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军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100]
冠心病(CHD)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病因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一病理过程会导致血管管腔狭窄或堵塞。这种血管病变会进一步诱发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引发心绞痛等一系列症状。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国内研究指出,我国CHD 患者中约有20%伴有CHF[2]。分析原因在于,CHD 患者机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导致心肌结构与功能受损,引起心室功能降低,久而久之诱发CHF[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加之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导致我国老年CHD患者数量持续增多,一定程度上也导致老年CHD 合并CHF 患者增多[4],这给临床治疗提出了挑战,也成为慢性病管理的难题。目前,临床针对老年CHD 合并CHF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不同治疗方案取得的疗效存在差异[5-6]。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治疗时不仅需关注其有效性,更要确保治疗的安全性。阿托伐他汀作为一种常用的调脂药物,其临床应用有着明确的剂量规定,初始剂量为10 mg,可逐渐加量,但最大剂量一般不应超过80 mg。因此,若采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则其在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和减少药物副作用方面的潜力,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为了探究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CHD 合并CHF 的疗效及安全性,本文选取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6 例老年CHD 合并CHF 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选择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6 例老年CHD 合并CHF 患者进行研究,时间2021 年1 月至2023 年12 月。按照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5.52±2.34)岁;病程1 ~7 年,平均病程(3.58±0.47)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5 例、Ⅲ级20 例、Ⅳ级13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23 例,年龄55 ~79 岁,平均年龄(65.28±2.43)岁;病程1 ~7 年,平均病程(3.44±0.52)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3 例、Ⅲ级21 例、Ⅳ级14 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CHD 诊断标准[7],伴有CHF;精神正常、意识清晰,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语言障碍或躯体残疾,无法配合研究;临床资料不全;肝肾功能障碍;药物过敏;恶性肿瘤;中途退出研究;入组时已有相关药物治疗史。
(1)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确诊后实施扩张血管、利尿、吸氧、强心等治疗,同时口服培哚普利[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4053,4mg],每天1 次,每次4 mg,晨起服用,之后结合疗效在3 ~4 周后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每天8 mg,持续治疗12 周。
(2)观察组。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同时口服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60017,5mg/10mg(以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计)],每天1 次,每次10 mg,持续治疗12 周。
(1)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8]。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
(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
(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N 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
(5)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以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对比[n(%)]
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心功能指标对比(±s)
表2 心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FS(%) E/A LVEF(%)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8) 29.52±2.54 34.25±2.66 0.58±0.12 1.05±0.16 38.52±2.84 53.25±4.21对照组(n=48) 29.34±2.61 31.52±2.51 0.56±0.13 0.75±0.14 38.37±2.88 45.62±5.32 t 值 0.342 5.171 0.783 9.776 0.256 7.791 P 值 0.732 <0.001 0.435 <0.001 0.797 <0.001
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血脂指标对比(mmol/L,±s)
表3 血脂指标对比(mmol/L,±s)
组别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8)5.14±0.54 4.25±0.31 2.15±0.42 1.80±0.32 1.05±0.12 1.19±0.14 2.21±0.35 1.75±0.28对照组(n=48)5.22±0.51 5.02±0.45 2.10±0.46 2.02±0.35 1.03±0.13 1.08±0.15 2.25±0.31 2.01±0.29 t 值 0.746 9.762 0.556 3.214 0.782 3.714 0.592 4.468 P 值 0.457 <0.001 0.579 0.001 0.435 <0.001 0.554 <0.001
治疗后,两组NT-proBNP 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更低(P<0.05)。详见表4。
表4 NT-proBNP 水平对比(pg/mL,±s)
表4 NT-proBNP 水平对比(pg/mL,±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观察组(n=48)925.35±102.34 372.54±45.85 34.153 <0.001对照组(n=48)927.25±101.57 451.24±68.75 26.888 <0.001 t 值 0.091 6.598 P 值 0.927 <0.001
治疗期间,观察组中发生1 例腹泻、2 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6.25%;对照组中发生1 例腹泻、1 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4.17%。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χ2=0.211,P>0.999)。
CHD、CHF 均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二者可单发,也可合并发作,一旦合并发作,患者病情将更加严重,治疗难度也更大[9]。CHD 合并CHF 患者多伴有心绞痛、水肿、呼吸困难、运动耐力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甚至可能威胁生命安全,因此需尽早诊治。CHD合并CHF 主要是因CHD 治疗不及时或控制不佳,导致病情恶化,诱发CHF[10]。研究[11]发现,导致CHD 患者发生CHF 的因素较多,如高血压、饮食不规律、酗酒等。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CHD 合并CHF 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临床治疗CHD 合并CHF 多以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为主[12],常用药有培哚普利、阿托伐他汀等。培哚普利属于长效、强效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对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产生抑制作用,但对缓激肽不会产生灭活作用,而是通过降压效应来实现血管保护作用。既往研究发现,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好[13]。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血脂水平及NT-proBNP 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说明在老年CHD 合并CHF 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且不会增加副作用。阿托伐他汀作为他汀类药物的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减少胆固醇的生成,这对于调节血脂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和稳定性,降低血管疾病的风险;阿托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助于阻止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度激活,从而维护正常的血压和心血管功能。同时,阿托伐他汀还可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发挥心肌保护作用,进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功能。他汀类药物可以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并对类异戊二烯的合成产生抑制作用,有效控制左室舒张末压,继而对心肌重构产生抑制作用,一定程度上减缓心室的异常扩张。阿托伐他汀进入机体后,可发挥抗凋亡与抗氧化的双重效应,从而防止心力衰竭进一步恶化。对于老年CHD 合并CHF患者而言,除了考虑疗效外,还要兼顾安全性。为此,本研究选择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CHD 合并CHF 患者进行治疗,发现依然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王化丽[14]通过研究也证实了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衰可取得不错的疗效。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CHD 合并CHF 患者,在常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