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期间,教师将生活热点纳入课堂中,可以让文章传递的内容、思想等变得更真实,同时也能提升“读”的代入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尔基曾说:“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阅读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样,生活也是人们阅读时的重要参照。在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合理引入社会热点。
比如,统编版中职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阐述了马克思对全人类、对全世界无产者做出的贡献,赞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的贡献及伟大,我引入了两个社会热点。
热点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中高举全民族抗战的大旗,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全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热点二: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大会上明确提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
两个热点,一个源于过去,一个放眼未来。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以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目标。在这样的氛围的渲染下,学生再回顾课文,不仅能深切体会到马克思的贡献,同时也能体会到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同理,在阅读课文《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时,教师可以将“2023年,我国将推动建筑业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与“中建八局发扬传统文化,设计作品《云庐之境》”等热点新闻纳入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自己了解的热点案例,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更真实地感受中国建筑的特征与发展情况。在讨论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建筑风格的创新、布局的创新,提出个人的观点。
在阅读不同的文章时,教师选择合理的社会热点作为“读”的钥匙,能帮助学生打开文章的“门扉”,助力其深切体会文章传递的思想和内涵。
读书应讲究“三到”,眼睛到,嘴巴到,心到。在教学中,教师利用社会热点增强语文阅读的代入感,也要激发学生的表达内驱力,促使学生在想、说的过程中,更透彻地理解文章传递的思想。
以统编版中职语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例,这是1949年9月,毛泽东主席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的讲话稿。我在授课期间,将当前中国的农业、工业、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热点呈现在课堂中,在增强代入感的基础上启迪学生思考“一个国家站起来了,体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能够真正意识到祖国的强大并形成民族自豪感。
生:纵观当前我国的军事力量,伟大而雄厚。2019年的阅兵活动,让人心潮澎湃,我们祖国真的非常强大!
生:说起其他领域,我们的北方农业、工业发展迅速,南方经济、水利等方面的发展万众瞩目。纵观几十年前,这样的突破是不敢想象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共产党决策的伟大,中国能够站起来是必然的!
生:从国际格局来看,中国是联合国的重要一员,携手第三世界的国家共同发展,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这也说明祖国真正地站了起来!
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与课文思想形成了共鸣,同时也为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同理,在学生拓展阅读毛泽东的另一著名作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我将近年来我国举办的各类博览会的热点新闻呈现在课堂中,然后提出我的观点:“博览会展示的科技成果,源于科学家们反复的实践和验证。这进一步说明了实践才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同学们对此有何感受呢?”
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很容易碰壁,但不能因为一次碰壁而气馁,反而要不断思考和尝试,这样才能进步。
生: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不过是验证真理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只有经历失败才能找到成功的道路!
在热点新闻的刺激下,学生不仅能想得更多、想得更远,还能透彻理解文章的内涵。所以,在结合社会热点助力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心中的声音,提高阅读效果。
在阅读文章、观察社会事件时,不同的人因思想、认知及背景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比如,统编版中职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主旨思想是用别里科夫这个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抨击沙皇的专制制度。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个学生提出,生活中也有“装在套子里的人”,比如人们口中常提到的宅男宅女。不过,该生的观点引发了热议,学生之间的意见产生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宅男宅女并不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对此,我组织学生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正方:别里科夫害怕新事物,出门的时候总是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生怕和别人交流。非必要,不出门。这些特征,不是像极了宅男宅女吗?
反方:宅男宅女虽然不喜欢出门,也不善于和他人交流,但不代表他们不会接受新的事物。相反,很多新事物也都是宅男宅女创造的。
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列举了其他的热点新闻进行论证,以此增强论点的精确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炼信息、运用信息、语言组织与表达等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总体来讲,阅读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感悟生命、洞悉人生的过程。教师将社会热点与阅读结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学生阅读的代入感,又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人生、社会与生命形成新的感悟。
作者简介:山东省青岛卫生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