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红
(贵州兴仁真武医院麻醉科,贵州 兴仁 562300)
全髋置换多应用于髋关节病变、骨折或股骨损伤患者,以维持髋关节功能正常。全髋置换手术必须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而高龄患者的身体条件较差、代谢功能下降[1],致使术中机体应激反应明显,呼吸系统、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波动幅度大,影响手术的安全性。因此,给予高龄全髋置换患者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是当下临床关注的重点。临床常用的镇静药物有丙泊酚、瑞芬太尼、苯磺顺阿曲库铵等,作为传统的镇静药物,使用后尽管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麻醉状态,但易引起心率、呼吸频率加快,术后苏醒时间延长且躁动明显,存在较多弊端。瑞马唑仑是新型短效的苯二氮䓬类药物,具有镇静、催眠和抗焦虑作用。研究指出,瑞马唑仑辅助镇静能够保证患者术中维持平稳的生命体征,避免苏醒期躁动,提升麻醉苏醒质量,进一步提高麻醉的安全性。本研究以2021 年11 月—2023 年5 月期间贵州兴仁真武医院收治的80 例高龄全髋置换患者为试验对象,就瑞马唑仑辅助镇静的应用价值展开研究和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数据搜集时间为2021 年11 月—2023 年5 月,研究对象为贵州兴仁真武医院收治的80 例高龄全髋置换患者。以随机字母表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0 例。研究组:男性25 例、女性15 例,年龄74 ~91岁,平均(85.33±4.51)岁;体重47 ~81 kg,平均(69.58±10.27)kg。对照组:男性26 例、女性14 例,年龄75 ~91 岁,平均(85.60±4.45)岁;体重48 ~83 kg,平均(70.11±10.18)kg。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分析。纳入标准:(1)年龄≥70 岁;(2)满足全髋置换术指征;(3)签署知情同意书、麻醉确认书;(4)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2]。排除标准:(1)麻醉药物过敏;(2)麻醉禁忌证;(3)安眠镇静类药物持续用药时间>3 个月;(4)凝血功能异常;(5)全身严重代谢性疾病;(6)肝肾功能障碍;(7)精神疾病。
术中两组的麻醉诱导药物均选择丙泊酚(生产企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300)、瑞芬太尼(生产企业: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197)和苯磺顺阿曲库铵(生产企业:江苏盛迪医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0868),剂量分别为1.5 mg/kg、0.8 μg/kg、0.1 mg/kg。术中对照组麻醉维持药物选择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剂量分别为0.3mg/kg 和0.25 μg·kg-1·min-1。术中研究组麻醉维持药物选择瑞马唑仑(生产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90034)和瑞芬太尼,瑞芬太尼维持剂量同对照组一致,瑞马唑仑维持剂量为0.65 mg·kg-1·h-1。
(1)监测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10 min(T1)、麻醉30 min(T2)、停药时(T3)四个时点的呼吸频率、心率[3]。(2)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评分,采用riker 镇静-躁动评分(RSAS)量表进行躁动状态评估,分值最低1 分、最高7 分,得分在5 分及以上时[4],判定为发生躁动,分值与躁动程度呈正相关。(3)记录两组患者出现呼吸抑制、躁动、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情况[5],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予以组间比较。
研究数据通过SPSS 24.0 统计软件处理,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以χ²检验,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组间比较以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两组呼吸频率、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研究组呼吸频率、心率波动幅度均小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呼吸频率、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不同时点的呼吸频率、心率(次/min,±s)
组别 例数 呼吸频率T0 T1 T2 T3研究组 40 17.19±2.33 17.31±2.15 17.45±2.26 17.26±2.20对照组 40 17.15±2.36 18.52±2.46 18.99±2.51 18.66±2.33 t 值 0.076 2.342 2.884 2.763 P 值 0.939 0.022 0.005 0.007
续表
表1 比较两组不同时点的呼吸频率、心率(次/min,±s)
组别 例数 心率T0 T1 T2 T3研究组 40 79.11±7.65 84.52±9.03 84.66±9.15 80.25±7.90对照组 40 79.12±7.61 90.94±8.42 91.01±8.26 87.34±8.51 t 值 0.006 3.289 3.258 3.862 P 值 0.995 <0.05 <0.05 <0.05
研究组同对照组比较,麻醉苏醒时间更短,苏醒期躁动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的麻醉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评分(±s)
表2 比较两组的麻醉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评分(±s)
组别 例数 麻醉苏醒时间(min)苏醒期躁动评分(分)研究组 40 2.41±1.05 4.18±0.32对照组 40 6.33±1.57 5.64±0.61 t 值 13.126 13.405 P 值 <0.05 <0.05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
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今天,全髋置换术已成为临床骨科常见手术。由于高龄全髋置换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加之全髋置换术需要切除关节囊、清理髋臼、置入假体[6],创伤大,可直接增加高龄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及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为保障患者的安全,需要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吴金林、薛锐[7]研究认为,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苯磺顺阿曲库铵是麻醉诱导和维持的常用药物,能够在短时间内促使患者进入麻醉状态,但可能引起明显的呼吸抑制,影响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增加苏醒期躁动风险,导致患者的苏醒质量下降,整体麻醉效果不够理想。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开始探寻更为有效的麻醉方案,以进一步保障麻醉效果及手术的顺利实施。
本研究结果显示,T1、T2、T3,研究组的呼吸频率、心率波动幅度均小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呼吸频率、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使用瑞马唑仑麻醉更易于稳定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分析原因是,由于手术侵入性操作的影响,患者体内儿茶酚胺分泌量骤增,直接表现为呼吸频率、心率加快,而瑞马唑仑可被血浆酯酶迅速水解[8],代谢率较高,在持续泵注给药的情况下药物峰谷效应减小,血药浓度能够维持稳定,从而可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进一步稳定呼吸频率和心率。崔芝红等[9]将112 例择期行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 例与对照组62 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静脉泵注咪达唑仑镇静,研究组则采用瑞马唑仑镇静,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开始30 min(T2)时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脑电双频指数(BIS)下降到<75(T1)、T2时心率较阻滞平面稳定后(T0)升高,停药时(T3)心率较T1、T2时降低,对照组T1~T3时的心率较T0时降低,研究组各时点心率波动幅度较小,同时研究组T1、T2时心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本研究结果相近。
本研究中,研究组同对照组比较,麻醉苏醒时间更短、苏醒期躁动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瑞马唑仑麻醉能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分析原因是,瑞马唑仑作为苯二氮䓬的衍生物,能作用于γ-氨基丁酸A 受体[10-11],充分激活该受体及相关氯离子复合物,降低神经元兴奋性,从而可获得理想的镇静效果。同时,该药具有起效快、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短、作用时间短等优势,可缩短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这与郭宜姣等[1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中,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全身麻醉中应用瑞马唑仑能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分析原因在于,瑞马唑仑吸收后会形成唑仑丙酸代谢物,无活性、代谢速度快,在患者体内残留少,并且药物在长时间输注后无明显蓄积,不会影响机体循环功能和正常生理功能,能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有效减少呼吸抑制、躁动、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综上,将瑞马唑仑应用于高龄全髋置换患者的麻醉中,对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缩短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等均具有积极影响,临床可进一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