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思维取向下提升儿童数学课堂提问力的实践研究

2024-05-08 20:50潘小英陆莲花
江苏教育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高阶思维小学数学教学

潘小英?陆莲花

摘要: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目标,而提出问题的能力,更是让儿童思维走向深刻、趋向高阶的关键。提问力作为儿童的一种学习力,在教学中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教师制定数学课堂提问规范,建构数学课堂提问力培养的动力体系,探索数学提问力培养的教学策略,让数学课堂从教师提问走向儿童提问,激发儿童的深度思考,发展儿童的高阶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阶思维;儿童提问力;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4)03-0108-0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数学新课标”)指出,要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目标,而提出问题的能力,更是让儿童思维走向深刻、趋向高阶的关键。有关高阶思维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与对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认识息息相关。布鲁姆等人将认知发展水平按层级划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水平,并赋予每一层级以特定的行为特征与意义。有研究者认为,六个水平中的后三个水平指向高阶思维的培养[1]。儿童数学提问力是指儿童身处某一情境时,能以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分析情境中的信息,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与新的刺激发生认知冲突,产生问题需求,并将问题需求以数学语言的形式清晰、流畅地表述出来,从而逐步形成一种数学提问能力。儿童能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具有创新思维的一种体现。

一、制定数学课堂提问规范,孕育儿童高阶思维

目前的数学课堂都关注到了教师提问的设计,大部分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组织教学。而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学者调查发现80%的学生处于浅表学习状态。让儿童真正参与学习,从“师问”走向“生问”,这也是数学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堂教学。当然,从教师提问到让儿童自己提问,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十分具有挑战性的过程,不仅课堂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难度也大大增加。因此,制定儿童数学课堂提问规范,可让提问从无到有,从“浅表”走向“深度”。

(一)在观察中提出并记录问题

以往的数学课堂,学生习惯了先看图获取数学信息、列式等学习过程,便形成了一种“一定要把答案直接说出来”的思维定式。在课题研究初期,學生并没有提问的习惯,因此需要制定一些规则。为此,教师要求学生每天提出1~2个数学问题并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运用投影展示他们提出的问题,以了解他们心中问题的模样。

(二)在辨析中知道什么是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持续记录以及师生、生生的交流研讨,学生的提问热情被点燃,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辨析自己提的问题中哪些才是有价值的问题、提得不好的问题该如何修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交流研讨,知道了“把自己不知道答案或好奇的事问出来,这就是问题”。

(三)在修改后进一步明确问题

在知道了什么是问题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修改自己的表述,把不是问题的句子变成问题,进一步明确什么是问题。这一阶段提的大部分属于浅表性问题,学生抓住简单提问的三个关键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逐步养成提问的习惯,渐渐地能主动思考并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四)在反思后再提有价值问题

儿童的提问力是一种通过实践获得的技能,是在不断的反思和改进中练就的。因此,当儿童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梳理提问的过程,引导儿童对自己或他人的提问进行点评,增强儿童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自信心,让儿童体会到有价值的问题是紧扣重难点、方向明确、能够推进深入研究的问题。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深度思维,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核心素养落地也只会是空中楼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守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规范儿童提问,引导儿童循序渐进、深入探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孕育儿童高阶思维。

二、建构数学课堂提问动力体系,发展儿童高阶思维

数学新课标提出的“四能”,充分体现了儿童提问对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儿童并没有在一个鼓励提问的氛围中学习。因此,提升儿童提问力,最首要的就是要突破儿童在学习中不愿提问的常态,建构能激发儿童提问的动力体系。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儿童从“不愿提问”到“乐于提问”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置适合儿童学情、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问题情境,用“儿童化”的语言引导学习,萌发儿童的提问意识,实现儿童从“不愿提问”到“乐于提问”的突破,培养儿童的分析、综合、评价与创新能力,发展儿童高阶思维水平,提升数学素养。

1.创设趣味化的问题情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比如在教学“找规律”课始,教师这样设置学生喜爱的游戏情境:依次快速出示123312231321和123123123123这样两组数字。学生都记住了第二行数字。教师首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为什么大家都记住了第二行,却没有记住第一行呢?你对找规律有什么好奇的地方吗?”学生先后提出“什么是规律?”“规律都一样吗?”“怎样找规律?”等问题。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趣味化的提问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提问意识,培养了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并有价值地思考的能力。

