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整本书阅读指导的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

2024-05-04 23:23陈碧
格言·校园版 2024年9期
关键词:整本书教师学生

陈碧

在小学阶段,阅读是语文教学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和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分别对小学一、二、三学段做出不同程度的整本书阅读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整本书阅读因其较好的阅读效果而被教育界逐步认可并广泛推广。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学生通过大视角、全方位的整本书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其阅读水平和阅读品位,增强其综合素质与人格修养。

一、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要想理解整本书阅读,先得明白什么是整本书。整本书是指结构严谨、内容紧凑、主题明确并且没有缩写或删减的阅读对象。它既可以是相对独立的书籍,也可以是具有内在联系的图书系列。整本书阅读,是以高于局部阅读的视角,对整本书或系列书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全面的认知和客观的评价。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指出:“从教材文本出发,向外延伸阅读范围。”这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的雏形。2001年,新课程标准正式提出“读整本的书,增加阅读量”。2017年,国家教委对小学生阅读做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强化个性阅读。在教师的指导督促之下,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更能体现其阅读主体地位。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学生拓宽学习视野,提升阅读水平,提高文化素养。

二、整本书阅读指导的价值取向

整本书阅读指导,除了帮助学生对书中内容、内涵进行解读,还应努力争取实现以下价值取向:

首先,帮助学生构建阅读场域。所谓阅读场域,并非空间领域的场所概念,而是具有交互气息的阅读环境。教师指导学生搭建阅读场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阅读体验进行沟通,让知识得以呈现,思维得以碰撞,情感得以交融,让阅读的意义得以升华。在共生协同型的阅读场域中进行整本书阅读,可以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动机,维持阅读兴趣,丰富阅读经验。

其次,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品质。整本书阅读在学习深度和广度上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也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时就需要教师从更高、更全面的阅读视角,以自身人文素养去引导学生加深对作品內涵的解析感悟,多面解析,细致品悟,深入思考,启迪心灵,提升阅读品质。

再次,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能。新课标倡导以“三位一体”模式进行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一定技能。学生普遍缺乏阅读技能和实践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其打通从单篇教读迈向整本阅读的关隘,引导学生自发自觉地将单篇教读技能运用于整本书阅读中,进而积累阅读经验,并完成技能进阶。

最后,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学习能力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指导的重要目标。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但意志力不够,很难长久坚持的特点,教师可在学生整本书阅读各个阶段适时适当地给予指导,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习惯。阅读前的指导,旨在激发学生阅读动机与兴趣;阅读中的指导,旨在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解决阅读困难;阅读后的指导,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其阅读理解。在持续指导下,学生会潜移默化地把学习任务转化为内在需求,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实施策略

在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多元价值观为主导思想,以探究视野关注整个过程,从多角度不同层次对学生进行指导。

(一)以俯瞰视角来进行宏观引导

与短小简明的单篇文章不同,整本书呈现出要素繁杂、语境宽阔的特点。小学生掌握知识不多,阅读经验缺乏,在开始整本书阅读时,需要教师先以俯瞰视角来进行宏观引导,以增强学生的整体感知。俯瞰整本书,了解整体架构及故事发展走向,能帮助学生置身于整体语境中解读内容内涵、作品风格和体裁,为下一步深入阅读奠定基础。

以阅读《没头脑和不快乐》为例。首先,从封面人物着眼,以封面信息猜想人物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物有两个,分别是谁?猜想一下,作者会怎么描写这两个人物。”其次,看介绍了解作者特点及作品风格。教师向学生提问:“作者能写出这么好玩的故事,在生活中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写的作品大多呈现出什么特征?”最后,读目录了解故事发展脉络或整书阅读清单。任溶溶的作品除了《没头脑和不快乐》,还有哪些好玩的故事,学生看看作品目录就能一目了然。封面、目录、扉页、书脊、封底等都是俯瞰视角可以关注的地方,它们可以帮助学生解读出许多与作品相关的信息,为整本书阅读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二)以共赏视角来展开精读深究

俯瞰视角下的宏观引导可为接下来的精读深究做准备。小学生整本书精读深究,需要教师以共赏视角来进行引导。学生要想达到一定的阅读深度,就需驻足停留在某些关键细节上进行入微体察,以品味其语之美、言之准。师生共赏书中精华片段,对重点、难点、易错点、遗漏点等关键点进行精读深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以《西游记》为例,教师可带领学生重温《三打白骨精》中的环境描写,体会山峦的巍峨险峻。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时候会发现,这类描述还有很多,水中龙宫、天上凌霄殿、海外仙山等,都是为了呼应接下来要出场的人物和故事。师生共赏能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在精读深究中帮助学生更快、更准地读懂作品,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品位的目的。

(三)以阅读框架来明晰阅读脉络

一个故事有它的构成架构和发展顺序,一本书也有它的阅读框架和阅读脉络。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可对这些框架和脉络做适度引导,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提升其探究能力。教师可搭建简易框架,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以《桂花雨》引导阅读为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阅读《桂花雨》,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同一作者的另一篇文章《月光饼》。通过对两篇文章的对比阅读,学生会发现其中太多的共同点,如家乡、美食、乡情、母亲等,由此延伸至作者琦君的系列作品。作品中的这些共同点连接起来就成了整本书以及整个系列的阅读框架。学生由点及类,在修正、补充、印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

(四)以阅读任务来驱动阅读过程

学习阶段的阅读,都带着一定的目的性。也就是说,阅读过程需要以阅读任务来驱动推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操作性强、难度适当、有趣好玩的阅读任务,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仍以《没头脑和不快乐》阅读为例。教师可为学生设计阅读任务:一是运用当前掌握的阅读方法,用四周时间完成整本书阅读;二是了解主人公各自的性格特点,形成阅读感悟,以读书报告的形式呈交;三是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故事,制作成海报,并在班上分享。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阅读任务,会让阅读目标明确,着力准确,效果显著。

四、结束语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与推进,从俯瞰视角进行宏观引导,从共赏视角进行精读深究,并搭建阅读框架来明晰阅读脉络,布置阅读任务来驱动阅读过程。这对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整本书教师学生
《论语》整本书阅读
最美教师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教师如何说课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