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妍
(南京市江宁医院普内科,江苏 南京 211100)
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高血压是心脏病、中风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风险因素[1]。颈动脉斑块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血脂异常等,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的升高[2]。降脂药阿托伐他汀和钙离子拮抗剂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被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和调节血脂。阿托伐他汀能够通过抑制HMG-CoA 还原酶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主要用于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则通过阻断L 型钙通道降低血压,并且还具有扩张血管和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3]。单一药物治疗在复杂的临床实践中常常呈现出局限性,尤其是在面对多种危险因素并存的患者时。近年来,有研究显示,通过合理的药物组合,以药物协同方式进行干预,在有效控制血压及调节血脂的同时也可有效控制颈动脉斑块的形成[4]。本次的研究通过对照的方式,观察单一、联合方式下的药用干预效果,以就联合治疗的作用进行探讨,详细的结果如下。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南京市江宁医院在2021 年10 月至2023 年6 月接收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病例,根据研究要求共计纳入98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年修订版)》[5]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经彩超确诊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且均证实为一级高血压(收缩压在140 ~159 mmHg,舒张压在90 ~99 mmHg);(2)年龄在18 周岁以上,1 个月内未应用任何降脂或者利尿药物治疗;(3)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等器官的器质性疾病者;(2)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3)中途退出者。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9)、对照组(n=49)。观察组男32 例,女17 例;年龄60 ~80 岁,平均(68.02±2.46)岁;高血压病程1 ~11 年,平均(5.02±0.75)年。对照组男28 例,女21 例;年龄61 ~80 岁,平均(67.89±2.51)岁;高血压病程1 ~12 年,平均(5.06±0.77)年。两组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伦理编号:20200416)。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注意休息。同时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30047,10 mg/片)口服,10 mg/次,1 次/d,晚餐时用药,根据血压水平调整用量,最大用量不超过80 mg/d。持续用药3 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贵州联盛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574,2.5 mg×14 s/盒)口服给药,初始用药剂量为2.5 mg/次,1 次/d,最大用量可增加到5 mg/次,1 次/d,持续用药3 个月。
(1)血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 个月应用台式袖带水银柱血压仪监测并且记录患者静息状态下的收缩压、舒张压指标水平。(2)血脂。两组在治疗前、治疗3 个月均采集静脉血液4 mL,置入离心机,以3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用贝克曼DN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3)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前后采集血液,离心分离血清,并以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1(ET-1),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4)不良反应。对给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痛。
针对本研究的相关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 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3 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显著降低,而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压降低幅度更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mmHg,±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mmHg,±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
收缩压 舒张压治疗前 治疗3 个月 治疗前 治疗3 个月观察组 49 156.25±15.16 129.25±10.16★ 95.56±8.86 83.21±7.78★对照组 49 155.98±14.98 141.12±12.45★ 95.68±8.92 88.06±8.45★t 值 0.126 6.673 0.094 4.017 P 值 0.899 <0.001 0.925 <0.001组别 n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3 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 和LDL-C的水平都显著降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降低的程度更明显;此外,两组患者HDL-C 的水平都显著升高,而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升高的幅度更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水平变化比较(mmol/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水平变化比较(mmol/L,±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
TC TG LDL-C HDL-C治疗前 治疗3 个月 治疗前 治疗3 个月 治疗前 治疗3 个月 治疗前 治疗3 个月观察组 49 5.26±1.04 4.02±0.78★ 1.89±0.33 1.11±0.21★ 3.56±0.58 2.62±0.42★ 0.95±0.11 1.31±0.21★对照组 49 5.31±1.05 4.56±0.88★ 1.91±0.34 1.48±0.26★ 3.58±0.59 3.06±0.49★ 0.96±0.11 1.08±0.17★t 值 0.333 4.295 0.411 9.961 0.237 6.285 0.636 9.470 P 值 0.739 <0.001 0.681 <0.001 0.812 <0.001 0.526 <0.001组别 n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3 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T-1 水平都显著降低,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降低的程度更明显;此外,两组患者的NO 水平都显著升高,而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升高的幅度更大(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
ET-1(ng/L) NO(μmol/L)组别 n治疗前 治疗3 个月 治疗前 治疗3 个月观察组 49 99.12±6.05 78.25±4.62★ 42.25±4.63 60.12±5.36★对照组 49 98.96±6.11 85.56±5.24★ 42.11±4.59 53.21±5.12★t 值 0.183 9.765 0.213 9.447 P 值 0.854 <0.001 0.831 <0.00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此外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均可自行缓解,不影响整体治疗效果。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高血压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水平的现象,常见于中老年人群,患者持续高血压状态往往容易引起血管纤维化和血管内皮损伤,并发心脑血管疾病。颈动脉斑块是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高血压患者长期处在血压较高的状态,一旦动脉血管壁损伤,身体会发起炎症反应,吸引白细胞和其他炎性细胞聚集于受损处。这些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进一步破坏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6]。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容易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结构的变化,同时增加冠心病、脑卒中及肾衰竭等的发生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7]。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有效控制血压水平非常关键,而控制高血压的同时,有效实施调脂治疗,可控制血管损伤和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发展进程。
目前常用的药物为阿托伐他汀钙片,该药物能够通过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酶来降低LDL-C 水平,同时增加HDL-C 水平,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此外,阿托伐他汀具有抗炎和抗血小板活性,可以减轻血管内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有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斑块的形成[8]。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具有降低血压、保护血管、减轻心脏负荷的作用,主要通过抑制钙通道来减少钙离子的内流,使血管平滑肌细胞放松,血管扩张,从而降低血压[9]。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能够促进一氧化氮的释放,有助于改善血管功能,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减少颈动脉斑块的形成。阿托伐他汀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有不同的作用机制,联合使用可以产生协同作用,有助于更有效地控制血脂水平和降低胆固醇,进而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3 个月后,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水平都得到了改善。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接受阿托伐他汀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改善情况更为显著。这表明这种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同时改善血脂水平。临床研究证实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高血压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键因素,内皮细胞可分泌ET-1、NO,引起血压水平的波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 个月两组的ET-1 水平降低,NO水平升高,而观察组指标变化比对照组显著,表明联合用药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10]。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够持久抑制钙离子跨膜转运至血管平滑肌细胞,起到长效降压作用,并且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避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接受联合治疗的观察组,还是接受单一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均可自行缓解,不影响整体治疗效果。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这意味着相比于阿托伐他汀治疗,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不会进一步加重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互印证,证实了阿托伐他汀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治疗的有效性。然而,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包括样本量较少、研究时间较短等,需要更大规模、长期的研究来验证本次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针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者,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可降低血压,调节血脂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相比于单一阿托伐他汀治疗,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不会进一步加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