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

2024-05-11 04:10赵中保靳晓丽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5期
关键词:芙蓉楼友人议题

赵中保 靳晓丽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单一,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阅读量不够,阅读能力薄弱;教师难以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开展阅读活动少,导致学生学到的阅读技巧和方法难以迁移。多文本阅读是将多篇文章组合起来进行教学的方式,以学生的读为主,教师通过不同的策略鼓励学生探究、表达。这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独特的认知。那么,教师应怎样有效地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呢?

确定议题,落实教学重点

议题是选择文本的依据,也是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灵魂。议题的类型多种多样,以人文主题为议题是比较常见的。如以“父爱母爱”为议题,让学生探讨父爱母爱的多种方式和异同点;以作者为议题,了解某个作者的写作风格;以阅读策略为议题,学习某种阅读方法……议题的确定要以学生为主,确保学生能够理解,且具有一定的讨论价值,能够给学生带来启示。

选择文本,丰富阅读素材

选择文本不仅要紧紧围绕议题,还要符合学情,更要种类丰富,涉及多种体裁、行文风格。在保证量的同时,还要注重质的提升,也就是说,教师要关注选文的价值。

选文之间要有互补性和关联性。比如,以送别诗为议题,教师可以选择四首古诗:《别董大二首·其一》《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芙蓉楼送辛渐》。这四首古诗都是送别友人的,但情感不同:《别董大二首·其一》是对友人的鼓励,《送元二使安西》是对友人的不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对友人的劝诫,《芙蓉楼送辛渐》表达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学生读后,不仅对送别诗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还感知到了文本之间的关联性。

设计问题,培养深度思考能力

在多文本教学中,问题的设定好坏关系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思考能力能否得到锻炼。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在问与答的过程中引出标准答案,或是提出“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题,对启发学生思考的作用不大。

多文本阅读设计的问题不需要标准答案,而是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例如,在以友情为议题时,我选择《赠汪伦》《我喜欢你》《阿贵只有九岁》一组文本,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什么是朋友”,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给出不同的答案。

在多文本阅读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针对整体,而不只针对某一篇。例如,在学习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选择《南辕北辙》《畏影恶迹》《郑人避暑》这几个故事,让学生寻找共同点,探究寓言的文体特点。巧妙的问题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辨析,培养学生的整合、比較、评价能力。

指导阅读,掌握阅读方法

多文本阅读涉及的文本类型比较丰富。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实现有效阅读、理解文本并抓住重点呢?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上进行指导。

以小说为例: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学阶段分析人物形象居多。读《景阳冈》时,教师要带领学生感受武松的倔强、勇猛;读《草船借箭》时,教师要带领学生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师要指导学生细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从细节中感受人物形象。

总之,教师对多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探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锻炼学生的筛选、比较、整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阅读奠定基础。多文本阅读教学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应大胆地实践、探索,勇于创新,让多文本阅读真正改变语文课堂。

(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中小学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专项一般课题“基于多文本阅读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的成果。课题立项编号:dwbyd2201060011)

(本栏责编 马孟贤)

猜你喜欢
芙蓉楼友人议题
《芙蓉楼送辛渐》之楼今何在
《芙蓉楼送辛渐》之楼今何在
致友人(组诗)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戏答友人》
《友人伤足有赠》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
镇江万岁楼传说的历史演化
芙蓉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