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灿桥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9)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髋关节骨折,其骨折部位介于股骨头下段与股骨颈基底部位之间。根据骨折线的位置,股骨颈骨折可以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股骨颈骨折的常见原因包括骨质疏松、跌倒、车祸、高处坠落等[1]。其中,骨质疏松是导致股骨颈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人骨质量下降,骨骼脆弱,所以容易发生骨折。股骨颈骨折的症状包括髋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患肢缩短等。在体格检查中,医生会观察患者的步态、髋关节活动度以及患肢的长度。影像学检查,如X 射线、CT 或MRI,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并了解骨折的类型和程度。对于股骨颈骨折,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方案[2]。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患者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并恢复关节功能。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它可以通过替换病变或受损的髋关节部分,使患者恢复关节功能并减轻疼痛[3]。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置换术的两种主要类型。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老年股骨颈股骨折患者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本研究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3 年8 月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选择的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研究组(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各50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含男性27 例,女性23例;年龄区间在62 ~81 岁,平均年龄为(72.84±1.44)岁;含股骨颈骨折Garden 分型Ⅲ型26 例,Ⅳ型24 例。研究组患者含男性28 例,女性22 例;年龄区间在60 ~81 岁,平均年龄为(71.34±1.25)岁;含股骨颈骨折Garden 分型Ⅲ型25 例,Ⅳ型25 例。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后取侧卧位,患侧在上。选择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显露髋关节。脱位髋关节,清理关节腔,取出股骨头。然后修整股骨颈残端,选择合适的人工股骨头植入骨髓腔。安放好人工股骨头,复位髋关节,检查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关闭切口,放置引流管,加压包扎。
研究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后取侧卧位。医生在髋关节前方做一个切口,逐层分离肌肉和软组织,暴露髋关节。将股骨头从髋臼中脱出,然后将病变的髋臼磨削掉,再植入人工髋臼,用螺丝固定。而后将股骨头切除,其后植入人工股骨头,用螺丝或骨水泥固定。最后将肌肉和软组织逐层缝合,手术完成。
(1)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记录患者围手术期的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总时间,并对比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总时间。
(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的疼痛程度。采用VAS 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在术后24 h、48 h 和72 h 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疼痛感越强烈。
(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功能及活动范围,评分越高说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反之则越差。
(4)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主要记录患者出现感染、假体脱位和松动、股骨干皮质萎缩的情况。
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分组法。使用IBM 公司SPSS 22.0 软件对研究所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手术指标、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为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为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的出血量、引流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时间及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指标对比(±s)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指标对比(±s)
观察指标 研究组(n=100) 对照组(n=100) t 值 P 值出血量(mL) 414.50±31.73 281.85±19.71 35.512 <0.001引流量(mL) 94.68±9.39 66.51±12.47 18.046 <0.001手术总时间(min) 101.23±11.62 76.74±8.50 17.011 <0.001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d)43.44±4.01 64.73±9.58 20.500 <0.001住院总时间(d) 14.55±2.91 19.30±3.22 10.944 <0.001
研究组在各个时段内,其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疼痛程度对比(分,±s)
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疼痛程度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术后24 h 术后48 h 术后72 h研究组 100 3.7±0.2 2.0±0.3 1.2±0.1对照组 100 4.8±0.7 3.6±0.4 2.0±0.4 t 值 - 15.110 32.000 19.403 P 值 - <0.001 <0.001 <0.001
研究显示,患者在治疗前,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组髋关节各项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对比(分,±s)
表3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对比(分,±s)
观察指标 研究组(n=100)对照组(n=100) t 值 P 值髋关节疼痛 26.49±4.50 26.51±4.47 1.014 0.947治疗前髋关节功能 31.37±3.47 31.52±3.54 0.303 0.763髋关节活动范围 1.13±0.07 1.15±0.10 1.639 0.103髋关节疼痛 38.45±2.71 34.24±3.66 9.244 <0.001治疗后髋关节功能 45.23±4.85 40.44±5.57 6.486 <0.001髋关节活动范围 3.17±0.53 2.20±0.29 16.056 <0.001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17.00%,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情况对比[例(%)]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髋部骨折,好发于老年人群[4]。由于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和骨强度下降,轻微的跌倒或碰撞就可能导致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后,老年人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因而容易引发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5]。半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通过手术更换部分髋臼和股骨头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术,患者可以快速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然而,半髋关节置换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手术本身可能引起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且对于老年患者创伤较大[6]。随着临床医学发展,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出现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选择。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外科手术,通过这种手术,医生会将受损的髋关节部分替换为人工制造的关节部件。包括更换髋臼和股骨头等,使其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7]。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缓解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其关节功能。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多种优势。本研究中对比两组疼痛程度显示,研究组各时段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通过替换受损的关节部分,患者可以立即感受到疼痛减轻[8]。研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髋关节各项目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手术可以恢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使其重新进行日常活动,如行走、坐下和站立等。这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9]。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如假体松动、深静脉血栓等[10]。这对于老年患者来讲尤为重要。此外,研究中还对比了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显示,研究组出血量、引流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总时间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长时间的卧床和康复训练可能会对身体造成额外的负担。而全髋关节置换术则可以有效地缩短康复时间,减少老年患者的痛苦和不便。通过手术,可以迅速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让他们尽早回归正常生活,尤其是对于那些身体状况较差,难以承受较长时间手术和术后恢复的患者更为有利。而半髋关节置换术存在使用寿命相对较短,可能需要在术后数年内进行翻修手术的缺点。相比之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点在于其使用寿命较长,术后翻修率较低[11]。但全髋关节置换术也存在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较多等不足。因此,临床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综上,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方面,和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极大的优势。其能够优化手术指标,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加快患者术后髋关节的功能恢复速度,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