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博千 叶文明
摘 要:家国情怀是指对国家和家乡的深厚情感与归属感,它代表着一个人对自己的祖国和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国家繁荣发展的关注。高中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更应当主动承担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任务。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探讨了将其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意义,并从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师素养、校园环境四方面探索相应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家国情怀 高中思想政治课 路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5.057
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意识的重要教育环节,而家国情怀正是这些价值观的情感表达和体现,培养具有强烈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高中生,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一、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
家国情怀的内涵随着历史条件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其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仁爱之情”这三个方面。
“家国同构”是指“家”与“国”二者之间是具有相似性的。从结构上来看,家庭和国家都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和层级关系,家庭由父母和子女组成,国家由政府和公民组成,在两者中,都存在着权利、责任和角色的分配和承担。从价值观上来看,家庭和国家都有一套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家庭通过传承家族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来培养子女,而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和公民道德规范来引导社会行为。总的来说,家国同构强调了家庭和国家之间的相似性和相互关系,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而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也为家庭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共同体意识”是指个人对家庭和国家形成一种认同感。它强调个人与家庭和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认为个人的利益与家庭和国家的利益密切相关。这种意识其一表现为共同的价值观,即个人通过接受和传承家庭和国家的价值观,形成对家庭和国家的认同和忠诚;其二表现为共同的责任感,即个人应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选择会对家庭和国家产生影响,愿意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家庭和国家的利益贡献力量;还应表现为共同利益和共同命运,即个人的利益与家庭和国家的利益密切相关,自己的命运与家庭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家庭和国家的繁荣才能带来个人的幸福和安全。
“仁爱之情”是指对家庭和国家的深切关爱和关怀之情。这种情感表达了个人对家庭和国家成员的关爱、同情和悲悯之情,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社會责任。在家庭层面,仁爱之情体现为对家庭成员的关心和照顾,个人对父母、配偶、子女等家庭成员表达出深厚的爱意和关怀,这种情感促使个人在家庭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尽力维护家庭的和谐和幸福。在国家层面,仁爱之情体现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和贡献,个人关注国家的发展问题和民众的困境,并愿意为解决这些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愿意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二、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意义
1.有助于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良好的学科素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很重要的价值。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有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主要是要培育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科学精神是要培育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法治意识则是培养学生要尊法、守法、学法、用法;公共参与则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家国情怀的培养与核心素养的培育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如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政治认同主要是引导学生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等,而家国情怀是人们对自己所属国家的一种深深植根于心灵深处的认同和忠诚,可以表现为对祖国的自豪感、对国家荣誉的关注、对国家利益的关心等;公共参与则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的繁荣和幸福做出贡献,这与家国情怀中“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是相统一的。教师将家国情怀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激励学生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而努力奋斗,促使学生为国家的利益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有利于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
将家国情怀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内容和体验。首先,由于家国情怀在文学作品中有着丰富的表达,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恰当添加一些文学作品,如古代诗词、小说、散文等,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深入感受作者对家国的情感表达,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这样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实现跨学科之间的联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家国情怀的深层含义。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遗址,如古代建筑、博物馆等,通过实地考察和互动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家国情怀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加深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感受,增强对家国文化的认同感,也能够为思想政治课堂增添思想性和亲和力。此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榜样资源,邀请一些具有家国情怀的人物来班级进行分享,这些人物可以是社会公益事业的倡导者、社会创新者、志愿者等,他们的事迹和经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家国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层面了解和感受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使思想政治课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3.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家国情怀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对于国和家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这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学生正确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将家国情怀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学生可以接触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经典文学、古代哲学、传统艺术等。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了解古代中国人对家庭和国家的情感表达,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和价值,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和作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意识。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传统文化活动来实现家国情怀的融入,如书法展览、戏曲表演、传统节日庆祝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助于学生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家国情怀强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和责任。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的发展和问题,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和影响,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国家和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如环境污染、教育不公平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影响,让他们认识到这些问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建言献策,寻找解决措施,推动社会发展。此外,学校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社区清洁、义务劳动等,来亲身体验自己的行动对社会的影响和价值,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心社会问题的意愿,从而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将家国情怀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路径
1.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将家国情怀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需要丰富课堂教学方法,确保融入的多样性。教师可以结合讲授法、比较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来实现家国情怀的融入。
比如,教师可以展示当下优秀影视片段来创设学习情境,这些资源往往生动形象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影视剧中与家国情怀相关的片段,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这样不仅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很好的效果,还有助于让家国情怀真正进入学生的心中。此外,教师还可以恰当引用具有家国情怀的名人小故事,比如,在讲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部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模块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时,教师可以从过去和现在两个角度分别为学生展示共产党员爱国、爱家的故事,在革命年代,可以为学生展示张思德、焦裕禄的事迹;在当今社会,可以为学生展示投身脱贫攻坚工作的黄文秀、“最美教师”张桂梅等,这些丰富的榜样资源无疑是对家国情怀的完美诠释,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家国情怀不仅在革命年代,在现代社会也依旧散发着生命力。
2.充分挖掘家国情怀教学资源
在将家国情怀融入高中思政课时,教师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中庸》等作为参考资料,还可以引入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如古代诗词、书画、音乐等作为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作品,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和情感,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欣赏能力。其次,由于思政课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还要注重挖掘时政资源。比如,在讲解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时,教师可以选取当年的部分“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时代楷模正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家国情怀。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当地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作为教学资源,如古建筑、文物展览等,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观摩,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独特魅力。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如视频、图片、网站等,来展示和介绍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通过充分挖掘教学资源,高中思想政治课可以更加生动有趣地融入家国情怀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他们对家国情怀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他们家国情怀的形成。
3.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和家国情怀,对于家国情怀的内涵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应当十分熟悉。
首先,教师要意识到家国情怀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对于实现教育目标和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包括对国家历史、文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学习,积极寻找这些素材与家国情怀教育的契合点,并将该素材融入适当的教学内容中。
其次,教师要钻研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全面解读教材内容,明确课标中对于各模块教学的要求,妥善处理家国情怀融入部分教学与整体教学的关系,确保融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融入教学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各班学生的实际学情重新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排序和补充,运用新方法、新手段创造性地把握教材内容,将家国情怀充分融入教学之中,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只教教材”。
4.营造红色校园环境
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具有持久性、深远性的特点。因此,教师要想使家国情怀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就应当坚持“大思政课”的理念,将家国情怀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课后实践活動等各个环节。
首先,学校领导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积极建设红色的校园文化环境。教师可以利用宣传栏、标语、黑板报等来设计家国情怀相关的内容,使学生们在课间活动时受到熏陶;适时开展一些与家国情怀相关的文艺作品征集活动,这样既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还有助于家国情怀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学生的心灵。
此外,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必要延伸,也可以检验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可以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课后开展不同的实践活动,比如,在讲解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部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后,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将家国情怀融入其中,让学生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并举的情况开展调研,将家国情怀转化为社会责任和行动。通过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到为家庭和社会做出贡献的重要性,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课堂中所学到的学科理论知识,提升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林俊婷《新时代高中生家国情怀教育研究》,广州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2] 施允华《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的策略》,《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年第9期。
[3] 胡忠于《家国情怀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分析》,《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第29期。
[4] 赖高明《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家国情怀的路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