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4-04-30 17:19邓军田端阳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4年2期
关键词:学科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

邓军 田端阳

【关键词】学科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迁移应用;生活价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要求“基于核心素養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1]。这里的“重要观念”可理解为大观念或大概念。义教新课标强调,“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2]。这就指引我们要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用学科大概念统摄单元教学目标,用大概念驱动单元教学,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强调教学的整合性、实践性和生活性,体现学习的迁移性和应用性,可以弥补单篇教学对单元文本碎片化处理、机械地进行语言训练、忽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等不足。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舐犊情深”,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亲情与家庭、父母密不可分,每个孩子对亲情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如何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怎样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亲情?怎样让家庭互动真实发生?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强调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整合训练,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方式。

一、自上而下确定大概念,整体设计单元教学目标

大概念是反映学科思维的核心概念、观念或论题,具有迁移和应用价值,可自上而下地根据课程标准、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学生情况来提取。研读义教新课标,可以发现,在第一、二学段“复述”“想象”“观察”“获得初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第三学段提出了“简单描述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多种感受”的要求,为第四学段“领悟作品内涵”“表达真情实感”的目标作了铺垫。这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教学序列和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过程,为单元大概念的提取提供了思路。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编排的三篇课文通过场景和细节描写,展现了温暖的亲情。《慈母情深》通过母亲支持“我”买书的场景描写,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父爱之舟》通过描写“我”梦中出现的难忘场景,表现了深沉的父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呈现了巴德父母表达爱的不同方式以及“我”的体会。口语交际“父母之爱”和习作《我想对您说》引导学生与父母对话,表达对父母的看法和情感。语文园地设置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部分的内容。这些内容均围绕家庭生活展开,意在让学生学习场景和细节描写,感受亲情,体会家的温暖。

五年级是学生认知、情感、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时期。经过第一学段“家人”“家乡”主题和第二学段“多彩童年”“乡村生活”主题的学习,学生对家和亲情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然而,对于如何深入理解和感受亲情,怎样恰当地表达对父母的情感,学生还不甚清楚。为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记忆力、联想力和感受力,利用大概念的迁移与应用来增进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认识。

“大概念”是指使离散的事实和技能关联起来并产生意义的概括性知识、基本原理和思维方法,其表现形式是表达概念性关系的句子。[3]通过自上而下的分析,可将本单元的大概念确定为:学习家庭生活场景、细节描写与恰当的表达方式,体会温暖的亲情。“单元”是素养目标达成的单位,是围绕大概念组织的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等的集合。[4]单元目标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处于统领地位。“整体”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要立足学科大概念,注重知识学习与价值教育的有机融合。综上,可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魄”等31个生字,会写“辞”等28个生字,积累有关亲情的词句;学习用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看法和情感。

2.辩证地看待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尊重别人的观点,善于思考并积极回应别人的发言。

3.学习赏析有关生活场景和细节描写的语句,体会家庭的温暖,感受亲情的美好。

4.尝试理解父母、感激父母,初步感受慈孝善爱、勤俭节约的中华优秀传统。

单元教学目标整合了单元文本、学习提示与拓展资料,整体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教师头脑中有了大概念和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确保教学指向素养,学生为素养提升而学。

二、把握大概念的关联性和迁移性,整合实施单元教学

单元大概念是统整一个单元教学内容、决定单元教学重难点、设计单元教学过程的“行动中枢”。[5]大概念教学的过程是联结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日常概念,提供案例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大概念,并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大概念。学习任务是大概念的载体,要注重内容、活动、课时的整合设计,并配有具体而适切的训练,以促进大概念的学习和迁移。依托教材文本,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整合“品读亲情”“交流亲情”“表达亲情”三个学习任务(见表1),引导学生在阅读、听说、习作活动中理解、掌握、运用大概念。

