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2024-05-07 13:37王立新
党政干部学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雷锋精神课程思政高校

王立新

[关键词]雷锋精神;课程思政;高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并提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培养合格人才,价值塑造是第一要务。只有推动知识、技能、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实际行动创造有价值的人生。雷锋精神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作为传播知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社会的熏要场所,理应成为弘扬雷锋精神、培养雷锋式人才的沃土。探索将雷锋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更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一、雷锋精神与高校课程思政的契合性

将雷锋精神有效地融人高校课程思政,须探究雷锋精神同课程思政之间的联系,寻找两者之间的共同点。雷锋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高校课程思政本质内涵相一致、目标相关联、内容相贯通,使其能够有效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一)雷锋精神与高校课程思政本质内涵相一致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引导教育使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讲求奉献的实干进取精神、崇德修身的高尚品格。雷锋精神的价值内核体现理想信念引领、价值理念引导和道德观念规范,与高校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相一致。

雷锋精神体现理想信念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中國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雷锋一心向党、一心为党,时刻铭记党的恩情,始终把对党的感激、热爱化作忠贞不渝的人生信仰和坚定信念,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听从党的召唤的实际行动上。无论工作岗位怎样变换,雷锋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本色从未改变。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熏中之重,中国共产党历来把理想信念作为衡量高校培养学生是否合格的首要标准,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雷锋精神体现价值理念引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雷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理念变成了具体的实际行动。雷锋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比喻成细胞和身体,比喻成小舟和原子破冰船,认为只有国家繁荣富强,人民才能幸福。雷锋牢记党的宗旨,他说,“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雷锋用对党的感恩情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态度,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诚信友善回答了公民个人应遵循的核心价值准则。《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都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这与课程思政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功能相一致。

雷锋精神体现道德观念规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雷锋精神铸就了崇高的道德观念,为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树立了道德标杆。助人为乐是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雷锋始终把帮助别人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他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温暖就送到哪里。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岗位在哪里,雷锋就在哪里发光发热。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雷锋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家,雷锋无小家,但心中有大家。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雷锋的个人品德超越了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社会性分配,是一种具有奉献精神的崇高人格,是共产党员道德上的人格标杆。课程思政要求学生明大德,明大德是一种追求高尚道德境界的行为准则,它要求个人在追求个人成就的同时,要具有高尚品德、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感,这与雷锋精神所体现的道德观念相一致。

(二)雷锋精神与高校课程思政的目标相关联

办什么样的大学、坚持什么方向、高举什么旗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性与方向性问题。课程思政改革充分展示了高校办学的鲜明特色,彰显了高校的育人导向。课程思政的目标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结合,将每一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形成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课程思政既要引导学生学好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又要引导其将自身的学习生活与国家发展的主诉求联系起来,认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雷锋身上所体现的忠诚为党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刻苦钻研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爱岗敬业精神正是高校课程思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应汲取的精神内核。由此可见,雷锋精神与课程思政的目标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两者都强调以德育人,强调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课程思政目标中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与雷锋精神目标中的培养“雷锋式”先进人才相契合;课程思政的目标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结合,而雷锋精神恰恰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因此,雷锋精神与高校课程思政的目标相关联。

(三)雷锋精神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相贯通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雷锋精神中的崇高理想表现为对党和国家热爱,这与课程思政建设的主线内容一致,体现了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中的家国情怀;雷锋精神中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与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中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的内容相契合;雷锋精神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与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中的深化职业理想教育相契合;雷锋精神包含了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企业家精神,与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契合。雷锋精神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雷锋精神汲取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承接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赓续。由此可见,雷锋精神的内涵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有很大的一致性,这就为雷锋精神与课程思政的进一步融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雷锋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國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确立“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回答好“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国际政治形势的复杂多变,多种多样的文化思想和两方价值观念冲击着学生群体尚未完全成熟的思想,一些学生开始出现理想信念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不足等问题。在此背景下,高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和主阵地,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为学生筑牢精神之基、补足精神之钙。高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完成好“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把“立德”放在人才培养的第一位,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第一位,特别要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强化学生思想晶德和健全人格的培育。雷锋精神中所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昂扬的精神斗志、崇高的道德追求,凝聚了中国人民的优良品质,也生动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催人拼搏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因此,把雷锋精神纳入高校课程思政,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必然选择。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的教育活动,活动内容是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观念、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多维的“过程的集合体”,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023年3月3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系统关于新时代学习弘扬雷锋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方案》提出,教育系统要坚持把传承雷锋精神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坚持知信行统一,将雷锋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方面,统筹用好各类教育资源,着力培养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提供薪火相传的生动实践和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雷锋精神诞生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雷锋精神已超越特定时代而成为人们汲取养分的精神高地,成为激励人们特别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力量。要把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雷锋精神的课堂主渠道作用,有针对性地深度融入雷锋的事迹故事和雷锋精神,确保学生对雷锋精神应知尽知、深刻理解。要充分利用体现雷锋精神的丰富素材和教育资源,引导青年学生崇尚雷锋的高尚品德,感悟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雷锋精神为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选择空间。因此,雷锋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

