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策略探究

2024-05-10 15:32唐淑琴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京剧文学作品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能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本文阐述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原则,并从教学目标、元素选择、教学活动设计、跨学科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中学语文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4.0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正逐渐受到重视和关注。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策略。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内涵,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精神。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正确价值观念。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素材和语言表达的范式,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1.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将其融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美学特点和独特魅力。通过阅读古代诗词和古典小说等经典作品,学生能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从而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同时,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伦理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例如,通过阅读古代诗词和古典小说,学生欣赏到华美的词句和精妙的描写,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2.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仅是文学作品,还涵盖哲学、历史、科学等多个领域。融入传统文化的阅读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作品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观念。学生在接触不同文化的同时,也能学会通过对比和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术思维的提升。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价值观和道德准则。通过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伦理道德和人生智慧。例如,通过阅读《论语》和《孟子》,学生领悟到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仁爱、诚信和孝道,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3.丰富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化内涵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灵魂和精神,通过让学生接触、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学生在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从而更加珍视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传统文化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学生接触到丰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方式。例如,通过阅读《红楼梦》,学生了解到古代宫廷文化、家族伦理和社会风貌,同时也能够学习到优秀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技巧。这样的阅读经验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深化和拓宽语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原则

1.文化导入原则

在引入文本之前,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导入相关的传统文化背景知识,例如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相关文化元素,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学生理解文本创造有益的文化背景。通过生动形象的导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为之后的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2.文本选择原则

精心选择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优秀文学作品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教师要确保文本与传统文化有紧密的联系,这些文本可以是古代诗词、古典小说、传统戏曲等,涵盖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作品,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选择文本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倾向,合理安排文本内容,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文化解读原则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采取文化解读原则。通过分析文本的语言运用、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等方面,幫助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讨论和思考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探究文本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4.文化体验原则

在传统文化融入语文阅读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重情感体验原则。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产生共鸣,体验其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生感悟。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文本情节,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的情感内涵,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之情。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所传递的情感和审美情趣。例如,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艺术表演、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品味传统美食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5.个性化拓展原则

传统文化融入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要坚持创新拓展原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兴趣,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点,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和意愿进行个性化的拓展研究。提供一系列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项目研究或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深入探究传统文化,并进行个人或小组展示。例如,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主题展览、文化艺术表演等,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1.整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明确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目的和定位

首先应仔细审视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了解语文课程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与语文教学相关且富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古诗词、传统节日、历史典故等。在整合传统文化时,明确教学目标,例如培养学生的文化认知、审美情趣、思辨能力,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等。确定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是通过阅读相关文本、了解传统文化背景等,确保融入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体验,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感悟其中的文化内涵。

以端午節为例,通过学习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和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端午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讲述屈原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选择与端午节相关的古诗词、故事或现代文学作品,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起源传说、传统食物等,增加学生对端午节的文化认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感悟,写作诗歌、故事或绘画,表达对端午节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欣赏和讨论,加深对端午节文化的认知和感受。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还能够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对传统节日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认知。同时,教师也成功地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了整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目的和定位。

2.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取适合的传统文化元素和经典文本

教师在教学开始前,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程度,以便选取适合的文化元素和经典文本。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有趣的故事、传统活动或者音乐等传统文化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知识水平选择不同的文化元素,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契合。

以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为例,通过学习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在课堂中,教师首先介绍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技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并理解其艺术价值。其次,展示不同风格和主题的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剪纸艺术的美丽和多样性。在该过程中,教师示范剪纸的基本技法,然后让学生进行剪纸实践,自由发挥创意,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选择与剪纸相关的传统故事或寓言,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让学生根据自己剪纸作品的主题或意境,写一篇作文,表达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理解和感受,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教学。通过学生剪纸作品的展示、作文的评阅以及课堂参与度的观察,评估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该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成绩。同时,通过剪纸艺术的学习,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也将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

3.结合学情,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和任务

一是组织学生参与文化体验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制作、传统节日庆祝、古代服饰试穿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二是运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有关传统文化的图片、视频和音频。结合阅读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观看、听取和阅读相结合,全方位感知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三是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究。每个小组完成一份相关文化元素的介绍和展示,与全班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四是鼓励学生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创意表演或演讲。

以传统戏曲——京剧为例,通过了解和学习京剧,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通过阅读与京剧相关的文章,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相关资料如“京剧名家唱段赏析”“京剧发展历程”“经典京剧剧目介绍”等,引导学生了解京剧的历史、表演艺术和传承意义。学生观赏京剧表演视频,了解京剧的表演特点、唱腔和戏曲角色扮演。学生阅读有关京剧名家的赏析文章,了解著名京剧演员的艺术造诣和贡献,了解传统京剧剧情和文化内涵。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京剧表演体验,体会京剧表演的技巧和魅力,鼓励学生进行文化交流,分享自己对京剧的认知和感悟。通过阅读相关文章,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既融入了优秀传统文化,又贯穿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4.注重跨学科的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是文学与历史融合,选择优秀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风俗和文化传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从而深化对文学作品内涵的理解。二是文学与哲学融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传统哲学经典,如《道德经》《论语》等,探讨其中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通过阅读哲学经典,学生更深入地拓展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三是文学与艺术融合,引入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如传统绘画、书法、戏曲等,与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观赏艺术作品,学生更加生动地感知文学作品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四是文学与地理融合,选择涉及地理元素的文学作品,如描写山水风景的诗歌、小说中的地理环境描写等,引导学生了解地理背景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增强对文学作品的地理意识。五是文学与科学融合,引导学生阅读涉及科学知识的文学作品,如科幻小说、科学探险故事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索科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对文学作品的解读。

以传统绘画为例,探索文学作品中涉及传统绘画元素的描写和表现方式,能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理解和解读能力。首先,教师简要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和发展,让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学生观赏名家传统绘画作品,欣赏其中的意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绘画作品的赏析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其次,教师选择一篇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中的诗词描写,引导学生探讨其中涉及传统绘画元素的描写和表现方式。比较文学作品中的描写与传统绘画作品,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意境。学生进行创作,根据文学作品中的描写,自主绘制相关的传统绘画作品,展示个人创意和表现力。

综上,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还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丰富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化内涵。教师应遵循设计原则,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以及注重跨学科的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此来更好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灵玲《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研究——评〈中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语文建设》2023年第12期。

[2] 李湘、田良臣《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的融合路径探究》,《汉字文化》2023年第11期。

[3] 过常宝《革新语文观念,提升传统文化教学水平》,《课程·教材·教法》2023年第6期。

[4] 张素梅《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亚太教育》2023年第8期。

(唐淑琴,1971年生,女,回族,甘肃临夏人,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京剧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京剧表演开始了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