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民族医药教学实训平台应用的调查研究

2024-05-07 03:08李青峰胡汉琼李晓轩武慧超赵慧辉任小巧佟海英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9期
关键词:医药学医药实训

李青峰,胡汉琼,李晓轩,武慧超,毛 萌,赵慧辉,任小巧,佟海英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民族医药学研究所,北京 102488)

少数民族医药学是我国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挖掘与研究,对30 余个少数民族的医药进行了系统梳理,其中藏、蒙、维、傣、壮、苗、瑶、彝、侗、朝鲜及土家族等民族医药得到了继承与发扬[1]。为了更好地发展民族医药教育,我国已在中医学学科目录下专设民族医学,不少高等院校也设置了专门的民族医学课程[2]。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最早开设中国民族医药学概论公共选修课程的高校,主编并出版了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国民族医药学概论》[3]。中国民族医药学概论是一门介绍中国民族医药概况、民族医药学基础理论、民族医药学特色诊断、民族医药学特色治疗、民族医药学特色药物、民族医药学饮食与保健方法的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可拓宽知识面,了解民族医药概况、基本理论、特色疗法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养生保健方法,如民族特色饮食与保健方法;掌握治疗手段,如使用民族草药开具相关处方、应用藏药浴及蒙医震脑术等特色民族疗法等。目前,中国民族医药学概论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个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每年全校有100 多名学生选修此课程,近4 年约有480 名学生学习了此课程。我校民族医药学研究所教师共同承担该课程的教学工作,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内容较抽象且理解难度大,特别是涉及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和特色药物内容时,仅用语言、图片、视频去讲解,学生无法近距离观察和实际操作,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很难切实理解、掌握及应用[3]。

鉴于此,本研究梳理了近几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对民族医药的看法,在构建民族医药教学实训平台方面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扩展其思维,助力探索中医药院校民族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并为课程教学改革及学科发展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21 年和2022 年选修中国民族医药学概论课程的180 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由助教组织2022 年选修中国民族医药学概论课程的学生线下填写纸质问卷,2021 年选修该课程的学生通过问卷星线上填写问卷,并统计收回有效问卷,对开放性问题进行文本词频分析,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

1.3 调查问卷

1.3.1 调查工具 通过微信、问卷星发放问卷,采用WPS Office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1.3.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年龄、性别、民族、地区)、学习该课程前对我国民族医药的了解程度、您或身边人是否接受过民族医药治疗、学习完该课程是否有意愿进一步了解民族医药、对民族医药教学实训平台中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2 结果

2.1 学生民族的多样性

本次调查通过线上线下共发放180 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3 份,回收率为85.0%。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汉族124 人,占81.0%;少数民族29 人,占19.0%;在少数民族地区居住的48 人,占31.4%。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为汉族,但从学生居住地区分析,有1/3 的学生居住在少数民族地区。可见,居住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可能更有兴趣选择本课程。另外,学生民族包括汉族、藏族、蒙古族、苗族、仫佬族、回族、哈萨克族、布依族、土族、毛南族、土家族、满族、彝族,可见我校学生民族的多样性。

2.2 学生对民族医药的了解程度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学习该课程前对我国民族医药的了解程度”调查中,学生对民族医药“完全不了解” 的占10.5%,“非常了解” 的只占2.6%,表明课程大纲中的“掌握民族医药学理论、技术、特色药物及防治疾病的特殊方法”教学内容设计合理(见图1)。

在“您或身边人是否接受过民族医药治疗”调查中,没有接受过的占88.8%,接受过的占11.2%,且身边人接受过民族医药治疗的学生大部分不清楚治疗具体情况,仅了解患者接受了哪种民族医药治疗。该结果反映了在中西医不断交融的当今社会,民族医药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民族医药较少,学生对民族医药的了解程度有很大提升空间。

2.3 适度引导有利于在学生中推广民族医药

在“学习完该课程是否有意愿进一步了解民族医药”调查中,69.3%的学生选择“是”,表明大多数学生对民族医药相关知识的兴趣浓厚;30.1%的学生选择“看情况”,表明这类学生在适度引导后会对民族医药产生兴趣;仅0.6%的学生选择“否”。该调查结果表明适度引导有利于在学生中推广民族医药。

2.4 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在开放性题目“对民族医药教学实训平台的内容的意见和建议”调查中,对学生的回答内容进行文本分析,提取高频词汇(词频数≥5)。结果表明,希望了解民族医药特色疗法的占62.1%(见图2)。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医药因地制宜产生的特色疗法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方面,此外,如何将民族医药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同样也是学生的关注点。因此,要根据学生学习需求,积极建设民族医药教学实训平台。

图2 学生对教学实训平台中内容的意见和建议Figure 2 Student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content of the teaching and training platform

3 讨论

3.1 建设民族医药教学实训平台可提高课程质量及学生实践能力

在前期研究中发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对中国民族医药学概论课程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较高,在近年教学实践中也积累了一定经验。调查发现,在课程教学中存在内容匮乏等问题[4],因此对建设民族医药教学实训平台进行了探索,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保证学生通过有限的课时尽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展示民族医药相关知识,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民族医药的机会及为民族医药相关学科发展提供依据。

