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2024-05-10 13:42陈继成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4年3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大单元教学初中音乐

陈继成

摘  要:文章简述了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背景,并强调了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优化设计与实施的策略,包括以课程标准为中心落实对单元主旨的挖掘与确定、确定单元总目标并分解课时目标、围绕单元重点设定结构化问题链、参考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评价,以期实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升级。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打破了单课传授知识的局限性,实现了对教学的统筹规划,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把握好教学评的一致性,组织开展大单元教学,以获取更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成效。

一、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背景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制订与推行,促使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改革加速。就当前普通初中开展音乐教学的情况来看,由于音乐知识属于非结构性知识,且相应教材多围绕人文主题选取音乐作品,因此教师难以在实际教学中提炼、应用结构化的单元教学内容,难以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强化落实对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围绕“教学评一致性”组织开展大单元教学,成为当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与必要举措。

二、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重要性

大单元教学强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鼓励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多样性的知识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活跃程度。同时,教师通过组织开展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能够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实现选择性学习,明确不同曲目之间的相似性与区别性,实现音乐深度教学。

三、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优化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以课程标准为中心,挖掘与确定单元主旨

在大单元教学实践中,综合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确定单元的教学主旨很有必要,是确保大单元教学能够顺利、有效展开的前提条件。在实践中,教师要切实参考新课标内容以及教材中设定的教学内容,挖掘并提炼单元主旨。在此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师需要对单元内设置的音乐作品内涵进行深入分析与挖掘,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不同音乐作品之间在表现特征方面的关联性,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能力水平,设定出符合新课标教学要求、能够展现教材内容与学习重点、贴合学生实际的单元教学主旨、总体目标,以此组织开展大单元教学。

例如,对“光辉的历程”这一单元而言,本单元主要学习演唱、欣賞进行曲音乐作品,教师结合新课标内容后,确定大单元的概念为:进行曲风格音乐。教师要让学生在演唱和欣赏进行曲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感受、体验、理解其深厚、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教学目标中也体现了学生运用进行曲的知识赏析进行曲音乐的基本特点,这样能够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创作与表演、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提升实践表现的能力。

又如,在“同属一个世界”这一单元中,本单元的选曲内容是不同国家、不同形式特点的有关世界和平、具有内涵的大主题音乐作品,教师可确立本单元的大概念为“世界人民是一家”。

再如,对《西乐撷英》这一部分而言,教师可以将多首西方经典音乐作品节选整合为多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标、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并结合中考模拟试题对学生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二)确定单元总目标并分解课时目标

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要指向深度学习,其单元教学要立足核心素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发展,转换教学设计站位,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并有效整合知识,从而实现学生知识体系的再构建。实践中,教师需要综合前期确定的单元总目标,细化出不同课时的教学目标。

例如,对“红旗飘飘”这一单元而言,教师需要围绕前期所设定的总目标分解课时目标,即在教授第一课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遵循新课标的理念,采用视唱曲谱、对比聆听和总结归纳等多种教学手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重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在教授二三课时《国旗故事》《绣红旗》等几首进行曲时,教师要遵循进行曲大单元概念的原则,采用多种教学手法,引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创作、表演,达成课堂预期的效果。

又如,对“同属一个世界”这一单元而言,教师需要围绕前期所设定的总目标分解课时目标,即在教授第一课时“大爱与温暖”主题时,重在让学生通过聆听、学唱《让世界充满爱》这首音乐作品,激发兴趣,加深对流行音乐文化与其风格特点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在教授第二课时《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春之祭(选曲)》时,教师要让学生深切感受不同形式、不同语言音乐的特殊作用与文化内涵,拓宽学生的多元文化视野,促使学生感知音乐情绪、听唱音乐主题和分辨管弦乐队的各组乐器音色。在第三课时,学生需要重点学唱《手拉手》,欣赏《走向明天》等音乐作品,对此教师应将对世界和平的情感渗透其中,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聆听、欣赏感受等环节,纵向剖析大单元背景下同一首歌曲在不同学段不同的课时目标与课时评价;让学生通过聆听、演唱等手段,感受和体验流行音乐的风格与特点,进而探讨歌曲的情感和音乐文化的单元目标。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脉络清晰、层层递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遵循音乐大单元概念原则,关注目标和评价。

同时,教师要切实围绕教学内容总结出单元总目标,并依托对相应目标的细化分解设置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天山之春”这一单元教学期间,教师可以设定本单元的主题为“唱响指尖上的民歌”,并结合单元设置的多课教学内容设定分解的课时目标,组织开展不同课时的课堂教学。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的重点在于调动学生对新疆民歌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初步认识新疆民歌。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自然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将学生引入美好的音乐意境中,促使学生全情投入,为后续内容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深入体验新疆民歌,领略新疆民歌的魅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演唱歌曲、欣赏视频、节奏律动和乐器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善于聆听,乐于体验音乐,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实践中拉近与民歌之间的距离。在第三课时的教学中,教师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民歌的特点,并能够演唱民歌。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演唱民歌,以此深入感受民歌的特点,并体验“库乐队”创编小型民歌器乐曲的艺术魅力。

