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2024-05-11 04:10杨茹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5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德育

杨茹

教师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必然会遇到品德、行为方面有偏差的学生。从本质上讲,“问题学生”的出现与其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包含家庭、学校、社会等外在诱因。因此,一方面,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自身德育工作责任感,加强德育建设,严格遵循学生本位的教育原则,以润物细无声之姿态,从细节处采用多元化方式来提升“问题学生”的道德品质及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大力发挥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合力作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

转变观念,重新审视“问题学生”

小學生缺乏生活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在成长过程中势必出现不同的问题。为了让所有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教师不仅要关注班集体,还要兼顾学生个体。

研究表明,“问题学生”和一般孩子相比,非智力因素和心理素质的差异最大,智力方面的差异最小。教师如果教育引导方式过于陈旧,仅将德育理论一股脑儿地讲给学生听,不顾及其接受能力,必然无法滋润学生的心田。因此,教师应紧随时代潮流,更新教育策略,对症下药。

欣赏每一个学生,找准教育的切入口

找准教育的切入口是“问题学生”转化的关键。“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师不仅要练就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还要具备引导学生修正不当之处的本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言真意切的告诫,教师应当全力协助孩童去实现自己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发现其闪光点,激发孩子向善向美的情操。教师尤其要注意日常德育的方式,谨慎地给学生的行为表现下定论,做好细致、科学的心理健康疏导。德育要讲究策略。比如,在“问题学生”群体中,教师可逐个攻破,开展“刺头”向“榜样”转化的示范教育。

给予肯定和赞扬,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实践证明,相信“成功是成功之母”,与学生正面的成长规律相契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才是在其内心根植自信的最佳方式。学生取得成功之后,内心会充盈喜悦与自信。足够的动力会促使他们制订新目标,创造新成绩。成功的感受使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得到强化,从而形成不断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因此,对于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以及在不同层次上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

理解、宽容、善待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未成年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关键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做法是难免的。“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孩子犯错误时,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这时候,教师应该给予理解,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善待学生,给予他们帮助,想学生之所想,知学生之所思。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家校合力唤醒心灵

斯普朗格曾说:“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教师会遇到屡次犯错又知错,但依旧我行我素的学生。此时,寻求正确的方法和突破点是至关重要的。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在当今教育环境下,只有构建良性的家校共育,促进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才能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实现教育减负增效的目的。家委会是连接学校、家庭的重要纽带,其辐射带动作用不可小觑。我们应鼓励家委会成员先行,逐渐与其他家长形成合力,促进学校、家庭教育的和谐发展;适时开展家校共育讲座,请教育学讲师普及教育知识,请优秀家长代表分享家庭教育经验。只有当家长成为学校教育工作最忠实得力的合作伙伴,“问题学生”才会越来越少。

总体来说,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师爱的育人作用,与家长携手,为每个孩子提供成长成才的机会。

(本栏责编 马孟贤)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德育
家校距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