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实验小学 刘 江
在教育教学中时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三年级是语文学习的分水岭,打好三年级的基础,以后语文学习之路才能走得越发通畅。”其实,就教学实践而言,这句话不无道理。三年级阶段,语文学习迈入了第二学段,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学生制定了新的任务,致力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不仅如此,三年级还是语文作文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选拔性考核中有着较大的分数占比,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综合素养以及认知理解能力的全面发展,是推动核心素养落地与人文素养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重点关注三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把握好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拔节孕穗期”,构建高效率、高质量的写作课堂,让学生在良好的写作环境中真正享受写作的乐趣,提升写作能力,发展写作思维,打好写作基础,最终实现综合能力与文化素养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要想提高三年级起步作文的教学成果,教师需要先着眼于这一阶段作文教学的要点所在,并根据具体内容科学合理地找到创新教学设计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学生学习情况、学习规划以及具体学习内容的分析发现,在起步作文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自主阅读、字词积累、佳段摘抄以及写作技巧等多种能力,并将这些能力投入写作的实际应用中。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需要将起步作文教学设计的着力点放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创新两个方面。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与调研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循规蹈矩、固守成规,很容易让学生在刚刚接触系统化写作学习之初就产生恐惧、厌烦、抵触等消极情绪,不仅不利于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容易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刻板印象。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丰富自身的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中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既能够保证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适配性,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新方法”生发出“新期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仅如此,在当前“教学相长”的视域下,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习方法的多样化,而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又能够实现思维的多样化,最终实现写作手法的丰富化发展。除此之外,在多样性教学方法的驱动下,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写作反馈,及时了解哪种学习方法是最适合学生的,从而“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用最有效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成果,让课堂教学成为指引学生前进的“启明星”,也让学生真正在写作学习中“如鱼得水”,最终下笔如有神。
根据教学经验不难发现,很多时候阻碍学生写好起步作文的重要原因是学生的认知与思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局限性。具体而言,学生最近学了什么写作手法,就一定要用在作文中,不管合适与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做不到“活学活用”,那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能停留于表面,难以产生理想化的学习成果。不仅如此,当教师设计命题作文时,会发现学生所选用的写作事例重复性较强、范围过窄,这也说明了学生思想的局限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学模式的拓展化发展迫在眉睫。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构建双向互动模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究知识。针对某一写作主题,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思维,整合各模块知识,实现多联动、高层次的作文教学模式。写作教学不一定局限于写作课上,教师还可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引发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思考,在口语交际中引导学生拓展写作素材选择思路。教学模式的拓展需要学生意识到写作是系统化、复杂化的,只有打破思维的桎梏,才能够妙笔生花。
在写作课堂上,很多教师都对学生的写作内容、方向、技巧有所要求,但是要求的内容显得较为笼统,导致学生难以找到写作水平提升的方向。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深刻解读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习作目标,并清楚地认识到课程标准在具体学段中提出的重点要求。以三年级所处的第二学段为例,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重点在于“写清楚”,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不是仅用一两节课就可以完成的,教师需要将这一目标贯穿于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始终,根据不同的写作类型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落实,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在三年级起步作文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写清楚”作为初步目标,将“写具体”作为递进目标,以确定训练重点与习作要求,让学生能够在写作训练中找到提升与进步的方向。
首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经历,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例如,当学生在科学课堂上做了有趣的实验、在春游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在体育竞赛中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等精彩的瞬间,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内容。在写作训练初期,教师可以适当允许学生的写作方法随意化,但一定要让学生将自己所经历的精彩活动写具体、写清楚,用书面化的语言将活动的全过程写下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将有趣的经历与写作相结合,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能够训练学生“写清楚”的能力,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与课内阅读教学相结合。
其次,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将绘画作品与学生写作进行结合,例如,为学生出示人物、景色、物品等图片,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写,锻炼学生“写清楚”“写具体”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方式让学生为美术作品配文,或者让学生为自己所写的文章配插图,以这种方式促进思维的递进与融合,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心”。
