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文化孕育出人类相通的悲情

2024-05-11 13:53肖春燕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克劳狄鲁侍萍悲情

肖春燕

曹禺先生的《雷雨》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分别是中西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历来对这两部戏剧的研究都没有停止过,不断有人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它们。本文试着从这两部戏剧的两位典型的反面人物周朴园和克劳狄斯的相似性来谈谈这两部戏剧所折射出的人类相通的悲欢。

周朴园和克劳狄斯都生活在大变革的历史语境中,他们都是悲剧的制造者,也都是文化革新的牺牲者。

曹禺先生创作《雷雨》时的中国,伴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加之国民政府的一系列改革,经济有了起色,资产阶级的力量有所增强。与此同时,无产阶级的力量也逐渐壮大,但是广大人民群众却依然生活在穷困潦倒之中,经济昙花一现似的发展并没有给底层人民带来切实的红利,反而使他们更加贫困,所以劳资矛盾日益激化。而当时封建势力依然强大,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及无产阶级的矛盾依然在持续着。《雷雨》中的人物就处在这样一个矛盾丛生的历史语境里。

周朴园最能体现那个时代的矛盾的尖锐。他留过洋,受过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例如他和鲁侍萍起初的感情在某种程度上是平等的,没有太多世俗的门第观念和利害关系。但同时,周朴园身上也残留了大量的封建思想,例如他在家里努力维持着一个不容侵犯的封建大家长的威严,以及之后在婚姻上与蘩漪的组合,则表现出他难以抗拒的封建思想。周朴园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作为《雷雨》的中心人物,自然是剧中一切矛盾的连接点。他与儿女之间的矛盾,与鲁侍萍、蘩漪之间的矛盾,与工人之间的矛盾,无不折射出他那悲剧的人生。

周朴园有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亦有无法挣脱的封建等级观念;他出于残存的良知,希望与鲁大海相认,但出于私利的考虑,他最终选择了放弃;他喜欢周冲至极,但出于封建大家长的地位与威严考虑,他又要克制自己不能与周冲太过亲近。

由此观之,社会大变革时代里人性的撕裂在周朴园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样,莎士比亚所生活的伊丽莎白时代,资产阶级和封建王权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矛盾丛生;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人类的觉醒和社会环境的压迫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敏锐的莎士比亚用他的戏剧为我们揭露了那个时代人性的复杂与深刻。

《哈姆雷特》里的克劳狄斯原是老王哈姆雷特的亲弟弟,他却弑君而娶嫂为妻,成功篡夺原本属于哈姆雷特的王位。克劳狄斯的所作所为,在人文主义者眼中毫无疑问是卑鄙无耻的。克劳狄斯治下的丹麦,在哈姆雷特王子看来,无异于一个巨大的监狱。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社会变革的风暴一定会把压制人性发展的丑恶如秋风扫落叶般地清除干净。剧中的克劳狄斯是一切黑暗的源头。

周朴园和克劳狄斯在剧中的作用无疑是否定性的。两者都生活在社会转型期,他们的生活经验比年轻的一代更丰富,对现实的理解也相对深刻些,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更圆滑。他们是旧世界自觉不自觉的维护者,他们的所作所为造成了剧中人物悲剧的命运,他们是悲情世界的始作俑者,最后他们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首先来看周朴园。他由曾经的秩序受害者转变成了传统秩序的捍卫者。他留学德国,深受近代西方先进思想的熏陶,但当为他生育了两个孩子的恋人被驱赶的时候,他却选择了沉默。他接受了前人给他输出的封建门第观念,深感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他间接地造成了鲁侍萍的悲剧命运。他有强烈的专制主义封建大家长的作风,在家里维持严格的秩序,不允许任何人撼动他一家之主的地位。身为其妻的蘩漪却是个受过新思想影响的女性,她大胆追求平等的爱情。她不愿忍受周朴园的专制和冷酷,更不愿接受没有爱情的婚姻,她借助与继子周萍的乱伦之恋以示她的觉醒和反抗。周朴园无疑是蘩漪悲情人生的第一位缔造者。作为资本家,他唯利是图的性格特点也发挥到了极致。早年,周朴园为了一己之利在造桥时蓄意制造事故,让两千名工人惨死;在与工人代表谈判时,他放话宁愿让警察开枪也绝不把钱发给工人;在和鲁大海谈判时,他则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架空鲁大海。凡此种种都反映出周朴园作为资本家在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的血腥、狡诈和阴险。正是其身上浓厚的封建思想意识作祟,造成鲁侍萍和蘩漪的悲情人生;也正是他的唯利是圖,导致了工人们的悲苦生活。作为剧中的反面人物,他在那个时代是有典型意义的。

克劳狄斯与周朴园相比略显普通,但作为反面人物,却一点都不普通。他原可以在老哈姆雷特的统治下踏实地生活,但他却在权力和欲望的驱使下,弑君,娶嫂,篡夺原本属于哈姆雷特的王位。他的这些行为,不仅让人文主义的代表哈姆雷特陷于深刻的思想危机,也让丹麦王国陷入混乱不堪的境地。不得不说,克劳狄斯是一个颇有政治手段的君主。他上位后,连御前大臣波诺涅斯之类的前朝重臣都对他阿谀奉承,整个王国处于风雨飘摇大背景下的歌舞升平之中。他与哈姆雷特的矛盾正是封建王权和资本主义人文主义的矛盾。克劳狄斯收买哈姆雷特的两位好友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为其收集哈姆雷特的情报,哈姆雷特的恋人奥菲利亚也自觉不自觉地做了奸王克劳狄斯的一颗棋子,还有哈姆雷特母亲对丈夫的不忠,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对哈姆雷特信仰的人性真善美的无情的讽刺,而剧中所有人世间的假恶丑的始作俑者无疑是老奸巨猾的克劳狄斯。将人世间所有的罪恶都归于克劳狄斯一人,固然有失公允,但是作为一个典型的文学形象,他无疑是那个时代反面人物的“标杆”。

周朴园和克劳狄斯是旧文化旧体制的直接受害者,他们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因为无法摆脱时代的制约,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旧有文化观念的制约。人和文化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处于社会变革中的人,很难摆脱历史的局限,他们的所作所为在当时也很难客观地辨别出是维新还是守旧。周朴园和克劳狄斯,就个人的命运而言,有悲情的一面;但是作为历史发展进程中负面性的存在,他们注定是要在与革命性因素的斗争中走完他们的人生的。

从《雷雨》和《哈姆雷特》两部经典戏剧中的反面人物的悲情命运和所体现的文化意义来看,文明总是在不断否定的轨迹中向前发展。文化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不管哪个地域、哪个时代,文明总是在冲突中继承和发展。周朴园和克劳狄斯都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大时代,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阻碍时代进步的力量。旧的秩序在逐步崩溃,新的秩序又尚未形成,人类相通的悲情就在这一过程中反复地上演着,无关异域,无问东西。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克劳狄鲁侍萍悲情
喜剧《无事生非》
论《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的伪装
悲情英雄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硬、安、纯——鲁侍萍没有大改的“真”性情
“复影”式的克劳狄斯:哈姆雷特的影子
鲁侍萍的未了情
悲情中亦有壮怀——重读《项脊轩志》有感
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从政体层面解析《哈姆莱特》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