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体验下的西安红色革命文化互动装置设计研究

2024-05-07 22:54王毅龚伯瑞胡瑞男
设计 2024年5期
关键词:体验设计

王毅 龚伯瑞 胡瑞男

摘要:体验经济时代下,通过文化意义体验创新,使受众在与互动装置互动过程获得情感以及精神层面的意义体验,从而增加文化的认同感。文章分析了文化互动装置与体验设计相关理论以及现状,结合“文化三层次”理论、符号学相关理论,探索了基于意义体验的文化互动装置设计转化方法。通过具体设计实践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基于意义体验的西安红色革命文化互动装置设计研究是以体验设计以及符号学视角来实现文化传播与传承的桥梁,通过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创意设计转译,为西安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互动装置;体验设计;意义体验;设计转译;西安红色革命文化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4)05-0024-04

Abstract:In the era of experience economy,through the innovation of cultural meaning experience,the audience can get emotional and spiritual meaning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ng with interactive devices,so as to increase the sense of cultural identity.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theorie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ural interactive devices and experience design,and explores the transformation method of cultural interactive device design based on meaningful experience by combining the theory of "three levels of culture" and the theory of semiotics.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was verified through specific design practices.The study of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 design of Xian red revolutionary culture based on meaningful experience is a bridge between cultural transmission and inherit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design as well as semiotics,and provides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inheritance of Xian red revolutionary culture through the excavation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creative design translation.

Keywords:Interactive installation;Experience design;Meaningful experience;Design translation;Xian red revolutionary culture

引言

紅色革命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中国社会厚重的经济和文化基础,精神与现实需要,也有着独特的物质价值和非物质价值基础。相较于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有极高的政治性,以及教育性。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1]。”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出现了数字化技术支撑的互动装置。然而,过度注重新技术的应用,难免使得文化互动装置只是新技术形式的躯壳,而忽略了其本身传达文化精神内涵的属性。因此,如何通过文化体验的创新,以及文化意义的映射与传达,通过多感官交互设计的融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中国红色革命文化的物质与非物质遗存是当下红色革命文化传承的关键。

一、 文化互动装置中的体验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动装置的呈现形式也逐渐多样化,与传统的装置相比,其不同于传统的视听表达形式,主要结合体感交互以及MR/VR/AR/VR等技术,以多元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生活中。文化领域,互动装置的特点不仅为艺术表达,更注重教育以及传播属性。在满足受众多感官需求上,还需满足受众参观过程中的互动性,激发受众对于文化内涵的思考与回忆[2]。

设计领域,辛向阳提出体验设计的EEI模型,主要分为(期许、事件、影响)3个部分。指明了在设计中应以受众体验为出发点,而设计的目标应关注受众对整段经历赋予的情感特征与意义构建,这样的设计才可能持续地满足受众的体验需求以及实现人生的意义[3]。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诺曼在情感化设计理论中提出了受众情感体验的“三层次理论”,分为本能层、行为层,以及反思层,阐述了情感化在设计中的特点以及应用[4],强调在设计的情感营造中,需注重受众的感官、行为方式、情感联想多样化组合的形式。通过本能层感官调动,以及行为层互动控制方式的融合,使受众达到反思层情感上的共鸣与回忆。钟鸣等人基于诺曼情感化设计理论,认为受众的认知以及体验的前提是感知通道以及理性认知结合起来的。提出了互动装置体验设计中,通感体验的3个层次(移觉式通感、混觉式通感、心觉式通感)三者为递进关系[5]。张凌浩等人在此基础上结合感官体验符号,提出了互动装置体验设计中通感转译的构建策略,认为感官符号是转译的关键,感官符号可以激发受众的“情感联想”[6]。

意义体验情感化设计是激发受众“情感共鸣”的关键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低层次的生理感知还是深层次的情感反思,都是为了实现受众与装置高质量互动,以及有效信息传递。因此,文章提出基于意义体验的文化互动装置设计转化方法,将文化信息通过可视化,以及符号化重新整合布局,突出所要表达的文化背景以及精神。既要满足受众体验中基本的互动属性,又要激发更多情感层面的反馈,达到传承文化精神内涵的目的。

