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中奉献精神培育的多维思考

2024-05-04 05:12王曼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7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培育

王曼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对人民奉献精神培育有了多维思考。历史维度:奉献精神培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理论维度: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精神维度: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神航向;价值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实践维度:具有新时代特点中国精神和楷模的实践基础。实现路径上,要从培育内容和方式两方面入手,培育人民树立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无私奉献的信念。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奉献精神;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7.073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作为个体的公民,不具备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精神,只知道实现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这个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也不可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对人民奉献精神培育思考具有了多重维度。

1历史维度:奉献精神培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作为具有生命主體象征的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的价值,不仅是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同时也影响他人和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泰戈尔指出,人只有通过奉献社会,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从社会发展的需求分析,人应该具备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的精神。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奉献精神培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历史条件下具备了不同的内涵和价值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作为社会发展的道德需求,奉献精神培育具备阶级属性,不同阶级从各自阶级立场出发,提出了奉献精神培育的目的、内容和方式。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党,也始终重视对人民进行奉献精神培育。

1.1民主革命时期的奉献精神培育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任务,前仆后继,舍身求仁。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坚守共产党员的信仰,毫不动摇,是为了信仰而做出的奉献;面对日寇的侵略,英勇杀敌,不惧牺牲,是为了拯救民族作出的奉献;在面临中国命运的抉择中,坚定地为建立富强民主的新中国而奋斗,这是为国家、民族的前途作出的奉献。

我们可以把这个时期的奉献精神归纳为“革命的集体主义”,概括起来就是一切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人民、中国共产党的利益出发,坚持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1.2改革开放前的新中国奉献精神培育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为建设新中国和社会主义事业激发了无穷的热情和奉献精神。改革开放前的新中国建设过程中,奉献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为了改变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局面,努力工作,艰苦奋斗,弘扬集体主义精神,为了人民的福祉无私奉献,涌现了焦裕禄、王进喜等先进人物。在对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集体主义教育是重要内容,其教育对象覆盖全国人民,奉献精神培育走上正规化和系统化。

在奉献精神培育中,主要是正确处理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但是在当时,更强调为国家、集体利益作贡献,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个人利益的实现。回顾改革开放前的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培育,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传统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这样的概括,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奉献精神培育的时代特征。总体来说,是为了新中国的事业而无私奉献,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促进了新中国的各项事业,但也曾出现了过于强调奉献,忽视个人利益的偏差。

1.3改革开放以来的奉献精神培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思想有了新的特征,人们对奉献精神有了新的思考,开始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维护个人合法利益,对奉献精神培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

一方面,党更加重视对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国家、集体和人民无私奉献仍是奉献精神培育的主流。奉献精神培育内容中,包括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甚至不怕牺牲。另一方面,人们在反思“左”倾错误思想和“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时,有的人曾一度对奉献精神产生了排斥心理,认为在人民中进行奉献精神培育,忽略了人的个体性和差异性,伤害了合法的个人利益,曾一度引发了是坚持“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的辩论。有人提出“要用个人主义原则来代替集体主义原则等。”改革开放以来,代表不同社会阶层尤其是新生阶层的不同价值观念在不断碰撞。市场经济,让人们看到了“等价交换”和“公平交易”的市场规律,于是,个人的付出也就有了对等的“利益回报”等诉求。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浪潮,使得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能够有机会接触并了解西方的“人权”思想、“民主”思想、个性解放及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个人主义价值观在少数人思想中,取得了话语权,而集体主义、无私奉献的价值观面临失语的困境,出现了极端个人主义的现象,奉献精神和行为,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遭遇话语失权。

2理论维度: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要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需要、主体性、才能或能力、个性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即满足人的需要、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个性。马克思指出:“一旦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即“人的需求是实践发展的根本作用。”人的需要并由此产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人区别于动物。

但是,理解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要和西方的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加以区分,否则,将会曲解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使得它“走样、变形”,最终被拉到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沼里。马克思在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中,同时也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为如何实现个人利益提供了理论界定和实践路径:即没有绝对的自由,如果没有他人利益的实现,没有社会的发展,就没有个人利益的实现。“每个人有需要很正常,但同样重要的是怎样对待别人和社会的需要。一个人不能听任自己的需要膨胀,光顾自己的本性而无视他人的需要本性。”这就为新时代的奉献精神培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3精神维度: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神航向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在当今中国人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共同的理想引领中国人民前进,凝聚中国人民的思想。在进行奉献精神培育时,人们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事业、为谁、为什么要奉献”的问题。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中国人民的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人民的力量,回答了“为什么事业、为谁、为什么要奉献”的问题。

