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芳
摘要: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神木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实际,构建了具有高职特色的三全育人体系,实施“12345育人模式”,即贯彻“大思政课”建设要求,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以完善学习培训体系、教师评价体系、教师业绩体系推进教师队伍建设,面向爱国、忠诚、敬业、责任目标,整合黄河文化、长城文化、杨家将文化、神府红色文化、国防教育资源。要完善三大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多元课堂强技厚德,助力职教人才培养;重视育人共同体共建共享,汇聚合力同向同行;整合五大特色资源,强化主题活动文化育人。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思政育人;育人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0-0005-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讲好中国职业教育故事研究”之“思政铸魂质量固本的神木职院方案”(课题编号:22FGJB012-CVES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神木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实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学院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三全育人体系,实施“12345育人模式”,引导教师深耕讲台,提升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引导青年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不断提升思政铸魂育人实效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高职院校在育人过程中既要面向市场,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更要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德技并修、知行合一,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2022年8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对推动“大思政课”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各高校多措并举,通过资源平台的搭建、师资队伍的构建、实践基地的打造等途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提升思政育人的效果。神木职业技术学院在“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充分运用校内校外的大资源,依托各级各类大平台,构建课堂内外联动大师资,初步形成12345思政育人模式,取得了良好的育人实效。笔者重点围绕这一育人模式的实践路径展开,在具体做法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以期为职业院校的思政育人实践提供案例。具体来说,12345育人模式的内涵指的是:贯彻一个要求———“大思政课”建设要求;突出两个原则———强化问题意识和突出实践导向;完善三大体系———以完善学习培训体系、教师评价体系、教师业绩体系推进教师队伍建设;面向四大目标———爱国、忠诚、敬业、责任;整合五类资源———黄河文化、长城文化、杨家将文化、神府红色文化、国防教育。
1.完善三大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教必先强师”“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以党委领导为核心,以学习培训体系、教师评价体系、教师业绩体系三大体系为支撑,努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1]。第一,优化学习培训体系,用好数字化平台,强化思想理论武装。近年来,教育部不断扩大优质资源和服务有效供给,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教师资格管理信息系统、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构成“一平台两系统”的建设架构,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神木职业技术学院充分运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中的“教师研修”,运用思政师德、学科教学、心理健康等内容,扎实推进高职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师德修养等各项工作。另外,校党委办公室印发《神木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针对广大教师群体,举办教师宣誓仪式,设置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专题培训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报告会、讲座、论坛、读书会、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生动多样、富有特色的理论学习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抓在日常、抓在经常。第二,完善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评价改革是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神木职业技术学院着力完善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体系,加强院系教研室等各类学习共同体建设,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建立完善传帮带机制,把教师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基本要求,把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主要标准,提高教学业绩和教书育人实效在绩效分配、职务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同时,设立神木职业技术学院“师德师风实践教育基地”,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出台《教师岗位聘任实施办法》《师德违规处理办法》,严格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将师德规范融入教师日常行为,在日常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全过程中严把政治关和师德师风关,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提高自身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第三,建立教师荣誉体系,营造尊师重教氛围。神木职业技术学院扎实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的重要决策部署,建立教师荣誉体系,设立“师德标兵”“最美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教师职业荣誉奖”等奖项,举办教师节表彰大会,激励教师潜心育人,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多渠道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激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并在每年5月依托职教月,举办“师道”主题系列活动。
2.多元课堂强技厚德,助力职教人才培养
围绕“大思政课”的建设要求,神木职业技术学院充分运用校内外各类资源平台,通过多元课堂铸魂育人,启智润心,助力职教人才的培养。第一,构建铸魂育人的主阵地课堂。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关键是抓住课堂主阵地,用好教学主渠道。神木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各个专业的课程分类,对行业、企业所需人才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进行分析,构建了“思政课+专业课+公共基础课+实践课”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以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主体作用,并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第二,打造启智润心的校园微课堂。神木职业技术学院不断丰富学生活动,将思政育人实践融入种类多样的“第二课堂”,打造启智润心的校园微课堂[3]。例如,丰富社团课程,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通过教师指导大学生完成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参与比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组建大学生宣讲团,利用短视频开展理论宣讲,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时代的意识;打造“红色小剧场”,每年定期举办思政实践展演活动,厚植家国情怀;开展以蜗牛读书俱乐部为依托的阅读推广活动,助力学生终身学习。第三,拓宽笃行实践的社会大课堂。在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过程中,神木职业技术学院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针对“理论和实践联系不足”的问题,积极拓展育人场域,实现实践育人。运用当地的各类博物馆、展览馆、红色资源开展思政教育;依托陕西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让劳动教育活起来,并组织学生学习一代代治沙人扎根沙漠、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榆林治沙精神;在“三下乡”实践活动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4]。
3.育人共同体共建共享,汇聚合力同向同行
为了实现校内外育人力量的互联互通、优势育人资源的深度整合,神木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党委统一领导,完善协同联动机制,调动育人资源、社会力量,构建育人共同体,汇聚育人合力同向同行。第一,建设校内“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共同体。依据教育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推进会会议精神和《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的通知》,神木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在育人力量方面,着力打造由辅导员、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校领导、社区行政人员组成的育人共同体,凝聚育人合力,打通育人的“最后一公里”。第二,建设政、校、企、社四方联动的实践教学育人共同体。依托党政机关、合作企业、社会组织,以校企合作基地、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为载体,整合联动党政领导、党校教师、行业模范、基地讲解员等参与实践育人活动,通过调动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第三,建设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研共同体。学院依托校内的“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与当地中小学合作共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共同体,通过开展线上线下集体备课、集体培育研讨、资源共享等,推动教、学、研一体化。例如,组织“神木市大中小思政课集体备课会”,围绕同一教学主题———“家国情怀”,开展“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让不同学段教师围绕相同主题,按照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设计,促进各学段教学目标的衔接,进而加强思政课教师对教学内容螺旋式上升的理解和把握。