二、基于意义体验的文化互动装置设计转化方法

基于意义体验西安红色革命文化互动装置的设计,应注重对于西安红色革命文化精神内涵的挖掘以及受众在文化解码过程中情感正向的引导与激发,从而实现西安红色革命文化的有效传承。因此,应从以下4个阶段出发:第一,互动展陈装置作为文化的显性符号,应具备西安红色革命文化特色主题,根据相应文化背景对文化内涵以及精神进行抽象提取和挖掘;第二,设计师通过对文化意义符号的设计转译,融入互动装置设计中,对元素进行合理设计布局。第三,装置搭建中,将互动装置的功能分区进行合理布局,让受众有效地实现文化符号的解码,理解所传达的文化内涵。第四,受众通过全程体验以及参与,切身地感受西安红色革命文化,实现精神的意义体验目的,如图1。

(一)基于文化语境的意义挖掘与凝练。在符号学研究领域,索绪尔把符号分为“能指”以及“所指”两个部分。能指可作为符号的视觉形象,主要表现为视觉呈现,即形符;所指可作为该载体所要隐喻的意义,即意符。随之罗兰·巴特在索绪尔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符号的两层含义,分为“外延性意义”和“内涵性意义”[7]。“外延性意义”即符号所能感知的一切内容,为“能指”,“内涵性意义”符号背后所承载的红色革命文化精神内涵,为“所指”。即可以被人解释成或理解成为它们所代表的或表现的其他事物,并对人具有一定的意义。

为了保证输出的载体更好地突出文化特征,以及受众对于其载体被赋予的意义更容易接收和解读,需要设计师浓缩文化信息最主要的精神内涵。将其精神内涵以隐喻的方式来传达,设计出具有代表性文化背景的意义符号,以及能够被受众容易理解的意义范围。例如,湖南作为红色革命文化浓厚的城市,涌现了无数的革命先烈。在湖南长沙火车站中,设计了一个鲜红色的火炬装置,象征着在革命年代中毛主席带领着大家点燃的第一把革命烈火,是每一个湖南人心中不可磨灭的红色文化形象。

(二)基于意义符号转译的文化体验设计。意义符号的转译实质是“以形表意”的过程,符号作为文化的载体,承载了文化的内涵。意义符号转译的文化体验设计是设计师以意指为介体,将所需表达的文化信息进行符号化编码设计,其次,受众以意指为介体对接收的符号进行意义破译,通过多感官符号的接收、认同,以及回忆,即意义符号的解码。以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这个过程都是以符号作桥梁来实现文化的精神以及内涵表述以及传达的过程[8]。文化研究领域,Leong 提出了基于文化属性的产品设计三层次理论,分为外在“有形”层、中间“行为”层以及内在“无形”层[9]。文化意义符号转译可分为,有形层(感官体验)、行为层(行为体验)、内在无形层(情感体验),通过分解重组到文化互动装置设计中。因此,基于意义符号转译的文化体验设计特性与形式,主要感官体验、行为体验以及情感体验3个方面展开。

1.感官体验的转译特性:感官体验出发的符号转译,是受众对于互动装置的第一层认知,即文化互动装置设计中的“有形”层。主要关注装置的外形、结构、色彩、材质等集成的感官体验。感官主要强调受众本能层的感官直觉,在互动装置设计中主要表现为视觉感官、触觉感官以及听觉等感官的刺激。根据相应的文化语境,对装置进行外观造型进行布局,激发受众体验的好奇心。在设计中,可以挖掘典型的文化局部元素融入造型布局之中,可通過重复布局或者简化设计,设计容易被受众所理解的文化视觉形象。例如,在奥林匹克下沉广场中设计者将鼓和钟作为文化元素,运用重复排列的手法,将其镶嵌于构架框内,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受众在经过时通过视觉的冲击以及引导,仿佛唤起鼓声回音的听觉感官,强烈感受我国传统的礼乐文化,如图2。

