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堂参与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2024-05-08 18:06周佩灵周悦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个题题项效度

周佩灵 周悦

摘      要 课堂参与是衡量学生学习效能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为实现学生学习提质增效的价值诉求,需要重识学生在课堂场域中参与的广度、程度和深度。在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半结构化访谈,明晰中学生课堂参与的内涵与理论框架。经过两轮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形成了包含课堂行为参与、课堂认知参与和课堂情感参与三个维度的“中学生课堂参与问卷”,共计32个题项。研究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符合测量学的各项要求,可作为测评中学生课堂参与水平和质量的有效工具。

关 键 词 中学生;课堂参与;学习效能;教育教学质量

引用格式 周佩灵,周悦.中学生课堂参与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J].教学与管理,2024(12):60-64.

一、问题提出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要“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考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2]。可见,国家已从政策层面将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着力点聚焦于学生的课堂参与。而当前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多表现出学生整体参与面不广,学生个体消极表层参与,甚至不参与的症结,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业成就。因此,在新时期,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提质增效的诉求,實现学校育人方式变革,需要重新认识学生在课堂场域中参与的广度、程度和深度。

课堂参与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投入时间和精力的过程变量[3]。已有研究表明,课堂参与不仅能显著影响其学业成就、学习动机等[4],还能有效缓解焦虑、厌学、辍学等消极的学习表现[5]。当前对学生课堂参与的研究较多关注学生外显的参与行为,即通过学生是否表现出积极的学习行为来判断其参与程度。如Jackson主张使用课堂观察的方式对学生的参与行为进行测量,以此来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6]。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有学者指出,对学生课堂参与的衡量不能只依靠外显的行为表征,而更应该关注到以行为为载体的内在心理活动[7]。在此基础上,Fredricks等人正式提出了包含行为、认知和情感参与的三维结构,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8]。有学者针对物理、数学等学科编制了课堂参与问卷,重点考察学生在不同学科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认知和情感参与的情况[9,10]。此外,也有研究者根据不同学段的特征,设计了包含行为、情感和认知参与的《大学生课堂参与问卷》《小学生课堂参与量表》[11,12]。总之,课堂参与作为一个多元的概念,其测量维度经历了从单一维度逐渐演变为多元结构的复杂蜕变,呈现出从仅关注人的外在行为表征逐渐转向将行为、认知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的新趋势。

纵观已有学生课堂参与的测量工具,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主要关注大学生和小学生两类群体,较少将研究重点放在中学阶段;二是较多考察不同具体学科的参与情况,而对一般课堂场域中对学生参与的测量比较匮乏。鉴于此,本研究基于Fredricks所提出的参与三维结构模型,并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尝试编制出符合我国教育实践情境、信效度较好的中学生课堂参与问卷。

二、编制过程与方法

1.项目的搜集和编制

(1)项目的初步搜集

在广泛搜集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参照Fredricks的参与三维结构模型,将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及情感参与作为三个主要的子维度编制初始问卷。其中,课堂行为参与是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出的外显行为状态;课堂认知参与是学生在课堂中所使用的认知策略及思维模式;课堂情感参与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情绪情感体验。在此定义的基础上并结合其他测量工具,初步形成了包含60个题项的初始问卷。

(2)半结构化访谈

在理论建构的基础上,分别从行为参与、认知参与以及情感参与三个方面对8位中学教师,15名中学生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对教师访谈的重点主要涉及以下两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您如何判断学生是否参与课堂学习?您衡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与活动的指标包括哪些方面?对学生访谈的重点为以下两方面:您认为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您认为不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在每次访谈后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提炼和归纳,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每个维度下所要评测的内容做进一步筛选,最终得到了一组反映课堂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及情感参与的内涵特征词(如表1所示)。

(3)预测问卷的编制

在完成项目的初步搜集及半结构化访谈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制符合中学生课堂参与实际情况的题项。首先,由6名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对这些题项进行初次筛选,对与各维度联系不紧密、表述不清的题项予以删除,共删除8个题项。其次,邀请2名心理学专家对剩余题项进行整体评定,共删除2个题项,最终形成了包含50个题项的中学生课堂参与预测问卷。其中,课堂行为参与包含21题,课堂认知参与包含14题,课堂情感参与包含15题,共有6题为反向计分题。问卷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法(“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分数越高表示中学生课堂参与度越高。

2.研究对象

(1)预测样本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H省两所中学的5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62份,有效率为88.85%。其中,男生195人(42.21%)、女生267人(57.79%);初中生241人(52.16%)、高中生221人(47.84%)。

