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刍探

2024-05-02 19:04:02张玲孙瑜
成才之路 2024年10期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张玲 孙瑜

摘要: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现代化改革,也是符合现代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的动态过程。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课题。高校应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主体需求,坚持守正创新、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丰富教学内容和传播方式、加强学生正确三观的塑造,以适应大学生特点与需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0-0033-04

大学生是现代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发展[1]。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态度、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可以被利用,缩小了地域和资源上的差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并非简单地引入技术,而是一种新思維、新理念的融合,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创新教育模式,实施个性化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更灵活地获取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然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其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高校和教育者需要应对这些挑战,切实推进思政教育的高效开展,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能顺应时代发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期待。本文基于信息化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路径进行探讨。

一、信息化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以及各种智能设备的快速更新换代,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时代特征下的各种网络媒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载体,丰富了教育内容,能够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首先,教育者可以利用网络视频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具直观性和生动性。通过新媒体技术,教育者能够将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具体化,利用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元素,使思想政治内容更加生动直观。目前有大量的政治理论、历史资料、社会热点等政治知识已经数字化并在线共享,学生能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到这些资源,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教材[2]。其次,教育者可以通过权威网络媒体获得最新的资源,并以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和科学的历史观、方法论来合理分析解读热点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对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的正确认知,增强学生思考能力,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动态和政治事件。最后,信息时代的网络信息更新速度快,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广泛的信息获取途径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有助于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3]。

2.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

数字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可能。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在线教育和远程学习成为现实,消除了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使大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获取思想政治知识。学生不再局限于校园内的传统教育方式,可以在不同的地点选择各种线上课程,充分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将教育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社交网络相结合,促进信息的有效传播。在线讨论和辩论也变得更加容易,学生在虚拟空间中分享和交流各种观点,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考的能力。教师还能通过微信公众号、腾讯课堂等多种媒体软件创新教学方式,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总结功能,为学习效果欠佳的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另外,信息化平台的丰富多样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新空间。教育者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应用软件、网络课程、数字化教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

3.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和参与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活力。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现代技术,教育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学习情况等个性化信息,建立更为亲近的师生关系[4]。同时,教育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传播教育内容,与学生进行即时互动,解答疑惑、解决问题,成为更贴近学生的知识导向者。利用在线教育、虚拟实验室、多媒体教材等新技术工具,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如在线讨论、虚拟实验、课堂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使学生更愿意积极参与。通过微博、微信、在线论坛等,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随时随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的思考,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1.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差异较大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信息传播依赖于有限的渠道,主要通过教科书、教师讲授、学校刊物等途径进行。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使信息传播方式变得丰富多样,学生可以轻松获得海量信息并进行自主选择,这可能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冲突。信息化时代,学生常常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习惯通过网络媒体获取信息,具备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不能适应他们的学习特点。教育者面临着如何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的挑战。

2.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给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对教育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大学生成长于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和应用有着天然的优势。他们通常能熟练地运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社交网络等信息化工具,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进行学习和社交。教师需要理解和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信息获取方式和交流模式,并且要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与学生进行更加深入和多维的沟通[5]。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遍使用使信息传播更加快速、便捷,然而海量信息的冲击使得教育者必须具备培养学生的网络信息甄别素养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此外,信息化时代还需要教育者具备设计和运用多种信息化工具的能力,如在线课程设计、教育平台的运用等,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提升教育效果。

3.互联网信息对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信息获取变得极为便捷。然而,这种便捷的信息获取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特别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冲击。首先,互联网信息的广泛传播可能导致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足,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虚假信息、夸大信息、偏向性信息若通过互联网传播,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扭曲他们的认知和判断。一些学生缺乏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形成偏颇的价值判断[6]。其次,网络社交平台上的信息传播缺乏规范和审核,容易滋生低级趣味、低水平信息,影响学生审美品位和学术品质。学生受到这些低质量信息的影响,可能逐渐形成轻浮、肤浅的沟通习惯,影响深度思考。另外,互联网的社交特性可能导致学生陷入信息茧房,只接触与自己观点相近的信息,形成“信息小圈子”,加剧思想的碎片化和偏向化。

