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颖
摘要:“双减”旨在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培养兴趣,提升综合能力,让学生真正回归校园,沉浸于课堂学习中,为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助力。新形势下,教师要挣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秉持“双减”理念,将学生放在中心位置,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研契机,让他们在多视角的挖掘探索中获得多重能力。要主体突出,切准学习视角;目标精准,明晰教学方向;问题简约,指引文本思路;活动丰富,激活学生欲求;结构顺畅,延展训练维度。
关键词:“双减”;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优化;提质增效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0-006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福清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双减背景下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审批编号:FQ2022GH10)研究成果之一
“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巧妙设计,规范引导学生,让他们科学规划学习过程,以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投入到知识学习和探索中,需要教师从多重视角出发,找到突破点,提升教学实效性[1]。作为一门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学科,语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涵盖的知识面极广,内容非常丰富,需要识记的知识点较多。在“双减”政策的辅助下,创优课堂设计,整合教学资源,对课堂展开优化升级是非常必要的。少而精的教学内容,短而新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激活课堂,实现提质增效。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说明“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减轻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发展,观念先行,教育观念对教学方式方法具有宏观指导的作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更新教学思想,将生本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要用新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良好的心态点拨学生,启迪学生的思想,让师生关系呈现出和谐状态,再激发学生从不同维度和视角出发,对知识展开自主探寻。
学生动力引擎启动需要一个触动点,兴趣激发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在兴趣的带领下,学生被动学习状态被打破,能够主动探索未知领域。例如,在《七律·长征》一课的课堂预习中,教师可让学生熟读这首诗,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语感,熏陶情感。朱自清先生曾在《论朗读》中指出:“读的用处是最大的,成功的语文教学一定是重视读的。”学生大声朗读,自然能感受到语言的独特魅力,情感逐渐被激活,思维引擎快速启动。读的形式多样,教师可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传统读的形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给学生呈现出独特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2]。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从整体出发,对这首诗进行分析:这是毛泽东同志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借精练的语言,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展现出来,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然后,教师可针对学生对长征那段历史没有过多的感知,无法精准把握诗的情感和内涵的学情展开教学,让学生多体验、多感知。当学生有了具体感知,情感受到触动,自然能够多角度把握文本,进入知识的核心。
“双减”的本质就是体现教育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就是释放学生主体活力,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可能。为此,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避免单纯从数量角度出发进行作业设置,使学生在重复而大量的作业中完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要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和思考,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质量的学习,顺利完成知识迁移、内化,对文本内容和主旨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把握。
“双减”旨在减轻学生的负担,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恢复教育生态。“双减”政策实施之前,一些教师过于追求成绩,使教育呈現出短视化、应试化特点,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升[3]。“双减”为教育可持续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环境。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并不意味着目标达成度要降低,相反,教学任务的精准度、教学目标的清晰度必须更高。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展开精准化设计。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目标是预定的教学成果。没有目标的加持,教学就是一句空话。想要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评估教情学情,对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打造高效课堂作铺垫。
教师要想展现真正意义上的高品质课堂,必须从目标设置出发,给出指引。例如,在《竹节人》一课的备课环节,教师应对文本展开深度解读,在挖掘探索中明晰教学目标,进而对教学路径展开宏观设计规划。这篇文章趣味灵动,通过对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等内容的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带来的快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无限怀念和眷恋。深入阅读文本后,教师可着手教学目标的制定,给学生以具体化、针对性的指引。操作过程中,教师不应直接从这一课的内容出发设定目标,而应结合单元整体目标进行考量和设计。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为“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教师可结合单元主题设定单篇教学目标,使其符合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单纯从知识学习的角度出发设定目标不是明智的选择。要想真正发挥目标功用,教师一定要以单元整体目标为依托,再结合单篇文章的内容特点和属性进行调整,以更好地对接课堂,让教学展现出勃勃生机。
教学目标的设置不是随意的,它要有一定针对性、指向性、具体性,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教师应从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引。此外,教学目标的设置不仅要从单课目标出发,更要从单元主题出发,给学生提供更加清晰的学习思路和导引。在多元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学生能更好地对文本内容展开梳理,使知识探究变得轻松简单,学习呈现出最佳状态。
以问题为线索将课堂教学串联起来,让知识形成一个链条,使学生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这就是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能够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能够彰显教学思路的具体形式,它借具体可感的问题,打破了按课文顺序逐段讲读的限制,让学生进入深度阅读和思考状态。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触发器[4],环环相扣的问题能将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引向文本深处。为了提升课堂实效性,帮助学生进入思维认知活跃状态,教师可从文本内容出发设置问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在问题解决中探索思悟。采用问题引导课堂并不是要“满堂问”,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一个个解决。否则,操作方式相对低效,学生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学习,学习效果无法得到保障。少而精的问题能够对学生产生正向引导作用,不会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教学品质自然得到提升。
要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可通过质疑问难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学习探究思路。例如,教学《穷人》一课时,教师可以题目为指引,启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在你的心中,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穷人?”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他们的认知不同,表达的内容自然存在较大差异。讨论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从文体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梳理:“这篇文章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既然是小说,那就要厘清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请大家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记,将小说三要素涉及的内容圈点勾画出来。”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和挖掘中,课堂教学顺利开启。问题导学目标清晰,能够给学生带来直观感知,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结合文本相关内容,以一个看似宏观笼统实则蕴含诸多知识点的问题将学生的文本阅读推至新的阶段,能使学生主动思考,增加思维深度。在阅读感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疑问。学生提出疑问一定是在阅读思考的过程中,产生思维阻滞,这是学生灵活思维的体现。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主动质疑,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双减”背景下,守住学校、课堂主阵地才能守住“双减”的底线,将“双减”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真正让教育回归本源初心[5]。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学时机,适时而教,有效投放问题,给学生带来多重体验和感悟。在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全体学生都获得发展。
