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视角下中学生化学学习的人格因素研究

2024-05-08 16:11王军锋徐瑞敏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人格类型学习成绩学习动机

王军锋 徐瑞敏

摘      要 采用MBTI人格类型量表,对284名九年级学生十六种人格类型、四个维度及八种人格偏好分布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中学生人格类型与化学学习的关键要素、学习成绩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不同MBTI人格类型的学生在化学学习的动机、态度、行为及偏好的学习模式上的差异,以及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以人格类型为基础,为中学化学教师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成效提供策略指引。

关 键 词 MBTI;人格因素;化学学习;因材施教

引用格式 王军锋,徐瑞敏.MBTI视角下中学生化学学习的人格因素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4(12):83-87.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生自我意识迅猛提高,认知和决策能力增强,对待学习的模式和方法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突显出现代教育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因材施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落地实施的关键是教师基于人格类型的创新教学策略。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一种能够测试学生用脑偏好,提示学生收集信息做出认知及基于认知做出判断等心智活动模式的工具[1],利用MBTI揭示的人格类型开展高效率教学策略研究适用性强。国外已有学者使用MBTI研究人格类型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2],国内主要使用MBTI研究人格类型与学习风格的关系[3]。基于中学生MBTI人格类型测评结果,开展具体学科教学策略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利用MBTI人格类型测试工具,对284名中学生的人格类型进行测评,以人格类型分析为基础,对其在化学学习领域表现出来的动机、兴趣、行为习惯进行调查研究,关联化学成绩进行分析,建立人格类型、化学学习的关键要素以及学习成绩三者之间的关联模型,提出教师优化不同人格类型学生化学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汉中市西乡县第四中学九年级284名在读学生为研究对象,男女比例均衡,年龄分布在14~16岁之间,实验期间全面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和心理起伏变化。

通过MBTI人格测试问卷对284名研究对象进行人格类型的测试,确定不同中学生的人格类型和分布状态。设计问卷调查不同类型中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动机、兴趣、习惯,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及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认识,对偏好的学习方法和高效学习状态的描述。基于数据分析,开展不同人格类型以及不同的层级化学成绩的研究对象的详尽访谈。构建人格类型、化学学习的关键要素以及学习成绩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样本学生人格类型分布情况

(1)学生四维度八偏好类型分布

MBTI人格类型施测包括四个维度,每个维度有两个相对立的偏好。四个维度中有两个态度维度分别是外向型(E)与内向型(I),判断型(J)与认知型(P);还有两个功能维度分别是实感型(S)与直觉型(N),思考型(T)与情感型(F)[4,5]。通过对284名学生人格类型统计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学生中属于外向型E的有146人,占比51.41%,属于内向型I的有138人,占比48.59%;属于感觉型S的有145人,占比51.10%,属于直觉型N的有139人,占比48.90%;属于思考型T的有142人,占比50.00%,属于感觉型F的有142人,占比50.00%;属于判断型J的有122人,占比42.96%,属于感知型P的有162人,占比57.04%。由此我们可以知道E-I维度、S-N维度、T-F维度上中学生分布人数基本持平,而J-P维度上的分布差距较大。从具体人数看,E型略高于I型,S型略高于N型,T型与F型持平,P型人数则明显高于J型人数 (如图1)。

类型分布的确定,让教师清晰看到在每个维度不同偏好学生的比例,可根据不同维度下两种偏好的中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学习动机、兴趣、行为习惯上的差异,设计和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从MBTI理论看,J-P维度提示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外界学习环境的要求,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的心态和应对方式[6]。样本人群在这个维度上人数分布的差距,则提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契合大多数学生学习的诉求。基于学生人格类型及其分布的差异性,适配恰当的教学策略,开展最佳教学实践。

