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老龄化特征,文章以生态学视角为基础,采用生态位理论分析了社区养老中的互动逻辑,并通过对福建省长者食堂建设问题的剖析,探讨农村场域下社区养老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研究发现,多元行动主体之间的互动结构性困局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文章将社区养老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阐述了不同主体在农村社区养老中的角色定位和互动关系,并深入分析了主体间的利益交换和演变进化过程。最终,研究明确提出了构建居家养老的互动性韧性治理逻辑,为助餐服务和其它养老服务的生态圈建设提供了整体性的思路。
关键词:农村社区;居家养老;互动逻辑;一主多元;生态位理论
中国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比重不断提高,中国社会老龄化呈现出加速进程,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便是老龄化问题。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2022年2月21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1]。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及党的二十大的相关内容,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了研究基础,具有深远的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意义。
社区居家养老是一大热点话题,其不仅涉及城市社区,更涉及农村社区养老。然而在农村地区,存在老年人文化水平参差、养老产业基础薄弱,以及因人口密度低而导致的服务类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社区养老系统如同“生态系统”,在农村场景下各主体间的多元关系更易出现互动失灵,由此借用跨学科的生态学理论内容,结合城市社区基层治理的“一核多元”模式,引入利益多元的内容,来進一步解释行文逻辑。生态耦合作为生态学视域下的一个概念要素与观点,除了在创新生态发展领域受到沿用和探索,也被借鉴至如城市化、产业发展、农户福祉[2]等社会经济研究领域的探索当中。基于生态学视角,以生态耦合机制阐释作为“生态位”的多元主体的角色定位以及主体间的互动“种群关系”,深入剖析多元行动主体协同互动的“利益交换”及其“演变进化”逻辑,明确构建“一主多元”这一治理逻辑。社区居家养老背景下长者食堂的创办是开展社区居家养老助餐服务的重难点问题,而多元行动主体之间的互动结构性困局是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由于养老服务是一个动态过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由行政主体、公益主体、市场主体、自治主体、志愿主体以及需求主体(服务终端)等多元行动主体进行耦合并所形成的闭环链路。因此,为了探索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一主多元”互动关系,文章以生态耦合机制为分析框架,进一步探讨多元主体的互动逻辑。
1 文献综述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以及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养老服务需求的也不断增加。区别于欧美发达国家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方式、政策支持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我国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主要围绕着相关养老模式与服务的问题与可行性对策研究[3]、发展困境[4]、需求阐述和分析[5]以及供给方式创新[6]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均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其中在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方面,以“互联网+养老”模式[7]及互联网驱动优化等方式嵌入服务的互动机制的研究为多,但是该领域在本土化理论构建与具体实践相适应、社区居家养老各行动主体间的协作、居家社区机构间的协调机制方面还有待深化[8]。
在微观的供需方式阐述层面,学者们多提及统筹需求主体的需求内容、调动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力量。然而,研究对于各个供给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够明晰,往往导致主体责任的不明确与职责错位,并且缺失农村场域下可行性方案的嵌入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学者任杨(2022)[9]从社区居家养老的多元主体出发,探讨了政府在养老服务中的决策部署、发展格局、资源配置及理念融合方面的作用。从行政主体层面明确了政府的主责定位,而易艳阳(2022)[10]则从生态学视域下运用生态耦合分析社区康养结合服务的运行机制,这两个研究路径与笔者的研究思路相契合。基于此,文章将农村社区助餐养老视为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其中“一主多元”互动逻辑涉及生态耦合机制,由此,需以每个生态位为行动单元,进一步探讨各主体间的互动关系,以达到“种群关系”的良性状态,实现动态转换,推动农村社区养老互动逻辑形成。
2 分析框架
生态学视角下,生物与环境在自然空间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由特定要素组成,彼此依赖并形成动态平衡的整体。文章基于生态学视角,以生态位理论[11]为基础,探讨了以农村社区为平台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这种服务整合了社区内老年人的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需求,形成了一个生态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具有相互贯通的特性。在这个养老体系中,各个行动和参与主体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生态位,能够协调养老服务供给,形成“一主多元”的耦合结构,并共同致力于构建居家社区养老的多元主体治理逻辑。养老服务体系下多元行动主体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12],呈现出“多主体行动”的生态结构,这些行动主体在养老服务供给中形成近似于竞争、协作与共生的“种群关系”,并通过持续性的利益输入与输出,即“利益交换”,推动整个助餐体系乃至养老服务系统与环境的演进变迁。“生态位”与“种群关系”形塑了老年人助餐体系结合养老服务的静态耦合,“利益交换”与“演变进化”促成了养老服务的动态耦合,由此构成基于“生态耦合”机制下的多主体治理逻辑(见图1)。
从“生态位”与“种群关系”的静态耦合视角分析,党政机关作为行政主体,在养老服务中起主导作用,在整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生态系统”中起着引领其他各个主体的作用;公益主体作为养老服务的提供主体之一,与市场主体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同时这两个主体与需求主体这一终端形成共生关系;志愿主体与自治主体作为社区养老服务的网格化的参与者,与公益主体、市场主体之间存在协作关系。
从“利益交换”与“演变进化”的动态耦合视角分析,社区这一微观环境能够涵盖人口、经济、资源、文化以及需求等内容,能够与涵盖政策、财政以及产业的社会这一宏观环境之间产生利益交换,体现为利益输出与输入的过程,这主要阐述的是各类社区资源与社会资源的贯通,基于此整体的社会政策与产业将实现跨越式的“演变进化”。