3.2 高等中医药院校建设民族医药教学实训平台具有紧迫性

“实训”一词最早源于互联网行业管理实践和技术实践中,后引入营销管理和商务管理专业中,随着学科建设和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实训教学逐步在各专业群中兴起,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特别是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的必需模式[5]。“实训”又在各学者的不断探索中逐渐发展为“仿真实训”,后者虽不能使学生近距离接触教具,但在教学中能起到促进学生动手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用。目前,很多高校采用仿真实训教学模式,以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为例,采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提高了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6]。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基于此,各医学院校纷纷探索和建立相关专业实训平台或基地,如动物医学专业实训基地[7]、药学实训基地[8]、中医护理实训平台[9]等,但尚未检索到关于高等中医药院校建设民族医药教学实训平台的文献。

3.3 建立民族医药教学实训平台对民族医药发展意义重大

2018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等13 部委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少数民族医药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提高少数民族医药防病治病能力、药事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医护理工作。民族医药能否蓬勃发展,民族医药高等教育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民族医药学相关课程对民族医药的普及、推广、发展及提高学生民族医药实践能力有积极影响,有助于构建中医药院校民族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4 对策与建议

4.1 丰富网络资源

4.1.1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教学实训平台建设 在既往的中国民族医药学概论课程授课中,需向学生讲解蒙医、藏医等民族医药的基本理论、诊治手段、特色药物等,会涉及不同民族医药学理论间的异同分析,这对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有极高的要求。此外,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除了课程中涉及的12 种民族医药外,还有其他民族医药。在近年的调查中,发现部分民族医药发展境况并不理想。如邓群[10]以阿勒泰哈萨克族医药为例进行调查,发现哈萨克族医药的社会认同度不高,特色医药资源匮乏。赵富伟等[11]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尚未学院化的侗医、苗医、彝医传承人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原因在行业内处于弱势,并存在潜在传承人数量锐减、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传承人受教育程度低等问题。随着近年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慕课应用于教学中,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和探索,慕课在知识传播中具有大规模化、开放共享、实时化的优点,且慕课相关资源可以长期保存并随时反复观看[12]。因此在民族医药教学实训平台建设中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势,在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教学中,与其他涉及少数民族医药学的各大院校沟通交流,以已学院化的民族医药为主,与民族医药相关专业教师梳理各民族医药理论体系和网络授课方案。在方案达成基本共识后,录制相关教学视频并上传到慕课平台及搭建的民族医药网络资源平台。

4.1.2 注重多样性,丰富民族医药内容 应全力寻找尚未学院化的少数民族医药传承人或具有执业资格的相关从业者,尽可能将更多的民族医药理论、操作技能进行文字整理及视频录制,对于民族医药中留存的特殊诊疗手段,可与声誉良好的相关从业者沟通交流,在充分保证从业者利益的情况下,将特殊诊疗手段以视频或图片的方式进行记录,并在获得许可后将相关内容上传至网络平台。一方面,可将民族医药相关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应用;另一方面,学生可在线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对民族医药加深印象。通过开放性的网络资源平台让人们有深入了解民族医药的机会,为民族医药的普及提供契机。

4.2 建立“院校—医院”见习实践体系

考虑到学生民族医药实践期望,可借鉴其他课程的跟诊见习模式。以北京为例,可以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暨北京民族医院、北京蒙医康复医院、北京回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见习机会,每位学生进行1~2 次的跟诊见习,每次为期半日,由学生自选民族医学见习方向,经统计后由院校和医院协商后将同一方向的学生分组,分批次安排时间与跟诊教师。通过跟诊见习可让学生了解民族医生接诊流程,观摩医生实际诊治方式,促进学生将课程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可为学生今后中医临床实习提供参考。根据学生问卷调查结果,需为学生提供民族医药特色疗法深入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如藏医放血疗法、蒙医灸疗法等。

4.3 在校内设立民族医药综合实训室

调查发现,学生对民族医药特色疗法、民族医药的应用、民族成药科普、民族药物鉴别方面的实践需求较高。因此,教师团队可研讨用于实际授课中展示或操作的民族医药特色诊疗器具、药材、制剂等,由学院购置成品器具、药材及制作器具所需原料,如特色医疗器具———壮医治疗中使用的火针、陶针、药线、药物竹罐,既能向学生展示外观,使其有初步认识,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操作简便、危险度低的特色器具使用方法[13];民族特色药材可通过标本和饮片两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其中药性平和的部分药材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少量服用以感受其性味;针对特色疗法,如藏医熨敷法、蒙医泥疗法等,可以由教师指导学生制作药剂并体验治疗感受。通过提供实物操作实践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对民族医药的认知度。实训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提问式、研讨式、互动式等教学法,将单向知识传递变成双向式、多向式交流,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真正使实训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14]。

4.4 重视学科交叉与综合实践

民族医药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民族医学、民族药学、民族药制药等领域。因此,建立民族医药教学实训平台时,应注重学科交叉与综合实践。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将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如开设民族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综合课程,让学生了解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和方法;组织学生参与民族药种植和加工过程,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及质量控制意识。通过学科交叉与综合实践,可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医学人才,为民族医药的传承和创新做出贡献。

另外,教学过程设计、成绩评价体系构建等也是在教学实训平台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总之,民族医药教学实训平台建设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的。

猜你喜欢
医药学医药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传统医药类非遗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国民族传统医药学现代传承与高等教育
论蒙医药学的挖掘与展望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中医药学术语系统研究概述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