2.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儿童提问,以问引学,让儿童自己经历释疑、解疑的过程,是体现真实学习的重要特征。想让儿童有问题可问、有问题想问,还需要教师选择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素材来创设问题情境。“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是在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自己班级学生的两张投球照片及投球情况统计图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意识。这时学生能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能不能把这两位同学的投球成绩展示在同一幅图上?”随之又引发“为什么要放在一张图上呢?”“怎样把这两张图合并成一张图呢?”等一系列问题。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先后经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过程,并在相互评议和交流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各自的统计图,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到统计的意义。这种贴近学生生活认知的情境,化静为动,激发了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也让数学课堂因儿童提问彰显生本。

3.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开放性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自信心,给学生提供多角度思考的机会,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形成自己的思考,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高阶思维能力[2]。教学苏教版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巩固练习部分出示“1罐糖ɑ颗”,让学生表述这里的“ɑ”表示1罐糖有几颗,那么“5ɑ”就表示5罐糖有几颗。紧接着去掉单位“颗”,引发学生思考并自主提出问题:“ɑ没有了单位,它又表示什么?”“这时的5ɑ又表示什么?”最后再以线段的方式呈现,继续引导学生提出“ɑ又可以表示什么?”“这时的5ɑ又表示什么?”看似简单的提问,不就是问个“是什么”吗?其实不然。通过这样的开放式提问,学生惊喜地发现,以前的学习是用一个算式解决一个问题,而现在用字母式可以解决具有相同数量关系结构的同一类问题。

教师在教学时以激活儿童兴趣为导向,有意创设课堂提问情境,使儿童因趣生疑,因疑探索。学习在儿童的提问中深度发生,儿童的思维也从算术走向更为高阶的代数。

(二)推进提问评价,让儿童提问拥有持久动力

课堂是复杂且不断变化生成的,教师需要明晰教学的目标、儿童的需求,才能改进并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场域,而课堂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方式,能让儿童提问拥有持久的动力。

1.制定评价标准,让儿童有提问动力

在制定儿童提问评价标准时,教师需要从教学的目标、重难点及观察对象等要素着手,寻找清晰的目标指向,再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设计评价标准。

根据儿童问题的认知发展程度,提问水平被具体划分为三个层级,即以“知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为一阶水平、以“应用性提问、分析性提问”为二阶水平、以“综合性提问、评价性提问”为高阶水平。以“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课为例:学生提出“正方体有什么特征?”,这样的问题是根据概念这样的基础知识记忆的简单提问方式,即为一阶水平;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或判断,并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提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如何计算?”,并通过分析知识结构,基于原理、算理提出“正方体展开图有哪些?”,这样的问题属于二阶水平;学生将所学知识前后联系创造性组合,提出“表面涂色小正方体的涂色情况到底和什么有关?”,这样的问题趋向综合,属于高阶水平。

有了提问的评价标准,儿童便明确了自己所提问题的进阶水平。评价标准进一步催生儿童提出更具价值的问题,从而发展儿童的高阶思维。

2.通过多元激励,让儿童有提问乐趣

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对儿童来说是有“风险”的,很多时候不是提不出问题,而是大多数人不愿意提问。因此,教师首先要站在儿童立场,真情地激励和表扬每一位愿意承担“风险”的学生,即便他提的问题并不合“心意”;其次,可以通过“彩虹式”夸赞(如设置“勇气赞赞章”“提问积分章”“提问明星卡”“评选问题星”等)鼓励学生大胆地展现自己的思考,接纳每一个愿意提问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提问自信”,让他们真正享受提问带来的乐趣。

三、搭建数学课堂提问方法系统,提升儿童高阶思维

儿童本身就是有差异的,他们的提问力也因人而异。极少数儿童可以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自然生长出问题,更多的儿童还不习惯自己提问,想问又问不出是大部分儿童的现状。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儿童借助提问载体,掌握提问的方法与技巧来提升儿童数学提问力,发展高阶思维。

