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P、NT-proBNP、ESR、CK-MB 联合检测诊断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

2024-05-07 08:13:56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7期
关键词:灵敏性川崎阳性

王 佼

(无锡市儿童医院心内科,江苏 无锡 214023)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主要影响儿童的急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常见于5 岁以下的儿童。该病首次由日本医生川崎富作于1967 年描述,其特点包括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指趾末端硬肿、口腔黏膜改变及双眼干性结膜炎等。尽管川崎病的确切病因至今不明,但研究表明可能涉及遗传、环境和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1]。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可能导致心血管事件甚至死亡。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通常使用人免疫球蛋白和阿司匹林)对预防冠状动脉并发症至关重要[2]。目前,临床上对于判断川崎病患儿是否发生冠状动脉病变没有明确的指标。相关研究指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与免疫炎症反应存在密切联系,并且由于其属于心血管病变,故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肌酸激酶同工酶MB 型(Creatine Kinase-MB,CK-MB)、N 末端B 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儿的病情[3]。本研究选取2022 年1 月至2023年5 月我院收治的22 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儿以及128 例川崎病未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儿为研究对象,探究CRP、NT-proBNP、ESR、CK-MB 联合检测诊断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1 月至2023 年5 月我院收治的22 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儿以及128 例川崎病未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前者纳入合并组,后者纳入单一组。纳入标准:(1)符合川崎病的相关诊断标准[4];(2)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儿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5],且经心脏彩超等检查确诊;(3)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文件。排除标准:(1)合并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者;(2)入院前已接受过丙种球蛋白治疗者;(3)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者;(4)临床资料缺失者。合并组中男12 例、女10 例,年龄1 ~5 岁,平均(3.15±1.04)岁。单一组中男72 例、女56 例,年龄1 ~5 岁,平均(3.11±1.06)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集外周静脉血3 mL,以3500 r/min的转速、13.5 cm 的半径离心10 min,取上清液,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RP,采用双抗夹心免疫酶法检测NT-proBNP,以日立LABOSPECT 008 AS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K-MB,以xc-A30 全自动血沉动态分析仪检测ESR。阳性标准参考相关文献制定[6-7]:CRP >79.14 mg/L、ESR >66.34 mm/h、CK-MB >51.35 U/L、NT-proBNP >654.44 pg/mL。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CRP、NT-proBNP、CK-MB、ESR 水平及阳性检出情况。计算CRP、NT-proBNP、CK-MB、ESR联合及单独检测诊断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效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算CRP、NT-proBNP、ESR、CK-MB检测诊断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率。灵敏性=N(a)/N(a+c)×100%;特异性=N(d)/N(b+d)×100%;准确率=N(a+d)/N×100%。N:总例数;a:真阳性;b:假阳性;c:假阴性;d:真阴性。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CRP、NT-proBNP、CK-MB、ESR 水平比较

合并组CRP、NT-proBNP、CK-MB、ESR 水平均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CRP、NT-proBNP、CK-MB、ESR 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CRP、NT-proBNP、CK-MB、ESR 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CRP(mg/L) NT-proBNP(pg/mL) CK-MB(U/L) ESR(mm/h)合并组 22 85.94±10.37 762.36±73.42 75.88±9.26 66.47±9.93单一组 128 70.28±8.92 568.14±62.87 37.54±5.41 61.02±8.14 t 值 7.424 13.052 27.207 2.805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6

2.2 两组CRP、NT-proBNP、CK-MB、ESR 的阳性检出情况

两组CRP、NT-proBNP、CK-MB、ESR 的阳性检出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CRP、NT-proBNP、CK-MB、ESR 的阳性检出情况[n(%)]

2.3 CRP、NT-proBNP、CK-MB、ESR 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效能

CRP、NT-proBNP、CK-MB、ESR 联合检测诊断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灵敏性、准确率均高于四项指标单独检测,特异性高于CRP、NT-proBNP 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CRP、NT-proBNP、CK-MB、ESR 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效能[%(n)]

3 讨论

川崎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宿主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特别是先天性免疫反应中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的过度激活及后天性免疫反应的失调,引发细胞因子风暴,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 过量释放,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功能障碍,进而增加血管通透性,使血浆和炎症细胞渗入血管壁[5-6]。并且,长期的炎症反应可促使血管壁结构改变,尤其是冠状动脉,因此川崎病患儿易合并冠状动脉损伤[7]。

CRP 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刺激下会迅速增高,可反映体内急性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CRP 通过与补体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对血小板激活因子的影响,参与血管炎症的发展,这在川崎病患儿中尤为显著[8-9]。ESR 的增高反映了血液中红细胞聚集度的变化,间接指示了体内炎症的活动。在川崎病中,ESR 的升高与全身性炎症状态有关[10]。CK-MB 是心肌细胞中含量较高的一种酶,其在心肌细胞损伤后会被释放到血液中,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情况下,可能引起心肌细胞局部的缺血或损伤,导致CK-MB 水平升高[11-12]。NT-proBNP 是一种心脏受到压力或发生损伤时释放的物质,其水平的升高可以作为心脏功能异常和冠状动脉损害的早期生化指标[13]。研究表明,NT-proBNP 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等心脏功能指标呈负相关,显著升高的NTproBNP 提示心脏功能的降低[14],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联合上述四项血清学指标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进行诊断,结果显示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准确率,且显著高于单一血清学指标(P<0.05)。究其原因可能是,单一指标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如其他疾病、生物个体差异等)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而多项指标联合应用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CRP、NT-proBNP、ESR、CK-MB 联合检测诊断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灵敏性川崎阳性
春季当心小儿川崎病
幽门螺杆菌阳性必须根除治疗吗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基于继电保护状态分析的电网故障诊断
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研究
血清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漳村矿井下高压配电开关保护器技改及更换
科技视界(2014年10期)2014-07-02 21:20:57
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33例早期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