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结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结肠切除术的效果分析

2024-05-07 08:13刘文清包丽溱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7期
关键词:结肠癌结肠标志物

刘文清,包丽溱,刘 辉

(江阴市中医院普通外科,江苏 江阴 214400)

高危结肠癌属于结直肠外科中的常见疾病类型,疾病的发生与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具有直接的关联,疾病发生之后,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精神疲倦以及大便性状改变等,疾病进展期间患者会出现肠梗阻,疾病进展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当前高危结肠癌主要借助根治性手术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但是该方案具有较大的创伤性。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开始广泛应用,该技术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疾病表现,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张楠等研究[3]指出,我国结肠癌发病率居消化道癌症之首,以往采用开放性根治切除术治疗结肠癌侵袭性高,患者术后易出现并发症,而腹腔镜结肠手术属于微创手术的类别,在临床使用可以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借助腹腔镜可以降低手术带给患者的创伤,有效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基于此,本文对2020 年5 月至2023 年9 月期间江阴市中医院105 例高危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研究,将腹腔镜结肠切除术与常规开腹手术的疗效进行对比,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江阴市中医院2020 年5 月至2023 年9 月期间的105 例高危结肠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3例,对照组患者52 例。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准:2020004),患者与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的具体内容。其中观察组男31 例,女22 例,年龄46 ~78 岁,平均年龄(62.01±5.46)岁;对照组男30 例,女22 例,年龄46 ~77 岁,平均年龄(62.34±5.81)岁。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2008 年版NCCN 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4]中结肠癌的诊断标准,肿瘤直径<5 cm;患者预期生存期≥3 个月;具有结肠切除术指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合并出血性疾病[5];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术前有放化疗治疗史。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盐水灌肠,灌肠完成之后使用全麻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手术操作,对手术区域进行常规消毒后实施开腹探查,逐渐分离机体各层、组织,充分暴露右侧结肠,分离结肠肝曲后清除淋巴组织。完成以上操作之后进行检查,检查无误后关闭患者的腹腔。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结肠切除术。术前告知患者手术操作的过程,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协助其取仰卧位,以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为主,麻醉后协助患者取人字位对其进行手术。对患者整个手术区域进行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进行手术操作。经患者腹壁植入5 个穿刺孔,经穿刺孔置入腹腔镜器械(常州博朗森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腹腔镜用圆形吻合器RQH25-29A,注册证编号:苏械注准2016020473,生产许可证编号:苏食药监械生产许2009002 号),在机体内部建立气腹之后于肚脐部位切开1.5 ~3.0 cm 长的切口,完成以上操作之后插入腹腔镜和套管针,插入腹腔镜以及套管针的主要目的是探查患者腹腔部位,从而准确定位患者肿瘤的位置并对其进行游离,同时全面清理周围组织和淋巴结,之后进行肠吻合操作。术后在患者体内放置引流管,吻合回结肠并缝合切口(北京派尔特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腔镜下切割吻合器CEAD-30/CADD-60ENTS,注册证号:京械注准20182020280),手术操作完成后反复清洗患者的切口部位,之后进行关腹操作,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避免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

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1 个月随访。

1.4 观察指标

(1)术后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分值处于0 至10 分之间,分数越高患者所表现的疼痛情况越严重[6];(2)术前与术后1 个月通过检测患者空腹静脉血获得肿瘤标志物水平,将4 mL 血液离心处理后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使用上海透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进行处理,其中癌胚抗原(CEA)参考范围<5 ng/mL、糖类抗原199(CA199)参考范围<27 U/mL、糖类抗原125(CA125)参考范围<35 U/mL、糖类抗原50(CA50)参考范围<20 μg/L;(3)手术指标包括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与引流时间[7];(4)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皮下水肿、深静脉血栓、肠梗阻与吻合口瘘等。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为主进行分析,对于本研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疼痛评分、肿瘤标志物以及手术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的方式体现,组间采用t检验,以并发症为主的计数资料使用(%)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24 h 疼痛评分、术后48 h 疼痛评分与术后72 h 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分,±s)

表1 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术后24 h 术后48 h 术后72 h观察组 53 3.92±0.26 3.66±0.29 1.62±0.11对照组 52 4.16±0.34 4.01±0.16 3.29±0.36 t 值 - 4.068 7.637 32.274 P 值 - <0.001 <0.001 <0.001

2.2 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标志物指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个月时间内,观察组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n CEA(ng/mL) CA199(U/mL) CA125(U/mL) CA50(μg/L)术前 术后1 个月 术前 术后1 个月 术前 术后1 个月 术前 术后1 个月观察组 53 196.67±35.62 131.52±13.52 117.56±12.55 54.62±5.65 81.45±8.78 38.52±2.54 163.53±13.59 103.62±8.79对照组 52 199.45±36.51 149.75±18.78 116.84±12.34 79.38±8.42 80.66±8.94 58.76±5.14 159.79±13.27 115.74±9.42 t 值 - 0.395 5.717 0.296 17.725 0.457 25.654 1.426 6.818 P 值 - 0.694 <0.001 0.768 <0.001 0.649 <0.001 0.157 <0.001

2.3 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与引流时间等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各项手术指标比较(±s)

表3 各项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 n 淋巴结清扫数量(枚)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术中出血量(mL) 术后禁食时间(d) 引流时间(d)观察组 53 12.34±2.12 120.43±16.35 7.05±0.56 131.53±17.05 2.11±0.34 4.16±0.98对照组 52 13.62±2.64 178.64±19.52 9.93±0.91 216.45±21.36 3.37±0.62 6.67±1.25 t 值 - 2.742 16.578 19.572 22.537 12.944 11.463 P 值 - 0.010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4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伤口感染、皮下水肿、深静脉血栓、肠梗阻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廖春信[8]研究认为,结肠癌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与患者的生活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研究证实[9],结肠癌在临床的实际发病率处于世界第3位,其发病会受环境、生活习惯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对于结肠癌患者来说,肠梗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肠穿孔,因此需要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10]。随着微创技术的日益成熟,腹腔镜技术已经在临床广泛使用,结肠癌患者可以在微创技术的帮助下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术中能够获得清晰的手术视野,更准确地定位手术部位[11-12]。

郭耀[13]的临床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术后24 h、术后48 h 与术后72 h 的疼痛评分(3.9±1.0、3.6±0.8、1.6±0.3)分均低于参照组(4.6±1.1、4.3±1.0、3.2±0.8)分(P<0.05);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48 h 与术后72 h 的疼痛评分(3.92±0.26、3.66±0.29、1.62±0.11)分均低于对照组(4.16±0.34、4.01±0.16、3.29±0.36)分(t值:4.068、7.637、32.274,P<0.05)。由此可见,对高危结肠癌患者使用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可以在保证手术视野的同时,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伤,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而促使患者尽快康复。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与引流时间等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值:2.742、16.578、19.572、22.537、12.944、11.463,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0 <0.05)。在夏博[14]的研究中,研究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与引流时间等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参考组(t值:0.759、7.231、3.440、8.728、4.499、5.150,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41 <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可见,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可以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快速找到并切除病灶组织,有效提升患者整体手术指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5-16]。

本研究得知,观察组术后一个月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陈炳合等[17]研究发现,结肠癌早期表现为消化不良、腹胀等,如果该病发生之后未及时进行治疗,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器官转移的情况。而在患者治疗期间施行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可以在小创口的帮助下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有效改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促使患者尽快康复[18]。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结肠切除术治疗高危结肠癌,其优势不仅在于微创,还在于其可以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从而达到更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结肠癌结肠标志物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MR-proANP:一种新型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
“泻剂结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