另外,教师也可以汇总和归类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结合外部教学资源的拓展与引入,完成对课时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设定。以民歌的总复习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教材中包含的多首民歌整合成三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其中,第一课时的授课内容为汉族民歌为主的号子、山歌、小调体裁,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体会不同体裁的风格与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号子、山歌、小调之旅为线索,让学生全面回顾歌曲并了解多种艺术形式,以达成教学目标,同时结合及时、合适的反馈和评价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第二课时的内容为蒙古族、藏族民歌,教师需要从大单元层面展开规划,明确教学目标,并展示学生通过两个任务实现辨别蒙古族和藏族民歌的目标,结合多种学生活动,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单元课时安排及课程实施过程。第三课时的内容是新疆、西南、东北地区的民歌。教师在对新课标相关内容的要求、教材和学情进行充分分析后,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为体验和感受不同地区民族民歌的主要特点,感受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课堂教学通过分组预习、抢答等学生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每个教学环节都通过基础知识测验的形式进行反馈和评价,这在全面梳理了学生民族民间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三)围绕单元重点设定结构化问题链

综合普通学校的日常课时安排来看,音乐课的时长以及课时量均相对有限,这就使教师无法在课堂教学期间对教学内容进行面面俱到的讲解。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入大单元教学理念,提炼单元教学目标以及基本问题,结合教材的内容与特点,将单元教学目标细化为多个课时目标;将基本问题细化为多个课时关键问题,并以课时目标为主旨、以课时关键问题为线索,设定结构化问题链,聚焦单元重点内容组织开展课堂教学,促使各级学习目标均能够得到切实实现。

例如,在“劳动的歌”的单元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置“通过对民歌的聆听、演唱与思考,你能够感受到劳动号子的特点与艺术性吗?”“通过感受北方民歌的粗犷、豪放,你可以思考出对民歌风格的形成,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吗?”等课时关键问题,并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置差异性的关键问题,构建起完整的问题链。其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合作演唱《船工号子》片段,随后提出“在集体劳动中,为什么会使用‘一领众和的方式演唱劳动号子”“劳动号子的作用是什么?”等关键问题。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欣赏《哈腰挂》《催咚催》等歌曲,随后提出“对比这两个音乐作品片段,思考音乐要素的变化与人民劳动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的关键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演唱《船工号子》,随后可以提出“对民歌风格的形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一关键问题。组织反馈练习与教学总结,教师随后提出“你能够总结出劳动号子的特点与艺术性吗?”这一关键问题。通过这种课时关键问题的设置,能够让学生围绕课时学习目标以及课时教学重点内容展开深入思考,以此获得更为理想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总体而言,教师通过设置并在大单元课堂教学中引入结构化问题链,能够进一步提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递进性、关联性水平,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教学的强化展开提供了有力支持,促使设计的教学环节能够切实围绕单元重点展开,保证了总体单元教学目标的落实。

(四)参考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检查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助推教师教学方案持续性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教师需要保证教学目标、评价任务以及教学过程之间始终保持在协调状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现实问题动态调整课堂教学。

在设计评价任务期间,教师应确保所有的评价任务均与相关课时的教学目标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可以为单一评价任务对应单一教学目标的检测;可以是单一评价任务对应多个教学目标的检测;可以是多个评价任务对应单个教学目标的检测。教师可以设定并应用的评价任务形式也相对多样,较为常见的有课后练习反馈、课堂实践活动的展示等,但是无论使用何种形式进行评价,均要确保与教学目标的匹配。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评价任务,对学生的课堂表現做出及时反应,保证能够在第一时间给予学生所需要的指导性、激励性评价,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围绕“教学评一致性”组织开展大单元教学,已成为当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与必要举措。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指引下,依托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的开展,能够促使教与学的关系得以转变,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升音乐教学质量以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冯钰荃,杨佳一. 大观念统领下的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J]. 基础教育课程,2023(04):49-57.

[2]高霞.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课“自能”微课程群的建设研究[J]. 黄河之声,2020(12):124.

[3]刘清玉,陈俊英. 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地理单元教学实践:以“中国农业”为例[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11):56-58+129.

[4]李静. 初中英语“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实现路径[J]. 教学与管理,2019(22):61-63.

(责任编辑:张涵淋)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致性大单元教学初中音乐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地理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研究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评一致性”在中学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践与运用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