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文本解读的价值与策略

2024-04-29 00:00:00李喜义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孔乙己习题初中语文

当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与现象是“教师普遍注重研究‘怎样教’而缺乏对‘教什么’的研究”。不论是什么文体的文本,教师总会采用同样或相似的教学方式。其实,“教什么”比“怎样教”更为重要。教师必须注重对语文教材文本的解读,自觉地提升自我的文本解读能力。教师只有提升自我的文本解读能力,才能提升教学质量。

一、 自主阅读,在不断追问中有所发现

文本或者说课文,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依凭。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不注重对文本的解读,那么教师就会依赖教学参考资料,采用拿来主义;或者照本宣科。在文本的解读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追问、叩问。

在解读初中语文教材文本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发掘教材的原生价值,更要注重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名家名篇”。这些“名家名篇”具有重要的、丰富的原生价值。同时,编者将这些文本选编进教材,并且放在“单元”之中,就说明了这些文本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教师要静下心来,潜心阅读,要面向文本本身,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比如,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的《孔乙己》这篇课文,教师不仅要关注“孔乙己”这个人,还要关注“孔乙己身边的人”,关注孔乙己身边的人对待孔乙己的态度。《孔乙己》这篇小说选自《呐喊》,而鲁迅写作《呐喊》这本小说集的目的是“唤醒我们身边很多麻木不仁,甚至发展到残酷冷漠的人,唤醒那些‘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的成员”。鲁迅先生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一个都不饶恕”。孔乙己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先生既关注孔乙己的悲剧,同情他、痛恨他,但是鲁迅先生更关注孔乙己身边的人以及他们对待孔乙己的态度。鲁迅先生就是要将国人的劣根性揭示出来并加以批判。

因此,解读《孔乙己》这篇小说,教师要深入挖掘文本中的细节,如孔乙己经典性的“摸”“排”等动作,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的性格,解读悲剧的社会意蕴。

二、比较阅读,在辨析品评中有所领悟

教师对初中语文教材进行解读,不仅要面向语文教材、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本身,更要将诸多的文本关联起来进行比较阅读,注重对同一个单元的相关语篇进行辨析、品评。因为,只有通过辨析、品评,才能对单一的文本以及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联、文本共性、文本个性等有所领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比较阅读中,教师要把握语篇与语篇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把握语篇与单元的关系,要自觉地从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个视角来考量。比如,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春》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将它与本单元中的其他篇章进行比较阅读,如《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比如,教师在教材解读的过程中,可以从文本的写作思路、语言风格、语言个性、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教师才能深刻地把握《春》的语言特色,领略到朱自清先生的写作特点,捕捉到作者观察事物的视角,感受到文本中的语言个性,体会到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比较是一种有效的文本解读方法,不仅能让我们把握文本内容,更能让我们把握文本的写作形式、文体特征、艺术特色。

在文本的比较阅读中,教师不仅要立足文本视角,更要立足大单元视角、教材整体视角,在辨析品评中有所领悟。

三、多重阅读,在角色体验中有所体认

教师解读文本不仅要站在教师的立场,更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揣摩编者的意图,对文本进行多重解读。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尝试解读文本,揣摩学生学习文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才更有针对性。

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教师不仅要聚焦文本,还要聚焦文本后的习题。因为文本后的习题往往蕴含着编者的思想、期望。同时,以习题作为文本解读的着眼点、文本解读的抓手,更有助于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解读文本,深刻理解文本的内容。比如,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从课文后的习题出发,引导学生揣摩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让学生说一说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民主战士的“说”与“做”的不同。通过分析学生完成习题的情况,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闻一多先生的生平故事比较感兴趣。基于这样的具体学情,教师深入研究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在教学中适时补充闻一多先生的逸事,让学生感受、体验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容。

多重阅读是教师解读文本的重要方式,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基于教师自身的立场,也不仅要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还要揣摩编者的编辑意图。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揣摩学生解读文本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解读文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文本解读是教师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语文教学的前提。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面向文本本身”,更要了解作者的身世、写作的背景,同时还要进行文本的比较解读、多重解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的文本解读不同于一般人对文本的解读。教师的文本解读不仅关注文本的原生价值,同时还关注文本的育人价值。只有多元解读文本,教师的文本解读才能走向深刻,走向睿智。

作者简介: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朝城镇中心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孔乙己习题初中语文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抓住习题深探索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孔乙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