(2)学生十六种人格类型分布

在四维度分析基础上,对样本学生进行完整的人格类型分析,学生中属于ENFP人格类型的有33人,占比11.62%;属于ESFP人格类型的有25人,占比8.80%;属于ISTJ人格类型的有25人,占比8.80%;属于ISFP人格类型的有24人,占比8.45%;属于ENTJ人格类型的有24人,占比8.45%;属于INFP人格类型的有20人,占比7.04%;属于ESTJ人格类型的有20人,占比7.04%;属于ISTP人格类型的有18人,占比6.34%;属于INTP人格类型的有17人,占比5.99%;属于ESTP人格类型的有14人,占比4.93%;属于ISFJ人格类型的有13人,占比4.58%;属于INTJ人格类型的有13人,占比4.58%;属于ENFJ人格类型的有13人,占比4.58%;属于ENTP人格类型的有11人,占比3.87%;属于INFJ人格类型的有8人,占比2.82%;属于ESFJ人格类型的有6人,占比2.11%。结果表明,ENFP人格类型的占比最多,而ESFJ人格类型的占比最少。从统计结果可以发现,占比达到50%的人格类型有ENFP、ESFP、ISTJ、ISFJ、ENTJ这五种,占比达到80%的人格类型有ENFP、ESFP、ISTJ、ISFJ、ENTJ、INFP、ESTJ、ISTP、INTP、ESTP有这十种(如图2)。这表明大部分学生的人格类型属于前面所描述的这十种,而这十种人格类型的学生偏好类型的分布规律与上述的四維度分布情况表现一致。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活动开展应着力满足这个80%的主体学生的诉求。相应的教学方法,可以依托MBTI理论,针对这些类型学生学习动机、态度、兴趣及行为偏好的需求规划和设计。以该样本人群为例,在教学活动安排和实施中,应建立一种重视事实与未来的关联性,注重思考选择与个人价值观统一性以及对教学计划安排的灵活性与条理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在课下辅导,以及第二课堂的开展教学活动中,注意契合另外20%非主体学生学习偏好,力求满足每位学生学习方式上的倾向性。

这种以人格类型为基础构建的创新教学模式,既注重班级的主体性,又强调个体针对性,使得每个个体人格优势得以发挥,不同人格优势相互补充,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切实推动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2.人格类型与化学学习关键要素之间的关联

化学学习的关键要素包括学习的动机、兴趣、行为习惯。其中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需要,例如化学学习动机可能来源于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喜欢或者意识到化学学科的学习有利于自己对外界事物的探究[7]。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例如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感兴趣,对化学实验感兴趣,亦或是对该学科任教老师教学方式感兴趣等[8,9]。学习行为习惯是指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例如学生化学作业是否完成以及完成的程度,是否会进行新知识的预习以及课后对旧知识的复习,学习中与同学、老师互动的方式,或是某種独特学习方式、思考问题的方式等等。

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外向型(E)的学生倾向于把精力集中在外部,他们积极主动,内向型(I)的学生倾向于把精力集中在内部,他们能够主动专注地进行学习任务;实感型(S)的学生倾向于关注数据和具体化的信息,直觉型(N)的学生倾向于收集和使用抽象的信息从而形成一套独有的模式和理论;思考型(T)的学生倾向于在评估和做决定时注重逻辑和分析,情感型(F)的学生倾向于评估信息和做决定时会考虑什么东西对个人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是最重要的;认知型(P)的学生倾向于以一种开放式的方式专注于学习事实或想法,判断型(J)的学生倾向于有计划、有条理的学习任务。不同人格类型的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见表1)。

3.人格类型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不同人格类型学生在化学学习动机、兴趣及行为习惯上的差异,决定其偏好的学习风格,这又与学习成绩有密切关联[10]。本研究深入分析不同偏好学生化学学习成绩分布,可以看出其与影响化学学习的关键因素存在明显相关性(见表2)。

