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峰
(泗阳康达医院,江苏 泗阳 223700)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出现急性缺氧、缺血,造成心肌坏死。该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1-2]。相关资料[3-4]表明,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而他汀类药物可调节血脂,改善内皮功能,控制血管炎症,同时也具有抗血栓作用。为了分析大剂量他汀类药物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泗阳康达医院2021 年7 月至2023 年3 月收治的62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研究对象为泗阳康达医院2021 年7 月至2023 年3月收治的62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5];(2)具有正常的视听能力及沟通能力。排除标准:(1)存在沟通障碍;(2)合并恶性肿瘤。这些患者年龄46 ~81 岁,平均(58.47±6.45)岁,其中女性27 例,男性35 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 例。观察组年龄46 ~81 岁,平均(58.23±6.42)岁,其中女性14 例,男性17 例。对照组年龄46 ~81 岁,平均(58.96±6.24)岁,其中女性13 例,男性1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让患者吸氧,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等。对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替格瑞洛,调血脂药物阿托伐他汀,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血管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必要时行支架置入术或球囊扩张术。给予患者溶栓治疗。并给予患者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如出现休克时可以给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纠正和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等。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他汀类药物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静脉滴注替罗非班(四川美大康佳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517,100 mL),初始时滴速为每分钟0.4 μg/kg,连续滴注30 min,之后将滴速调整为每分钟0.10 μg/kg,连续滴注48 h。他汀类药物选用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J20170008,5 mg],口服,20 mg/次,1 次/d,持续用药12 个月。
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替罗非班用法用量同上,他汀类药物同样选用瑞舒伐他汀,口服,10 mg/次,1 次/d,持续用药12 个月。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血脂指标包括TG、TC、LDL-C。(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胸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分值0 ~10 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6]。(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18(IL-18)、可溶性CD40 配体(sCD40L)。(5)比较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血运重建、恶性心律失常、难治性心肌缺血等。(6)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牙龈出血、胃出血、股动脉出血、肌肉酸痛等。
两组所有数据均在SPPSS 27.0 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选择χ2检验,采用双侧检验,以双侧α=0.05 为假设性检验水平,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均得到改善,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对比(U/L,±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对比(U/L,±s)
组别 例数肌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1 98.72±6.42 32.41±3.67 190.51±12.73 102.50±8.36对照组 31 97.12±5.96 64.52±3.82 188.79±13.76 144.52±9.02 t 值 1.017 33.750 0.511 19.023 P 值 >0.05 <0.05 >0.05 <0.05
治疗前,两组TG、TC、LDL-C 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mmol/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mmol/L,±s)
组别 例数TG TC LDL-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1 1.94±0.56 0.92±0.32 5.38±0.72 3.95±0.36 3.65±0.69 1.98±0.59对照组 31 1.95±0.58 1.96±0.65 5.36±0.65 5.23±0.54 3.68±0.72 3.26±0.64 t 值 0.09861 9.2865 0.3854 13.1409 0.1863 9.8462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血清CK-MB、NO、vWF、hs-CRP、ET-1、IL-18、sCD40L 水平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 评分、血清CK-MB、NO、vWF、hs-CRP、ET-1、IL-18、sCD40L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胸痛程度及实验室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胸痛程度及实验室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VAS 评分(分) CK-MB(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1 7.63±1.52 2.36±0.34 410.60±65.92 21.50±3.41对照组 31 8.03±1.56 4.12±1.25 411.62±62.93 91.80±3.52 t 值 1.864 13.789 0.062 79.866 P 值 0.064 <0.001 0.951 <0.001
续表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胸痛程度及实验室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NO(μmol/L) vWF(%)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1 51.54±8.20 72.42±10.10 161.82±18.50 105.40±12.30对照组 31 51.25±8.90 60.34±11.51 161.61±19.20 144.50±18.01 t 值 0.243 8.006 0.080 18.195 P 值 0.808 <0.001 0.936 <0.001
续表
组别 例数 hs-CRP(mg/L) ET-1(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1 16.60±2.55 12.83±2.16 98.12±4.60 65.51±4.20对照组 31 16.77±2.66 14.67±3.61 98.51±4.15 82.32±3.62 t 值 0.468 4.439 0.623 30.768 P 值 0.640 <0.001 0.534 <0.001
续表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胸痛程度及实验室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IL-18(ng/L) sCD40L(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1 146.45±11.32 51.11±8.63 15.60±2.23 10.24±2.73对照组 31 148.67±15.17 96.46±8.27 15.51±2.20 12.16±3.00 t 值 0.653 21.125 0.292 2.636 P 值 0.516 <0.001 0.771 0.011
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5%(2/31),与对照组9.68%(3/31)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替罗非班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纤维蛋白原和CP Ⅱb/Ⅲa 结合,从而控制血小板的聚集,避免血栓形成,进而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组织灌注情况[7-9]。瑞舒伐他汀主要对HMG-COA 产生抑制,减少细胞中的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发挥竞争性阻断作用,从而减少胆固醇合成,同时还能改善血管功能,稳定粥样硬化斑块[10-12]。替罗非班和他汀类药物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药,但关于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目前尚存在争议,本文对此展开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脂指标(TG、TC、LDL-C)、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CK-MB 等)水平、炎症指标(hs-CRP、IL-18)、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说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安全有效。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数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可能造成研究结果出现偏差,今后应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开展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综上所述,与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联合替罗非班相比,大剂量他汀类药物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TG、TC、LDL-C 及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