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插图,大大智慧

2024-05-04 23:23陆嘉
格言·校园版 2024年9期
关键词:寒号鸟莲叶鸽子

陆嘉

我们拿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映入眼帘的是鲜艳有趣、五彩缤纷的插图。教材为古诗词《江南》《登鹳雀楼》《小儿垂钓》等配上充满中国味的水墨画,画风古朴,飘逸深远;为《小蝌蚪找妈妈》《小蜗牛》《小壁虎借尾巴》这样故事性强的课文配上了连环画式插图,充满童趣;《树之歌》《黄山奇石》《日月潭》等写景状物类课文则选取了自然景观图,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些插图非常绝妙,文本和插图彼此吻合,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性和认知特性。面对如此精心设计的插画,教师应该如何运用呢?笔者根据过去几年的教学方法,做了以下思考:

一、图文对照,指导背诵

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这些课文插图对帮助学生背诵课文内容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图文对照,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课文,积累词句。

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第二册《荷叶圆圆》为例,编辑为了生动地呈现文本的第2~5段,放置了两幅插图:荷叶是小水珠们幸福的摇篮,是小蜻蜓停留的港湾,是青蛙唱歌的舞台,是小鱼儿们乘凉时的大伞。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们比较插图和文本,反复朗读课文。学生在背课文的时候容易混淆相关词语。所以,笔者请他们在画中小水珠、小蜻蜓、青蛙和小鱼儿的旁边分别标记“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抓住莲叶上下所有不同动作(躺在莲叶上的小水滴,站在莲叶上的小蜻蜓,蹲在莲叶上的青蛙,在莲叶下游泳的小鱼)来记忆文本。如此一来,学生边背诵边看插图,抓住关键词,理清背诵的思路,之前背诵时张冠李戴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解读插图,图文对照,让学生有图可依,化难为易,变死记硬背为活学活用,在朗读和背诵中培养语感,增加语言积累。

二、活用插图,突破难点

教材中的插图大多是课文重点或难点的具体呈现,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灵活、巧妙地使用插图,帮助学生直观、生动地理解课文,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曹冲称象》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路清晰地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文中画线的地方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学生感受不到曹冲的聪明才智。于是,笔者提供了一幅关于这一部分的图画:大象站在船上,曹冲在河边指挥着如何称象,一名官员在船边做着标记。这幅插图生动直观地再现了称象的情景。笔者让学生边看插图边说出这些人各自在做什么。最后,笔者指导学生结合“先……再……然后……最后”的逻辑,有条理地说出称象的过程。

这样,学生通过插图形象直观地明白了称象的步骤,突破了学习难点,感受到了曹操年纪虽小却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德。图片和文字教学的结合,使困难的事情变得更容易,使乏味无聊的语言变得具体、鲜明、有趣。

三、图文结合,激发想象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图画不仅仅可以说明文字,而且还扩大了儿童的想象力。”文本经常存在“文本留白”的现象,这些“无”中往往含有丰富的“有”。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留白,借助插图,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使原本静止的插图变得鲜活起来。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寒号鸟》一文中的插图里,一只寒号鸟正躺在崖缝里睡觉,而喜鹊却忙着做窝。教师在教学时可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想象,寒号鸟在崖缝里睡大觉的时候,它会想些什么?在喜鹊劝告他做窝时,他又是怎么想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插图中动物的表情、动作的揣摩,想象动物的言行及其心理活动,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喜鹊的勤奋和寒号鸟的懒惰。

又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第一册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有两张插图,第一张插图描述的是种植葫芦的人看着漂亮的小葫芦,十分开心。第二张插图描述的是种植葫芦的人见葫芦掉在了地上,十分惊奇和伤心。两张插图有一个明显的对比,其生动地展示了种植葫芦的人的前后表现,这在文字中是没有描述的。

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插图,想象一下,练习补白:“那个人每天去看几次?他的表情如何?心里会有什么想法?最后,那个人看见葫芦一个接着一个掉在了地上后,他是怎样的表现?他又会说些什么呢?”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通过图片的有限内容想象其背面的深刻含义。大胆的想象使图片更加丰富,也让学生初步懂得这则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借助插图,培养能力

在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教材中,拼音部分都配备了一张完整的形象图,充当演示声音和形状的指南,增强了拼音学习的趣味性。每张形象图都包含一个有趣的故事,有助于学生产生相同的情感,融入课堂。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有效利用形象图,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汉语拼音第五课《g k h》配有一幅夏日公园情境图。一个坐在椅子上喝水的小女孩,“喝”表示h的发声,椅子的侧身表示h的形状?她面前有一只白色的鸽子,上面有一堆花,“鴿”表示g的发声,花环提示g的形状?旁边的小河里有碧绿的水草,两只小蝌蚪在水草里追逐嬉闹。“蝌”表示k的发声,蝌蚪和水草一起表示k的形状?

上课时,笔者先出示课文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图画并进行描述,引导学生说出“小女孩在椅子上喝水”“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鸽子嘴里衔着一个花环”等完整的句子,随后笔者将零碎的句子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接着,笔者引导学生观察三个拼音字母的“形”。通过观察,学生会惊奇地发现:鸽子衔的花环和“g”的形状相似,蝌蚪、水草组合起来和“k”的形状相似,长椅的侧面和“h”的形状相似。教师利用“鸽子”“蝌蚪”“喝水”这些词语,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并掌握“g、k、h”的读音。接着,笔者利用形象图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和学生一起创作顺口溜,比如“鸽子鸽子ggg”“蝌蚪蝌蚪kkk”“喝水喝水hhh”等。最后,笔者与学生一起学写三个声母。在整个课程中,汉语拼音音、形的掌握都离不开形象图的运用,学生可以一边听故事,一边讲故事,将自己所观察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进而快速把握学习的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可以简单地教学,学生可以愉快地学习。此举不仅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结束语

文本插图被称为教材的“第二语言”。教师要用文本插图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小插图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巨大的智慧。

猜你喜欢
寒号鸟莲叶鸽子
寒号鸟
鸽子,飞吧
《寒号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解救寒号鸟
被误会的寒号鸟
世界上最大的莲叶
接天莲叶无穷碧
鸽子高高飞
小鸽子,飞起来
小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