济在商业、文化、旅游、服务、传媒等多方面呈现出资源融合趋势。2022年9月,《北京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资源”一词共出现19次,推动各类资源向社区下沉,充分利用社会各部门间的资源网络,融合本地特色,做好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源共享,有利于城市社区在新时代和新发展理念背景下达成共治、共建、共享的“善治”目标。本文以此为视角,对北京市德胜街道、大栅栏街道辖区社区进行实地调研、个案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探寻北京市社区经济发展现状与新业态趋势,总结其创新路径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建议。

(二)社区经济

社区经济是指立足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集体经济,兼具经济效率和公益性质,具有集体性、公共性、区域性、服务性的特点,致力于服务民生,用于人与社区的发展。社区经济的发展备受政府部门的重视,2021年1月,《北京市國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提高超大城市现代治理水平,积极发展社区社会企业、社区基金、社区服务业等,培育直接面向居民的社区服务。

社区经济是推进社区治理和城市更新的重要举措,许多学者对城市社区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谢楠以三个典型社区分析了台湾社区经济的特点和发展类型,贺建军等指出了社区集体经济的市场化风险和社会脱嵌表现,康健等以北京社区商业为样本阐述了北京智慧型社区商业发展现状并对其社区商业配置模式进行异质性分析,陈运提出了基层社区治理创新的社会经济发展途径,徐承红等提出我国城市社区经济“认知-产业-技术-制度”四位一体的系统提升路径。

三、现代化背景下城市社区经济研究缘起

(一)现代城市社区经济存在问题

城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主要动能,据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2%,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目前,存在社区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行业种类和商品品类不丰富,社区商业环境和氛围营造不够,公共空间与平台支持较弱,居民消费购买意愿较低,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不健全,社区资源整合和利用不全面,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涵盖生活、教育、商业服务、健康等多领域的社区服务行业是潜在的巨大消费市场。

2022年4月,《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中提到,要在多个领域对社区的存量资源进行开发使用,加强社区经济的配套保障建设,提升社区经济的消费发展综合能力。面对“十四五”时期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人民群众新期待,针对城市社区经济出现的新业态和面临的新形势,如何积极整合社区各类资源,破除环境约束和资金短缺,挖掘社区经济潜在市场,促进社区邻里交往,加快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创新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推动社区经济发展意义

社区经济是促进城市社区融合发展的新治理路径,也是社区共同体营造的重要方向。随着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的兴起,社区经济迎来高速发展期,疫情促使社区团购等业务快速增长,“菜篮子”工程、“父母食堂”“消费季”“邻里节”等项目产业与居民日常生活利益密切相关,为社区各项事业的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与保证,帮助协调资源公平分配,促进居民之间的人情交流,增进邻里交往、社区融合以及社区参与,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凝聚社区共同利益。

重视社区经济,扩内需优供给,更快更精准回应居民需要,利用好城市社区的存量资源和增量市场,培育社区发展新兴产业和新的增长极,实现社区经济创新发展,能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群众民主团结合作,提高居民公共参与积极性,协调居民个人利益与社区集体利益相统一,构建城市社区利益共同体,推动经济社会长远向好发展。通过建立社区经济组织、运营社区便民利民服务机构、推动社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社区经济发展措施,充分发掘居民需求热点和市场服务盲点,撬动社区各类资源,切实解决辖区居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促进社会资本的积累,提高社区居民收入水平,推动社区从陌生人社区走向“新熟人”社区,构建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城市建设提供相关配套和支持,实现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首都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现状与新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首都城市社区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基于研究需要,调研走访北京市多个街道与社区,发现社区经济在商业、文化、旅游、服务、传媒等多领域呈现出资源融合趋势,更加注重社区特色与地域文化保护,无人零售、养老食堂、社区团购、社区商圈等各种新业态层出不穷,蕴含着城市社区治理的新智慧和社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一)社区团购

社区团购是一种新兴的社区消费模式,社区团购活动由平台团长发起,拼单成功后平台一键发货到团长门店,再让社区居民到门店自提点提货或提供上门服务,为消费者带来了更方便、实惠的购物体验,并为商户们提供了更为精确的市场推广战略以及更好的社区运作方式。

社区团购通过抖音直播、微信群等社区传播矩阵进行宣传,应用小程序、APP等电商平台搭建了新链条,刺激社区团购行业迅速扩张。当前的数字经济化时代,众多企业纷纷抓住社区团购这一风口,实现社区便民服务和商业变现有机融合。从全国来看,美团优选、多多买菜、淘宝买菜、兴盛优选等资本团和湖南知花知果、洛阳有井有田、黑龙江九佰街等地方团蓬勃发展。在我国消费市场持续回暖背景下,以生鲜食品为主的社区团购不仅可以推动上游农业产业链重塑,还能助力开发零售下沉市场,促进社区消费和邻里交往。

