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工作不容忽视

2024-05-08 06:55彭莉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4年3期
关键词:保育员保教幼儿园

彭莉

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与保育工作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保教同步原则是决定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虽然保育和教育在内容、作用、形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其价值追求和功能性是一致的,这两者对于幼儿的学习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幼儿园的保育工作贯穿在各项活动中,无法将保育工作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活动中去除。

保教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核心,保育工作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保育工作。幼儿园保育工作中存在许多薄弱之处,我们要认真思考和完善,针对这一现状对幼儿园保育工作展开调查,主要从幼儿园、保育员、教师、幼儿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问题,调整应对,改善现状。

现阶段保育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保育员的角色定位问题。一直以来,保育员在幼儿园中的角色定位都是“阿姨”“保姆”,主要负责清洁环境卫生,照顾幼儿的一日生活。很多保育员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们把保育工作的职责理解为简单的生活照料和卫生清洁,常常被动配合而非主动协作,缺乏主观能动性及专业素养。

保育队伍存在的问题。其一,保育员的年龄趋于老龄化,年龄结构不合理;保育员整体学历水平较低,高中或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较多,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较少;保育员通常直接上岗,未接受过专业知识培训,对工作的认识就是卫生清洁、生活管理等,没有真正认识和了解自身工作的重要价值;保育队伍整体不稳定,多为聘用人员,在编人员较少,福利待遇不高,流动性较大;保育员社会地位低于幼儿园教师,缺乏社会认同感。

其二,培训机制不完善。针对保育员的专项培训较少、内容较单一;缺少对于保育员专业职业技能的评比与鉴定;无专科院校开设保育专业,保育员大多无保育资质证书。其三,保育员胜任力存在问题。保育员对教育学、心理学、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专业知识、急救知识、辅助教学意识薄弱;保育员主观意愿上不能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教育活动,导致实际操作中教育效果不佳。

改善保育工作现状的建议

增强保育管理经验,明确保育工作目标。提高“三员”(保健员、保育员、炊事员)保育工作质量,使其全心全意为幼儿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家长服务,打造一个高素质的保育团队,明确工作目标和内涵是保育管理的基本前提。引导保育工作人员关注幼儿心理健康、营养卫生、环境适应、安全意识等方面,尝试探索幼儿社会情感教育、性格教育、健康教育等综合性保育实践,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认识保育与教育工作的内涵,自觉地将保育工作渗透到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提高保育员的地位,增强职业认同感。在幼儿园里,保育员和教师的工作职责和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实施和推进保教结合工作的主体,是影响幼儿园保育与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无论是行政管理者、教师以及家长,还是保育员自身都要充分认识到保育工作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幼儿园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社会对保育员及保育工作的认知和了解,创设保育员和教师同等重要的和谐氛围,进一步提高保育员的社会地位,让保育员获得应有的职业尊重和光荣感,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切实增强保育员的职业信心及职业幸福感。

保障保育员的福利及待遇,提升职业吸引力。从生活保障上考虑保育员的工资水平与福利待遇问题,依法依规确保幼儿园保育员的资质、留用制度、工资水平、福利以及合法权益;从根本上提升经济待遇,让尽职尽责的保育员“进得来、留得住”,全面提升保育队伍的稳定性。

提高入职门槛,促进保育员专业化成长。保育员入职条件的提高,既有利于幼儿园保教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幼儿园工作的整体发展。个人认为,大专以上学历的保育员工作能力明显高于中专及以下学历的保育员,她们在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理解上比较容易接受和学习,对班级保教工作的配合和支持上也更好。所以,相关主管部门需要加强对幼儿园保育资质的监督与管理,严把保育员准入关,为保育队伍后续的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完善保育员培训体系,加大保育员培训力度。保育员的专业水平是提升保育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应完善幼儿园保育员培训制度,采用多种培训模式,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加快保育员队伍的建设。

首先,要加强保育员专业培训及园本培训,为保育员系统学习提供机会。幼儿园可以结合本园的保育工作实际,制订针对保育员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园本研修计划和方案,并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专业中需要提升的知识,开展切实有效的专项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培训效率。特别是对新入职的保育员来说,可以就“日常清洁与消毒”“保育护理实践手册使用”等内容进行培训,帮助保育员掌握保育工作操作标准和流程。

其次,要增强保育员实践操作能力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幼儿园应该不定期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专项培训及实践操作,帮助保育员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同时还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案例讨论、实战交流等方式,帮助保育员在对真实的活动场景、生动的活动案例进行分析和深入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保育操作规范和要点,形成积极的职业情感和合作精神。

再者,幼儿园应与相关主管部门、当地高职院校联系沟通,加大对保育员培训的投入,建立健全完善的保育员培训体系,形成专业、系统的培训机制,帮助保育员树立科学合理的保教理念、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保育技能,从而为保育员专业能力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最后,幼儿园要积极联系卫生主管部门,及时了解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时间,推荐保育员学习《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指导》专业书籍,鼓励保育员参加职业资质考试,从而确保保育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与规范化。幼儿园还可以采用岗位项目竞赛、保育工作积分方案、年终先进保育人员评选、寻找工作中的闪光点等激励措施,帮助保育员发现自身的长处和优势,引导她们在与同伴的切磋、交流、分享中获得更加丰富的保育经验。

在提升幼儿园保育员工作能力的思考和实践中,我感悟到:幼儿园保育员工作能力与幼儿园保育管理息息相关。幼儿园既要有保育质量标准等刚性指标的约束,又要考虑到保育员日常保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既要提升保育队伍的专业能力,又要考虑到保育员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保育员既要关注幼儿普遍性的保育要求,又要兼顾个别幼儿的保育需求。

幼儿园应借助社会、家长等多方资源共同完善保育员专业成长体系,搭建保育员专业发展的支架,共同营造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保育員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合理化和科学化。未来,在保育工作方面,我们还需进一步深入、全面地探索与实践。

注:本文系滁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幼儿园保育工作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CJG18042)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保育员保教幼儿园
如何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实施保教融合?
幼儿园保育员职业幸福感现状及提升策略
科研引领科学保教
区域性幼儿园保育员队伍现状的审视
——基于武汉光谷地区的调查分析
幼儿园保育员工作现状研究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半日保教工作细则
爱“上”幼儿园
论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