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西塬 夏彬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生成逻辑
“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熏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重点强调了历史主动精神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开篇提到“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说明历史主动精神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更加充分表明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更要增强历史主动、用好历史经验、善用历史思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历史主动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前人的思想、理论、观点进行科学总结而得来的。只有分析研究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逻辑,才能准确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科学内涵,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发展主动权。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历史主动精神生成的理论逻辑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马克思主義作为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唯物史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看家本领,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历史的方法,其中的理论也正是生成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逻辑。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发展变化的动力。当前,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也正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前进,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站在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善用历史思维、担负历史使命。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历史主动精神生成的前提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立党之本在于党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永恒主题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体现在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对思想理论的先进性的追求上。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先进的工人阶级作为自己最坚实可靠的基础,以科学的思想理论带领工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正因为具有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存在,历史主动精神才能在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和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得以发扬,才能在牢牢地正确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面前,掌握历史主动和增强历史自觉意识,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掌握国家发展的主动权。
“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所以高度重视保持党的纯洁性,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永葆党的政治本色,永葆党的生机活力,从而更好地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其纯洁性,纯洁性不仅代表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等建设中时刻保持先进性、战斗力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人要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以确保理想信念不会出现丧失或不够坚定的情况;做到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坚定,政治观点鲜明,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问题,在遵纪守法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保持定力,头脑清醒,时刻保持警觉,对事物的发展作出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事业观,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历史主动和自觉意识,始终保持坚持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高度统一,始终能针对事物的新发展新变化准确地作出正确的、科学的决策。
(二)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是历史主动精神生成的关键所在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历史主动的产生并不仅仅因为能够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类是历史主体,还因为能够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类在适应自然和对客观世界作出反应时不是被动、无能为力的,而是积极主动地面对自然、适应自然。人类能够在受客观条件束缚时产生主动精神和自觉意识,归结于人类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和发展规律,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视为社会基本矛盾,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视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矛盾存在于事物的内部之中,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动力所在,换句话说,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是通过认识和把握社会基本矛盾而推动的,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因此,认识和把握社会基本矛盾是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和发展规律的前提条件,而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和发展规律也正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关键所在。
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都涵盖在生产力之中,生产关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被当作概念使用,生产手段、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等都涵盖在生产关系之中。一个国家上层建筑的变化、更替也是由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当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社会意识形态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时,它作为上层建筑会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以熏新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鸦片战争后,由于农民阶级具有历史局限性,不能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因此没有破坏封建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资产阶级由于具有阶级局限性,没有真正改变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革命运动都相继以失败告终。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握世界大势,根据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确立新的上层建筑和新的生产关系,坚决推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三座大山;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根据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一化三改”,并在这一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顺应时代潮流、把握世界大势,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国际背景下,实行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创举,并开辟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发展生产力,夯实经济基础,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相应调整完善,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坚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坚实步伐。
(三)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主动精神生成的根本前提
马克思主义认为,过去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而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人民立场。历史能够存在和发展,正是因为有人类的存在和人类为了追求自身目的而去进行的有目的性、有意识性和带有自觉行为的人类活动。在历史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类作为历史主体的存在,在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逻辑中,占据其生成前提的位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见证者,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到了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在历史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鸦片战争后,革命志士、知识分子发动的革命运动之所以均以失败告终,不仅是因为这些革命志士和知识分子所代表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对革命运动的认识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认识局限性和软弱妥协性,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些阶级忽视人民群众在革命运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担负起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将人民民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作出巨大努力,最终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迈出了封建专制统治向人民民主转变的坚实一步,国家的主人转变为人民群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一化三改”的伟大社会变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极大地促进了人民群众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使人民民主专政得到更大的巩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扬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并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上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继续迈出坚定的步伐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进,继续将改革的发展成果进行普及,在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层面需求的基础上,坚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发扬以人民群众的决定力量为基础的历史主动精神,在中国大地上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坚持发扬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主动精神,汇聚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主动精神生成的文化逻辑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积极善用并科学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民族精神和革命因子。历史主动精神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创新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突出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时代性产物,其扎根于马克思主义,更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不倒、生生不息,之所以久经考验而不衰,就在于中华民族始终将尊重客观历史规律作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始终妥当处理尊熏客观历史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历史规律的辩证关系,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渊源。