2.行为体验的转译特性:行为体验出发的符号转译,是第二层交互符号解码,是建立受众在对目标产品形成情感认知以及意义的桥梁,即中间的“行为”层。莱考夫和约翰逊曾提出“隐喻”是受众在对目标产品认知以及互动以及认知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方式之一,而抽象概念的形成主要与人的自身经验有关[10]。在行为体验阶段,设计更多的是关注将受众已有的自身经验以及感受认知融入体验操作行为中,尽量减少复杂的交互行为方式设计。以受众最容易理解的交互方式为出发点,为受众带来更为有效甚至生动的行为体验。在设计中,通过行为体验反馈进一步加强受众对于文化信息的记忆的同时,结合多感官沉浸感的塑造唤起视觉的联想。如日本teamLab团队作品《和谐》,以农业文化中的稻田以及稻穗作为元素,结合新媒体屏幕进行符号转译,体验空间中布满了稻穗外形的屏幕[11]。受众在展间里行走时,该投影图像也会随之移动,有一种行走在稻田的身临其境感,伴随着展厅内播放的夏季虫鸣蛙叫的声,激发起在夏日麦田里的视觉联想,如图3。

3.情感体验的转译特性:情感体验是受众体验全程的最终的情感导向,即“意义体验”,主要表现为文化互动装置中的内在“无形”层。主要关注受众体验中本能和行为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梅洛·庞蒂曾提出受众在反思之前已有体验,人的意识以及知觉以自身为媒介,才能“在世界中”[12]。即受众通过感官刺激以及行为互动体验接触综合,形成更深层次的情感联想、回忆和领悟。因此情感体验中需要体现的感觉与情绪,是通过视觉具象以及触摸、感受、体验、引发联想的基础上,激起一种久违的情感联结。在设计中,根据特定的文化语境,设计场景意境,构造出一个沉浸感、共情感的文化展示场景[13]。例如,在德国德累斯顿军事历史博物馆中,将实物模型进行视觉符号的直接提取,布局于空间内。受众在该场景行走过程中可以听到战争期间飞机的轰鸣,结合泥土、火药等气味。受众通过多感官沉浸感的塑造以及行为行走体验的综合,强烈感受战争的残酷与战争英雄的不易。从而引发省思与感触,达到文化精神传承和教育的目的。

三、设计实践

(一)西安红色革命文化资源。西安红色革命文化历史资源丰富,其所承载的形态是集“物”“事”“人”与“魂”为一体的文化形式来体现。“物”主要表现为革命战争年代中革命人物遗留下的革命物件,以及生活故居、事件遗址等。“事”主要表现为革命年代中,影响重大的革命活动以及革命事件。“人”主要表现为革命年代中,有着一定影响力以及为革命做出伟大贡献的革命英雄以及革命志士;“魂”主要表现为革命事件以及人物故事所携带的革命气节与精神。前者为西安红色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后者为西安红色革命文化的精神指向。

西安红色革命遗址中,现存的有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西安事纪念馆、杨虎城纪念馆等为代表的珍贵革命旧址(遗址)。西安红色革命精神资源方面,西安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八辦精神”为代表的“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衷共济的大局意识、机智灵活的斗争艺术和不怕牺牲的革命气节”以及“西安事变”中“迫使国民政府停止剿共、联共抗日的民族团结奋斗精神”。西安红色革命人物中也拥有张学良、杨虎城,汪峰等革命志士以及革命烈士。可以说,西安作为一座具有革命历史与传统的城市,涌现着诸多革命英雄先烈和发生无数可歌可泣革命故事,是一座红色革命文化历史深厚的城市[14]。

(二)意义词汇的挖掘与凝练。笔者通过对西安红色革命文化资源进行资料整理后,对意义词汇进行挖掘与凝练。主要以西安红色革命文化中“物-事-人-魂”为背景进行挖掘,凝练出更好的,突出西安红色革命文化特征的意义词汇,从以下几维度出发。

基于红色革命文化历史渊源的“幸福生活缔造者”的意义凝练:红色作为革命文化的代表色彩,象征着幸福、奉献的意涵,使得人们更加喜欢红色;在革命年代中,正是有了共产党的领导和革命志士、革命烈士的英勇牺牲与奉献,才创造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基于西安近代革命史料的“民族团结奋斗者”的意义凝练:主要表现为西安红色革命史料,如西安最为出名的“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衷共济的大局意识、机智灵活的斗争艺术、不怕牺牲的革命气节”的“西安八办精神”,以及1212西安事变,张学良为代表的“忧国忧民,反对分裂,团结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等;在革命年代中,把民族团结起来共同抗争外来侵略,从而形成西安独有的“团结奋斗”的红色革命文化特征。基于人们于未来美好憧憬的“西安家园造梦者”的意义凝练:每一个生活在西安的人,都会憧憬西安家园越来越好,在“中国梦”的大环境下,建好西安家园的梦,便造就了“中国梦”。

