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素养导向的大单元作业设计探索

2024-05-10 04:14田阳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视域生字

田阳

“双减”政策的出台,让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小作业”走进了教育教学工作者的视野,引发了一系列的研究讨论。“小作业”能否转变为“大作业”?本文紧扣统编本教材编排的特点,以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构建大单元作业视域,从聚焦单篇学习的基础性作业、落实单元要素的思维性作业、扩大单元视域的实践性作业、跨越学科的综合性作业等四个思维层级提出相应策略。

一、树立大单元作业视域

1.“双减”下的大作业内涵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合理调控作业结构。作业“减负”不等于简单地“消灭”作业,也不是简单粗暴地少布置一两项作业,而是要加强对作业的整体指导,对作业进行二次认知。即需要从作业理念的更新、作业设计的创新、作业价值的重估等角度对作业进行重新解读和设计,做好顶层设计。将作业与课程活动、思维训练、“跨学科学习”等有机融合,增强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和可信度,让“作业包袱”变成“作业动力”,真正做到“减负”。

2.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传统作业观将课堂与教材看成作业的主要甚至是全部来源,作业的价值仅限于“补正课之不足”,无形中将作业进行了窄化。因此,长期以来,教师布置的作业单一化、重复化,不足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双减”背景之下,作业被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如何布置有效的作业,让作业能够贯穿学习的始终?如何利用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通过作业实施过程性评价?一系列的探究性问题出现在一线教师的考量中。这些探索,也将作业从边缘性的“小作业”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大作业”。

“大作业”之“大”,在于其视域之大、取向之大、实践之大。我们说的大单元作业设计,是以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为着眼点,用作业任务群架起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桥梁。

二、构建高效作业任务群

构建高效作业任务群,应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根据不同的学段特点,设计不同等级的任务群,各个任务群之间也要有层级性和系统性。高效作业任务群要以生活为基础,以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为主线,以多种维度的作业为载体,统筹安排学习内容、设置贴近现实的情境,整合与之相配的各种资源。本文以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谈谈高效作业任务群的设计思路。

1.聚焦单篇学习的基础性作业

本单元基础性作业预期结果为:

(1)正确认读生字,会写要求掌握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背诵古诗,默写《清明》。

此项作业主要聚焦学生“双基”, 尽量避开大量机械的读、写、抄任务,设计创造性学习任务。为了收到以上效果,我们可以布置如下学习任务群:

①查字典比赛:认准字音,让学生养成查字典解决生字的习惯。同桌听写,让学生从出题者和批改者的角度加深对生字词的认识。“寻找生字”的活动,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生字,可以是广告牌上的生字,公交站牌上的生字甚至是食品包裝袋上的生字等。

②朗读比赛:课前请每组派一名学生上台朗读,比赛要求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内容。同时,每组选派一名评委,当朗读错误存在争议时,评委合议,并由教师最终裁决。

③赛诗:一种设计型的赛程,让学生设计抢答的题目,写在作业本上。比如:提示书中的意象,看谁先猜出是哪首古诗;一人说上句,让抢答者说下句;说诗句的意思,让抢答者快速说出对应的诗句。另一种是展示型的赛程,可以用毛笔或者硬笔展示默写的《清明》,或是用图画加诗的方式展示古诗,颇有古韵。

2.落实单元要素的思维性作业

此项作业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展开,旨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单元语文要素是“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由此提出的作业预期结果为:

(1)能提取关键信息,并能根据课文内容的要求和提示,讲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2)理解《赵州桥》第3自然段是通过什么方式将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3)从《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2~4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为了收到以上效果,我们可以设计如下学习任务群:

①《纸的发明》通过布置画时间轴的作业,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每个自然段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概念。

②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等课文中找出总分结构的语段,用波浪线画出总结的语句,并说一说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③让学生仿写总分结构的段落,实现迁移运用,提升表达能力。

3.扩大单元视域的实践性作业

单元视域的实践性作业着眼于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从单元主题出发,扎实实践,层层落实。预期结果为: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和习俗。

