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琴,刘雪霞,李 静,张 杨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450000)
肾移植是目前用于治疗肾癌晚期或尿毒症透析的主要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是由于排异反应和其他并发症风险,患者需要终身服用抗排异药物,并定期接受医疗监测。移植后生存率取决于多种因素,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肾移植的成功率和术后管理也在不断改进。术后常规护理大多是总结临床经验实施操作,而质控护理是根据当前医疗服务标准制订日常护理内容,确定日常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根据患者个人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护理流程的模式。本次研究探讨了质控护理小组对肾移植患者的影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利用样本计算公式N1=N2=2σ(tα+tβ)/δ2对样本量进行计算,其中N1、N2表示样本总量;σ为均数差值;tα、tβ分别表示检验水准α、第二类错误概率β对应的u值。经过预试验取tα值为1.96,tβ为1.28,考虑研究实际情况中存在15%失访率,计算样本结果;根据研究扩大相应的样本研究量,为N1=N2=41,总样本量为82。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肾移植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编号后混合,根据抽样的起点和规定的抽样顺序依次从随机号码表上抽取样本单位号码进行录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EAU肾移植指南诊断标准[1];②患者行肾移植替换,且供者为自愿捐献;③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④患者经临床移植肾活组织检查确诊。排除标准:①合并移植物功能延迟、预先形成供体特异性抗体或多器官移植者;②合并认知功能或语言功能较差者;③合并其他脏器功能异常者。对照组男31例、女10例,年龄(56.45±5.34)岁;血压(110.34±4.56)mm Hg(1 mm Hg=0.133 kPa);体质量指数(23.45±1.23);原发疾病:肾小球肾炎10例,肾盂肾炎11例,糖尿病肾病20例。观察组男30例、女11例,年龄(56.34±5.23)岁;血压(110.23±4.23)mm Hg;体质量指数(23.23±1.46);原发疾病:肾小球肾炎9例,肾盂肾炎11例,糖尿病肾病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14 d。组建常规护理小组,包括护士长2名、护理人员6名、主治医生1名、康复师1名。护士长主要负责整体常规护理培训、考核、落实、整改;护理人员主要负责整体常规护理内容实施,同时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联络方式,术后完成随访工作;主治医生主要负责针对肾移植术后患者并发症、不良反应观察及治疗工作;康复师主要负责肾移植患者日常训练、日常饮食活动内容。常规护理内容:①护士长于患者入院前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确定护理小组对肾移植相关健康知识认知度,制定《肾移植健康宣教手册》,包含肾移植治疗过程、肾移植治疗重要性、肾移植后常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确定手册内容完整。护理人员培训合格分数为90分,<90分重新接受培训。②护理人员于患者入院后发放手册,若患者阅读期间出现疑问,可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给予讲解,与家属建立联系方式,明确家属对患者疾病状态的了解情况。③配合医生对入院肾移植患者进行疾病评估,确定机体指标是否符合手术标准;术后告知患者日常注意事项,且每3 h巡视1次,观察患者切口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若发现异常应加强看护;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④肾移植术后患者主要以静养为主,患者主要以轻度、中度运动为宜,且运动内容主要以简单易行、安全持久为主,运动前康复师评估患者运动能力后给予运动训练计划,初期主要以轻度训练为主,包括训练卧坐转移桥式运动及抗阻训练、坐站转移或床边扶站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5 min,2次/d。待患者运动能力稳定后逐渐给予有氧运动训练,如每周散步3次,速度以患者自身情况决定。
1.2.2 观察组 实施质控护理14 d。首先组建质控小组,由护士长2名、护理人员6名成立质控小组,确定各专业护理区域,分别划分为病区管理组2名护理人员、感染防控组2名护理人员、日常护理组2名护理人员,护士长于展开护理前进行常规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分数为90分,同时查阅相关国内外参考文献确定肾移植患者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临床指标及日常生活能力护理内容。①护理人员根据肾移植患者疾病情况确定日常护理内容,分析肾移植患者护理流程,护士长确定患者临床基础情况制订相关护理内容,将患者肾移植后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级。②由质控护理小组进行监督,确保患者肾移植后血流通路、抗凝方式、治疗措施及相关置换液速度等处理流程正确。同时,护理人员每日对相关医疗器械进行消毒确保无菌操作,引导家属及患者主动参与护理,防止感染事件发生,护理期间护理人员严格遵守规范,确保护理质量。③护理人员根据临床质控管理小组制订问题等级,确定患者并发症发生严重情况,分为A、B、C级,同时制定《肾移植患者并发症质控问题调查表》。针对A级患者(表示严重质量问题,可直接引发并发症发生),护理人员需加强临床指标及管道相关护理;针对B级患者(表示一般质量问题,需加强日常护理看护),护理人员需加强肾移植患者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后体位、巡视、饮食、运动等内容;针对C级患者(表示日常护理存在较低质量问题),可采用常规护理健康教育。
1.3 观察指标 ①血液指标:应用我院血液分析仪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液指标,包含尿素氮(正常范围3.2~7.1 mmol/L)、血肌酐(正常范围:男性为53~106 μmol/L,女性为44~97 μmol/L)。②生活质量:应用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TM)[2]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选取量表中症状不适、肾病带来的生活负担、睡眠、日常生活印象、社交质量、患者满意度方面内容,评分标准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③并发症:根据我院《临床并发症记录表》统计患者肾移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含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高血压。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液指标变化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液指标变化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肾移植患者术后需要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医护人员应确保患者按时、规律服药,但是药物治疗期间患者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感染风险增加,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实施科学有效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质控护理可以为患者提供饮食和体重管理的建议,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从而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3]。质控护理按时给予患者随访,医护人员能及时发现和预防并发症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陆芳宇[4]研究结果相似。质控护理确保患者正确使用免疫抑制药物,降低排异反应风险,同时给予患者肾移植术后生活方式管理,有助于患者自我管理,进而维持良好血液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尿素氮、血肌酐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与周燕等[5]研究结果相似。通过综合质控护理,给予患者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包括戒烟、限制饮酒、适度运动等,同时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肾移植支持群体交流分享经验,获得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提高了患者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伍丽霞等[6]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对肾移植患者实施质控护理,可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改善血液指标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