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读与习作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表达能力也是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需要重点掌握的能力,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已经逐渐成为主流,从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编排和知识结构设计上也可以看出单元化的教学改革趋势,特别是针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习作单元,更加注重对学生语言学习技能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巩固和提高。对此,文章中从单元视域对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部分内容的教学活动展开分析,结合新课标下社会对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来探究如何更好地开展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以促进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表达能力的提升,推进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单元视域;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7-0043-04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时通常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两条主线为基准来选择课文和组织单元,同步加强了教材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与单元之间的纵向联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除了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还会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理起来,构建更加全面与完善的语文知识体系。在此背景下展开的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就是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核心,将教材中的人文单元与语文学科整体视角下的知识单元进行分解与重构,按照语文知识本身的特点和能够在学生的成长和能力提升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来设置相对应的课程单元,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完成写作技巧与写作素材的积累。同时,在写作中完成阅读理解训练,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落到实处,从而同步促进学生个人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的发展与提升。
一、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语文学科是以汉字为载体、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依托开展的,从古至今都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也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教育模式。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在生活理念、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水平上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社会经济的转型与产业的升级更是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多也更具体的要求,各阶段的教育工作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日渐更新的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方向之间出现了不小的隔阂,这自然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下面就来分析一下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阅读环节与写作环节的教学安排不合理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过分强调对学生的知识教学和应试技巧培养,习惯掌控全局和占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本应当在阅读积累与写作训练中享有的自主学习时间和自主学习空间被填鸭式的理论教学所占据,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小学语文的阅读与写作教学而言,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推进“读”与“写”的融合,既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更多知识,也要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更多的想法,而这也是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学习效率与效果的关键。在过去的阅读与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时间安排不合理与内容安排不合理的问题,直接制约了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表达能力的提升,这需要受到教师们的高度重视。
(二)阅读环节与写作环节的教学结合不全面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虽然已经有部分教师意识到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教学能够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身心的成长带来很多好处,但在实际的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却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考虑的方向和角度都不够全面,致使阅读环节与写作环节的教学结合不够有深度,无法真正达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优势互补,从而限制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表达能力的提升,也限制了阅读与写作课程的发展。很多时候,这种问题都是教师对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认识不够全面、理解不够深刻所造成的,虽然新课标为小学语文教师们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指导,但小学语文教师们也要有意识地对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深度的解读与研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学的实际需求来完成教学规划。
(三)阅读与写作教学效率与知识的转化率低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直接导致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低与能力提升效果差的关键因素还是课堂的教学效率和知识的转化率低,教师虽然尽可能地在课堂上教给了学生更多的技巧与知识,但大部分学生都无法灵活地将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也很难完成知识学习的深化。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导致的:一是部分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对同主题、同类型或者同结构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点比较零散,学生在需要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二是部分教师在教学知识的过程中没有侧重和区分难易程度,大都采取统一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既没有考虑到单一知识点本身的结构特征,也没有考虑学生理解能力上存在的差异。
二、 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的策略
简单来说,单元整体教学就是指教师在充分利用已有教学资源的前提条件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实际需求来重组教学单元的教学方式,重点在于对教材编写意图的解读与对语文学科重难知识点的理解与扩容,教师应围绕教材中的人文主题和语文元素来对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领域的知识点进行重新划分,把同主题、同题材、同结构的文章整合起来,以整体视角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起更加完善且系统化的语文知识体系,同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表达能力,进而推进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注重单元课文整合与课外阅读资料的结合
在单元视域下开展整体教学活动首先要注意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即对单元内部课文的整合和课文与课外阅读资料之间的结合。虽然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一直都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的,但在实际的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仅仅按照教材上的单元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很难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树立起大语文教学的思想,结合课文内容与学生的个性特点制订针对性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和语文写作教学策略,完成对课程教学单元的构建,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①推进教材课文与原著内容的整合;②推进单元学习主题的延伸,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完成对学生眼界和思维的全方位拓展。
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可以结合《三国演义》来进行介绍,《三国演义》本就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将当时那种群雄逐鹿的场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与阅读价值,而课文中节选的是《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中的一个经典故事,是诸葛亮与周瑜在谋略上的一次比拼,集中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积累不足,思维认知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若直接让学生自己阅读原著学习效果并不好,因此,就需要教师课前对课文和原著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整合,包括故事结构、表达手法以及其他的写作技巧,将教材与原著中的内容以更加直观与生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丰富学生文化知识与文化常识,帮助学生完成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和写作表达技巧的积累。