(2)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深厚的传统文化及习俗。

(3)用文字书写中华传统节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为了收到以上效果,我们可以布置如下学习任务群:

①在学习《古诗三首》后从三首古诗指向的春节、清明节、重阳节迁移到传统节日。用表格的方式开展活动(见表1),布置作业,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时间和节日习俗。

表1

②小组互动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组成传统节日小组,收集各种资料,创新形式,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③习作:学生回忆自己和传统节日的故事,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自己眼中的节日,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

4.跨越学科的综合性作业

跨越学科的综合性作业旨在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各个学科领域,也能用各种学科的方式展示语文学科的魅力。同时,我们的作业要“接地气”,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调动各个学科的素养,在合作、探究中,沉浸于深厚的传统文化里,探寻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本单元综合性作业预期结果为:

(1)利用各种方式创意展示中华文化。

(2)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璀璨历史,增强文化自信。

为了收到以上效果,我们可以布置如下学习任务群:

①中华文化创意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参考以下方式:

方式一:中国名画模仿。

方式二:用舞蹈《青绿》展示《千里江山图》的魅力。

方式三:中国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可以制作中国古代桥梁的模型,为大家讲解桥梁中蕴藏的中国智慧。

方式四:参观博物馆,和你自己最喜欢的文物合影,讲解它背后的故事。

②比一比,看谁了解的“中国之最”最多。

三、贯彻大作业设计原则

1.以提升核心素养为导向

2022年版课标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构建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通过完成本单元的高效作业任务群,学生能习得“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等语文能力,通过“课文解读—初步仿写—习作”,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习作核心突出,逻辑清晰。在探究性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会因“四大发明”而骄傲,为中国的桥梁工艺而赞叹,会沉醉在一幅幅叹为观止的名画中,沉浸在一次次传统节日的氛围里。我想,在学生感知到中华文化之美的同时,一定拥有了中国式的审美创造,打心底里赞美中华文化,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达到单元目标的基础上,也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和借鉴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落实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2.以高效任务群为途径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结构强调要协调好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提升的关系,作业设计亦是如此。以生活为基础,以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为主线,以多种维度的作业为载体,统筹安排学习内容,设置贴近现实的情境,整合与之相配的各种资源,构建高效任务群。以不同时间点实施不同样态作业为基本原则,用单元学习的大概念导航作业设计。四个模块的高效任务群,从不同的层级布置螺旋式上升的作业,在夯实基础后,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视域,在多层次、综合型作业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以逆向作业设计为方法

借鉴格兰特·威金斯的逆向教学设计:第一,确定预期结果;第二,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第三,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从传统节日、四大发明、桥梁、艺术等角度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选取此单元进行大单元作业设计,在每个高效任务群里,我们都采用逆向教学设计的方法,先提出不同时间、不同层级作业的预期结果,然后通过设计各种学习情境和教学活动去落实作业,进而进行展示。

4.以金字塔理论为支撑

金字塔理论是Edgar·Dale在1946年首先提出的。该理论用数字形式形象地表明了不同学习方式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见图1)。

大单元作业设计以金字塔理论下的主动学习为主,通过生生互动与全班同学分享,分享与展示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学生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人的过程。如通过查字典比赛、赛诗等方式展示新知识,让学生在查字典比赛的过程中,又快又多地认识更多的字。由金字塔理论得知,传授给他人属于主动学习的范畴,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高达90%,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展示中国的名画或者是与博物馆中的文物合影都是主动将知识传授给他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知识印记。故这一环节是强化新知与知识迁移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单元作业设计的主要支撑。

大单元作業设计更新了传统的作业观念,以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为着眼点,以作业任务群架起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在“双减”背景下,本文贯彻“大作业”设计原则:以提升核心素养为导向,以高效任务群为途径,以逆向作业设计为方法,以金字塔理论为支撑,对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进行了大单元作业设计,旨在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学生在大单元作业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探寻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龙华区清湖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视域生字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读儿歌识生字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生字辨识大闯关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生字变身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