(三)基于意义体验的互动装置设计。将所凝练出的意义词汇隐喻到西安红色革命文化互动装置体验设计之上,通过符号转译设计进行表征,设计受众易理解且突出文化内涵特征的符号。选取拟物的设计手法,确立了该装置意义主题为《复兴号“小火车开到哪里,哪里亮”》,赋意为“幸福生活缔造者、民族团结奋斗者、西安家园造梦者”实现目标而努力向前的物化载体。该互动装置的主题主要强调革命年代中革命志士以及革命烈士,如何团结奋斗、无私奉献、英勇牺牲的,从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才有了今天人们幸福的家园。

笔者在西安红色革命文化传承现状问卷调研中发现,人们对于西安红色革命遗址等地的感受大多历史厚重,但印象一般。任何改善其展陈形式加深受众的印象是当今急需探讨的问题,如图4。互动形式中,受众更偏向于其是否拥有新奇的交互体验、视觉效果更强以及艺术科技融合的形式,如图5。因此,在设计中,需要通过技术的介质以及多感官交互行为体验沉浸感的塑造,为受众塑造一个体验感强,共情感强的文化互动情境,进而产生意义,如表2。

1.视觉符号的设计:设计中,将红色作为互动装置的主题色彩,代表的幸福以及奉献的意涵。车头外观结合党徽的元素,进行直接提取转译,映射于车头表面。背景外圈结合环形灯条设计,当装置为静止模式时灯条为静态模式呈现,驱动行为时为动态闪烁模式,隐喻“党带领人们在通往幸福的道路,“幸福生活缔造者”的意义凝练。

火车箱体结合剪纸艺术表现手法,选取4个时期为代表的革命事件,进行抽象提取转译,映射于车厢表面。分别为1927年-蓝田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蓝田特别支部成立、1930年-甘西革命英烈纪念馆的成立、1936年-1212“西安事变”的爆发、1945年-抗战胜利,隐喻“革命志士、革命烈士把民族团结起来共同抗争外来侵略,从而形成西安独有的“团结奋斗”的红色革命文化特征“民族团结奋斗者”的意义凝练。该装置放置于西安红色革命文化创意街区中,视觉感官符号的设计,具有较大的视觉冲击力,引起受众的关注以及好奇心,从而激发后续的参与体验。

2.互动方式的设计:在设计中,火车轨道设置人体感应灯带,感应区域为300cm。当人体感应模块收到信号时,车轨灯带、车头灯带立刻亮起。结合语音“欢迎乘坐复兴号革命列车,本列车开往西安家园方向,一同体验感受吧”,引导受众乘坐体验。每一节车厢的连接,与周围人一同参与。

受众乘坐后对启动按钮进行触发,小火车装置便开始自动循迹。火车当轨道传感器检测到装置运行行为时,底部轨道灯条则为流线型闪烁模式。火车轨道比喻为时代穿梭的时间轴,相应节点设置相应的传感器,火车到达相应的站点后,相应的语音随之触发。主要以时间叙事为主,“1927年中共蓝田特别支部的成立”为时间起点至“1945年收复爷台山”9个故事节点进行故事语音讲述,如图6。在故事情节设计中,结合多感官塑造沉浸感,革命战场上烟雾的气味效果,以及子弹轰鸣的声音,八路军办事处打电报的声音,从而激发受众无限的视觉联想。通过行为的参与以及多感官视觉、听觉、嗅觉沉浸感的融合,激发受众在与其互动过程中的“愉悦感”“在场感”以及“拥有感”,从而形成反思以及回忆,如图7。