三、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路径

1.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主体需求

信息化时代赋予了教育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个体的需求和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度思考、自主学习。一方面,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紧跟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不再是单向传授知识,而是以引导、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术能力为目标,这也意味着教育理念需要从“灌输”转向“启发”,从“固定的课堂”转向“多元的学习场景”,从“教师主导”转向“学生参与”。另一方面,关注学生主体需求,树立尊重个体差异的意识。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生活背景存在差异,教师应根据这些差异量身定制教育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建立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渠道,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的信息分类和筛选功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变化、情感变化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术兴趣、潜在需求等,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个性化教育方案。教师还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多元化、灵活化的教育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学科特长、学习节奏等制订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场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坚持守正创新,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

在信息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成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效的关键因素。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媒介素养,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具备更高的适应性。首先,教师应守正创新,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守正意味着教师要不断深化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坚守正确的教育方向,保持政治思想的高度纯正,以确保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创新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需求,教师应积极改变旧的教育方式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使其更富有吸引力和实效性。其次,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紧跟技术进步的脚步,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能力。教师想要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在线课程等多种媒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熟练掌握这些工具的特点和操作方法,善于利用这些工具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学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信息素养不仅包括信息获取、理解、评估、创造等方面的能力,还包括信息伦理、安全等方面的素养。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培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丰富教学内容和传播方式,加强学生正确三观的塑造

在信息化时代,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和网络媒介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至关重要。第一,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供给。教师应引导学生浏览权威平台的内容,如人民网、学习强国等,通过生动的方式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7]。第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介的高效性、便捷性等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第三,延伸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展课堂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至学生的生活中,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体验式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8]。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开设多元化课程,包括政治理论、国际关系、社会热点、文化与价值观等不同领域的课程。课程应涵盖不同的政治观点和思想体系,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评价各种观点,还可以引入跨学科课程,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开发数字化教材和教育资源,包括在线教材、电子图书、多媒体资料等,使其涵盖丰富的政治信息和思想政治理论,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高校应建立数字图书馆和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数字资源,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知识。为了加强在线讨论和互动,高校可以建设在线讨论平台,供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观点,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增強。

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方式方面,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特点及信息载体功能,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多样化的教育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和理解深度。第一,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社交功能。教师可以与学生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理性、辩证地看待问题,以培养学生甄别、筛选正确信息的能力。第二,大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时很容易迷失自我,教师应善用网络推送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网络演示功能,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体验仿真的革命场景。体验式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红色教育,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养和思想品质的新时代大学生奠定基础。

四、結语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大学生群体逐渐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这一新形势,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教学模式,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媒体、在线课程等信息技术工具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途径,增强教育互动性,强化学生的媒介素养。教师还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积极参与研究和实践,以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也要注重信息化教育的规范和引导,真正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色添彩。

参考文献:

[1]张欣.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的优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8):13-17.

[2]杜智远.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及路径研究———基于培根“四假象”理论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09):164-166.

[3]孟庆宁.信息技术与高校“微思政”教育工作融合的实践研究[J].教书育人,2023(21):45-48.

[4]辛未.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历程、特点与基本遵循[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03):16-19.

[5]朱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价值与突围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1):87-89.

[6]赵浚,张澍军.信息化3.0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探赜[J].思想教育研究,2022(10):45-50.

[7]吕培瑶.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开展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梧州学院学报,2022,32(04):102-108.

[8]谭蒙革,黎会友.信息化教学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析[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2,22(03):39-43.

Discuss on the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Zhang Ling, Sun Yu

(Huaxin College, Hebei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050700, China)

Abstract: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process. It is not only a modernization reform of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but also a dynamic process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modern society and human development. How to fully utiliz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e teaching models and method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Universities should transform their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concepts, focus on the needs of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adhere to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enhance teach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literacy, enrich teaching content and dissemination methods, strengthen the shaping of correct three views among student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new era;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eaching reform

猜你喜欢
信息化建设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3:19:12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关于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24:57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