“双减”背景下,作业量减少了,要想对学生展开更好的引导,必须提升课堂实效性。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有效规划设计课堂,需要教师细细琢磨,深入探索。教学任务化、任务活动化已经成为教学必然要求。活动是推动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强大力量,丰富多彩的活动呈现,能够给学生带来更深刻的触动,让教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6]。学生的认知基础呈现出差异性、独特性,他们因为生活、学习经历的不同,感知文本的能力、学习兴趣都会存在差异。面对学生的独特属性,教师在设置活动时要因人而异,设置多元化活动,并适当增加活动的数量,从“质”“量”层面出发,满足不同认知层级学生的多种需求。
语文工具性特点要求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而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个丰富的资源宝库,囊括众多素材和信息,这就为活动设计提供了素材和资源。例如,教学《开国大典》一课时,教师可结合教学需要设计两个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下面包括若干活动。在活动的指引下,学生不仅能够完成文本感知理解,还能学到写作的方法。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环节的活动设计可相对简单,到了体会情感主旨的环节,教师可直接放手,以演绎活动对学生展开学习指导。一些学生认为表演就是根据文本信息,将人物相关语言复述出来。其实不然,真正有效的演绎一定是在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独特的认知,在表演中获得更深切的体悟,进而对接课文内容。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动作。学生对演绎活动感兴趣,教师可抓住学生爱表现的心理,给他们提供展示平台。在表演环节,学生创意不断,有的小组从服装道具上下功夫,有的学生进行语言创新,融入自己的理解和体悟。
“双减”旨在让教育回归本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此,教师应通过设置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如果活动难度系数极大,学生容易产生畏惧心理,活动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综合考量多种因素,设计契合度较高的活动,确保教学向着纵深维度推进。
以往教学实践效果不显著,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另一方面是教学设计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活力。作为课堂的主导者、组织者,教师的教学思想、理念会对课堂产生极大影响。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了知识传授上,教学流程过于简单[7]。教学设计的固化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探研热情的迸发。从教学结构体系着手,对课堂展开整体规划、建设是有必要的。教学导入、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这些环节要清晰呈现出来。有了清晰明确的教学环节支撑和辅助,学生才会在参与中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教学效果才会更加显著。当然教学环节清晰只是一个基础,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还要“理清核心主线”,进而对教学过程展开优化升级,最大限度优化教学效果。
一节高质量的课程,一定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教师设计好的教学主线的引领下,构建课堂认知体系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流程升级,必须结合学科本身的知识点,做出有效规划[8]。例如,《故宫博物院》作为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晰。为了推动课堂顺利进行,教师应统筹设计,把握教学流程。教师应精简导入环节,可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切实感受故宫博物院建筑群宏大的规模和建筑的精美。受到直观立体形象的触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迸发,顺利进入文本深探状态。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核心,教师可将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的教学环节进行合并处理。这样的操作简化了教学流程,让学习变得轻松自如。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对学生展开学习指导。在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层级迅速提升,对文本有了整体把握。小结提升环节,教师则设计开放性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挑选中提升实践运用能力,实现知识迁移,如“请从下面的选项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将文本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参与热情极高,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有的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选择了绘画的方式,将颜色、线条进行融合,在创作中展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有的学生选择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文本信息,体现故宫博物院的布局。学生进入互动环节,学习思维活跃起来,课堂训练渐入佳境,学习气氛轻松,与“双减”政策高度契合。
为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活动必须在“双减”政策的指導下进行。小学阶段,学生认知维度较窄,对于复杂的教学环节往往容易存在排斥心理。教师要考虑学生的需求,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善于利用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多种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学习任务,让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教学顺势推进,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感知,从而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实践中逐渐凸显出来。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多维度出发,给学生提供清晰明了的学习方向,突出教学主体,切准学生的学习视角,设置精简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设计简约具体的问题,指引学生的阅读思路,让学生有更加清晰的认知,还要丰富活动形式,让教学结构更加流畅,优化教学效果。将“双减”政策融入语文教学实践中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需要统筹规划设计,教师要真正理解“双减”的实质,抓住语文学科特点,让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吴玲.“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变革[J].江苏教育,2022(17): 6-7.
[2]叶秀宝.语文作业设计“减负增效”的时间视角[J].福建教育,2022(31):22-24.
[3]于四伟.“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J].甘肃教育,2023(15):116-119.
[4]杨潇.“双减”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的研究[J].成才之路,2023(26):89-92.
[5]林梅容.“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探究[J].名师在线,2023(24):47-49.
[6]杨正.“双减”背景下优化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路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23):77-80.
[7]薛汉荣.“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教师,2023(24):30-32.
[8]施汇.立足“双减”提质增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及思考[J].新教师,2023(03):53-54.
Optimization of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Double Reduction"
Lin Wenying
(Chongwen Primary School, Fuq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Fuqing 350300, China)
Abstract: "Double Reduction" aim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more time for independent learning, cultivate interest, enhance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and enable them to truly return to campus, immerse themselves in classroom learning , and contribute to creating a good educational atmosphere. In the new situation, teachers need to break free from the constraint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ideas, adhere to the "double reduction" concept, place students at the center, provid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independent exploration, and enable them to acquire multiple abilities through multi perspective exploration. To highlight the subject and align the learning perspective; Accurate goals and clear teaching direction; Simplify the questions and guide the texts thinking; Enriching activities and activating student desires; Smooth structure, extending training dimensions.
Key words: "Double Reduction";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ies; optimization; improv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