在化学成绩满分为60分的情况下,成绩大于等于50分的学生为ESFP、ENTJ、ENTP、ISTJ、INFP、INTJ这六类人格,说明在高分段中,外向型(E)与内向型(I)的占比相同,直觉型(N)的占比略高于实感型(S),思考型(T)的占比略高于情感型(F),认知型(P)与判断型(J)的占比相同。因此,在高分段中,四个维度中有两个偏好比较突出,分别为直觉型(N)和思考型(T)。这是因为直觉型(N)的学生注重事物的关联性及未来的可能性,尽管他们在学习化学的主动性上稍弱一些,但是他们能够明确化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维持自己的化学成绩,同时他们喜欢化学科目中偏抽象的内容,尽管这些内容有难度,但他们因为喜欢所以可以学得更好,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而且他们善于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大大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这样的好习惯也造就了他们优异的成绩。而思考型(T)的学生注重自己的选择以及事物的逻辑性,他们对化学学习的主动性较高,同时他们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并且善于思考问题,面对问题会有一套属于自己简洁的分析,他们更偏向于自己思考,很少被外界干扰,这有利于他们沉浸式的学习,所以他们会拥有较高的化学成绩。这两个维度结合充分体现在高分人群中ENTJ类型学生占比最高。

成绩大于等于40且小于50分的学生中人格为INTJ的学生更为显著,这类学生成绩中等偏上。因为内向型(I)、思考型(T)这两个偏好的学生主动性略高一些,内向型(I)的学生喜欢集中精力在内部去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直觉型(N)的学生注重事物的关联性及未来的可能性,思考型(T)的学生注重自己的选择及事物的逻辑性,判断型(J)的学生善于根据现状作以正确判断,所以这四种偏好结合的学生,他们对化学的学习既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同时也有正确的判断力,他们还会给自己制定一份恰当的学习计划。虽然这种人格类型善于独立分析、判断、思考,但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导致成绩稍低一点。因此,学生通过强化积极主动性与自信心,成绩会持续提升。

成绩大于等于30且小于40分的学生中人格为ISTJ、ESTJ的学生较多,说明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他们的外向型(E)与内向型(I)这一维度并不突出,以实感型(S)、思考型(T)、判断型(J)这三个偏好为主。因为实感型(S)、思考型(T)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且实感型(S)的学生注重事实,思考型(T)的学生注重选择及事物的逻辑性,判断型(J)的学生善于根据自己的现状作出正确的判断,所以这种类型的学生喜欢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学习,他们具备独立思考的潜质,也能够按计划进行学习。究其成绩不高的原因可能是他们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只是遵循老师或效仿同学的方法去学习,倘若他们能认识到自己个性的特点,探索契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相信他们的成绩会大幅提升。

化学成绩在10到30分的学生中人格为ENFP的学生居多,这类学生偏好为外向型(E)、直觉型(N)、情感型(F)、认知型(P)。认知型(P)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外向型(E)的学生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外部,直觉型(N)的学生注意事物关联,情感型(F)的学生注重自己的感觉。认知型(P)学生喜欢灵活的做事方式,他们喜欢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类学习,但是他们缺少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即喜欢灵活的学习方式,同时心理波动受周围事物的影响还很大。所以这类学生可能学习的专注度、持久性不强,行为表现为典型的“三分钟热度”,容易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对于这类学生老师需要严加督促,多观察这类学生的心理变化,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继续鼓励他们动手、合作,从而使他们的成绩能够进一步提高。

三、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教学策略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人格类型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化学学习动机、兴趣、行为习惯,且不同人格类型的学生因为其对待化学学习的关键因素不相同,所以他们的成绩也有所差异。这从MBTI视角揭示了“教有法而无定法”的教学规律,也提示针对不同人格类型、不同偏好学生给以差异化的教学策略。

面对外向型(E)的学生,教师需要积极关注他们的意见,开发多样性的主题活动,形成小组合作氛围,培养他们的多样性思维,给他们更多实践的机会。在尊重这类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适当要求他们保持专注,有意识的限制他们的问题和评论,锻炼其关注主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化学学习中抓住更多细节,将学习不断引向深入。面对内向型(I)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给他们制造安静环境,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以便他们在不受打扰的情况下去倾听、观察、阅读与思考,适当培养他们小组合作的能力,努力给他们制造机会能够更好的向外界展示自己的能力,展示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的态度。