(二)社区商圈

商圈是特殊的社区,集商业、娱乐、旅游、居住等功能于一体,兼具商业性与社会性,规划建设管理好社区商圈,全面统筹商圈党建资源、法治资源和行政资源,提升商圈自治能力,对优化提升首都功能、老城保护、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的大栅栏街道是京味传统文化集中承载地,也是中轴线上唯一的广域级商业街区,聚集了同仁堂、内联升、瑞蚨祥等一批老字号,展现了丰富的胡同文化、梨园文化、会馆文化、老字号文化,将商圈发展与历史文化地标串联起来,增强地区居民对多元老北京文化的认识体悟,激发其对胡同家园的保护热爱。大栅栏街道通过党建引领,市场化运营,发挥商会作用,加强商户自律,充分整合辖区资源,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按照“统一规划、分区实施”思路,确定商圈风貌管控导则和业态准入标准、运营规范、退出机制,统一前门大街两侧区域发展思路、形态塑造和业态品质,推动街区更新。

三里屯街道是北京市潮流消费风向标,将视听享受、商圈产业、文化体验、社会治理等元素与经济发展及地域资源优势叠加聚合,形成商圈党建“五建”工作体系,实现商圈内各载体、各业态有机串联、融合发展,打造“文化三里屯”IP价值,展示多元化的商圈魅力,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深化文化内涵、丰富商圈业态。

(三)社区邻里市集

社区邻里市集是基于居民生活需求为导向的文化和商业活动,不仅是连接街道机构、物业企业、商家与居民的消费平台,更是丰富居民生活和社区文化的体现。

丰台区“2023年幸福邻里市集”深入社区群众,聚集50余个生活服务业连锁品牌和电商平台,从主题策划到市集展出再到现场互动,呈现特色餐饮、家政服务、服装织补、宠物护理等多种服务业态,辐射周边30多个社区,共计10万余人。“幸福邻里市集”的举办,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实现一站式消费,为社区商业进一步赋能,助力北京以点带面推进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通过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快捷便利、智慧高效的社区商业活动,点燃居民生活“烟火气”,提升城市“温暖感”,增进邻里和谐关系,形成互帮互助的邻里风尚,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和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西城区什刹海街道举办的“社区邻里节”活动,在现场设置了非遗体验、互动游戏、邻里市集、宣传展示等活动区,激发了社区百姓及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的热情,应用“西城家园”微信公众平臺和社区服务站同步提供线上线下社区服务,通过积分兑换等形式在社区内共享信息、整合资源、合力共建,既在惠民便民服务、邻里文化培育、社区基层治理等方面做出探索和贡献,又为驻区生活服务业企业搭建促消费平台,进一步激发社区商业活力。

(四)文化品牌消费

社区文化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文化活动,是群体意识、生活方式、历史传统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在国家倡导文化自信和商文旅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人民群众重拾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崇,许多社区打造了文化创意产品、“楼门文化”、社区文化节等文化项目活动,打造文化品牌,促进居民消费,对社区文化建构和经济发展有深刻价值。

2023年9月,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德胜礼物”系列文创产品在首钢园1号馆“西城区文旅服务专题展区”展出,通过实物展示、现场展演、沉浸式体验等多种形式,向公众全面展示西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美好画卷。德胜街道聚集多元化资源,借助德胜箭楼等历史文化地标建筑,聚合地区居民、单位等多方力量,共同设计出“德胜饼”美食、“德胜手账”“德宝儿”卡通IP等文创产品,为居民带来良好的城市文化体验,展现了丰富的地区文化特色和传统文化底蕴,刺激文化消费的同时,让社区居民产生认同和共鸣,推动社区经济积极发展。

(五)养老与家政服务产业

2021年起,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4%,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老龄社会”,“银发经济”快速崛起。衣服、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特殊护理商品存在庞大的老年消费市场。由政府主导,物业公司、养老服务企业参与建设的社区养老驿站、社区家政服务工作站等机构越来越多,逐渐形成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推动了养老与家政服务产业和社区经济的发展。

面对居家养老、育幼服务的旺盛需求,北京市昌平区霍营社区家政服务工作站于2023年5月投入运营,由接待区、培训教室、实操教室、健康小屋、多功能厅等功能区域构成,结合区域实际,统筹家政服务资源,提供月嫂、育婴师、养老护理、家庭保洁等多样化服务,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提升了社区家政服务水平。

截至2023年10月,北京市西城区“父母食堂”服务已实现全区15个街道、263个社区全覆盖,全区“父母食堂”已达到259家,在养老助餐服务品牌的基础上不断升级,提供培训学习、医疗保健、儿童托管等“父母食堂+”服務,帮助解决老年人用餐难问题。同时,建成全区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打造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各街道根据自身资源特点,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乐活到家”服务,将养老管家、居家照护小时工、保姆、家政、理发修脚、按摩等社区居家服务送到老年人身边,拓宽了养老服务市场,形成了社区养老服务的特色品牌。