1.任务一:利用大概念,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品读亲情

该任务主要依托教材中的三篇课文,引导学生阅读、品析、想象与联想,体会名家笔下温暖的亲情以及作者的深切感受,学习并理解单元大概念。

《慈母情深》是一篇精读课文,通过“进工厂找母亲”“母亲给钱买书”“母亲又凑钱给我买书”等场景和相关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一个母亲在十分贫困的条件下,对孩子买书予以最大的支持,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该文的教学目标包括识字、写字并朗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和细节描写,品味语句的表达效果,体会母爱及“我”的成长。由此,《慈母情深》的整体教学思路可设计为:识字通句,厘清脉络;搭建支架,品读场景;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联系生活,迁移运用。通过教师的精讲、学生的精读,由扶到放,由读到写,适时引出本单元的大概念,为后面两篇课文的学习作铺垫。在引出大概念时,须结合具体文本。一是聚焦场景描写,感受母爱。比如,教师带领学生边读、边想象、边做记号,谈谈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二是品读重点语句,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比如,教师引导学生想想文中反复出现的“我的母亲”和“立刻”有什么表达效果,说说为什么“我”拿到钱时“鼻子一酸”。以文本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以情感为牵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亲情。

有了单元大概念的铺垫和前一篇课文的学习经验,学生对后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就较为容易。教学《父爱之舟》,教师可抛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哪些难忘的场景体现了“父爱之深”?“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指的是什么?作者能画出“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吗?为什么?利用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对话、教师点拨等方式,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加以品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自读课文,学生可以在单元大概念的引领下自主探究:巴德的父亲、母亲分别是怎样表达对他的爱的? 巴德的感受怎样?你如何看待巴德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由此,学生通过自主读写、自由交流以及教师点拨,加深对单元大概念的理解。

2.任务二:利用大概念,引导学生在听说中感受亲情

品读经典文本后,学生对家庭场景描写与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名家眼中的亲情有了一定的理解。但联系到实际生活,对于自己父母的做法,学生的感受和看法不尽相同。此时,第二个学习任务就给学生开通了“宣泄口”,凸显了大概念的迁移价值。该任务主要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借助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板块,调取并重温大概念(具体参见表1),为第二课时铺路。

第二课时主要针对口语交际中的三种场景,全班交流看法。首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全班交流:你怎样看待上述爸爸妈妈的做法?你更喜欢哪种爱?教师加以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明白要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其次,联系生活实际,小组合作探究。比如,可以设计小组活动“你如何看待父母的爱”[6]。教师提出小组交流要求:组内人人发言,每个组员不仅要说,还要会听,组长简要记录组员的观点。各小组选择课本中的某一种场景,谈一谈“你是怎么看待父母表达爱的不同方式的”。在自主思考和组内交流的基础上,每人制作一份“父母之爱”交流单(见表2),小组内评选代表准备汇报。最后,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在这一环节,学生可以学习自我表达,辩证地看待父母的爱,懂得尊重别人并积极回应。汇报后,学生继续完善各自的交流单。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并掌握交流的要点:观点明确、选材恰当、尊重他人、积极回应。课后,教师还可以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口头表达对家人的看法。学生以作业为契机,用妥善的方式和恰当的语言与父母当面交流,加深对父母的理解。

从自主学习到小组交流再到课外实践,体现了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创设生活情境,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小组合作与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听说训练中理解父母,感受亲情。

3.任务三:利用大概念,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表达亲情

单元整体教学是听、说、读、写一体化的综合性教学。我们要遵循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等原则,厘清单元教学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板块式单元教学结构。[7]经过“品读亲情”“交流亲情”板块的学习和训练后,学生意犹未尽,酝酿已久的情感呼之欲出。此时,单元教学就自然进阶到了“表达亲情”板块。这个板块旨在为学生提供书面分享的平台,指向大概念的运用。例如,创设情境,面向小学生征集“写给家人的一封信”,让学生对家人表达真情实感。

