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洪国
摘 要:本文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从内容单一、缺乏互动性以及片面评价几个方面加以讨论。针对内容单一的问题,教师需要增加多样性的主题和综合性的案例,更要注重社会与个体的关系。针对缺乏互动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和调查采访,融入社会,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互动和实践。另外,本文还阐述了实践性作业评价环节的优化策略。通过这些改进措施,可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实践性作业 优化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5.050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重要时期,而实践性作业作为其中的一种教育手段,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内容丰富、设计合理的实践作业,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双减”政策有效落实。然而,在现有的实践性作业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内容单一、缺乏互动性以及评价片面。本文旨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教师通过增加作业内容的多样性,引入合作学习模式,开展调查采访等实践活动并融入社会现实,完善评价体系,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一)培养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性作业设计,学生能够参与具体的道德與法治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上习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二)提高综合素养
实践性作业设计可以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语言、社会、科学等,通过跨学科的实践性活动,学生能够提高综合素养。学生不仅可以学到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还可以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等多种能力。
(三)增强责任感
通过实践性作业设计,学生可以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道德与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方式,体验到为他人负责、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重要性。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单一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很多实践性作业直接照搬教材上的内容,有的出自“活动园”,有的出自“阅读角”,实践性不突出。还有的实践作业只是把平时的书面作业改换了一下形式。这样内容单一的实践性作业引不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可能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受限。学生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践问题,但如果作业内容局限于某一方面,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会受到限制,无法全面提升。内容单一的实践性作业设计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和抽象概念的传达,而忽视了情境的应用。学生很难将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解决方案,缺乏应对能力。
(二)缺乏互动性
许多的实践性作业设计缺乏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常,作业是由个体独立完成的,这导致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缺乏分享和交流的机会,无法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和反思,限制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一些实践性作业设计没有紧密联系生活,学生不能真正与社会生活情境形成有效的互动,往往只是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活动,没有真正走出校园,与社区接触,这限制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实践的真实理解和体验,无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评价片面
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往往涉及主观性较强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观表达,评价难以客观准确。因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和观点,评价很容易受到个人主观偏见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不公正或不准确。部分作业设计可能缺乏明确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使评价变得模糊不清。因为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强调的是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过程,难以仅从结果上进行衡量。因此,缺乏明确的评价指标会导致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一些作业评价可能只关注作业的完成程度,而忽视了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实践中的综合发展。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了解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成长和进步,容易忽略其中的个体差异和潜在能力。
三、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丰富作业内容,注重体验探究
1.设计探究式作业,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
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教师需明确教学目标。这样可以确保实践性作业与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相一致。设计实践性作业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并通过实践的反思与总结来提升自我认知。探究式作业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研究、调查、分析、讨论等任务,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究道德与法治问题,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在现实情境中展开实践性作业,能够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教师可以组织社区实践、劳动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
比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试种一粒籽》一课时,可以设计“我的种植”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亲自种植一种花草,认真观察,用相机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完成植物生长日记,一段时间后给大家介绍种植收获,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2.设计体验性作业,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
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深入社区参与,并了解社区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与社区居民互动,了解社区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的现状。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不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点。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道德困境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况中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例如,组织讲座、观影活动等,让学生了解和关注社会上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引发他们对社会公正、公平的情感共鸣。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制作相关的文化产品,如绘画、摄影、小视频等,以表达自己对主题活动的理解和思考,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设计实践性作业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共享,可以组织学生撰写反思日记、小结报告等,让他们对实践活动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与体会,并与他人分享。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他们》第三个话题“感谢他们的劳动”时,结合课本上的活动园,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我是光荣的劳动者——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劳动,勤劳也是新时代好少年必备的品质之一,请你在课余时间参与到各行各业的劳动中去,当一天志愿者,体验不同职业者的劳动,例如帮助小区保洁人员清理垃圾、帮助社区园林工人除草浇水、帮助快递员送快递,等等。学生亲身体会各行各业劳动者工作的辛苦,就会产生对劳动者的感激与尊敬之情。
