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云辉 尹俊芳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养老的需要,社区居家养老将担负起更大的责任。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但仍然面临着养老服务资源有限、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足与流失严重、养老服务和养老需求存在矛盾、社会工作的认可度低的困境。社会工作者不同于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工作可以通过链接各方资源、拓展资金筹集渠道、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开展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加强文化宣传与政策倡导等路径来促进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区;居家养老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5-0135-03
国家高度重视养老工作,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养老方式无法满足目前的养老需求,社区居家养老得到重视和发展。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仅有良好的政策优势,社会工作的工作专业理念也与社区养老服务相契合,其介入能有效提高服务质量,规范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总之,社会工作的介入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但从总体上来讲,社会工作在介入社区养老服务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也存在着一些应该引起重视和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政府政策的支持
2022年8月26日,民政部官网发布《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共计73.7万人,其中助理社会工作师55.9万人,社会工作师17.7万人[1]。社会工作队伍的不断壮大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养老奠定了人才基础。2022年2月21日,《“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指出,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引导社区綜合服务平台广泛对接老年人需求,提供就近就便消费服务[2]。《“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年底,推动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每百张养老机构床位均拥有1名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提出了要求[3]。《规划》明确提出了社会工作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要求。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完善相关政策,针对预防、治疗、照护等需求逐步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注重完善基础设施,从物质方面满足养老需求的同时,也注重老年人心理健康。
(二)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与社区养老服务相契合
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核心价值观,是指以人为中心,运用个别化、资源链接等工作技巧,采取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大工作方法,帮助社会工作与社区养老服务很好地契合、开展工作。社会工作者助人自助的核心理念可以帮助老年人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身价值。社会工作者链接资源,帮助老人构建适合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促使其积极融入社会,实现老有所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技巧也可以帮助其提高服务质量,坚持以人为中心,着眼于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坚持个别化、差异化原则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满足老年人不同需求。针对有自理能力、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可以在社区组织手工、唱歌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针对身体状况欠佳的老年人,链接医疗资源,开展上门服务,定期慰问,保障老人的身体健康。
(三)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
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国家养老负担加重。为此,国家大力倡导社区居家养老,把养老的重任以家庭为单位,分摊到社区。社区工作人员有限,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往往不能同时掌握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知识,面对老年人的多样需求,常常力不从心。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推手。社会工作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发挥作用,可以弥补传统居家养老的不足。社会工作者可以链接各种资源,针对老年人的不同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坚持政策引导,监督政策的推行和有效落实,为老年人谋取更多福利[4]。
二、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困境
(一)养老服务资源有限
一方面,服务机构的服务资金短缺。近年来,社工机构数量日渐增多。社区居家养老大多是政府购买服务,社工机构的增多使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政府部门真正分配到各个机构的资源就十分有限。随着老年人的需求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政府拨款的数目越来越不能适应社工机构提供服务的要求,社工机构单纯依靠政府资金来开展服务是远远不够的。服务机构将精力过多地放在了向政府申请项目上,忽视了发展机构的多元化筹资能力,筹资渠道单一。社区养老服务范围也因为资金的影响而受到限制,服务的范围和质量都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落后,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一些社区缺乏康复设施,无法满足残疾老年人康复训练的需求;也有一些社区公共空间有限,公共空间缺乏安全扶手、紧急呼叫系统,老年人日常活动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足与流失严重
其一,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内专业社会工作者占比低,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良莠不齐。机构内经验丰富的专业社工短缺,大多数人员是本科生和刚毕业的应届生,还有一些非专业社工和志愿者,他们缺乏丰富的社区养老服务经验,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其二,人才流失严重,虽然近年来社会工作得到了一定发展,但经济市场对社会工作者的需求量影响了其薪资待遇,而且社会工作者面临着自我认同感低与职业认同危机。社会工作在大环境之下有很强的依附性,社工机构的发展向政策倾斜。在服务的过程中社工机构的项目大多是政府购买的,社会工作者多处于被动的状态,服务趋于行政化。程序化与去个性化的发展让社会工作者逐渐产生了职业倦怠的心理。当工作不被大众所理解时,这种倦怠感更会加重。自我对社会工作的认同与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同之间存在落差,使得许多社会工作者对专业提出质疑,产生职业倦怠,造成人才流失。
(三)养老服务和养老需求存在矛盾
其一,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参差不齐。社区居家养老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需要数量更多、专业化水平更高的社会工作者,需要社会工作者提供面向不同需求老年人的更专业化、多元化的服务。但现实是服务机构为了完成养老服务任务,通常会以招募社会志愿者或与其他社会力量合作的方式来解决人手短缺问题,完成服务指标。这些志愿者大多没有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服务机构在短时间内也难以组织高效的系统培训,因此导致服务质量水平参差不齐。这不仅影响了养老助老服务的质量,而且也制约了养老事业的发展。其二,高质量服务需求量低。大多数老年人往往负担不起费用,或者勤俭、舍不得花钱。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往往以政府购买为主,社工机构在承包项目之后,要根据政府的要求开展服务,具有行政化的特点[5]。这就不能及时回应老年人的需要,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滞后性。其三,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服务内容僵化,缺乏创新。针对身体健康,需要丰富精神生活的老人,社区每年都举办相同的活动,或者一年举办好几次类似的活动,老年人一般都会从一开始的充满激情到后来逐渐失去参与兴趣。此外,社会工作聚焦于大多数老人的精神生活,往往会忽视半自理或者身体残疾老年人的健康康复等工作,这部分老人将会被遗忘或者边缘化。
(四)社会工作的认可度低
