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主题活动“有方”,融入人文素养“有效”

2024-05-10 09:26李艳丽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主题活动人文素养

李艳丽

【摘要】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最高要求。根据新课标“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紧扣统编教材“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应挖掘课内外人文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主题活动,适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熏陶。融入人文素养路径要层递化,开展主题活动策略要多样化。

【关键词】主题活动  人文素养  路径层递化  策略多样化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人文素养视域下农村初中语文主题活动设计研究》(课题批准号:JCJYC2101zy045)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3-0022-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总体特色之一就是“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应挖掘人文主题要素,多形式开展语文主题活动,依据学情,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启迪学生心灵,有效促进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融入人文素养路径层递化

在语文教学中,应围绕人文主题,使融入人文素养的路径逐层深入、细化。

(1)丰富形式,拓展渠道。拓展语文主题活动渠道,丰富语文教学的活动形式,从对待自然、自身、他人、社會、国家、文化等态度上进行人文素养的熏陶,从听、读、说、写、辩、演等方面开展主题活动。从课本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社会,从输入走向输出,提高并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

(2)依托任务,创设情境。梳理有关人文素养培育的主题,依托学习任务群,设计语文主题活动的教学环节,创设活动情境,结合主题特点选择、设计适当丰富的语文主题活动形式,设置各项任务做驱动,推动主题活动的逐步开展。

(3)结合课内,有的放矢。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如,从《永久的生命》中,开展生命教育的主题活动,以类文阅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加深文本理解的同时播下一粒珍爱生命的种子;从《老王》中,以同情弱者为主题,以编写剧本片段的形式,学习关爱他人,关注他人生命;从《猫》中,以尊重为主题,结合文章内容的分析,以揣摩人物心理的形式,引导学生要学会尊重生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妄下断语;从《紫藤萝瀑布》中,在主题探讨中设置活动开展生命教育,以创设情境劝说他人的形式,感悟对生命的思考和直面挫折的勇气;从《过零丁洋》中,以爱国为主题,采用多种朗诵形式,提升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感受深沉的家国情怀;在《天下国家》综合性主题活动中,以爱国为主题,以讲故事的形式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在《人无信不立》综合性主题活动中,结合古人讲诚信的事例,身边讲诚信的事例,自己讲诚信的经历,以讲述、观看、采访的形式,感受诚信的可贵和坚守诚信的美德;等。

(4)联系课外,与时俱进。语文主题活动不仅可以利用课内的主题活动资源,还可以随时利用课外的资源开展语文主题活动,如结合时事热点、节气习俗、重要节日等,针对现有素材,并根据学情,确立人文主题,设计活动形式,使学生与社会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思中,不断认识社会,了解他人,提升自我。如,针对学校布置的“珍爱生命”活动主题,开展“生命底色”征文比赛活动,让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明白生命的意义;针对“喜迎国庆”的社会活动,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加学生“以祖国为荣,为祖国奉献”的意识;针对亚运会我国运动健儿取得的辉煌成就,开展以“回眸亚运,奋斗的青春”为主题,给亚运健儿写信的活动,意在让学生学习他们拼搏进取的精神,增加民族自豪感;针对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开学第一课》栏目,开展写观后感活动,意在让学生得到思想的启迪,激发学习斗志;针对9月10日教师节,开展给老师“送祝福,报师恩”的活动,以此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针对政府“禁燃禁放”的宣传,开展拟写一篇“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倡议书活动,倡导文明过节,减少环境污染;针对热播电影《长津湖》,组织学生观看并写一篇观后感,学习志愿军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针对“冠军”频出的时代,以“青春路上,唯有拼搏”为主题,开展讲故事、写信、写颁奖词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冠军的相关事迹,学习他们拼搏奋斗的精神;等。

(5)细化形式,有序有效。围绕主题通过“激趣导入——开展活动(环节多重、形式多样)——拓展延伸”等方式,激发学生思维,融入人文素养。综合性学习一般有固定的、明确的学习主题,且主题多样,具有层递性,提供的学习手段多种多样,如《倡导低碳生活》可开展一系列有序、有趣、有效的活动。

首先,以新奇有趣的导入进入主题。通过图片逐步叠加、组合对比的形式让学生走进活动主题,激发探索兴趣。其次,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活动。每个环节侧重点各有不同,活动形式各不相同,训练点各有侧重。一是“低碳生活我知道”。让学生分享搜集关于低碳的知识,让学生在筛选、思辨的过程中,了解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二是“低碳生活我宣传”。通过分享手抄报、宣传画、宣传语等活动,由说到思到写,增加学生对节能减排的认识,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三是“低碳生活我践行”。设置情境,模拟对不进行垃圾分类的同学进行劝说,从输入学习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学生明白既要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也要做低碳生活的宣传者和推进者。

每个环节都设有评价量表,及时对活动效果做出评价。在新颖多样的活动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开展主题活动策略多样化

1.因势而为开展多样主题活动的策略。

依据归纳的人文主题,逐步开展多种有趣有效的语文主题活动,依据主题活动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有很多。