(2)正式施测样本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H省四所中学的1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125份,有效率为86.54%。其中,男生516人(45.87%)、女生609人(54.13%);初中生765人(68.00%)、高中生360人(32.00%)。

3.效标工具

(1)中学生学习满意度量表

该量表由王蕊[13]编制,主要用以测量中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共有12个题项,包含学业满意度、教学满意度和硬件设施满意度三个维度。该量表采用Likert五点计分(1=非常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不确定,4=比较符合,5=非常符合),得分高说明个体对学习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8。

(2)青少年情绪弹性问卷

该问卷由张敏和卢家楣[14]编制,主要用于测查青少年应对负性情绪刺激的能力,共有11个题项,包含积极情绪能力和情绪恢复能力两个维度。该问卷采用Likert六点计分(1=完全不符合,2=基本不符合,3=不太符合,4=有些符合,5=基本符合,6=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示情绪弹性能力越强。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78。

4.统计分析

运用SPSS 26.0与AMOS 26.0统计软件对所获取的样本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同质性检验、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分析和效度检验。

三、研究结果

1.项目分析

首先,根据问卷总分大小将预测样本(N=462)进行排序,其中前27%定义为高分组,后27%定义为低分组,将高分组、低分组的被试在每一题上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确定题项的区分度。除了决断值(CR值)不显著的2个题项被删除外,其余各题项的得分在高低分组上的差异均显著(p<0.05)。其次,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题总相关,删除相关系数低于0.3或与总分相关系数不显著的3个题项,剩余题项的题总相关系数在0.31~0.78之间(p<0.05)。

2.同质性检验

同质性检验是通过删除问卷中某一题项后,观察整体问卷信度的变化情况,将同质性较低的题项删除。结果显示,有3个题项在删除后Cronbachα系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故不再保留。其余各题项在删除后Cronbachα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因此最终保留了42个题项。

3.探索性因素分析

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剩余的42个题项进行检验后发现,KMO值为0.95,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7913.90,自由度为741(p<0.001),表明问卷数据适用于因素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3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8.41%,符合理论构想。同时,结合使用碎石检验法确定因子数量。碎石图结果显示,特征值在第3个因子处出现拐点,之后的特征值逐渐趋于平缓(如图1),这表明在第3个因子以后的因子对解释原始变量的贡献率开始逐渐变小,故考虑提取3个因子。

根据旋转后的成分矩阵,继续将因子载荷小于0.4并且存在双重载荷的10个题项删除,最终保留32题。对剩余的32个题项再次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3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0.07%,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2)。根据题项内容特征,将因子1命名为课堂行为参与,共8个题项;因子2命名为课堂认知参与,共11个题项;因子3命名为课堂情感参与,共13个题项。

4.验证性因素分析

使用正式施测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結果,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图(如图2所示)。模型拟合指标显示,χ2/df=2.46,CFI=0.93、IFI=0.93、GFI=0.81、NFI=0.88、TLI=0.92、RMSEA=0.08、RMR=0.04,模型拟合的各项评估指标均在标准参考值范围内,说明中学生课堂参与问卷的三因子模型结构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构想效度。

5.信度分析

为保证问卷的可靠性,对中学生课堂参与问卷进行信度检验。中学生课堂参与总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94,课堂行为参与的Cronbachα系数为0.87,课堂认知参与的Cronbachα系数为0.92,课堂情感参与的Cronbachα系数为0.82,这说明中学生课堂参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6.效度检验

(1)结构效度分析

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拟合指标均符合标准参考值要求,可见本问卷的三因子模型拟合良好,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此外,本问卷总分与各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84~0.88),各因子之间彼此中等程度相关(r=0.58~0.66),如表3所示。这说明问卷各维度之间既彼此独立,又能反映总问卷所要测查的内容,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2)效标关联效度

对正式施测样本进行效标关联效度分析(见表3),中学生课堂参与问卷及其三个维度与学习满意度量表总分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0.51、0.52、0.55(p<0.01);与情绪弹性问卷总分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8、0.42、0.44、0.41(p<0.01),表明中学生课堂参与问卷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

四、讨论

促进学生课堂参与从单一、浅表的行为参与向多元、深度的认知和情感参与转变,是丰富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增强课堂学习体验,进而提升其学习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关键路径和重要举措。本研究所编制的中学生课堂参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为更深层次地了解中学生在课堂参与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认知策略及情感体验提供科学、可靠、有效的测量工具。