(六)新型社区商业服务体系

2021年5月,《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在15分钟的路程距离内,打造满足居民基本需求的高质量、多功能商业街区。2023年7月,《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发布,对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布局、改善社区消费条件、创新社区消费场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等作出部署。为更好地服务民生,北京市出现了许多以社区服务综合体为核心的聚集式便民生活圈,服务内容涵盖了居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新型社区商业服务体系,既有便利店、超市、食堂、幼儿园、托育点、理发店、卫生服务站、快递服务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民生保障类设施,满足居民日常基本需求,又发展出健身房、瑜伽馆、咖啡厅、特色餐饮、新式书店、双创空间等品质提升类新业态。

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新型社区商业服务体系建设涵盖文化、娱乐、社交等元素,促进业态多元化、集聚化、智慧化发展,提高对社区服务场景、居民互动、信任关系建立、社交公共空间的重视,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为社区特定人群提供一个除了家以外的第三空间,让每类人群都能在社区中找到合适的生活圈,实现社区公共空间的多元化经营。

五、促进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资源整合助力社区经济

如今,首都社区治理已进入赋能增效阶段,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和经济发展关键是要拓宽社区服务资源渠道,充分挖掘地区现有及潜在资源,整合政府行政资源、市场经济资源、社会公共资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传播平台,促进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多方联动解决跨部门、跨区域问题,解决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问题,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更加精细化的社区服务,提高社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水平。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资源,促进党建、经济、文化、空间等多方资源整合,开发果蔬零售、生鲜食品、快递代收发、日常百货、家政服务、美容美发、家电维修、打字复印等服务项目,吸纳社区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二)多元主体丰富消费供给

城市社区政府开展跨界运作,大力发展公私合作和伙伴关系,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形成政商联盟,合作提供公共服务。完善居民、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相关各方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五社联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慈善资源等社会力量,有效协调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关系,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促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企业、政府等社区服务的供给方要不断探索创新,与知名品牌或优质供应商合作,不断丰富社区经济消费内容,使消费方式由基本的功能式消费向体验式、参与式消费转变升级,以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供给,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满足日益提升的居民个性消费需求。

(三)品牌建设刺激文化消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社区文化作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和社区建设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创建社区文化品牌是繁荣社区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打造精品文化项目和文创产品,举办“社区邻里市集”等活动,鼓励居民邻里交往互助,不仅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还有利于建设和谐社区,加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提升社区认同,彰显社区特色,营造社区文化,培育社区公共精神,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四)公共空间打造商圈经济

社区经济的关键是要有烟火气,坚持首善标准,打造首都新时代社区服务新高地,打破社区地域界限,坚持公共空间资源共享,贴合居民群众需求,提供高品质的休闲消费空间,增强体验感和舒适度,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形成社会资源与社区服务的融合互补,充分利用社区公共空间,将不同商业体集聚到一起,拓展叠加业态功能,发展商圈经济,增加经营收益,建设一站式便民服务综合体,拓展“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内涵。

(五)智慧社区促进消费升级

数字经济背景下,城市社区开始向智慧社区转型发展,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依托社区数字化平台和线下社区服务机构,集约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提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智能小区等服务,让社区更加和谐有序、服务更有温度,打造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的社区治理新形态,从而促进社区居民消费内容、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升级。

六、结语

通过对北京市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和观察,我们深刻认识到社区经济对社区建设和治理的重要性。在现代化转型和城市化进程中,社区经济不仅为居民生活提供物质基础与保障,也在改善邻里关系、提供就业机会、提升精神素养和优化社区环境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促进资源整合、丰富消费供给、打造文化品牌、发展商圈经济、建设智慧社区等,以推动社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良性循环。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北京市社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胡税根,莫锦江,李军良.公共文化资源整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理论探讨,2018(02):143-149.

[2]谢楠.台湾社区经济发展探析——以三个典型社区为例[J].台湾研究,2018(01):71-77.

[3]贺建军,毛丹.社会嵌入与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社区的经验证据[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8(05):188-204.

[4]康健,王成荣,王春娟.数字经济背景下智慧型社区商业配置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1(21):29-32.

[5]陈运.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社区经济发展路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4(S1):11-13.

[6]徐承红,林敏.我国城市社区经济:框架、挑战与提升进路[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0):103-114.

*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基地项目“首都全国文化中心与国际交往中心的城市功能耦合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JDXCB009)。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城市治理社区治理资源整合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唐山城市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银川市和谐民族关系的建设路径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
城市政治学视角下对中国城镇化的思考
中国城市发展与治理的全新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