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萍
【摘要】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学生学习探知热情被激活,对知识充满浓厚兴趣,教学实效性得到体现。信息技术囊括多种形式,如何将其巧妙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需要教师在综合考量多重要素的基础上,进行多维研究,探索出一条契合音乐学科的教学路径。
【关键词】小学音乐;低年级;信息技术
新课改强调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将学生推向学习活动的最前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启动内驱学习动力是关键。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较为广泛,对各种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然而低年级学生受到年龄限制,在感知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大困难。为了将音乐知识以鲜活灵动的方式展现出来,在进行教学引导时,教师不妨找到教与学的平衡点,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实践,实现二者无缝衔接。
一、融合媒体,激活课堂活力因子
信息技术进课堂已经成为常态。现在大部分学校的教室已经配备了多媒体。传统音乐教学,可运用的素材仅仅是教材文本,教师只能凭借教学经验和感觉,对学生展开引导。显然这样的导学方式缺乏科学性,学生的学习探知欲求很难被完全激活。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为了给他们带来多重感知和体验,教师要在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引下,融合多媒体技术,刺激他们敏感的神经,激发他们的关注力以及内在学习动能。多媒体技术是重要教学辅助手段,运用范围极广,它集图片、视频、音频展示于一体,能够有效激活学生多元思维。教师以多媒体为触发点,激活学生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
多媒体不仅能够以直观鲜活的形象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还能从不同视角出发,深度挖掘学生音乐潜质。学习接力出版社二年级上册《螃蟹歌》,作为一首流传于地区的民歌,无论是从内容方面还是从节奏旋律方面,都充满活力,给学生带来的触动是极强的。教学活动伊始,为了帮助学生快速集中精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画面。“请大家认真观赏下面的视频,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学生被动感欢快的音乐以及丰富多彩的画面深深吸引,眼界大开,课堂在和谐的氛围中进入崭新状态,教学活力因子完全被激活。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学生进入沉浸式感知状态,教学域度大大拓展,教学渐入佳境。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实现多媒体信息应用全覆盖。这就为音乐教学融入信息技术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从教学现实需要出发,播放音乐作品,营造浓郁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感知欲求,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眼界,让课堂教学呈现出崭新状态。
二、微课资源,突破文本知识桎梏
信息技术中,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但效果极强的学习方式,它以视频为载体,帮学生解疑答惑,给他们以思维指引。微课在激趣以及突破学习重难点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小学音乐中部分内容相对抽象,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定困难。顺利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发挥微课资源优势,引导学生在主动质疑中完成创新思维培养。怀疑质疑是成功汲取知识的首要步骤。小学低年级学生知识储备不足,他们对很多事情都会产生疑问。如果教师能够及时给学生提供空间,引导他们主动质疑,自然能够助力教学品质提升。
音乐教学不是简单的进行跟唱,学会歌曲演唱就可以的,而是要从理论知识层面出发,掌握音乐学习的底层逻辑,实现音乐信息多向拓展。学习《爷爷为我打月饼》,教师根据歌曲内容特点,先借助微视频展示“打月饼”的过程。学生虽然吃过月饼,对月饼的外在形态有基本了解和把握,但大部分学生是没有见过月饼制作过程的。在直观观察中,学生思维引擎得到启动,对打月饼有了全新感知和体验,学习热情被点燃。这节课中附点八分音符、切点音节奏的掌握和运用,体悟歌曲的情绪和情感是学习重难点,需要学生进行重点突破。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学习关键点,教师将附点八分音符的理论阐述以微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对理论知识缺乏感知,教师借助微视频,将抽象复杂的知识以趣味化、直观形象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素养在不知不觉中被唤醒。理论知识感知相对乏味无趣,尤其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学习困难较大。对不利教学因子进行转化,需要微课资源助力。微课播放时间较短,能够快速抓取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思考,集中解决相关问题,快速突破知识关键点。