(一)拓展提问载体,诱发儿童主动思考

从想问到会问是提升儿童数学提问力研究的重点。儿童的问题不会凭空产生,很多时候需要借助生活中的素材或是真实的问题情境,或是在特定的研究过程中才能提出问题。拓展儿童提问的载体,如利用数学教材提问、借助学习单提问、设置“提问墙”提问,可以诱发儿童主动思考,提升数学提问力。

1.用好数学教材,在预习过程中提出问题

现行的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一般都呈现了例题和相关的解题过程,学生往往会覺得没什么可预习的,或是提不出什么问题来。但经过实践研究发现,其实不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单元标题,先在书页上写下自己的提问,比如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学生根据课题就分别提出了“用哪些字母可以表示数?”“用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为什么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呢?”等一系列亟待在课堂上解决的有效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关键句子或是解题过程中的某一步骤,并和原有的知识进行联系比较,再在书页上写下自己的问题。在预习数学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观察、细阅读、找关联,并记录下自己的疑问,开启他们思维的宝库,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热情。

2.借助“学习单”,在课堂探究中提出问题

教师在设计基于某项数学任务的活动过程中,通过借助设计好的“学习单”,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在问题的加持下动手操作、交流归纳、得出结论。这一过程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儿童,让儿童体验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儿童主动思考的意识。

3.巧用“提问墙”,在课后反思中提出问题

在实践中,教师在教室设置了“数学提问墙”,让学生对当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反思性提问,在班级内进行展示与交流。如在教学完“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后(如图1),有一位学生在“数学提问墙”留言:“如果告诉我5ɑ+3的结果,我就知道ɑ是多少了。”另一位学生在下面留言:“那就变成方程了,我都会求了……”“数学提问墙”这个载体,促进了学生的相互交流与深度思考,让数学学习更加自然、更加有效。

(二)掌握提问策略,提升儿童高阶思维

儿童自己提出问题更能引发他们主动的关注和探索,而教师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合适素材,进行有效点拨,帮助他们形成提问的策略,做到真正释疑。

1.模仿提问,让儿童提问找到一般模式

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其实,儿童本来就会提问。绘本阅读提出了“5H1W”提问法,幼儿会问“这是谁?这是什么?在哪儿?怎么样?为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同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模仿绘本阅读的提问模式,让儿童提问形成一般模式。比如研究初期,在教学三年级“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学生会运用这样的模式分别提出“什么是正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哪里见过正方形?”“二年级学习過了,为什么又要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运用“5H1W”这种经典提问模式,学生的问题变得丰富了,而且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提出问题。学生提问的自信心大为增强,真正做到了敢问、会问、乐于问。

2.质疑提问,让儿童数学思维走向深刻

质疑,是探索的起点,更是创新的前提。提出问题是一种思维活动,当儿童面对的事物与认知结构存在矛盾冲突时,问题也会随之产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建立学生的认知冲突,让他们提出“真”问题。以三年级“笔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一课为例,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在不断的思辨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当学生不断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无形中便培养了他们的数学眼光和创新意识。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消极状态时,教师还要巧妙地引导质疑,激发他们思维的内驱力,让他们提出“深”问题。如教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教师引导质疑:“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一定要大于第三边吗?”有的学生十分坚定,也有的不确定,质疑的情绪持续高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进行计算并展开讨论,让他们充分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捕捉数据,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只要两条较短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就能构成三角形。

引导儿童深入探究,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不仅能培养儿童的质疑精神,更能使儿童的思维走向深刻。

3.问题思维导图,让儿童数学思维走向高阶

高阶思维的发生是“反思—问题生成—探究批判—解决问题”的过程[3]。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单元的知识时,往往会有知识点混淆或遗忘的现象。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对单元知识点进行整体性思考,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成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利用思维导图提问的过程中,学生会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魏俊杰,魏国宁,解月光.高阶思维培养取向的信息技术有效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2(1):29.

[2]张侨平,唐彩斌.落实素养为本的数学开放题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19(6):62.

[3]王帅.国外高阶思维及其教学方式[J].上海教育科研,2011(9):31.

责任编辑:丁伟红

猜你喜欢
高阶思维小学数学教学
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探
基于高阶思维的数字出版理论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阶思维的理论指导下,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基于主动学习的政治“轻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