在学生写作起步阶段遇到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写作思路窄化,学生不知道该写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只能写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话题,甚至很多内容都不符合实际情况,使人读来啼笑皆非。例如,有的学生在写到“亲情”相关的话题时,还会写出“母亲熬夜点灯为自己缝补丁”这样的内容,文章虚情假意、描写不实,然而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这种“假大空”作文屡屡出现,说明学生缺乏生活积累,不知道该如何确定写作思路,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对学生的写作学习可谓后患无穷。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有一双能够发现生活之美的“慧眼”,让生活成为自己的素材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站在读者视角,更要让学生拥有作者视角,就文章的选材与内容进行进一步探究。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6 课《秋天的雨》教学为例,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以题目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写作内容的思考:“同学们,提到秋天的雨,你们想到了哪些特点?如果让你写秋天的雨,你会从哪些方面写作呢?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所见到的秋天的雨?”这样的一连串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为后续的阅读教学打下了基础。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文中秋天的雨可爱、清凉、温柔的特点,品味了秋天的雨的气味、聆听了秋天的雨的回响,更意识到了秋天的雨代表丰收与希望。通过课前提问,学生既能够站在读者的角度品味文章之美,又能够立足于作者的角度引发对文章选材内容的思考。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学会在生活中找素材。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以“我眼中的秋雨”为话题,引导学生写作,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参考思路:“我眼中的秋雨有哪些特点?我能够用什么事例或描写来落实这些特点?怎样的写作技巧能够优化我的表达?”这一连串的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的写作要点明确、逻辑清晰,最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科学、宽广的选材思路。
在三年级小学语文作文起步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写作技能的培养工作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有的学生在习作课上听得格外认真,对教师的话言听计从,可是作文成绩就是不理想,大概率是因为缺乏积累。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是这个道理,踩着教师的脚印前进只能写出不错的文章,达到优秀的标准却很难,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积累习惯的养成。所谓积累,一是指对名家著作的积累,教师可以定时为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并要求学生摘抄阅读文本中的好词好句,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文字表达能力与思维逻辑能力;二是加强学生对生活的积累,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机会和空间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进行开放性的写作训练,从而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推动学生写作思维与风格的个性化发展。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为例,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推荐《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优秀的课外读物,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寓言的理解,学习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妙趣横生、意蕴深长的文字风格,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做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再如,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活动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踏青,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发现身边的美景,并运用本单元学过的写作顺序和写作技巧展开写作,同时与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完成教学活动后,教师还要加强学生关注生活、挖掘生活的思想认识,让生活与阅读成为学生思想积累的两个方面。
没有谁能在写作起步阶段就做到“下笔如有神”,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写作也是如此。一篇好的作文需要千锤百炼、多次修改,而学生也能够通过作文修改意识到自己在写作中的优势与短板,最终扬长避短,提高写作水平。然而,在传统的作文课堂上,评价主体往往局限于教师,评价方式也存在刻板化的问题。基于此,教师不妨构建评改化的作文课堂,让学生也成为作文评价的参与者,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的融合,让学生从全方位、多角度吸取经验,以读者的身份阅读自己的文章,生发出新的认识,在评价他人作文的过程中既学习到了别人的长处,又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最终通过教师的专业化点评明确自身作文需要改进的方向,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总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好作文都是改出来”的思想认识。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写作模块“那次玩得真高兴”为例,教师就可以组建“作文评价小组”,开启作文互评模式。值得注意的是,作文互评不是乱评,更不能“随心所欲”,教师要在评价开始前为学生设置层次分明、条例明确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先以读者的角度修改自己的文章,再在小组内交换互评,然后统一提交给教师,教师再次评价。教师评价后,学生需要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再修改,最终呈现一篇令人满意的文章。
总而言之,三年级是学生写作训练的“拔节孕穗”期,需要教师格外关注这一阶段,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为后续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写作水平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方方面面,更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基于此,作为教育教学者,需要把握写作教学创新中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两个着力点,通过立足课程标准、以读促写拓展思路、注重积累培养能力以及构建评改化课堂等路径,构建高效率、有生命力的语文写作课堂,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思维、素养与能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