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发展的语言表达力培养

2024-04-29 00:00:00董萍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学段习作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置的“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三大学习任务群,与习作教学密切的相关的内容主要包含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三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中。在日常习作教学中,教师当以“发展”为目标,以“任务”为驱动,以“实践”为主线,形成一个个有目标、有过程、有评价的完整的学习与探究过程,这是走出片面的“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学为中心”理念的应然追求和旨归。

一、制定发展性目标

基于新课标各学段的习作能力达成目标,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编排序列的特点,从纵向能力发展和横向表达推进两个方面,去制定“为了学生发展”的习作教学具体目标,可以让每一次习作实践都成为彼此互相关联、相互支撑的有机体,共同服务于学生习作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以第二学段“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这一目标为例。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开展并经历了“观察大自然,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口头或图文表达自己的见闻、想法和看法”的观察与表达实践。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观察的对象进行聚焦,注意观察的连续性,把“最感兴趣、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力进阶鲜明但不失自然。在这一学段,教师引导学生习得“仔细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和能力的目标,为第三学段“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积累习作素材”这一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统编教材在这方面也有着循序渐进的能力培养体系。比如,三年级教材先后安排的“学写日记、我有一个想法、我的植物朋友、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等单元习作训练,依次指向的是“留心观察、仔细观察、抓住变化;写出想法、把观察对象写清楚、把变化过程写清楚”等能力的发展。观察的对象也从泛泛的大千世界集中到身边的植物、开展的实验上,且侧重于学生观察兴趣和观察意识的培养。四年级上册教材安排了“推荐一个好地方、小小‘动物园’、写观察日记、生活万花筒、记一次游戏、我的心儿怦怦跳”等单元习作训练,四年级下册教材安排了“我的乐园、我的动物朋友、游( )、我学会了( )、我的‘自画像’”等关于“观察”的单元习作训练,将学生观察的视角逐渐引向动物、活动、生活经历,提出了“有一定的表达顺序,在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要求。

在制定具体的习作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本着坚守本位、承上启下的发展性理念,预设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来促成学生各阶段的习作能力提升。比如,教学《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这一习作课文,教师就要围绕本层级能力目标,通过“交流最近印象最深的观察、分享自己观察的感受和心得”等活动,制定“多感官、多角度观察”“关注事物的变化”“借鉴、迁移课文中描写事物外形和变化的方法”这三大目标,确保学生真正能够一练一得。

二、开展发展性活动

学生基于“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需要的写作实践,其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在教学中,教师应本着发展的眼光,让学生通过从阅读到表达的语用实践,经历从“输入”与“输出”的语言理解、感悟、运用全过程,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有“选择一个事物,用上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来描绘它”这一“词句段运用”练习。这是基于本单元“写好景物的变化特点”这一语文要素而设置的,也为第三单元“在连续、细致的观察中将习作内容写清楚、写生动”打基础。

在学生自主选择描写的对象进行表达后,教师可以出示课文中的例句,让学生再次阅读体会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比如,一个学生选择了年前的第一场雪作为描写对象,介绍了雪花下落时的情景:“12月18日这一天,寒冬里的第一场雪悄然而至。一开始还只是寥寥几片,坐在教室里的我们,谁也没有注意到雪姑娘的来临。渐渐的,雪花越来越多,越来越密,不一会儿,天空中就满是她飞舞的身影。一会儿功夫,地上已经像撒了一层洁白的细盐……”这里,他就很好地迁移了《观潮》一课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通过“渐渐的、不一会儿、一会儿功夫”这三个能体现细致观察和连续性观察的词语,将雪花从少到多的过程写得清清楚楚。

课堂上的学生应该是各种信息的积极加工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发展。

比如,在“记一次游戏”这一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市电视台打算到我们学校拍摄一组有特色的小游戏,作为学校主人的你,会向记者叔叔阿姨们推荐哪些镜头呢?”学生基于本单元课文《陀螺》中的“玩陀螺”的写法,展开想象,进行场景的聚焦,想法的再现,就能顺利地达成“有顺序、写清楚”的写作目标。

三、坚持发展性评价

新课标强调“过程性评价应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指向“为了学习的评价”“改进学习方法”的课堂即时性评价要具备激励性和发展性作用。一般说来,教师对学生习作实践过程的评价有三种方式。一是基于师生、生生间的多元互动评价,二是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量表式诊断性评价,三是展览、发布式的宣传肯定性评价。比如,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关于蔬菜名的“识字加油站”练习中,教师可以创设“舌尖上的美食”主题情境,让学生结合第三单元“连续、细致的观察”语文要素,在课前搜集这些植物的生长周期和营养价值,了解它们的烹饪方式,然后制作小卡片,在课上进行展示。这样的训练,将识字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与观察、积累、表达结合起来,学生不光对这一类蔬菜名称有了一定的认知,还对它们的生长特点、菜肴制作方式有了大致的了解。

王宁教授说:“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进一步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个人的语言运用系统。”在教学中,教师要本着发展的理念,灵活制定习作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系列表达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锻炼语文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礼辛镇礼辛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学段习作目标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5:05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48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目标
习作展示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