3 案例分析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强化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国提出构建城乡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支持高质量多元化供餐。长者食堂作为提供助餐服务的机构,面临逐渐增长的养老需求,需要探索可持续运营机制,实现长者食堂的全面发展与覆盖。根据福建省民政厅的数据,福建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达到678.81万人。然而,仅有4.2万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约99.4%的老年人选择居家社区养老[13]。这直接说明了社区养老市场潜力的巨大。但是福建省的长者食堂建设仍面临着老龄工作体制机制不完善、网络不健全以及缺乏可持续稳定运营机制等问题。这些问题均不同程度指向行动主体之间的互动性结构困境。因此,需明确各个行动主体的具体工作内容,资金供应、资源提供以及服务的落实,通过探索多主体协同治理的逻辑,以化解农村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困境。
3.1 基于生态位的静态生态耦合机制
聚焦生态耦合下长者食堂建设的“生态位”,即各大行动主体。福建省政府、基层党委、村主任作为行政主体发挥着统领全局的作用,分别为长者食堂的建设提供搭建资金,给予政策支持、搭建财政桥梁,着手落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与效率;福建省非营利性质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如社区老年服务机构、卫生服务机构、助餐服务机构以及基金会等作为公益主体,能通过政府拨款与部分乡贤捐资捐物,嵌入农村并为长者食堂注入社会化力量;营利性组织作为非营利组织的补充,探索农村市场并整合各项可利用资源,如资讯、平台、技术,为进一步完善长者食堂各项服务供给的供应链提供支持;福建省当地的村民委员会、社区热心村民等作为自治主体,能够发挥基层人民的力量,下沉至长者食堂的建设当中,为长者食堂多元化的宣传推介、活动开展集思广益、建言献策;驻地社区党员干部、职工以及农村周边高校党员、学生等作为志愿主体,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学堂等功能的志愿服务,搭建起社会为老志愿服务平台;而老年人作为需求主体,则占据着生态系统的终端位。
3.2 基于种群关系的静态生态耦合机制
生态系统内的种群关系涵盖“引领、竞争、协作与共生”关系。竞争关系主要体现在“生态位重叠”上,即不同行动主体在资源获取与目标对象服务时存在交叉。如公益主体与市场主体之间可能由于差异化的助餐服务运营路径或是相似的养老服务内容而导致冲突和重叠,而政府主体的调节机理,又形塑了这种良性竞争关系,从而激励各行动主体创新养老服务的治理内容。协作与共生关系是基于共同理念、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养老服务模式下的相互合作、共同依存关系。各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与共生关系是长者食堂生态化建设乃至常态化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形成的前提。这样一种围绕老年人多样化的饮食需求和养老服务需求,各多元主体的行动内容得以落脚,各“生态位”由竞争、协作与共生所形成的“种群关系”得以静态耦合,实现良性闭环运作。
3.3 基于交换进化的动态生态耦合机制
生态系统因其开放性、整体性而引入多元“生态位”概念,通过以静态耦合为出发点阐释其“种群关系”,进一步以动态耦合为落脚点,能够阐释各“生态位”即行动主体之间的“能量交换”,进而实现跨越性的“演变进化”。而将该机制嵌入农村社区养老的助餐体系中,主体间的能量交换环节便衍生为了互动性的利益交换。行政主体需要在宏观层面统筹协调好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以政策利好为公益主体、自治主体指明政策大环境,以产业驱动明确银发经济下的农村“长者食堂建设”大有可为,引导市场主体纵深推动助餐服务、智能设备、医疗科技等产业发展,同时为农村助餐养老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由此,围绕一主多元逻辑,能够探索由“单一型向整合型”行动、“助餐服务”向“文体+互助+智慧建设+学堂”的养老服务综合体的转型升级过程,这与长者食堂“生态系统”演变进化的过程相互印证。
4 结束语
文章关注福建省长者食堂建设问题,并探讨涉及各类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生态耦合能够细化为静态与动态耦合机制,文章所探究的“一主多元”互动逻辑通过静态耦合机制,即作为“生态位”的行动主体间的“种群关系”,以及基于“交换与进化”的动态耦合机制。需要明确的是基于“利益交换与演变进化”的动态生态耦合机制,能够体现利益赋予与产业升级的内容,阐释农村社区,乃至城市社区下各“生态位”间的“利益交换”情况,进而实现跨越性的“演变进化”,以进一步化解基层普遍存在的不愛做、不敢做、不会做的难题,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发力,探索更多农村社区居家社会养老的可持续运营机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张超正,陈丹玲,张旭鹏,等.土地整治对农户“福祉—生态”耦合关系的影响——基于整治模式与地貌类型的异质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21,35(03):88-96.
[3]张奇林,赵青.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探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5):416-420+425.
[4]孙璐.居家养老的困境及化解的着力点——以扬州市的两个社区为例[J].城市问题,2012(08):91-96.
[5]周建芳.城市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需求及其影响因素[J].北京社会科学,2022(11):116-128.
[6]宋悦,吕康银,王丽娜.新常态下我国养老模式的创新[J].税务与经济,2019(02):21-28.
[7]张锐昕,陈冠宇,于锦文.“互联网+养老”主体合作:模型框架与思路进路[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61(06):161-169+234-235.
[8]刘晓梅,李蹊.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学习与探索,2022(03):33-40.
[9]任杨,朱宇,关博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政府作用[J].学习与探索,2022(09):16-26.
[10]易艳阳.生态耦合:社区康养结合服务运行机制[J].兰州学刊,2023(01):117-127.
[11]李?,朱金兆,朱清科.生态位理论及其测度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01):100–107.
[12]朱春全.生态位理论及其在森林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1993(04):41–46.
[13]福建省民政厅课题组,程强,赵荣生,等.福建省长者食堂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发展研究,2022,39(05):14–22.
作者简介:陈梦熔(1999—),女,汉族,福建福州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基层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