(二)把握单元习作教学方向与落实单元语文元素
在语文阅读与习作部分的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单元习作教学的方向,结合阅读与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交流分析、初试练习、例文写作、实践写作这五个环节的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具体的教学活动,把握每一个环节之间以及不同单元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教材课文的深度解读和对学生学情的具体分析更加合理地设置单元教学任务和单元教学目标。与此同时,由于教材中每一个专门的习作单元中都对应不同的习作主题以及语文要素,因此,教师在从教材中提取课程单元核心主题的过程中,就需要注重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练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阅读写作知识体系和完成系统的阅读写作训练。
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主题“有你,真好”为例,这一单元的写作教学以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为主,结合教材中《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四篇课文可知,教师在本单元的习作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的几个要点,即对人物形象和人物情感的描绘与表达,以及如何借具体的事件描写来体现人物的性格与特征。那么教师就可以将教学目标设置为:学生以一件或者几件感触比较深的事件作为写作的核心内容,再现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真情实感地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写作。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除了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与自主学习空间,还需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借由小组间的交流与沟通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同时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重组教材内容与探索系统性的整体教学模式
在以单元整体教学为核心开展的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探究具有系统性特征的单元教学重组模式,即单元整体1模式、1+X模式和X+X模式,其中单元整体1模式是指将一个单元作为整体来实现对基础之上的学习,1+X模式是指结合课文内容将教材单元内部的不同课文分别划定为1和X,以一篇课文为引导来展开对其他课文的探究,使学生能够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主题进行更加深刻的了解,而X+X模式则是指以教材中的主题课文为一个X,再结合课文主题来增补另外一个X,使课文与现实生活产生链接,实现“多篇带多篇”的内容扩容,方便学生展开对文本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从而深化对学生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主要选取的是近代诗人们所写的现代诗,在综合性学习任务的设置上将主题定为了“轻叩诗歌的大门”,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收集诗歌和创作诗歌,综合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中,1+X中的1通常是指《短诗三首》,而X可以是作者冰心创作的其他作品,如《春水》和《荷叶·母亲》,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对冰心本人及其创作的诗歌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了解;而X+X中的第一个X可以指教材中两篇与颜色有关的诗歌《绿》和《白桦》,而另一个X可以是其他课外的与颜色有关的现代诗作品,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展开的教学活动则能够加深学生对诗歌中色彩描写的认识,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朝着更有深度和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四)开展主题阅读教学,在实践中积累写作技巧
探究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不难发现,阅读之于写作是内容和技巧的积累,而写作之于阅读则是理解与认知的深化,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也相互补充。基于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结合课程单元的核心主题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来开展主题阅读教学,定期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与开展交流活动,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意识的提升,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与此同时,根据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出现的“挤牙膏”式写一句想一句的写作习惯,教师还可以在主题阅读活动中组织学生分析阅读材料中的篇章结构,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写作技巧进行提炼,以便使学生在实际的写作训练中写出来的作文更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让文章能够“立”起来。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结合教材单元的人文主题“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可以很明确地看出这一单元的阅读和习作都以说明文作为主要内容,那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准备时,需要明确说明文的特点,即知识性、科学性与说明性,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语言相对来说更加通俗易懂和条理分明,要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真正获取到知识,这就更要求学生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有条理、有逻辑。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说明文写作之前先明确自己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以及有什么特点,然后从各种渠道收集与该说明对象有关的准确信息,在收集的过程中加深对要说明事物的认识与了解,最后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多种信息整合起来进行分析与总结,做好将其“说清楚”的准备。
(五)关注单元的整体结构与解析单元课文的关联
在单元视域下,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需要对单元整体结构和单元文本内容进行解读,这也是教师展开教材单元分析与重构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从精读课文入手为学生设计遞进式的单元结构编排,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关注单元的整体结构,顺着课文的思路进行延伸与拓展,完成阅读学习与写作学习间的相互融合与相互渗透。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厘清教材单元内部课文之间的关联,弄清楚这一单元到底要“学什么”和“怎么学”,比如,《北京的春节》和《腊八粥》这两篇课文围绕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展开介绍,而《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同样描写的也是传统节日,《藏戏》则主要描写地区风俗与独特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再综合这一单元的习作主题“家乡的风俗”,学生很容易就能够找出这几篇精读课文之间的关联,搞清楚要“学什么”和“怎么学”这两个基本问题。
三、 结论
总而言之,单元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虽然需要对教材中的课文与内容进行整体的解读与重构,但却不能为了单元整合而进行整合,要从内涵而不是形式入手,结合学生的知识积累与学习能力,以语文教材作为基础,以课程需要作为标准,以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为指导,完成对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课堂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以促进学生个人能力和语文学科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当前阶段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另一方面,需要和学生之间保持良好且必要的交流沟通,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反馈来分析和总结能够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和对策,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与合作互助中收获更好的学习体验,切实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贵奎.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的策略[J].山西教育(教学),2023(3):52-53.
[2]刘春香.把习作教学分解到单元阅读教学中有效方法的探究[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社会形态 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1701-1703.
[3]杜春梅.群文阅读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J].辽宁教育,2022(21):31-34.
[4]曹婷婷.读写结合理念下小学语文主题习作单元教学方法[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现代化教育国际研究学会论文集(八),2022:37-40.
[5]尤玉珍.统编版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2,8(2):187-189.
作者简介:王宝峰(1976~),女,汉族,甘肃渭源人,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西关中心小学,研究方向: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