(二)结合行为实践,提升教学互动
1.组织专项活动,落实道德实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如社区清洁、义务老人陪伴、环保宣传等。通过实际行动,学生亲身体验道德实践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邀请道德与法治领域的专家或社区人士参与实践性作业的讲解和指导。他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提供专业的反馈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设计模拟法庭案例,让学生在模拟法庭上扮演相关角色,通过辩论和探讨案件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提升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制作道德与法治绘本或展览,展示学生对该项活动的理解和思考,包括案例分析、故事分享、作品展示等。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也提供了学生之间、学生与观众之间互动的机会。
另外,教师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如使用在线协作工具、教育平台等,设计互动性强的实践性作业。通过在线讨论、线上问答、协作编辑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我参与 我奉献》一课时,我们设计了“服务社区 参与公益”实践作业:(1)和谐幸福的社区生活是我们共同的憧憬,美好社区的建设也需要我们积极参与,主动承担社区事务。怎样共创和谐社区?请各小组同学讨论并制定几条“社区公约”。我们将评选出优秀的“社區公约”并请工作人员张贴在社区宣传栏。(2)奉献实践——志愿者在行动,亲爱的同学们,你参加过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吗?请你与同学组成小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活动方案,积极参与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本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服务社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志愿者公益实践活动,从而建立起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
2.开展调查采访,融入社会现实
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个社会道德或法治问题,并进行调查研究。学生可以采访相关的社会群体、专业人士或组织,了解问题的背景、原因和解决方案。这种调查采访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主动与外界互动,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学生可以选择调查社区中的儿童权益问题。他们可以通过采访社区儿童、家长、社工等人,了解儿童权益问题的现状、存在的挑战以及所需的改进措施。学生可以借助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和互动,深入了解社会现实,并从中获得认知。
配合实践性作业的主题,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观相关的社区组织或机构。例如,学生可以参观当地的法院、警察局、博物馆、社区服务中心等。通过亲身参观和讲解,学生可以与工作人员交流,了解法律和道德规范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增加互动和实践的机会。例如,学生可以参观社区警察局,了解警察的工作职责以及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道德与法治问题。他们可以与警察进行互动,了解警察如何应对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师可以与社区、非政府组织或志愿团体合作开展实践性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学生可以参与社区环境清洁行动、社区服务活动,通过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人和改善社区环境。这样的合作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与社会的意识,并增加互动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走进社区,关注身边的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对话,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一课时,针对“环境污染大搜索”的话题,我们可以设计分小组合作开展“身边的污染小调查”活动,在亲身经历中体验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提高环保意识,也可以与当地环保组织合作,参与垃圾分类的推广活动。
(三)完善评价体系,创新教学评价
1.注重实践环节,融入多元评价机制
传统的作业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表述,往往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在作业中增设相应的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法庭观摩或模拟等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应该多元化,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除了传统的书面作业外,教师可以借鉴其他成果表现形式及评价方法,如调查报告、案例分析、项目展示等。同时,教师要引入全面评价机制,让学生的评价不仅来自教师,还来自同学、家长以及学生自身。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反馈,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评价能力。为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评价标准应该明确具体,包括知识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道德判断和反思等方面。教师可以制定评价标准和评分细则,用以指导评价者评价学生的实践性作业,提高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可靠性。评价不仅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更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因此,教师在评价中可以引入成长性评价的元素,关注学生的努力、进步和反思能力,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
2.注重纵向评价,关注学生成长
实践性作业的评价要切合学生个人实际,通过评价定期反馈学生的进展,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长。教师可以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个人成长轨迹。这些档案可以包括个人学习成绩、实践经历、参与社区服务或志愿活动等方面的综合信息。通过定期更新和回顾成长档案,教师能够评估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反思,调整学习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可以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规划和实现他们的学习目标。通过多方评价的综合反馈,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综合表现和成长情况,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的发展。
3.引入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评价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时,教师可以明确综合素质评价指标。除了知识和技能外,还可以考查学生的道德意识、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方面。评价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确定明确的评价指标,综合评价学生的各个方面表现,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能力。这样,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实践性作业进行反思和评价,并将其与同学的评价进行对照和比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成长过程,同时增强互相学习和分享的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存在内容单一和缺乏互动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增加作业内容多样性、引入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多种实践形式紧密联系生活等策略。这些措施可以提高作业的适切性,从多方面提升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实践“知行合一”,在动手中体验知识的魅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丽娜《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中国教师》2020年第8期。
[2] 张丽《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质量》,《理论导刊》2019年第16期。
[3] 曹世君《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及其效果评价研究》,《教育探索》201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