其一,由于缺乏宣传,社会工作的知晓度不高,社区居民并不了解社会工作是做什么的。在社会工作者积极制定服务方案,想为社区老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时,一开始往往会遭到社区老人的不信任与怀疑。社区老人防范意识强,不轻易相信他人。因此他们如果遇到实际困难,大多会去找居委会或者社区物业的工作人员,很少有居民能有意识去找社会工作者。老人认为居委会才是政府的合法代表,他们往往会质疑社会工作的权威性、合法性。其二,社工机构缺乏良性运行机制,运行效率难以保证。我国对于社工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各方面还不成熟,社工机构内部贪污和渎职等负面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工作的公信力。
三、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區居家养老的路径
(一)链接各方资源,拓展资金筹集渠道
社区是群众自主建设和自我发展的集聚地,但其建设和发展也需要各种内外环境的资源支持,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资源链接者的作用[6]。一方面,可链接政府资源,倡导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作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并针对社区中的贫困老人开展特殊通道,帮助他们申请补贴。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分发到位、补贴领取到位。另一方面,社工机构适度开展营利性服务,克服过度依靠政府支持或项目支持的弊病,通过与其他社会力量的良性互动和协作,争取更多资源支持。与有意向支持社区养老事业的基金会、企业、社会组织联系,向他们争取社区居家养老所需要的资金支持。同时,基于目前面临的发展困境,社会工作者也可以在社会上加大宣传力度,发起各种线上线下的资金筹集活动,为社区养老服务筹集资金,并做到合理运用,资金的使用公开透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康复设施、娱乐设施配置,积极打造环境友好型社区,满足老年人康复和娱乐的需要。
(二)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
其一,通过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人才引进机制,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福利待遇,确保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人才队伍中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数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岗前专业化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进行服务,以此来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实践水平。将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和专业技巧贯穿养老服务的始终,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养老服务领域上独特的优势,提高养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其二,可以与当地高校和专业学校合作,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机构和社区中实习。可以安排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老年人心理慰问和疏导的工作,护理和临床专业的学生进行老年人健康护理的工作,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进行社工机构分配的相关工作。这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也可以为社区居家养老储备后续人才,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其三,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建立和完善志愿者培训机制和管理机制。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社会行政方面的知识,统筹安排志愿者的招募、人员管理、人员具体的奖惩等工作,帮助社会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志愿者管理体制。此外,可以面向学校招募合适的大学生志愿者,并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培训,使其与社区养老项目对接,建立稳定的“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
(三)开展多元化的养老服务
社会工作者要针对不同需求的老人,开展多元化的服务。其一,社会工作者要主动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主动学习社区居家养老方面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对于医疗方面、心理方面的知识有基本的了解。面对老人的不同需求时,学会灵活链接各种资源,注重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运用优势视角挖掘老人本身的资源,充分发挥个人优势;运用人生回顾法肯定老人的人生价值,增强自我价值感;针对有特殊多样需求的老年人,可以开展个案管理,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开展服务。其二,在工作过程中要主动发掘老年人的需求,不拘泥于政府和上级委派的任务。在工作中积极主动了解老年人的情绪变化和需求变化,并适当调整服务方案,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及时的回应。其三,主动创新服务内容。要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对于身体健康的老年人,主要就是开展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活动。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来划分兴趣小组,并主动创新服务内容和活动内容。对于身体残疾或者半自理的老年人要链接医疗资源进行康复和复健;对于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要帮助其与子女联系,构建其社会支持网络并定期上门慰问。创新养老服务资源协调机制,协调与整合不同养老服务资源,共同运用于养老服务领域。如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智能手环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并进行及时干预,防止意外发生[7]。
(四)加强文化宣传与政策倡导
其一,积极宣传引导,增加社会认可度。除了政府要出台政策加强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外,还可以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大众传媒的力量,宣传社会工作开展的服务,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社会工作是助人的专业,是为民服务的,以此获得更多居民的理解支持。社会工作要用自身行动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通过链接各方资源,满足老人的多元化需求,用实际行动真正得到老人的认可。其二,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政策。积极引导社工机构诚信经营,监管社工机构,避免贪污腐败,失职渎职。监督其自觉遵守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确保社工机构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并长久运行。
四、结束语
我国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老年人的养老缺位现象日益严重,成为社区工作的重点之一。社区居家养老可以弥补传统养老方式的不足,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大创新,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社会工作的专业特点和价值观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水平,但其介入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从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入手,分析了介入存在的问题,基于社会工作的视角就社区养老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2-08-26)[2023-12-18].https://images3.mca.gov.cn/www 2017/file/202208/2021mzsyfztjgb.pdf.
[2]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EB/OL].(2022-02-21)[2023-11-27].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2/21/content_5674844.htm.
[3] 民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EB/OL].(2022-05-24)[2023-10-20].http://credit.jms.gov.cn/316.news.detail.dhtml?news_id=34246.
[4] 顾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科技风,2021(20):133-134.
[5] 郭文昕.社會工作介入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路径探究[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1(15):43-45.
[6] 卞文忠.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路径探索[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23):141-143.
[7] 李云波,周灵.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考[J].中国社会工作,2021(26):44-45.
[责任编辑 刘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