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2024-05-08 13:22:20许文彬
新教育·科研 2024年4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初中数学

许文彬

【摘要】传统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深度学习则强调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其深度思维能力。通过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深度学习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实现从高耗低效向低耗高效的转变。

【关键词】初中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往往以教材为本,始终摆脱不了教材的束缚。通过引导学生机械模仿、反复操练,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思维窄化、想象固化,创造力弱化等。如何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高耗低效走向低耗高效?笔者认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充分发掘数学学习的资源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创造,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情境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母体,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工具、媒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这样说,学生的思维、想象等都源于问题,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引擎。传统的数学教学,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从而导致学生不会问、不善问,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种被动学习、肤浅学习、接受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育学生积极思维、持续思维、深度思维能力。

比如教学“弧、弦、圆心角”这一部分内容,笔者创设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李奶奶心爱的手镯被打碎了,李奶奶很心痛,决定重新配一个和原来一样大小的手镯,李奶奶的愿望能实现吗?她应该根据哪一段去配置玉镯呢?通过这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提出了系列的问题和猜想,如:①我们能根据几段圆弧还原出原来的圆吗?②如何找到圆弧的中心(圆心)?③圆弧的半径怎样确定?④所有的圆都能通过一段弧来恢复吗?

通过这样的问题,催生学生的深度思考,引发学生的深度探究。在思考、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又相继提出了如下的一些问题,诸如“经过圆弧上的两个点可以画几个圆?”“经过三个点呢?”“至少经过多少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圆?”等等。尽管有些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凭借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可能不能有效地解决,但却能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催生学生的深度探究,引发学生的积极表达。学生经历了从圆弧上的两点去探求圆心、圆弧上的三点去探求圆心,就能在问题探究、分析、解决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思想方法,领略到数学思维、探究的乐趣。

良好的情境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温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创设愉悦、温馨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展开无拘无束的思考、探究。还可以将相关的活动嵌入到情境之中。良好的情境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地融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二、探测学习的起点,培育学生的活动能力

学生数学学习总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探测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从而培育学生的活动能力。只有探测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学生的数学学习才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就是要让教师了解到学生数学学习的具体学情,从而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驱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有效地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内驱力。

比如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这部分内容,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游戏活动—“最佳拍档”,让学生最快地判定。在此之间,学生已经认识到所谓“全等”,就是指“三角形完全重合”。“三角形完全重合的条件探究可以从三角形的边、角等视角展开。”为此,笔者给定的条件是“一条边的边长和角度”。如此,学生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互动、猜想:怎样的两个三角形可能完全重合?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学生相互独立合作。如有学生按照“边边边”的猜想画三角形,然后将在影印纸上画好的三角形重叠,看看能否完全重合,从而也就通过实验的方式来验证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形成了多样化的猜想,比如“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边边角”等。比如对于“边边角”这一猜想,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满足“边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完全重合。换言之,满足“边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在此基础上,有学生还发现,当这个角是直角时,这一猜想还是成立的;有学生说,当这个角是钝角时,这一猜想也是成立的。在这个活动中,笔者无形地引入了竞争机制,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融入学习之中。通过师生、生生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有效地突破了数学教学的难点,突出了数学教学的重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发掘学习的素材,充实学生的学习资源

学生的数学学习资源是学生深入学习的条件。从资源的产生效果上来划分,资源可以分为条件性资源和保障性资源。深度学习,必须充分发掘相关的学习素材,有效充实学生的学习资源。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引用数学史料、巧用数学工具、多用生活经验等方式,发掘相关的学习素材,充实学生的学习资源等。

比如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充分应用数学史,渗透相关的数学史文化。通过引入数学史,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数学探索、思索智慧。在教学伊始,笔者引用了相关的故事,构建了故事化的情境:在两千多年以前,古希腊有一个著名的数学教育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其中有一个领衔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他在一次宴会上,看到了朋友家的宴会大厅中的地面方砖非常美观、大方。原来,朋友家的地砖都是由一块块直角三角形的砖铺成的,并且还黑白相间。毕达哥拉斯的灵感一现,仿佛看到了蕴含在地砖中的数学规律。他赶紧辞别宴会的主人,回家将地砖的形状画下来,并深入研究蕴含在其中的规律。结果,他发现了几何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那么,这个定理是什么呢?毕达哥拉斯是如何证明推理的呢?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究之中。学生通过数学史文化,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精妙、有趣。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交流,从而通过各自的方法自行推理出勾股定理。

四、引导质疑问难,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初中生數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积极挑战。尤其是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尝试,积极地弥补短板,从而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为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质疑问难,暴露学生数学学习的短板,显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迷思概念、相异构想等。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都对认知盲点、错误等采用一种视而不见的回避心态,而不是积极地质疑问难,主动地问老师、同学,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将会让学生的认知结构漏洞百出。

为了建构、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从而对学生的认识结构进行弥合,也就是“打补丁”完善。比如教学“认识不等式”,笔者出示这样的一道习题:对于不等式(a-2)x>-2,你能增加一个条件,并且提出一个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一位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认知、疑点等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

题,诸如“当a<2,求x的解集”,比如“当x<,

求a的取值范围”,比如“如果这个不等式的解集的正整数解为1、2、3,求a的取值范围”,比如“如果这个不等式有4个负整数解,求a的取值范围”,等等。通过这样的一些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积极探究、求解,从而让学生归纳出解含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等。学生感悟到,解一个不等式,首先应当判断这个不等式的系数的正负情况,从而将解集与已知条件相对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解集的大致范畴,从而引导学生学习验证端点值等。

深度学习不仅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的落实,更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教学中,通过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把握学生数学认知的起点等,从而充分发掘学生数学学习的资源,引导学生质疑困难,从而不断弥合学生数学认知的短板,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深度学习不仅能让学生的数学知识活起来,更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活起来。

【参考文献】

[1]斯特科.数学史[M].侯德润,张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冯振举,曲安京.HPM视野下的数学新课程内容构成[J].课程·教材·教法,2007(09).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初中数学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软件导刊(2016年9期)2016-11-07 22:20:49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47:34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7:05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9:00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0:03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8:59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9:50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