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策略

2024-05-10 15:32王腾腾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思辨性文本阅读教学

王腾腾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各学科教育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形态均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动,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对小学生辩证意识和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积极引入思辨性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養成良好的思辨能力和学习习惯,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辨性阅读展开研究,综合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思辨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4.001

素质教育理念和“双减”政策的全面深化,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加复杂、多元的新要求。同时,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愈发显著。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构成要素,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以及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均起到不容忽视的关键性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若不对其进行妥善处理,势必会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实施质量,不利于促进全体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首要任务。

一、思辨性阅读概述

1.思辨性阅读的概念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核心构成要素,通过组织开展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深度解读和理解文本潜在的价值底蕴,从而潜移默化地促进小学生高阶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而思辨性阅读作为新《课标》指导下比较常见的一种阅读方式,从字面上来看可译为思考、辨析,具体是指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不再局限于已经总结、形成的阅读认知,而是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深度思考、解读和探析,使其深刻理解文本内容所蕴含的价值底蕴,并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阅读心得和见解。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在文本过程中主动挖掘文本潜藏价值,并通过自主思考和辨析,深刻理解到阅读内容的内涵,以实现对文本知识的深度学习。

2.思辨性阅读的特点

与以往的阅读教学模式不同,思辨性阅读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学术性。其中,延展性主要是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不应局限于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而是需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通过阅读更多的课外阅读材料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学术性主要是指思辨性阅读教学方法的实践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适合自身认真发展规律的阅读技巧,并能够将自己的所学与现实生活进行关联,从而对某一事物、某一事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能够优化学生的阅读思想体系,助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高效高质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事业的全面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对于语文学科提出了更高水准的新要求,强调小学语文课程要更加注重学生思辨能力和语文思维的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则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讲,集中体现在以下的方面:

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借助思辨性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展开对文本内容的深度学习,还能够唤醒学生对文本的探索欲望,使其在自主阅读、思考和探究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最终达到阅读效果与思维活动同步的效果。

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和效率。在以往的阅读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往往会将已经准备好的知识和内容一一细化,讲给学生听,学生只需要认真聆听、接受和记忆即可,这种阅读教学方式虽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文本,但学生并未完全参与到阅读教学实践中,因而对文本的理解较为浅显,自然也难以达到培养思辨能力的目的。而思辨性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科学运用,能够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在帮助学生理清文本具体内容与潜在情感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使其在阅读过程中汲取更多的语文知识和阅读技能,从而为学生深度学习语文知识夯实根基。

第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阅读需求。其中,思辨性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更加有利于该阅读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具体来讲,通过组织开展多元化的思辨性阅读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刻感知和理解,在帮助学生汲取更多语文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得到充盈,还能够激活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活力,以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快速发展。

三、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现状

新课改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虽已逐渐意识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开始致力于思辨性阅读教学方面的实践研究,借助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阅读意识与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但是,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理念和教学体制的影响,具体的思辨阅读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细节性问题和疏漏,严重限制了小学生语文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具体来讲,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依然将教学重点放置在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层面,侧重于语言教学和重难点字词的运用,阅读教学方式多以朗读感悟、品读赏析为主,重在让学生积累文本中的优美句子和重点字词,忽视了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独立判断能力和认知感知思维,没有借助多元化的阅读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索欲望。加之小学语文教材的阅读内容较少,阅读内容多节选自某一部文学作品,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及阅读理解能力,还可能会导致阅读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另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方式对阅读内容进行讲解、剖析,在课堂上按照自己的教学习惯设计教学计划,忽视了学生个体思维之间的差异性和局限性,没有为学生创设进行自主思考、讨论和探索的学习空间,而是简单、直接地将文本中涉及的语文知识和阅读技巧传输给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学习时间不足,进而很难达到理想化的阅读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加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研究极具现实价值和意义。

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策略

1.巧妙设计导学方案,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新时期,要想切实保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总体质效,促进小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教师必须根据班级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和认知发展特点,结合教学目标巧妙设计导学方案,以充分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自主探究意识,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对阅读内容的初步感知和了解,以便为后续开展思辨阅读活动做好充足准备。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从学生现有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水平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思辨能力培养方案及总体目标,据此为开展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工作指明方向。