(三)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国家发展靠人才、全面振兴靠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人才的渴求更为迫切,对于人才培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当代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社会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拥有扎实的学识和娴熟的技能,也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高尚的人格品质。然而,当前学生群体中存在熏物质轻精神、、熏视学习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忽视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等片面发展倾向,部分学生出现了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集体主义精神缺乏、价值取向发生扭曲等问题。高等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熏要工作。长期以来,高校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被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学经常出现脱节的情况,这对提升教育质量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显得十分迫切。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已成为高校培育“有灵魂、有血性、有本事、有品德”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雷锋精神为专业课、通识课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提供了有效供给,从多个层面上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把雷锋精神与高校课程思政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雷锋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推进和提升雷锋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提升高校教师将雷锋精神融人课程思政的能力素质,建立雷锋精神融人高校课程思政的有效机制,持之以恒传承好、发扬好雷锋精神。

(一)科学设计雷锋精神融人高校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

1.强化融入规划设计。将雷锋精神融人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必须加强对专业课程的规划设计,将雷锋精神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相应的环节,把雷锋精神贯穿于高校专业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中。一是在设计理念上,既要展现学科知识的结构体系和知识要点,又要关注学科内容所隐含的价值观。要促进每一位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设计,将雷锋精神融入高校专业课程,在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中,应体现价值导向。二是在课程目标的制定上,应强化课程思政目标。教师在深入研究本专业育人目标的基础上,要突出雷锋精神的育人作用。按照培养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更多地将雷锋精神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加强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识和掌握,更好地促进雷锋精神与课程思政的融合。通过对雷锋精神融入专业课程的规划设计,能更好地将雷锋精神与大学专业课程相结合,把雷锋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内心和行动中,自觉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让学生最终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制定融入教学方案。将雷锋精神与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融合到一起,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以及学生和场地设备的实际情况,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具体安排。一是创新教学方法,找准雷锋精神与专业课程内容的契合点。对教学环节精心设计,从模式教学中走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进行启发式教学,在专业课程中,将教学导入、情景模拟、小组学习等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具体方法有问题导入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体验学习教学等。二是创新教学手段,增强雷锋精神融入专业课程的技术性。在将雷锋精神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教学手段进行更新,并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丰富资源及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课堂植入和网络实践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资源拓展和教学相长,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让雷锋精神的基因活起来,流动起来,散发出勃勃生机,让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持续高涨,从而促进他们积极地学习,积极地思考。

3.明确融人教学内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课程性质,明确文史哲类、经管法类、教育学类、理工类、农学类、医学类、艺术类等七类专业课程.这为雷锋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和途径。一是雷锋精神融入文学、历史学和哲学类专业课程教学。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雷锋精神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文字叙述和师生互动,探析雷锋精神的思想内涵、道德内涵、价值内涵,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仰。把人文精神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雷锋精神融人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类专业课程教学。这类课程是实用的社会科学,可着熏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企業精神以及诚信的品质。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中,使他们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实现“知”与“行”的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注熏实际问题,提高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手能力。三是雷锋精神融入农学、医学和理工类专业课程教学。这类课程要提升学生夯实职业伦理与扎根中国大地的能力,将知识和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将雷锋精神中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等融入此类专业课程中,通过行业代表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探索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与忠诚,树立坚定地为国家服务的信念。四是雷锋精神融入教育学与艺术类课程教学。这类课程具有“以人为本”“以美育人”的基本特征。雷锋精神融入该类课程教学,要将隐藏在课程知识后面的雷锋精神教育资源进行恰当的发掘与展示,引导学生立足于时代,扎根于人民,深入生活,从而树立起正确的艺术观与创作观。

(二)提升高校教师将雷锋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能力素质

全面推进雷锋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师是关键。要在提升高校教师关于雷锋精神理论素养的基础上,强化教师雷锋精神融人高校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提升高校教师关于雷锋精神认识的理论素养。提高教师关于雷锋精神认识的理论素养是将雷锋精神融人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要求。一是加强高校教师对雷锋精神理论知识的学习。雷锋精神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以雷锋的先进思想、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为基本内涵的一种伟大精神。雷锋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融入新的时代元素,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本质特征。高校教师要准确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把握雷锋精神所处的社会现实,把雷锋精神放在具有时代特色的话语体系和语境中加以解读。二是充分认识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雷锋精神已超越特定时代而成为人们汲取养分的精神高地,成为激励人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力量。高校教师要充分认识雷锋精神对于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价值意蕴。三是充分挖掘雷锋精神深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雷锋精神深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要体现在雷锋精神的文化资源中,并通过雷锋题词、雷锋英模、雷锋诗词、雷锋歌曲、雷锋国书、雷锋收藏、雷锋场馆、雷锋邮票、雷锋学校、雷锋冠名等形式呈现出来。高校教师要将这些资源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效融入课程思政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中,推动雷锋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取得新成效。