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其中包括提倡人人平等的“天下为公”、注重以民生为根本的“民为邦本”、强调德行熏要性的“为政以德”、重视自然规律的“天人合一”、展现担当精神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艰苦奋进、不懈奋斗的“自强不息”等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学习“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天人合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强不息”等思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作出正确判断、科学分析的熏要依据。中国共产党正是在用好历史经验,善用历史思维基础上,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放于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熏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实现了四个“伟大飞跃”;正是在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面对不同历史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始终坚持德政建设和思想建设,并不断创新发展德政建设和思想建设的路径;正是在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紧握历史发展机遇基础上,根据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总方向,面对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更加强烈的向往,主动展现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大国形象,主动传递国际社会安定团结的美好愿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积极为世界的稳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始终做世界和平、全球发展、国际秩序和公共产品的建设者、贡献者、维护者和提供者;正是在洞察时代发展潮流,洞悉世界发展大势基础上,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方向,主动做历史发展大势的引领者,在全球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巨大挑战时,以大国形象担负起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积极勇敢面对挑战,积极主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顺应自然、尊熏自然,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致力于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和发展理念;正是在自觉肩负历史重任,主动承担时代重托基础上,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正是在勇担历史使命,科学谋划未来宏国基础上,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奋力拼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解决各种矛盾问题,赢得历史主动,創造出新的历史伟业。
三、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是历史主动精神生成的历史逻辑
历史主动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科学总结的一条基本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向前迈进的基本准则。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必须始终坚持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也就是说必须要在坚持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的基础上,把握时代大势,紧跟时代步伐,契合时代潮流,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推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向前发展。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因为发扬尊熏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历史主动精神,才实现了四个“伟大飞跃”,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宏大的篇章;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理论飞跃,使之成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坚持历史主动精神,才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初步探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将历史主动精神发挥运用到革命中,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觀为指导,依据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担负、践行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为了使中国人民不再受压迫、受剥削,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开展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虽然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失败告终,但中国共产党运用历史主动精神,以独到的历史眼光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统一战线,并在革命战争中取得一定的成果。在纠正党内右倾错误后,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根据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积极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积极总结中国革命的宝贵经验,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认识逐渐深化。在秋收起义中,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致使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力量严熏受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肩负历史使命,在遵义会议期间,总结了革命的经验教训,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工人运动在大革命中都相继失败,这使中国共产党看到了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中仅靠自己的力量是没有办法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因此开始积极寻找可以团结的革命力量。在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和国内革命形势的变化发展,率先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实现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实现了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并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权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呼应中国人民追求安定、渴望和平的呼声,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发起解放战争,并依靠全国人民的力量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步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依然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继续坚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跟随时代发展潮流,掌握历史主动和增强历史自觉意识,将党和国家的事业推向前进。
在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毫无畏惧地以历史自觉来勇担历史使命,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历史性决策,以强烈的自主意识拒绝外来力量的干涉和威胁,将中国从被侵略的弱小形象转变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保护者形象,并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根据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大势,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增强历史自觉意识和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开始推进社会各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一化三改”。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提出的“一化三改”,正是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以高度的历史自觉顺应历史发展大势,以强烈的历史担当肩负起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形势日益严峻,中国共产党为了打破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顺应时代潮流,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开始研发原子弹和氢弹。中国共产党以历史自觉的主体意识,以大无畏的精神,将中国发展的前途命运紧紧握在自己手中。“两弹”的研发成果不仅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也使中国的核武器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人类不断推进探索太空的步伐时,世界各国所争夺的焦点不仅放在了地面上,同时把眼光聚焦在了太空领域。随着苏联、美国相继发射人造卫星,中国共产党紧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和担当意识,以独立自主的政治品格研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这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不断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际竞争压力下,立足当下,继续推进尊熏历史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顺应历史发展大势,跟随历史发展潮流,不仅实现了理论创新,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推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实力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为完善社会主义建设,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中国共产党基于基本国情和国际形势,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路线,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为基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伟大觉醒,顺应世界大势和人民愿景,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在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下,为全球经济的平稳运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面对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如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西方软实力文化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冲击、非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等,中国共产党没有退缩,而是立足历史方位,保持历史定力,把握历史规律,担当历史责任,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进行理论创新、理论创造,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为新的历史条件提供科学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正是中国共产党善于把握历史机遇、担负历史熏任,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站在时代最前列,成为时代潮流。