任务三可分为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引导学生尝试写话,积累素材。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两个例句,体会特别的“第一次”。其次,写出自己成长中“第一次”的场景与感受。最后,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为第二阶段的习作积累素材。第二阶段,在写话与积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习作。环节一:搭建习作支架,教画思维导图。比如,有教师采用展示下水文的方式,给学生搭建支架。其中一篇文章围绕一个红红的番茄,表达了小雅对妈妈的感谢与爱;另一篇文章通过说理的方式,以阿哲的身份劝爸爸戒烟。教师运用设问法,引导学生寻找习作密码,如“这封信好在什么地方?”学生先找到相关词句,并说明理由;教师再进行点拨,关联本单元的大概念,引导学生画出习作思维导图(见图1)。环节二:选取一个角度写小练笔。小练笔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写令自己感动的一件事;也可以写你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让他们了解正在长大的你;还可以给家人提出建议,劝他们改掉一些你认为不好的习惯。环节三:将一封信补写完整。学生写完后,将信装进信封或转化为电子信件,课后送给家人或发到网络平台上,并收集家人的反馈意见。环节四:评讲习作。教师分析习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优秀作文总结习作要点,并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同学之间还可以相互交流习作心得以及家长的反馈。以上四个环节既符合学情,又遵循了“示范—模仿—迁移—内化”的学习规律。

教师心中有大概念,学生也有大概念的指引,师生互动效率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也得到提升。从单元教学目标出发,整体设计并落实学习任务,不仅意味着听、说、读、写教学的自然衔接,凸显了大概念学习、掌握、应用的进程,还体现了从“初步感受”到“真切理解”再到“真情分享”的亲情升华。

三、聚焦大概念的生活价值,开展多元教学评价

大概念的“大”意味著与未来的真实生活相关联,正因为有了生活价值,大概念才有机会在日常的具体情境中被不断地运用。学生对大概念的理解、掌握、应用的情况怎么样呢?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这就需要教学评价的检验。“目标、教学、评价”三位一体的状态视为“整合性”,成为“单元设计”最重要的指标。[8]在大概念教学中,评价的核心指标就是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大概念。也就是说,单元整体教学要能够根据目标开展教与学的活动,能够根据教学目标确认教学成果,能够展开同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相一致的评价。

本单元教学评价中,首先,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确定具象化的评价指标。评价量表是评价的重要载体,可使评价可见、可感、可操作。其次,运用多元评价方式,多个评价主体参与。本单元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比如,课堂问答、活动表现、思维图表、成果展示、能力测试、习作练习、学习心得等。评价主体除自己、同伴、教师之外,倾诉的对象即家长也是非常合适的。最后,注意评价的激励和反馈作用。教师要恰当运用评价语言,注意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学生的学习心得与反思是对大概念理解程度的形象描述,是对大任务完成情况的生动写照。家长对学生倾诉内容的回应,以及家长由此发生的行为改变,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多元反馈。

根据单元学习任务的整体进程,可将过程性评价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围绕对场景的认识和对亲情的理解,对阅读过程、阅读方法、阅读感受等方面进行评价,检测学生的语言运用与积累、审美与鉴赏能力。第二阶段,紧扣对家人的看法和对亲情的感受,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交流能力进行评价。第三阶段,聚焦对亲情的分享,对学生的语言积累和习作过程进行评价。比如,第二阶段的学习任务是根据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的单元目标而展开的,所以该阶段的评价要与“交流亲情”任务的进程一致(见表3)。

在整合的要求下,大概念教学的评价最终指向学生能否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因此,单元的总结性评价必不可少。聚焦单元目标,指向大概念的人文价值,可设计情境阅读测试和整篇习作评价(见表4)。紧扣对家庭“温暖”的体会、对家人爱的表达和对家庭文化的感受,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文化自信力。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多元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从而促进单元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全面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学科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
立足学科大概念 发展学生好素养
指向核心素养的数学教科书习题研究
建设项目化学校:项目学习走向常态化的范式选择
基于“学科大概念”理念的 高中信息技术PBL实践研究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大概念单元教学探讨
基于“大概念”视角理解核心素养培育
单元整体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范式下学与教方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