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梅芳 (甘肃省武威市武威第八中学)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微课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来说,微课资源指向课程重、难点知识,以此为依据搜集与其相关的教学素材,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与传统授课模式相比,微课资源的应用使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方式发生转变,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发展。
聚焦性原则是指微课资源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要以课程主题或重、难点知识为切入点搜集相关材料,具有精、妙、微的特点。在微课资源的辅助下,学生可以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按照提示完成相应的操作任务,切实提高信息科技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精准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并做到深刻理解与熟练应用。
主体性原则是指以学生的信息科技基础、身心发育特点、知识理解能力等因素为参考合理应用微课资源。微课资源具有短小精悍、主题明确等特点,可以使信息科技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为了发挥其最大价值,教师在应用微课资源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秉持多引导、多启发的原则兼顾全体学生,借助微课资源组织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从多个视角分析信息科技专业知识的深层内涵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方式,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差异化的教学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能够引出课程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资源的合理应用能够优化课堂导入。备课时,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后,将理论知识整合成微课资源,利用丰富的图片、音乐、动画等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吸引他们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微课资源中蕴含的知识点,为新课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在教学甘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甘教版教材”)“计算机的组成原理”时,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提出如下互动问题: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谈一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使用计算机?在学生的自由讨论中,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微课资源,视频中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利用直观演绎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本课所学内容与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有关,明确深度学习的具体方向。为了提高课堂导入的效率,教师还可以在微课资源中融入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既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习的内容,又在无形中引出本课主题,使学生对新课知识产生期待,便于后续教学的有序开展。
信息科技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认知能力不够成熟的初中生来说,很难通过教材中的文字叙述理解其内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依托微课资源展现本课的重点知识,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具体来说,教师在明确本课重点内容后,要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准备微课资源,包含某项任务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在直观的提示下对新课知识形成一定的了解。另外,播放微课资源时,教师要留心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根据他们的真实反馈调整视频的播放速度,讲到重点处可以选择暂停或反复观看,使其充分掌握操作要领,借助微课资源完成本节课的实践活动,提升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甘教版教材“浏览器的基本操作”一课的重点在于学会用IE浏览器浏览网页,学会收藏网页和整理收藏夹。教师设计的微课资源中包含理论知识的介绍,以视频讲解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常用浏览器的认识。与此同时,微课资源中还要详细讲解浏览器的使用方法,通过输入网址进入指定网站,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在微课资源的帮助下,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有了深入理解。随后,教师布置实践任务:登录“中青网”主页,观察鼠标什么时候会变成“手”形,并收藏这一网站便于日后访问。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微课资源进行操作,将本节课收获的知识与技能加以应用,在观察、体验、总结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科技水平。
基于核心素养的指引,教师要革新教育观念,在现有教学素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延伸,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其个性化发展需求。为此,教师可以根据信息科技课程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补充与教学有关的生活化内容或课程前沿内容,拓宽他们的视野,将搜集的拓展素材融入微课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样,学生的学习范围变得愈加广阔,不再局限于对教材内容的研究,而是有机会接触到与信息科技相关的其他内容,通过对微课资源的学习,体会到该门课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例如,甘教版教材“网络文明与安全”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网络欺骗和病毒带来的危害,培养自觉遵守网络法律和文明上网的意识。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讲解,使学生知道网络文明与安全主要有三方面内容:(1)网络欺骗与黑客;(2)恶意网页与病毒;(3)网络秩序与安全措施。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微课资源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认真观看视频,掌握提高IE浏览器安全级别的方法,并知道如何防范恶意网页。随后,学生尝试按照微课资源中提供的素材进行操作,打开“百度”网站,进入“百度”主页,在主页的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如何防范恶意网页”,点击“百度一下”得到搜索结果。这一过程在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同时,能使他们接触到更多内容,以此丰富学生的信息科技知识储备,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课后复习是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在实践中反思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深化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此,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后,可以利用微课资源将重、难点和关键点以视频的方式呈现,还要包含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完成复习任务,切实提高信息科技学习的有效性。为了减轻学生的课后复习压力,教师可以在准备微课资源时加入思维导图,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跟随思维导图的指引逐渐厘清课程重点,在微课资源的合理应用下使学生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甘教版教材“信息搜索和资源下载”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和信息资源的下载方法。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教师将重、难点知识整合起来形成微课资源,其中包括:(1)文字信息的下载,介绍如何选中要下载的信息内容,展示保存下载信息的具体方法;(2)图片的下载,让学生知道保存图片时需要在图片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命令进行;(3)当前网页整体的下载,展示怎样将网页保存在“我的文档”中,详细记录整个流程;(4)文件或程序的下载,使学生掌握此项任务的操作要领。随后,教师将微课资源发送到班级微信群,供学生随时随地复习新课知识,并为其布置相应的实践任务,用于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微课资源的巧妙应用提高了学生的课后复习效率,为增强他们的信息科技水平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将微课资源与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整合起来是教师要关注的重点。对此,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育理念和授课方式,意识到微课资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结合教材内容总结本课重、难点后,在网络中查询与其相关的拓展资料,将它们汇总起来形成完整的微课资源,灵活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信息科技教学变得更加高效,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