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为一种“元结构”,是由可观察的行为、内部认知和情感体验三个因素构成的连续体。因此,在理论建构层面,本研究主要从三个独立且相互关联的维度,即从课堂行为参与、课堂认知参与和课堂情感参与着手编制中学生课堂参与问卷。在课堂行为参与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坚持、努力、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等积极的外显行为来测量。在课堂认知参与方面,主要是通过考察个体是否能够灵活使用自我调节、自我监控的学习策略等来测量。对于学习者来说,如果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未能激发起其认知结构的重组及改造,仅仅采用“机械”的程序式参与,就不能真正的掌握所学知识[15]。在课堂情感参与方面,侧重于考察个体在课堂学习中积极或消极的情感反应,如个体的归属感、兴趣、沮丧和焦虑等。学生在课堂中只有将自身的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建立起有效联结,才能以积极、自觉的心理状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并且激励其他参与行为的发生。总之,学生唯有以积极的行为表现、深层的认知思维策略及充沛的情感意志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之中,才能有效提升他们在课堂场域中参与的广度、程度和深度,进而提高其学习效能、激发学习潜能、实现更加全方位的成长与发展。

在问卷的有效性方面,本研究通过整理国内外关于学生课堂参与的相关文献,并对中学教师和中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进一步剖析中学生课堂参与的内涵与结构,确定了包含50个项目的中学生课堂参与初测问卷。经由项目分析、同质性检验、探索性因素分析后,本研究提取出课堂行为参与、课堂认知参与和课堂情感参与三个因子,最终形成了由32个题项所组成的中学生课堂参与问卷,各题项的因子载荷值均在0.60以上。在正式施测阶段,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各拟合指数均符合参考标准,且问卷三个维度间均存在显著相关,这充分说明本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同时,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了0.94,表明该问卷的信度较好,各题项能够很好地反映所要测量的内容。此外,本问卷与学习满意度量表及情绪弹性问卷均呈显著正相关,这进一步说明了本问卷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总之,本问卷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测量学要求,模型的拟合度较好,验证了预期的理论构想,为更有效地测评中学生课堂参与水平和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测量工具。

综上所述,中学生课堂参与问卷具备较好的信效度,契合测量学要求,可应用在考察中学生课堂参与水平和质量的实践中。但是,本研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本研究的样本均在H省部分地区抽取,被试的取样范围较为局限,未来相关的研究应进一步扩大样本覆盖面,以增强问卷的穩定性和代表性。此外,由于课堂参与相关研究的逐渐发展和深入,关于中学生课堂参与这一概念的内涵和结构可能会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发生变化,在未来研究中还需对问卷指标体系的构建做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五、结论

本研究编制的中学生课堂参与问卷包括课堂行为参与、课堂认知参与和课堂情感参与三个维度,共计32题。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够作为测量中学生课堂参与水平和质量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2019-07-08)[2024-01-15]. https://www.gov.cn/zhengce/2019-07/08/content_5407361.htm.

[2] 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2024-01-15].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54488.htm.

[3] Kuh,G. D. What were learning about student engagement from NSSE:Benchmarks for effective educational practices[J]. Change:The Magazine of Higher Learning,2003,35(02):24-32.

[4] Reeve,J.,Lee,W. Studentsclassroom engagement produces longitudinal changes in classroom motivation[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4,106(02):527-540.

[5] Christenson,S.,Reschly,A. L.,Wylie,C.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tudent engagement[M]. Springer,2012:99.

[6] Jackson,P. W. Life in classrooms[M]. Teachers College Press,1968:33.

[7] Newmann,F. M. Student engagement and achievement in American secondary school[M]. 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2:12.

[8] Fredricks,J. A.,Blumenfeld,P. C.,Paris,A. School engagement:Potential of the concept,state of the evidence[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4,74(01):59-109.

[9] 吴海荣.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10] 黄国稳.学生数学课堂环境感知影响其学习参与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11] 罗照盛,李哲,叶宝娟.大学生课堂参与问卷的编制与现状调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6(03):1-7.

[12] 万盼盼.小学生学校幸福感对课堂学习参与的影响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13] 王蕊.情绪智力在大五人格与学业满意度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9.

[14] 张敏,卢家楣.青少年情绪弹性问卷的研究报告[J].心理科学,2010,33(01):24-27.

[15] 钱旭升.论深度学习的发生机制[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9):68-74.

[作者:周佩灵(1985-),女,广西桂林人,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博士;周悦(1998-),女,安徽阜阳人,河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生。]

【责任编辑 武磊磊】

*该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双减背景下我国中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理论模型、影响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BHA220148)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个题题项效度
是谁拿走了金表
慈善募捐规制中的国家与社会:兼论《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教师教学风格测量工具TSI修订的实证研究
高职学生价值观调查的研究变量的项目分析
考试时最让人崩溃的事
被看重感指数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构念效度
12题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结构的多样本分析
坏路灯
外语形成性评估的效度验证框架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及结构调整的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