2.强化高校教师将雷锋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意识。一是高校专业教师要树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意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教师应自觉承担起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与任务,既要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又要加强价值观的培育,确立“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回答好“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二是高校教师要充分意识到雷锋精神融人高校课程思政的熏要意义。认识到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然需求,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始终坚持把雷锋精神与各类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价值导向,把雷锋精神所包含的思政元素渗透到课程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3.加强教师将雷锋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锻炼。一是在多方位培训中增强融入的能力提升。通过网络课程培训、专题培训、在线直播培训等常态化的培训,让教师们了解雷锋精神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师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师德师风专题培训中,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逐渐具备雷锋精神育人的基础能力,从而具备对雷锋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能力。二是在典型引领的示范表率中增强融入的榜样借鉴。开展雷锋精神融人高校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既要有一群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教学团队,还要有示范课程做表率。鼓励院士、杰出青年、国家级教学名师引领雷锋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讲授课程思政示范公开课,組织青年教师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与此同时,创建一批将雷锋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示范性教学团队和示范课,充分发挥示范性的引导作用,为教师开展雷锋精神融人课程思政提供可借鉴的榜样。三是在深化理论研究中增强融入的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开展专业领域与雷锋精神相统一的相关课题,运用有关课程资源,发掘雷锋精神在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要素,并将雷锋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程有机结合,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重点、难点、前瞻性问题,提高教师将雷锋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水平。四是在持续的经验积累中增强融入的实施效用。在将雷锋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大胆尝试、多加练习,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教学反思、积累经验,从而形成一个成熟的课程思政实施范式。

(三)构建雷锋精神融人高校课程思政的有效机制

机制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雷锋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多个主体和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高校要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科学完备的雷锋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工作机制、保障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助力雷锋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取得实效。

1.构建雷锋精神融人高校课程思政的工作机制。雷锋精神融人高校课程思政由谁领导、由谁带头、如何组织动员等问题是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保证雷锋精神融人课程思政的有序推进。一是构建雷锋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大思政”格局。高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责任分工,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校院层层落实的“大思政”工作机制。高校党委是雷锋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核心领导,负责统领全局,协调各方。高校要加强党委对雷锋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全面领导,在学校党委的带领下,对融入的各项事宜进行统筹规划。各部门要全力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共同推进雷锋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建立党委领导、各部门协同的长效工作机制。二是成立雷锋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领导小组。高校党委要定期组织召开雷锋精神融人课程思政研讨会,与小组成员共同商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雷锋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实施计划和方案。领导小组职责主要包括:结合雷锋精神融入课程恩政实际拟定具体的融入意见,统筹研究和指导落实雷锋精神融入课程思政重点工作,并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三是加强雷锋精神融入课程思政顶层设计。积极探索雷锋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可行性方法,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立足学校特色及学生特点对雷锋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增强雷锋精神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引领力,研究设计具体可行的实施准则,统筹安排融人框架,并形成文件予以落实,确保融入进程有章可循、规范运行。

2.建立雷锋精神融人高校课程思政的保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熏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决定了高校也要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这是保证雷锋精神有效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熏要前提。一是加强雷锋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资金保障。要使雷锋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顺利进行,必须确保有充足的资金。高校要加大对雷锋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资金投入,设立雷锋精神融人课程思政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雷锋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资源开发、教师培训以及购买相关的图书资料等。高校要注熏加强对雷锋精神融入课程思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坚持专款专用,可以按照项目单独设立账号,同时资金使用要统筹规划,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确保专项资金用在点上、用在实处。二是强化雷锋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技术保障。信息化时代,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与互联国密不可分,这就决定了雷锋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要依托互联国技术,要为开展雷锋精神融人高校课程思政线上教学、教师培训、教学经验交流、相关会议的召开等提供网络平台。高校要加强雷锋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技术保障力度,确保为雷锋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3.建立雷锋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机制。精准、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检验雷锋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实效性的重要环节,这将有助于高校更好地了解雷锋精神融人高校课程思政的情况,从而对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改正。一是评价方式标准化。评价标准要凸显层次性与发展性,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研究确定分层指标,且标准不宜过高,以免挫伤教师教育和学生学习积极性。针对课堂教学要评估雷锋精神融人课程思政是否聚焦学生发展、内容是否全面、方法是否恰当,将学生学习雷锋精神的获得感与满足感纳入评价标准;考查学生综合素质要评估雷锋精神知识掌握程度、学雷锋实践参与度以及政治站位是否正确、道德水平有无提升等方面。二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对雷锋精神融人高校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估,需要多元评估主体的通力配合。校方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让学生发表关于融人情况的看法。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就评价主体可以分为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学生评价等。将不同群体对教师的评价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对比,不仅能够确保评估结果的公平、客观,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师的发展。三是评价方法多样化。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必须与评价的主题和内容相适应。雷锋精神融人高校课程思政的评价不能只采用传统的应用面广但只熏视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显性评价,还需要加入一些隐性评价。需要对考核方式和评价指标进行调整和创新,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来全面评价雷锋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效果。具体而言,评价方式多样化体现在多种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包括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

猜你喜欢
雷锋精神课程思政高校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浅谈雷锋精神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如何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雷锋精神与中国梦:三个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