策略一:不同教学内容,因材而异。统编教材中不同板块、不同篇目、不同文体、不同教学内容,实施的人文素养教学策略不同。梳理七至九年级各阶段人文素养教育的目标,并设定多种活动形式。针对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环节总结出对比法、主题提炼法、拓展延伸法、人物形象赏析法、课内外阅读结合法等方式具体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策略。通过对比、验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对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熏陶会收到一定成效。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从主题归纳、拓展延伸、作业设计等几个方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人文素养的培养;在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中,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提炼不同的融入人文素养因素,根据具体情况开展主题活动,融入人文素养教育。在利用课外资源的过程中,也要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尽量结合学生的能力范围和知识结构让主题活动难易适中。

策略二:不同教学阶段,因时而异。根据教与学的不同阶段,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语文教学的课程特点、学段特点等,突显语文的人文教育价值,提炼有效策略,进行丰富多样的活动设计。如,七年级的活动设计,侧重于“说”“读”和“做”:自我介绍,讲述故事,阅读分享。八年级侧重于“写”“辩”和“讲”:作文比赛,开展辩论,演讲比赛。九年级侧重于“报告”“演讲”和“讨论”:读书报告,即兴演讲,讨论交流。

策略三:不同教育对象,因人而异。学生自身素质存在差异,开展活动要因人而异,尽量形式多样,有效有趣,容易操作。如,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作业活动设计中,就可制定多项可供选择的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对志愿军的敬意。

任务1:写颁奖词。(提示:参考202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记述事迹、精神、品质、贡献等,要富有文采,要简洁凝练,100字以内。)

任务2:朗读美文。王树增的《远东朝鲜战争》,李峰的《决战朝鲜》等。

任务3:演唱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们热爱和平,但也不怕战争》等。

任务4:办手抄报。(要求:图文并茂,主题鲜明。)

……

2.依托课内资源开展人文素养主题活动的策略。

依托课内资源,从拓展和深化的角度出发,围绕教学主题为学生设计一些与人文素养教育有关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实践。

策略一:整节课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加深人文素养教育。围绕探讨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要有层次,要有梯度,要设置扶手,让学生在参与、思考、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融入人文素养的教育。如,教学《秋天的怀念》可采用以下活动:①分析比较,逐步探讨。设计一个主问题:本文中母亲和“我”都是病人,读完全文后,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我”和母亲?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在对比阅读中了解到“我”和母亲对待磨难的不同态度,逐步认识到要积极正确对待生命。②反复朗读,熏陶感悟。反复朗读“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话,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深沉,领会到“好好儿活”的深刻意义。③想象补写,加深理解。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补充母亲想说但没有说完的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在补充中,可以看到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和认识。④补充材料,深入浸染。适时补充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引导思考:最终作者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好好活了吗?可以从以下三点看出:a.看菊花,实现母亲的遗愿;b.写文章,取得巨大的成就;c.好心态,积极乐观的人生,从中启迪学生无论遭遇怎样的不幸,都应该珍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

策略二:探讨文章主题时设置多个活动,融入人文素养教育。有些文章主题能启迪学生思想,可以通过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对文章主题深入了解。

如,对《紫藤萝瀑布》主题思想的探讨,针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设置多个有内在联系的小活动。

活动1:同桌之间讨论,结合经历或见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活动2:请举一个面对困难、挫折、不幸的正面事例或反面事例。

活动3:面对因学习、生活、感情、工作不顺而忧郁的人,你会说些什么呢?

活动4:请为这句话补充内容,加上關联词语,使语意表达更明确,更深入。

3.利用课外资源开展人文素养主题活动的策略。

随时利用课外的资源开展语文主题活动,根据学情,确立活动主题,设计活动形式,达成不同活动资源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目标。

策略一:针对一件事,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多种活动。有些事情具有重要意义,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加深印象,提升人文素养。如,针对低碳生活的社会热点话题,围绕“节能减排”这一主题,就可以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开展“践行低碳,畅享美好”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开展为全校师生撰写“倡导低碳生活”倡议书活动,开展拟写“节能减排”宣传语活动,开展“垃圾分类,有你有我”现场模拟劝说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增强学生保护环境、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

策略二:针对多件事,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多种活动。多个人、多件事可反映同一个主题,可以开展多个活动,让学生得到人生启示。如,针对全红婵夺得东京奥运跳水冠军、武亦姝夺得诗词大会全国总冠军并考上清华大学、苏炳添奥运会上刷新亚洲百米短跑记录、张伟丽在格斗比赛中夺得世界冠军的事情等,开展多项活动。

活动1:举行主题班会。说说“我心中的偶像”,讲述他们的辉煌故事和高光时刻,旨在了解他们的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活动2:给冠军写封信。写写“你崇拜的人”,写他们的拼搏精神,表达对他们的赞美之情,旨在树立心中的楷模,找到前进的动力。

活动3:撰写颁奖词。以“青春路上,唯有拼搏”为核心,为他们写颁奖词,记述他们的光辉事迹,赞美他们的拼搏精神。

总之,教师要善于捕捉人文主题,敢于创新形式,充分利用语文主题活动的优势融入人文素养,让学生联系自身,加深印象,慢慢熏陶和涵养,逐步积淀和融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习惯,形成高尚人格,提升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顾雪刚.借力语文主题活动,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J].江苏教育研究,2019(1B):39-41.

[3]周海亚.语文主题活动也要“接地气”[J].语文教学通讯(D刊),2017(9):33-34.

[4]钱丽丹.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实践[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9):39

猜你喜欢
主题活动人文素养
大悦城实施体验营销案例研究
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探微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主题活动融入角色游戏探究
优化设计与实施策略创新主题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