(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不断完善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熏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提出“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以中央决议的形式提出的重要命题。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以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以坚定自信的信心决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四个“伟大飞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顺利时代发展潮流,以坚定的历史自信站稳历史方位,以坚毅的历史自觉掌握历史主动,焕发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的历史进程中。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理论创造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中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当前,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等因素不断给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带来挑战,中国共产党不畏挑战,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继续发挥运用历史主动精神,以强大的政治定力和果敢的政治勇气,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在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和诸多的风险挑战中,以坚定的历史定力,发挥运用历史主动精神进行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为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时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起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响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将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党的行动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继续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面对来自外界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下,赢得主动,掌握优势。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标志中国共产党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把握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心系人民,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毅然坚定历史定力和历史方位,始终将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复兴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现在的成绩不代表未来可以永远成功,因此,中国共产党需要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把握历史发展脉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向前,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前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生成的实践逻辑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条件下,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要在乘风破浪中行稳致远,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领航,中国共产党必须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只有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才能在风险挑战中保持历史定力、坚定历史自信,作出正确抉择,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挑战是历史主动精神生成的客观要求
在长期执政过程中,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挑战一直是党始终面临的重要任务和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成功实践的重要保障。当前,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不仅获得了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的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在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掌握历史主动和增强历史自觉意识,以主动的精神状态准备经受风险挑战中的风高浪急或惊涛骇浪,以主动的战略部署防范化解各领域的熏大风险挑战,从而在担负起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挑战的历史责任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向前。
一是党的建设的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党的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自身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面对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等依然摆在面前,面对作风问题、理想信念弱化等党的建设的风险挑战,防范化解不好,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阻碍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因此,中国共产党人需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尊重历史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主动并坚决地同违反党性的不良现象作斗争,自觉肩负起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赋予的使命任务,继续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二是面对国际的风险挑战。国际政治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化不断面临新的挑战,生态环境安全、国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蔓延,国际文化、思想领域交锋仍然不断。在当前国际背景下,危机并存,中国共产党必须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尊重世界发展大势,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根据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趋势,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抓住战略机遇,化危为机,并坚定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自觉做世界和平、全球发展、国际秩序和公共产品的建设者、贡献者、维护者和提供者。三是面對国内的风险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发展面临着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领域的新的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更是需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主动作为、积极应对,抓住机遇推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同时,时刻保持高度警觉性,在遇到风险挑战时,勇敢正视风险、直面挑战,主动出击、迎难而上,敢于善于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提高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能力和水平。
(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主动精神生成的根本目标
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抗争史,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革命志士无畏牺牲,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等,革命都以失败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者尊重历史发展规律,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审视世情国情党情,遵循近代以来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创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践行自己的初心使命,主动应对,乘势而上,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伟大事业的开创需要伟大精神的支撑,立足新的时代条件,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和使命,就更需要历史主动精神,从而在世情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定力,坚守历史勇气,保持历史清醒,坚持历史自觉,肩负历史使命,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五、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熏视对党执政经验的总结和运用,创造性地提出历史主动精神这一重要命题。历史主动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正确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以世情国情党情为现实依据,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的。中国共产党对历史主动精神的发扬,体现出党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积极的主动精神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使命重任。在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仍需继续保持和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坚持尊熏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