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

2024-05-04 23:23开学诚
格言·校园版 2024年9期
关键词:落花生蔺相如圆明园

开学诚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运用与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问题导向,激发探究欲望

小学生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探究。为了使问题更具开放性和探究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调整问题的难度和深度。适宜的问题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还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而且,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还应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具创新能力和判断力。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还要将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小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阶段,他们的学习往往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尽可能地与学生熟悉的场景、事物或人物相关联。这样的问题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提高他们探究的积极性。

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课文初读环节,教师可以问学生:“《将相和》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它与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从字面意思理解题目的含义,并探究它与课文内容的联系。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廉颇是将,蔺相如是相,本文记录的是廉颇与蔺相如和好的故事。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课文的主旨和大意。在分段精读时,教师可以提出“蔺相如如何智斗秦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完璧归赵”的故事情节,探究蔺相如的智谋和勇气,同时理解他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行动。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发展和蔺相如才智过人、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在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可以提出“《将相和》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发挥蔺相如和廉颇的精神?”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深层含义和启示,探究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和价值观。

二、合作学习,培养协作能力

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认为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能够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学习效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观点、分享经验,以此促进彼此的成长。同时,这些合作学习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互相启发、补充,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同时,小组讨论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他们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除了小组讨论,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合作学习活动,如小组写作、团队游戏等。这些活动都可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应用,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其协作精神。

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在分组时,教师要注意平衡各组的学习能力,以便学生相互学习。然后,教师给出小组讨论的主题,如“落花生的特点是什么?它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课文中的人物有哪些特点?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可能会回答“落花生具有朴实无华的品质,它并不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奉献。落花生同时拥有内在美,这种美并不浮于表面,而是需要深入挖掘和了解。此外,落花生还具有不图名利的品质,它并不追求外在的荣誉和利益,而是专注于自身的生长和贡献。最重要的是,落花生教导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通过汇报,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能从其他小组的汇报中获得新的启示和思考。

三、引导发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動参与和自主探究,它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探究中。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是指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学习资源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发现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启发,但不应代替学生思考和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主动地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学习资源可以是相关的书籍、文章、图片或视频等,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地探究和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起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先展示一些圆明园昔日的美丽照片或影像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和壮观。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再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学习资源,如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圆明园纪录片或图片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圆明园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探究和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理能力。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主动探究,如“圆明园的建筑风格有哪些特点?”“圆明园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等。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逐渐培养起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上述策略,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完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落花生蔺相如圆明园
梦回圆明园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游圆明园有感
将相和
各极其妙的《落花生》
——许地山、老舍同题散文《落花生》比较赏析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圆明园里过大年
负荆请罪
秋天,落花生
负荆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