4.整合五大特色资源,主题活动文化育人
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要“编制中华民族古代历史和革命建设改革时期英雄人物、先进模范进课程教材图谱”。2019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文件共7次谈到“英雄”,强调要积极弘扬英雄的嘉言懿行,从英雄人物身上感受道德风范,让崇尚英雄成为风尚。由此可见,英雄的事迹与精神具有榜样示范作用,极具感染力、号召力、凝聚力,是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5]。神木职业技术学院所处的榆林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汇集了“黄河文化、长城文化、杨家将文化、神府红色文化、国防教育”五大特色文化。神木职业技术学院切实发挥区域文化的引领与浸润作用,将文化建设融入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具有英雄情怀的校园文化氛围。具体围绕五大特色文化资源,聚焦英雄文化,打造系列主题活动,将“德育”“美育”“体育”有机结合融通,让学生体验“浸润式”思政教育。第一,杨家将文化下的“传承忠勇砥砺奋进”主题活动。神木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杨家将文化传承基地”,将杨家将文化与体育课程相结合,开展“杨家枪”“杨家拳”教学实践活动,在强身健体中培育学生的忠勇情怀。还将杨家将文化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开设非物质文化剪纸艺术之杨家将人物剪纸、故事剪纸系列活动,在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的同时,使学生感悟杨家将的爱国、忠诚精神。第二,神府红色文化下的“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主题活动。神木职业技术学院利用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指导宣讲团成员讲述“战火中的英雄”,在学习了解党史的过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第三,国防教育下的“征兵宣传参军入伍”主题实践。神木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由退伍学生组成的学生协会———军事协会,以“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国防意识”为宗旨,开展特色活动,如在校内设立征兵咨询岗,为有意入伍的同学们答疑解惑,定期分享“学子们一身戎装青春芳华的军旅故事”,以自己的经历讲述参军入伍的荣光。朋辈故事能够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激发青年的报国担当。第四,长城文化下的“传承文脉铭记英雄”实践活动。神木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广大师生举行参与“守护长城古迹,传承中华文脉”的文明实践徒步活动,在徒步中了解神木保存的少数长城烽火台、墩台遗址等,听长城故事,感悟长城精神。还指导学生参与“传承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科技创新活动,围绕长城文化和民族英雄,设计文创产品,以科创形式弘扬长城文化背后的家国情怀。第五,黄河文化下的“发现英雄讲好故事”主题活动。神木职业技术学院利用新媒体手段,组织广大学生了解黄河文化,线上云游黄河文化博物馆,发现不同时代的黄河英雄儿女,并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讲述黄河流域的英雄故事,使学生在发现英雄、讲好故事的参与体验中领悟英雄的爱国与忠诚、敬业与担当。在各类英雄主题活动中,神木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推进特色资源向校园文化的延伸,编写神木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在弘扬英雄精神的过程中将历史文化资源与新时代的资源相结合,在组织活动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英雄文化主题的浸润中培育学生的爱国、忠诚、敬业、责任意识。
神木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实施“12345”思政铸魂育人模式,充分激活了教师与学生、教學与实践、文化与环境等关键要素,提升了思政育人的成效。一是教师育人能力显著提升。依托各类教师成长平台,通过师德修养、广泛学习、知行结合,思政课教师在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理论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有了显著提升。神木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在陕西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并在陕西省“思政大练兵”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二是广大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得到了提高。通过日常教育、“开学第一课”等各种形式的英雄主题活动,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意识明显提升。神木职业技术学院每年的毕业生就业意向中,更多的青年选择扎根基层、服务家乡,将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三是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无论是将“社会资源”引进来,还是带着学生“走出去”,在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同时,协同育人的合力得以加强。但在“建强思政教师队伍”和思政实践育人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解决了思政课教师的“配齐”问题之后,要通过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内外兼修,建强思政育人队伍,同时优化老中青、传帮带,抓好思政课教师的梯队建设,让思政课教师真正成长为“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育者。学院将通过挖掘实践内涵、创新方法形式、加强专业指导、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基地、健全制度机制等途径,持续推动思政实践育人走深走实,助力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
參考文献:
[1]魏婷婷.“大思政课”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创新发展研究[J].吉林教育,2023(02):28-30.
[2]赵宝新,朱思慧,任路伟,等.“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路径探析[J].教师,2023(16):3-5.
[3]周婧旻.四位一体: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育人工作机制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25):81-84.
[4]程艳,丁祥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听读写说行”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20.
[5]韩云波,叶翔宇.论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的五个面向[J].重庆社会科学,2020(10):122-140.
Explor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l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aking the "12345 Education Model" of Shenm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Wang Xiaofang
(Shenm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aanxi Province, Shenmu 7193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Shenm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s built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system with vo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reality, implemented the "12345 education model", that is, to imple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onstruction, highlighted the strengthening of problem awarenes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principles, and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er team by improving the learning and training system,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and teacher performance system, facing patriotism, loyalty, and dedication Responsibility goal: Integrate resources of Yellow River culture, Great Wall culture, Yang Jiajiang culture, Shenfu red culture, and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improve the three major systems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emphasize diversified classrooms, strengthen skills and ethics, and assist in the cultiv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 emphasize the co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educational communities, gather joint efforts and work together towards the same direction; integrate five distinctive resources and strengthen cultural education through themed activities.
Key words: vocationalcolleges;"greatideologicaland political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 education model; personnel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