三、软件程序,拓展学生多重视野
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师必须掌握一定信息技术,将专业技术能力与之相结合。信息技术崭新形式呈现出多元化,多媒体是其中一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软件、应用小程序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小程序看似不起眼,但却能给学生带来丰富深刻的体验。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发挥软件程序的功用,让学生进入交互式音乐体验状态。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小程序的功能变得更加多元。
音乐本身是人类情感和创造力的表达,蕴含丰富活跃因子,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有积极作用。教师发挥软件引导学生在实践参与中升华认知、内化音乐知识。学习《咏鹅》,这首歌曲比较特别,它是根据中国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引导学生进行感知的过程中,教师先展示这首诗的朗读,营造浓郁学习氛围。学生深受感染,不自觉的进行跟读。跟读过程中语感、节奏感逐渐形成。为了给学生带来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给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体验活动。“请你闭上眼睛,细细聆听酷狗音乐带给你的美妙感受。”传统歌曲分析、领唱的方式,很难真正激发学生的潜能。程序软件触发了学生的思维灵敏度,与学生的情感形成碰撞,唤醒了他们的审美感知。教师从学科属性以及学生的认知思维特点出发,在教学实践中融入软件程序,助力教学活动顺利推进。小学生很快进入深度感知状态,沉浸在小程序创设的情景中,对音乐产生了别样情愫。软件程序给学生带来独特体验和惊奇的同时,大大拓展了他们的视野,生成独特的音乐体验。
四、手机功能,开辟教学崭新路径
手机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它能够随时随地使用,优势显著。手机进校园是当前学校的基本规定。学生不能带手机,但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要正确认识手机的价值并正确运用手机,最大限度发挥其功用。现在的手机,其基本功能大大拓展,不仅可以进行录像,存储相关视频、音频,还能在音乐练习的过程中充当“节拍器”,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歌曲节奏和旋律。小学音乐教学引导,为了更好的发挥手机信息功能,助力高品质课堂构建,教师可以对手机功能进行有效运用,规范手机使用契机,让学生在音乐聆听、视频录制中,生成更深刻的体验。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手机运用常规化符合新课改要求,能够促进音乐核心素养落地,开辟教学崭新路径。学习《五只小铃铛》,学生要在认识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学唱歌曲。目标的达成需要设置多重学习活动。教师首先先用大屏幕展示画面,并借助音乐视频播放,帮助学生熟悉旋律节奏。学生主动认识并学唱五声音阶,他们的感知兴趣极浓。单纯的跟唱活动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竞赛的方式进行深入探讨,并借助手机录像功能,将各个小组的表演过程录制下来,上传到班级平台。一开始学生对学唱比较感兴趣,但几遍过后,学生的声音逐渐变小,跟唱热情逐渐熄灭。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策略,抓住学生爱表现、好胜心强的特点,以趣味化的游戏活动,给学生带来独特的感知和体验。因为要进行视频录制,学生参与热情极高,唱的非常卖力,都希望将自己最好的状态呈现出来,他们的整体表现非常抢眼。学生在“表演”式的演唱过程中,“台风”得到彰显,个性特征逐渐显现出来。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手机功用价值,彰显其助学效果,教师要对接学生的感知点和兴趣点,综合考量多方面的信息资源,对手机音乐教学展开具体化、系统化引导,切实促进音乐教学以及实践训练的升级。
对教法学法展开优化升级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风向标。教法升级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从学科属性着手,融入更多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不妨从多媒体技术为触发点,激活课堂活力因子。发挥微课资源,突破文本知识桎梏。巧用软件程序,拓展学生多重视野。借力手机功能,开辟教学崭新路径。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教学呈现方式由单一化的灌输转变成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教学品质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吴羡.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23(24).
[2]鄭立铭.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探究[J].新教师,2023(05).
[3]王倩.信息技术有效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探索[J].安徽教育科研,20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