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提质增效

2024-05-10 08:12邓敏灵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关键点双减语文课堂

邓敏灵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作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手段,提出了“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学足学好”的思路,强化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必须优化教学方式,做到应教尽教,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具体到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向课堂的40分钟要效率,探索与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学足学好,既切实减轻负担又扎实提高语文素养。本文将从教学的关键点、侧重点、延伸点三方面探究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提质增效的策略。

一、把握教学关键点,实现有效课堂

教学关键点,不完全等同于教学重点难点,指的是教学过程中承上启下的知识,在引导学生迈向“最近发展区”时必须突破这些重要但不易理解的节点。只有准确把握教学关键点,集中力量突破,才能促进学生在理解内化的基础上迁移运用,勾勒出学科的知识框架,从而走向更加宽阔的知识天地。

固有课堂教学模式的两个错误倾向是“少教多学”或“多教多学”,前者回避了应试的客观实际需求,过于依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课堂内容减量减难度,导致额外增加了课后作业与课外培训的负担;后者则通过挤占学生的课堂时间和在校时间将尽可能多的内容教授给学生,虽然课后学业负担减轻,但增时增量的方式却显著增加了学生的课内负担。把握教学的关键点,旨在明确“应教尽教”中“应教”的范围,明确哪些应教、哪些现在应该教、现在应该教到何种程度、现在应该以何种方式教到何种程度,实现有效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建牢固的知识地基,如果学生没有牢固记忆那些基础知识,之后的教学就会处于建筑倒塌的危险之下。布鲁纳的学习理论也指出学生需要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领会基本原理和观念。从统编本教材的全面使用到2022年版课标的颁布,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的课程改革十分注重“语用”,有效的语文课堂需要首先落实语言文字的建构与运用,以语文要素为指向进行教学设计。教师深入研读文本,深入了解学情,依据对学科知识结构的准确理解判断出每一课的教学关键点,才能合理安排一节课的容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提问,组织有效的教学环节,确保教学过程有条理、有层次、有梯度。在“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研究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研新课题,而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理应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一体两面,借助课前预习单、课中任务单和课后作业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以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一课为例,教师备课时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中的关键点是理解课文第4自然段曹冲称象的过程,能用“先……再……然后……”句式说清楚,并能迁移运用,学习借助关联词有序表达。功在课前,利用课前预习单列出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通过朗读疏通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并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将基础字词和课文大意的学习前置,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地突破关键点在课堂利用课中任务单搭建学习脚手架,还可以将配套练习册上的练习整合进课堂教学,鼓励小组合作,组内成员可以选择不同的任务(排序、选关联词、画步骤图、口头表达等)梳理曹冲称象的过程,最后选派小组代表在全班面前展示。课堂教学完成后可借助课后作业单,让学生运用所学说一说、画一画或写一写自己做手工的过程,落实借助关联词有序表达的目标。

二、区分教学侧重点,建构高效课堂

语文课程的深度整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统整单元内容,明确单元目标,区分每课的教学侧重点,确保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得当,每一课之间形成有机联系与合力,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螺旋式上升。统编本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以人文主题统筹整个单元,将语文要素,即语文知识、能力、策略和习惯等若干知识或能力训练点分布在单元内容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师研读教材时应该避免教哪篇只看哪篇的片面思维,要有统整思维,思考单元布局,分析这篇课文在这个单元、这册教材乃至整个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地位,由此明确这篇课文需要承担的作用是什么,区分单篇课文的教学侧重点,落实其教学意图。

以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这一单元为阅读策略单元,教材编排时注重有层次、有梯度地呈现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一边阅读一边预测,结合自身阅读经验学习一些预测的基本方法,并尝试依靠预测来进行故事续编和续写。本单元中的三篇课文都是结构反复的童话故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故事完整,且教材采用了旁批的形式进行预测示范,起到了方法指导的作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故事残缺,需要运用预测方法续编故事;《小狗学叫》则进一步展示了三种结局的开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预测。从精读课文的方法示范到略读课文的迁移运用,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编写意图清晰可见。“教是为了不教”,精读课文可以侧重全程指导,在学生阅读的体验中适时介入,充分发挥引导、激励、示范作用,让学生习得预测的基本方法,之后的略读课文则可以逐步放手,做到教法有区别,学生有发展,让学生在练习中将习得的方法内化,体验预测的乐趣,感受故事的魅力。统整单元内容,梳理出每一课的教学侧重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真正做到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学生有效率地学。

建构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具有单元统整思维和创新思维,有将教材内容调整、拆分、组合、重构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以探索不同的课型,如精读示范课、读写聯动课、主题阅读课、习作表达课等,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观照,判断每节课的教学侧重点,根据课型安排多样化的学生活动,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切实提升综合能力。这样具有整体观照性和综合性的语文课堂,有利于避免主次轻重不分的教学状态,全面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效率。

三、发掘教学延伸点,创设长效课堂

2022年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综合性与实践性的性质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语文时,需要将学科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又将所学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打破学科藩篱,实现学科融合,为解决真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服务。学科融合,发掘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延伸点,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带领学生从教材走向生活,在综合实践中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创设长效的语文课堂。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绿色与红色的鲜明对比,构成了一幅色彩明麗的夏日荷塘图。教学中,在学生想象画面、感受六月西湖的独特魅力之余,不妨让学生拿起画笔定格心中的美景。语文与美术的融合,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更生动地领悟诗歌的画面美和意境美。教学《纸的发明》《赵州桥》等课文,可以补充相关学习资料,融合科学、艺术、数学等学科知识,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讨论,既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又能开阔视野与开拓思维。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也要求教师有学科融合的思维与能力,语文教师除了可以在自己的语文课堂开展相应活动,还可以联合其他学科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共同完成某项专题教学。例如读书周实践活动,以《古人谈读书》为载体,运用美术技巧指导学生制作手抄报、书签、印章等作品,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对自己阅读过的书进行统计、分类,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大数据调查,并搜集相关的影视作品作为补充资源。打破学科壁垒,创设长效课堂,将语文课堂拓展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可以激发语文课堂的活力,在真实的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总结

“双减”的本质是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把握教学关键点,让学生突破舒适区,走向最近发展区,实现有效课堂;区分教学侧重点,统整单元内容,整体观照,统筹设计,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螺旋式上升,建构高效课堂;发掘教学延伸点,学科融合,走向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长效课堂。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必须优化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模式,做到应教尽教,让课堂教学走向有效、长效、高效,才可能真正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实现学足学好的目标。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龙华区教科院附属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关键点双减语文课堂
聚焦金属关键点
肉兔育肥抓好七个关键点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