面对实感型(S)的学生,教师应该将知识点按顺序进行教学,引导他们去接受抽象或理论性的知识,多用主要观点或有支持的观点来总结知识;培养他们提前预习知识的习惯,鼓励制定短期、务实的学习目标;引导他们勇于在思维层级建立理论、模型、概念之间的联系,更有效的学习复杂内容。面对直觉型(N)的学生,教师需要培养他们通过推断、列举来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探索概念与推断数据之间的关系,尽力让他们学会用特定的事实来支持观点,努力让他们学会克服大环境的影响,避免被不相干的信息所干扰,重点聚焦于当下的学习内容。

面对思考型(T)的学生,教师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这有利于他们更有自信的表达对知识的看法;针对他们的错误,需要正面的指出,让他们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尽力培养他们的信任度,让他们在小组学习时要了解他人,提供支持并给予积极反馈。面对情感型(F)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的价值和家国情怀紧密关联,善用个体价值,激发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努力让他们清楚逻辑分析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抗压能力,即使学习环境不那么友好,也要尝试新的技能。

面对认知型(P)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他们制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引导其学会时间管理,避免在最后一刻才完成学习任务;适当调整学习模式与氛围,给予一种灵活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在动态压力下的高效学习潜能。面对判断型(J)的学生,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重难点,让他们能够更准确的意识到每节课的重点;需要引导他们认识到不同学习环境下不同的期望,要学会期望管理。给予他们自信,尽力让他们学会小组团队学习模式;鼓励他们在小组活动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明确并协调好组内工作;引导他们跳出自己固有的思维定势,学会融入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

四、 研究总结

内向型(I)、实感型(S)、思考型(T)、认知型(P)偏好的学生对待化学学习的动机会更加主动、独立,他们喜欢在独立自主思考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他们喜欢探索具有挑战性的知识点,同时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发觉自己的独特学习方法,从而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能够有自己独特的判断且具备很强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处于稳定状态。结合中学化学新课标,这类学生潜质发挥在于树立他们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引导他们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

外向型(E)、直觉型(N)、情感型(F)、判断型(J)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虽然积极,但是缺少主动的态度,他们喜欢钻研有趣的实验性内容,动手实践能力很强,但这类学生的学习习惯略弱,他们不善于调整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波动较大。结合中学化学新课标,这类学生的潜质在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与评价诊断能力。

不同的学生有其独特的人格类型,差异化的学习模式诉求,教师在教学中辨识这些差异,积极主动契合学生倾向的诉求,通过改变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成效,MBTI给到了一个恰当工具和模式。教师基于MBTI施测提示学生的天姿差异,为不同的学生营造并辅导其选择出最恰当、最适合学生的学习风格,真正的做到“教有法而无定法”,激发每一位学生都取得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就。

参考文献

[1] 顾雪英,胡湜.MBTI人格类型量表:新近发展及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0):1700-1708.

[2] Li Xuechao,Sardinas Rodrigo,Shih Po Chou,Camp Karl. Influence of Introversion and Extraversion Using MBTI Personality Model on  Academic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2018,8(09):644-648.

[3] 马丽.论MBTI在促进教——学风格匹配上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07):111-112.

[4] 王飞,郝旭光,赵春霞,等.什么类型的管理者更愿意创新?——基于职业性格测试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20):148-156.

[5] 王飛,郝旭光,赵春霞,等.中层管理者迈尔斯布里格斯(MBTI)人格类型对其创新行为的影响——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05):140-146.

[6] 马翠霞.MBTI在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三),2021:4.

[7] 彭彩虹.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8] 谭应干.影响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因素[J].才智,2010(27):108.

[9] 马丽.论MBTI在促进教—学风格匹配上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07):111-112.

[10] 田保柱.中学生人格特征、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化学考试焦虑的调查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3.

[作者:王军锋 (1967- ),男,陕西商州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徐瑞敏(2000- ),女,陕西西乡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

【责任编辑    郭振玲】

*该文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9年春季公共通识教学选修课程建设项目“创业性格测评及创业技能训练”(0105030015)的资助

猜你喜欢
人格类型学习成绩学习动机
大学生职业人格类型的相关因素
——以A学院为例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名落孙山
六种人格类型
MBTI的军校学员人格类型调查及性别因素分析
军校学员人格类型与学习动机强度的关系*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来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
掐断欲望的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