以《落花生》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综合考量本单元语文要素、班级学生语文基础能力和思维发展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导学方案和思辨能力培养目标。在设计本章节导学方案时,可以围绕本章节的重难点词汇和优美句式进行设计,如:

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自学本篇文章中的汉语词汇,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本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请在文章中找出“我”与其他兄弟姐妹所说的花生好处的语句,并标记出来;

说一说你对《落花生》这篇文章的看法和观点。

通过巧妙设计导学案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对阅读内容的深度解读和剖析,使其快速掌握本篇文章内涵及主题思想,让学生能够在文本的过程中初步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维意识,同时这对于激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热情和探索欲望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2.合理搭建问题支架,启发学生高效阅读思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实现对全体学生语文思维意识和思辨能力的科学培养,必须深度挖掘阅读内容的内涵底蕴,并以此为依据合理搭建贴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支架,借助问题来驱动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高效阅读、深度思考和辨析探究,使其在问题的驱动下进行思考,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基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差异和兴趣爱好,通过巧妙设置问题,或者组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感知、思考和探索文本中的故事情节、大致内容、人物特点等相关信息,由此来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思辨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下展开想象,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以达到培养学生思辨思维、语文阅读技能和核心素养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文本时,为有效激发学生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其在课堂上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以问题为驱动促进学生对本篇文章的深度学习。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采集和整理与本章节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影像资料等教学资源,并将其编成完整的微课课件,然后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圆明园毁灭前的壮丽景色,由此来让学生直观认识到圆明园辉煌时期与被毁灭之后的鲜明对比,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知和思考。其次,教师可通过提出以下问题启发学生高效阅读和探究:“这篇阅读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没有直接描写圆明园是如何被毁灭的,而是用了大篇幅文字去描述圆明园被毁灭前的辉煌呢?如果圆明园没有被毁灭,时至今日是否还会呈现出美轮美奂的壮丽景色呢?你是如何理解《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的呢?”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不仅能够发散学生语文学习思维,拓宽学生知识视野,还能够引领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使其透过现象了解到文章的价值底蕴,以实现全体学生思辨能力的稳步提升。

3.创设多元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高阶抽象思维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发展小学生的思辨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阅读内容,创设符合班级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多元化教学情境,由此来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机会,以充分激活阅读教学课堂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高阶抽象思维。在此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的高效沟通,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及时捕捉学生对阅读内容的信息反馈和具体感悟,让学生在自由平等、轻松愉悦的阅读教学氛围中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

比如,在《草船借箭》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帮助学生明确本章节讲解的具体内涵,教师可以先围绕本章节阅读教学主题创设与之对应的教学情境,并基于情境与学生展开实时互动交流,以此来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自主思考和探索文章的价值底蕴。首先,教师应先提炼本篇文章的教学主题,即诸葛亮与周瑜的斗智斗勇,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创设以下情境:“假如你是诸葛亮,在双方对战中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来获得胜利?假如你是周瑜,你又如何应对诸葛亮这一计谋?”通过采用这种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索。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以“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是对是错”为主题的辩论活动,要求学生分别从“周瑜”“诸葛亮”的视角来回顾、分析“草船借箭”这一故事,让学生在分析故事情节和不同人物心理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及探究思维,最终实现学生高阶语文思维的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具体可根据班级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水平和认知发展特点,通过巧妙设计导学方案、合理搭建问题支架、创设多元思辨阅读教学情境、组织多样趣味活动等策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高效、深度思考,在帮助学生汲取更多语文知识和技巧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高阶语文思维和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 雷晓娟《试论小学语文阅讀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培养》,《文科爱好者》2023年第3期。

[2] 颜琳《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实践探索——基于大单元理念的教学思考》,《小学教学参考》2023年第1期。

[3] 祁海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启迪与智慧》2023年第4期。

[4] 裴利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九)》2023年。

[5] 刘轩《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七)》2023年。

猜你喜欢
思辨性文本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