3.体验过后的意义建构:Dervin B 曾提出 “意义建构是指受众赋予经历意义的过程”[15]。意义体验是受众前期感官体验和行为体验多感官刺激的综合后,与西安红色革命文化的红色记忆进行联结,从而引发文化价值的认同以及与自我关系的思考。在体验过程中,了解西安红色革命文化英雄人物的艰辛以及奋斗历程,从而产生“震撼、缅怀,以及敬畏、幸福”等情绪。隐喻着“幸福生活缔造者、民族团结奋斗者、西安家园造梦者”的百年奋斗精神,感受革命志士把“民族团结起来共同抗争外来侵略的决心以及奋斗历程,更加坚定了人们为西安家园奋斗向上的决心”。轨道一直延续着,隐喻“当代人们作为“西安家园造梦者”将开向更美好的未来”,如图8、9。在此基础上,通过受众的个体认知以及情绪的唤起,从而产生西安红色革命文化的价值认同感,进而通过社交媒体的记录以及分享后,有效地实现西安红色革命文化精神的传播以及传承,进而扩大西安红色革命文化的影响力。

结论

以意义体验为视角的文化互动装置设计,其核心是构建受众在体验过程中的“意义”,将文化展示的重点由“文化展品为中心”转向为“受众体验为中心”。通过符号化转译设计,以及多感官结合的交互体验设计,为西安红色革命文化传播与传承提供更广泛的表现空间,赋予了其更深层次的意义与价值。符号化元素的设计,以及意义体验层面的加强,让红色革命文化以多元化的展示将受众带到文化故事的体验情境之中。文章探索了面向意义体验的西安红色革命文化互动装置设计方法,通过设计实践验证其方法的有效性,设计实践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次研究的侧重点是,将西安红色革命文化故事内容以及精神,如何通过符号化的设计转化,设计出具有地域性的西安红色革命文化互动装置。对受众行为互动方式的规划,引导观众去体验感受与文化装置互动的更多可能性。激发受众的情感意义层,为受众带来更深层次的体验。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多感官联觉效应下的无屏智能产品交互设计研究”(18BG132);西安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西安红色革命文化“数字传承”的意义及其价值提升路径研究 ”(22LW96);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202008610186

參考文献

[1]习近平.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N].《人民日报》,2018-8-1(3).

[2]杜成巍,周阿成.互动装置艺术在城市商业空间的应用研究[J].设计,2019,32(07):56-57.

[3]辛向阳.从用户体验到体验设计[J].包装工程,2019,40(08):60-7.

[4]唐纳德·诺曼,付秋芳,程进三译.情感化设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32/47-70.

[5]钟鸣,何人可,赵丹华,王蔚.基于通感转化理论的交互装置体验设计[J].包装工程,2021,42(04):109-114.

[6]张凌浩,娄明,何娟.产品符号感官体验中的艺术通感转译[J].包装工程,2018,39(06):14-19.

[7]郑之笑. 面向意义体验的产品情感化设计[D].西安理工大学,2021.

[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09.

[9]Leong,B.D.Culture—Based Knowledge Towards New Design Thinking and Practice--A Dialogue.Design Issues,2003.

[10]Lakoff G,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41-92.

[11]刘桂华,张梅芳,王盈舒.多媒体互动装置作品特征及其影响分析——以米兰世博会日本馆《DIVERSITY》为例[J].设计,2018,301(22):130-132.

[12][法]莫里斯·梅洛·姜志辉译,庞蒂:《知觉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51-158 .

[13]徐晴,何佳.传统文化元素在数字游戏中的转译与应用设计探析[J].设计,2022,35(4):113-115.

[14]王晓芸.浅议西安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新西部,2020(Z3):98-102.

[15]Dervin B. An overview of sense making research:concepts,methods and results to date.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Association Annu al Meeting,1983,(4):3 -15.

猜你喜欢
体验设计
基于体验经济下的苏式糕点造型创新设计方法研究
浅谈场景体验设计在城市垂直农场中的应用
以体验设计为导向的品牌终端展示空间研究
基于视觉生态体验的网页界面设计
探讨游憩体验下的购物中心公共空间形态设计
基于体验设计的餐饮品牌形象设计研究
餐饮行业中的服务体验设计
试论五感在景观设计中的探究与应用
基于老年人使用需求的界面体验设计研究
体验设计导入校园网人事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