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是一句空话,是通过全体人民实干得来的。在这个伟大的进程中,需要每个中国人不仅为实现个人理想奋斗,当个人利益与实现共同理想有冲突时,就应该为实现共同理想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个人利益。因此,新时代奉献精神培育,要抓住根本问题,廓清人们思想上的迷惑,为人民的奋斗指明方向。

4价值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

在西方,“作为一种政治思想,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自由、个性解放,反对国家、社会限制、干预个人。在这个层面,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紧密相连。”可见,在西方的极端个人主义观念中,为实现个人利益,不惜与国家、社会、他人对立。在当今中国,“广大的人民群众开始重视自身的利益追求、自我实现、生活自由、意愿表达等,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出现了明显变化,个人主义明显地遭遇到既有批判又有辩护的当代实存。”

当代中国,能够引领全体中国人民共同价值观的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然与西方宣扬的个人主义是对立的,它从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利益出发,因此,其价值起点是不同的。同时,在实现个人价值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给出了答案。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的个人主义对立,但并不意味着与个人的合法利益是对立的。相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个人价值,维护个人合法利益提供了有效途径。这就解决了“弘扬奉献精神与实现个人利益相矛盾”的悖论。

5实践维度:具有新时代特点中国精神、楷模的实践基础

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同时代,中国精神的内容、涌现出的英雄楷模,彰显了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拼搏奋斗的时代风貌。全国人民锐意进取,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涌现出无数时代楷模,不断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涵。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精神和楷模,为每一个时代人民的奉獻精神培育提供了资源和素材。

以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为例,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筑起了抗疫的牢固防线,形成了伟大的抗疫精神,习近平同志指出:“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在抗疫过程中,呈现出的精神风貌和英雄事迹,将激励广大学生,为国家、民族奉献青春,为新时代奉献精神培育夯实了实践基础。

6现代化进程中奉献精神培育的实现路径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进行奉献精神培育,其内容和方式要彰显时代性。

6.1培育人民树立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奉献的信念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党和政府要教育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私奉献。要及时推进新时代无私奉献的英雄人物,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弘扬为国家、民族奉献的精神。

在对人民进行奉献精神培育时,党和政府则要教育人民处理好为国家、集体作奉献与实现个人合法利益的关系,提倡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维护个人合法利益,对生命更加尊重。从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与个人合法利益辩证统一的角度,维护、保障、不伤害人民个体的合法利益,实现国家、民族利益与个人利益双赢的局面。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建立合理的社会保障机制,当个人为国家、民族利益作出牺牲时,为个人作出相应的合理补偿,为奉献精神培育提供法理保障。

6.2不断创新培育方式

新时代,党和政府要采取灵活新颖的方式对人民进行奉献精神培育,要善于利用网络、各种自媒体等新技术,结合人民群众思想变化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改进培育方式,提升培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首先,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阵地、主渠道。党和政府要及时向人民群众宣扬党中央最新的政策精神,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敢于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教育方式,在全社会开展奉献精神培育。党的二十大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要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中,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号召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无私奉献。

其次,采取多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管齐下,多渠道渗入,培育人民的奉献精神。党和政府,要充分调动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如社区可以组织群众参观先进人物事迹展、邀请专家开展讲座等,对群众进行奉献精神培育。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网络、自媒体等形式,掌握奉献精神培育的主动权,例如,在网络建设上,可以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人民群众推送无私奉献的先进人物。在城市、乡村的文化建设中,通过布置展板、建时代楷模墙、学习身边的先进事迹等,使人民群众受到奉献精神的熏陶。“身边的平凡人共同铸就不平凡的无私奉献精神,这已经直接构筑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从共同学习到共同行动正是理论学习最终要达到的效果。”同时,对人民进行奉献精神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要调动各职能部门,对人民进行奉献精神培育。

再次,各地、各单位要结合各自特点,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开展各种具有地方、行业特色的奉献精神培育活动。第一,各地方政府要善于利用地方资源,例如,各级地方政府要开发地方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宣传好地方先进人物等形式,开展奉献精神培育。第二,各行业、各单位要结合行业特点,针对受教育对象特点,开展奉献精神培育。如,高校可以结合各自大学文化和专业特点,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培育学生为人民健康事业奉献的职业精神。

参考文献

[1]罗国杰.坚持集体主义还是“提倡个人主义”[J].求是,1996,(14):32+21.

[2]朱小娟.从历史分析方法的角度把握集体主义[J].思想理论研究,2017,(7):34.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139.

[4]牛佳.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人民论坛,2016,(8):107.

[5]张奎良,魏金华.马克思人的需要本性概念的科学意义[J].理论探讨,2015,(7):47.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9(1).

[7]王常柱.中国梦视阈下的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岭南学刊,2017,(40):4243.

[8]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1).

[9]徐懿然,胡大平.青年自我认识塑造:基于共同感觉结构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路[J].江苏高教,2020,(90):90.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培育
论全面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